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镇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四要

 指间飞歌 2012-06-20
到田间地头汇聚真实民意
——乡镇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四要
杨志义
  只有走进农家小院,才能听得到真切的心声;只有坐到田间地头,才能汇聚到真实的民意;只有双脚沾满泥土,才能积淀起深厚的感情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如今多数乡镇干部年轻富有热情、文化水平较高、思想观念活跃,有一股想干事的朝气和闯劲,但由于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等原因,群众工作经验几乎为零。对他们来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感情要到位、方法要改进、政策要讲透、力量要加强。

  ——在感情上真正把群众当作家人。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牢牢树立群众观念,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首要前提。感情上的贴近和融合,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抓住这根红线,深入思考和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基层干部队伍锻炼塑造成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一家人。

  广大乡镇干部要善于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情当“家事”,把群众的来信当“家书”,把群众的工作当“家业”。要通过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承诺服务等形式,加强党性锻炼,让“群众是天、群众是地”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内化为自觉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交百家友、暖百家心、解百家忧,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办法。只有走进农家小院,才能听得到真切的心声;只有坐到田间地头,才能汇聚到真实的民意;只有双脚沾满泥土,才能积淀起深厚的感情。

  乡镇党委、政府要坚持推行干部包村包户、记民情日记、发放民情联系卡等制度,推动干部主动沉下去、钻进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乡镇干部要从日常的生产生活知识入手,一点一滴地向群众请教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和群众长年累月的交心交流过程中,取得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要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和政策进行启发和引导,和群众共商共议,共同寻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路子和方法。

  ——把各项惠民政策讲透、讲明白。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新疆“民生建设年”行动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民生项目工程惠及城镇和乡村,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牧区发展、农牧民致富的瓶颈,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但是在广大农牧村,传播条件有限,群众对有关政策、项目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在群众没听懂、没弄明白自己的责任之前,一些工程就仓促上马,由此引发一些信访问题,导致惠民政策的激励推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显现。究其原因,除了政策和项目的宣传解释工作没有到位外,还在于“下指标、分任务、一刀切”的办法仍在普遍使用。

  语言的贴近和沟通是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乡镇干部要善于“写明白字”、“说明白话”,使自己成为知识面广、群众语言熟练的“宣传鼓动家”。首先,要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全面把握,真正吃透各项惠民政策;其次,要善于运用丰富多样的群众语言和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充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力量。群众工作纷繁复杂,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群众个体水平千差万别,不可能一呼百应。农牧区往往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必须靠广大干部一家一户做工作、走村串户搞服务。因此,在广大乡镇和农村,做好群众工作还必须不断充实、加强干部队伍力量。

  除不断选配大学生村官外,还应该积极探索乡镇干部轮流驻村办公、年轻后备干部到村(社区)挂职锻炼、每年下派工作队赴基层、提高在村(社区)工作干部生活补助等路子,让乡镇干部愿意扎根基层,在最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和考验,不让踏实干事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人吃亏,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永不撤离”的群众工作队。

  (作者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阿勒泰地区信访局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