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 | 《易经》和《道德经》中的生命智慧

 道德经学用 2022-11-25 发布于北京

《易经》与《道德经》是两本什么样的书?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易经》历来被称为“无字天书”。她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历史传承之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

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人文祖先伏羲仰观天文,俯看地理,辨察阴阳而画出了八卦。相传后来神农创造了《连山易》;黄帝时代又创建了《归藏易》;到商周时代,周文王被囚羑(yǒu)里,又演绎了《周易》。这三部易书合起来被称为《易经》,被历代尊为是群经之首,也是今天儒家、道家共同尊崇的经典。纵观后来的诸子百家学说,几乎都渊源于《易经》里面“阴”“阳”这两个字。

在文王时代有正史记载:朝廷太卜掌管着这三本书,并以此决断国家大事。所以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

二、《道德经》经常被称为是“有字天书”。

为什么?因为直到今天,不少人还认为其文字深奥,晦涩难懂。却没有意识到:《道德经》中许多对宇宙生命科学的经典实证性论述,正是引导我们超越自我人生的灯塔。许多众妙之门的玄秘,有待我们去实践探索。

自从魏晋时期《连山易》、《归藏易》两本书神秘失传后,作为周朝图书馆馆长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应该蕴含着《连山》、《归藏》、《周易》三本经典之中的所有智慧。《道德经》是对三部易书全面的继承和发展。

尽管这不是考证结论,所有的文献也没有这种说法,但我有充分的感悟和理由这样认知。

三、在《易经》与《道德经》这两本天书里,都藏有一个玄机:

那就是“易”,或称之为“道法自然”。演绎开来就叫“变易”、“不易”和“简易”。所以说《道德经》涵盖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全部宝贵思想。

《道德经》具体在说什么?

1. 从宏观的方面说道的“其大无外”,阐述了宇宙天地生成以及万物运行规律的真相;论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特别重点指出了宇宙世界和谐的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思维观念,导向“天人合一”、“无中生有”的至简大道规律。它至今还在启示着人类觉悟生命的方法,并将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划时代的启迪意义。

2. 从微观的方面讲“其小无内”:包含了政治、经济、人文、民生、军事、养生等等各类学科,由此对人类的哲学理论和实践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我个人的学习体会: 

《道德经》81章主要讲的是四个层面:人道、圣人之道、天道和大道。举一反三地延伸出无限的“道”与“德”,但最终又归集于无言、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为的“大道”宇宙法则之中。

(1)“人道”方面:

讲为人做事,如第24章“自是不彰”、第33章“明人修养”、第41章“闻道勤行”、第44章“知足不辱”、第54章“修德为本”等等。

细分的话单从语言看:“美言可以市尊”,这是一个和谐的、互相尊敬的场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是一个值得自己注意的问题和重视的方法;“轻诺必寡信”,轻率的说自己不能做到的事,反而会让自己失信……

讲处世接物:如第39章“得道抱一”、第59章“治国重德”、第62章“道无善恶”、第63章“小事做起”、第64章“善始善终”、第66章“虚心谦下”等等。

讲养生、修行:第50章“摄生之道”、第12章“去奢取淡”、第10章“修养玄德”、第16章“虚静归根”等。

还有讲为政、经营、管理、财富等等。

你会从中发现每一次所言所为,都是在用自己的品质塑造人生不同的今天和未来。不论职务高低,人生其实没有贵贱,当我们用“修之于身”的一份德行之“真”,继续“修之于家”,再踏上“修之于乡”,甚至已经在“修之于邦”的时候,人生还有更高的一个使命“修之于天下”。

(2)圣人之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天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4)大道:“道可道非常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大道氾兮其可左右”等等。

在每一层、每一章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许多切合于我们生活的真言。譬如对待财富。

人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与“知足之足,常足矣”两种不同态度;还有个普遍现象“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等等。

圣人之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利而不害。”

大道:“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自古及今,《道德经》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始善终”、“知足常乐”、“自知之明”、“宠辱若惊”等等,还成了千古不朽,流传于世的成语。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归纳的一种自得其乐的学习方法。还有一些诸如“常使民无知、无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大实话,也有待于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好好探讨分解,这更会让我们幡然醒悟!

