分享

以生命诠释的智慧——读《道德经现代通俗读本》

 pinglunyuan 2012-06-19
 

20121523142698236.jpg

   

    《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几千年来为人们传颂、称道,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其思想的重要性犹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学界更是将此书誉为“哲学诗”,其以锤炼的语言、诗意的方式、富有哲理的思考谈论天道、世道、人道,对宇宙人生进行了启发性的诠释,绽放出智慧之光。

    《道德经》之谈天道。作为“众妙之门”的“道”,它“玄之又玄”、“绵绵若存”、“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正是这样一种“道”才是宇宙之根,万物因它而生,由无到有、由一而二、由二到三,以至于万物。“自然而然”便是“道”化生万物的根本法则。这一法则又指导着“世道”与“人道”,成为宇宙人生之终极根据。

    《道德经》之谈世道。天道朴素无为,“不言”、“不争”、“不召”,依据天道,世人应“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从而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常无为而无不为”。面对社会道、德、仁、义的丧失和“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的世道,老子痛斥知识技术和实用理性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危机。读来引人深思。

    《道德经》之谈人道。天道和世道最终要指向人道,即作为个人存在的人如何遵循道而获得生命之永恒。天道之所以能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是因为它渊深沉静,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者”,是因为它“不自生,故能长生”;人道要保全生命、克服异化,就应遵循天道,做到无欲无念、“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摒弃对世间名利的过度追求和人心欲望的过分膨胀,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因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保持生命的永恒就应该顺天道而行。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对于这样一部文字洗练却又蕴含着中华民族大智慧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注解者众多,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但不管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虽然诠释方式多种多样,但真正能够参透其中深意者想必不多。尤其是在现今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老子之意。蒲郸名先生花费20多年心血,静心研读《道德经》,运用生命的体悟,以通俗的方式、简洁的语言,将老子书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做了一次探索性展示,其精神难能可贵,其展现方式独特而又令人欣喜。

    《道德经现代通俗读本》是我们理解《道德经》的又一力作。作者结合丰富的人生阅历,将《道德经》所阐发的天道、世道、人道这样一些深刻而抽象的观念,进行了通俗化的表达,使文章朗朗上口,细细品味却又回味无穷,韵味悠远,为我们研读《道德经》打开了另一扇智慧之门。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作者俯首案前、秉烛夜读、苦苦思索、不断推敲、反复雕琢,最终凝结为美妙的文字,读来令人感动不已。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去探寻《道德经》所带给我们的生命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