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石壁位于西碛山西麓的黄石牌。“黄石牌”开阔上千米,一面是以黄石为主的悬崖峭壁,一面是一望无际的浩瀚太湖。曾经饮誉吴中的“熨斗柄”就在此,因其斗入太湖百余丈,形如旧式熨斗柄而得名。明代著名书画家唐伯虎曾筑庐于此,并在此绘画作诗。唐伯虎的老师周臣也曾隐居于此,并在此建迎龙阁。可惜熨斗柄炸毁于1958年围湖造田。只能从下面几幅唐寅及近代画作中依稀还原了。
民国年间,李根源曾揽胜黄石牌,在峭壁上留下了“西磧”题刻。黄石牌还有一处无题款的石刻“黄茅石壁”,疑似为唐寅所题。黄石牌的石缝之中有夹石泉和白鱼泉。近年在沿湖修路时,土建随意倾倒入湖岸,千米黄石牌被截为多断,美景已毁大半。
 《黄茅渚小景图》唐寅所作,纵22.1厘米,横66.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黄茅渚头熨斗柄,
唐子好奇曾屡游。
太湖绝胜能有几?
还许我辈闲人收。
张灵引首题:“并此子畏作西湖熨斗柄景也,暇日补题殊愧簏陋,灵”。署款吴趋唐寅作。
画中黄茅渚头奇异的“熨斗柄”突兀而出,石壁屹然耸立,枯木纵横,藤萝纠结。湾中细草茸茸,帆影翩翩,水鸟掠飞,渔矶旁泊小舟,矶头有高士临湖趺坐。山石皴法以焦墨作铁丝皴或乱柴皴,再以淡墨渲染,皴汉稠密,石质坚凝。
 《洞庭黄茅渚图》系唐寅1503年所作,此画与《黄茅渚小景图》原均为苏州过云楼所藏,顾家于1951年和1959年将所藏308件珍贵书画一并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黄茅小景》系陆恢1907年的作品,六如唐居士黄茅小景卷系真迹,而笔墨极荒率,今以整齐之法行之,转似六如平日仿李古山水也,丁未冬日,廉夫陆恢作并记。2010年拍卖成交价31360元。陆恢(1851—1920)清末民初著名画家。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叟,一字狷盫,自号破佛盫主人,吴江人。幼习举子业,秀才入学试为第一,有人举报其父曾参加太平军,功名之路永绝。
 《黄茅小景》系吴湖帆1954年作品。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苏州人。擅长中国画。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此景在黄石牌中间区域,也是最胜处
 湖对岸是冲山
 为邱舜咨画熨斗炳图
明 唐寅
震泽东南称巨浸,吴郡繁华天下胜。 衣食玉帛百万户,樵山汲水投其剩。 我生何幸厕其间,短笠扁舟水共山。 黄茅石壁一百丈,熨斗湖水三十湾。 北风烈烈身欲坠,十里梅花雪如磨。 地炉通红瓶酒热,日日蒲团对僧坐。 四月清和雨乍晴,杨梅满树火珠明。 岸巾高屐携小伎,低唱并州第四声。 人生谁得常如此?此味唯君曾染指。 若还说与未游人,生盲却把东西指


 上图红圈处是李根源题“西碛”

 上图红圈是“黄茅石壁”题刻,植被覆盖比较隐蔽

 石阶下是著名的“夹石泉”
 村民从泉中接管,流水常年不停,我在此手捧泉水喝了个饱  盘根错节
 油菜花与芦苇
 游后感言:黄石牌的景色与石公山的沿湖山势近似,崖虽不高,但颇险峻。
推荐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