但法无常法,这种抛砖引玉,只是期待每位老师提供更好更多的学习方法。总之没有看不懂的内容,只有不想深入的心。

四、深知《易经》是可以算卦的老子,为什么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为《周易》作传记的孔子,为什么要说“善为易者不占”?!古人很早就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看不见的规律在支配引导人生。后人把它称为命运。《易经》既然是用来预测,今天还灵不灵?时代变了,心智变了——你能用与天地交感之气与之沟通吗?

到底有没有命运?有!其实命运就是因果规律,就是自作自受的体现!但是一个人如果迷恋小道之华,而舍了“大道”的根本“德”,所有都将是舍本求末,认识颠倒。但那颗感恩的心到极致的时候,一个神圣的品质,就改变了生命。

我从自己的身上意识到:人只要总在外求,就一定会被“如露亦如电”的五色、五音、五香、五味,遮闭了眼睛、心灵和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要命的是,我有时总想收获西瓜,可自己偏偏播种的却是芝麻——还常常看不清为此而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在的妄心、妄念,竟然还去怨天尤人!

当我做了、付出了什么时,却总是在想要追求一个成功,好象只有成功了,才有结果。我就会进入人生那个欲望的误区:就像有一次吃自助餐,用有限的肚子,去装无限丰盛的食物,结果所有的美味佳肴全都变成了痛苦和负担! 

 

什么是真实的人生?生老病死,甜酸苦辣,悲欢离合……温饱解决后,人活的只是一份心态!总之一个没有尝遍过酸甜苦辣咸的人,也许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但无论经历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真实的结果——只有学会了对死亡的觉悟,人才不再是命运的奴隶!

所以我现在经常会问自己:你有追求中的努力向往,但有拥有后的感恩赞美吗?你在经历磨难中,真能感恩鞭挞你的人吗?总而言之,了解命运,是让未来活得更加潇洒自如;明白自己生命的趋势,是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这就是老子、孔子以及无数的古圣先贤,在文化传承中,去其消极、虚华不实,取用其积极、内观、厚实的真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是老子说的“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也是毛主席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当下的一切,其实都是自己的创造。今天迈出的每一个脚步,其实都在创造自己的未来,走向各不相同的生命层面。您认为呢?

五、《道德经》与你、我、他以及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关系?

我们今天正赶上一个好时代,这本几千年来被帝皇将相学习、文人学士锁进象牙塔里的《道德经》,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今天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事业、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3000年前老子就说:“人之迷,其日固久”。今天我的一位老师,则把《道德经》恰如其分地比喻为“人生使用的说明书”。于是一个问题自然产生:既然这本书是人生的说明书,那如何来解决人生的千年之迷?

我曾经有机会同一位世界著名的国学大师谈到《道德经》的社会作用。我说我的老师告诉我们两个字,他弟子插话说,那一定是“道、德”。我说:不,是“学、用”!这位国学大师赞叹道:“太对了,你的老师真了不起!”转而他对弟子们说“你们都要记住'学用’才是根本。”

具体如何把《道德经》运用到处理生活的现实问题中?比方在家庭、公司出现重大矛盾的时候,《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如果要让一个公司或者家庭有道、和谐,千万不可采用压服、斗争的方法。因为一旦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则“荆棘生焉”,各种矛盾就随之产生;如果进一步发展到打架、闹离婚的地步,那么“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样的问题就难以收拾了。因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当我们碰到痛苦烦恼的时候,听听老子是怎么说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一个人把宠、辱看得太重的时候,其实已经在迷失自我,把宠辱当做大灾大病一样,怎么能不痛苦?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好办,当你领悟了老子那句“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可以了。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个好榜样。

当生活中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如果能领悟到老子说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句话,就会明白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过去。所以说“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是学道、悟道者不可不知的一句话!!

六、用道德的力量,托起生命的信仰!

如果一个人寄托在求天拜地之上,那么老子已经告诉我们:“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天、地和我们人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希望具备生命至尊之根的力量,那么让我们首先建立起道德的信仰!从做好自己开始。

《道德经》是一本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的百科全书,是来托起我们生命力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联系着国家命运,关乎着社会的安定和人类的文明!一个生命犹如一滴水,只有当这滴包含你生命力的水融入了大海的时候,这滴水才有了海的力量,才会永不干涸!

虽然海并不因为这滴水的加入而扩大,也不因为这滴水的消失而减少。但这种不增也不减、不垢也不净的状态就叫“道”,就是我们用《易经》、《道德经》的智慧联系起来的“天人合一”!

特别说明:

上述文字、图片、内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权益保护的,请马上联系我们,我们将会立即审核,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予以纠正。

道德经学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