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肴的食用礼仪

 zhoudh123 2012-06-20

        菜肴的食用礼仪

餐会上的各道菜式,在具体的品尝方法上均有所不同。
   
若不了解各种菜肴的具体品尝方法,同样也有失礼节。以下,将扼要介绍一下常见菜肴的相关吃法,结合宴请实际规格,恰当采用,以体现良好风范。
   
喝汤的礼节:
   
喝汤十分容易发出声响。在日本文化传统中,喝汤时发出声响是正常而自然的举动,但大多数国家以喝汤不发声响为美,因此喝汤时尽量要小声,用汤匙舀汤,入口前要吹凉汤匙里的汤,吹时也应小声吹气。
   
如果汤是装在汤碗中,汤里还有料,应先把料吃光,再喝汤。如果不是非常正规的宴请,你可以拿起汤碗,直接喝碗里已经凉了的汤。不过,千万不可捧起盘子,直接从盘里喝汤。
   
如果是清炖肉汤,而且汤的热度已经不再滚烫,你也可以直接拿起汤碗来喝,不要用汤匙一匙一匙地喝。
   
蜗牛肉的取食:
   
吃这道佳肴,你可能会沾得满手蒜头奶油,也可能使嘴巴散发出的浓浓的蒜头气味整晚不散。因此晚餐之后有约会的人应该避免在晚餐上吃这道菜,否则必须先确定对方也点了这道菜,才可以痛享一番。 

有些饭店会提供客人一种金属制、形状像钳子的蜗牛钳,当你用小叉子或尖核针挖取蜗牛肉时,可使用这种蜗牛钳钳住蜗牛壳。如果没有这种蜗牛钳,也可以用餐巾护手(以免烧烫的蜗牛壳烫伤手指)抓住蜗牛壳,以另一手挖取蜗牛肉。
   
待蜗牛壳温度冷却,且壳内的肉已经挖空,可以一个接一个拿来吸吮,享受壳内鲜美的汤汁。如果你觉得这样太冒险,把蜗牛壳倒盖在金属盘子上,然后以叉子叉上小馒头片吸取盘子内的汤汁来吃。
   
虾蟹的吃法:
   
吃虾蟹肉开胃品时,应该使用摆在餐桌上餐具中最小的那把叉子(通常放在最左侧,有时也可能摆在最右侧)
   
如果这道开胃小菜还附有一小碟酱汁,可用汤匙取少许淋洒在虾肉或蟹肉上,也可以用叉子叉虾蟹肉,沾这些酱汁来吃。
   
如果用来装虾子的是高脚盘,且虾子体积甚大不能一口吞下,但是要在高脚盘中将虾子分切成数段又有困难,在这种状况下,你可用小叉子叉起大虾,放到碟子上,然后用刀将它分切成两段或三段。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是冒险,也可以用叉子叉起虾子,一口一口地吃。
   
蛤蜊的吃法:
   
蒸蛤蜊一向是煮蛤餐会、龙虾大餐或海滨餐会的开胃主菜。餐宴主人提供蒸蛤蜊这道佳肴时,会细心发给客人一二条大餐巾,或者一条围兜,以免弄脏衣服。还会发给一个空碗,或者一个公用的大碗,用来装蛤蜊壳。此外,还应该有一小瓶融化的奶油,以及一只汤碗,用来盛以蒸蛤蜊的汤汁调制而成的热蛤汤。 

蒸过的蛤蜊至少应该半开,如果蛤蜊再怎么煮也不开口,就丢掉它,因它可能已经坏了。如需把蛤蜊壳完全打开,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加以固定,然后以右手手指抓住它细细的颈部把蛤蜊溜滑的身躯拉出,用手指剥开颈鞘外的一层薄膜,丢弃不要,再把整个蛤蜊身躯放进融化的奶油中,或者放入蛤蜊汤内,然后入口品尝,享受它的美味。
   
这种吃法虽然会沾染双手,但感觉很不错。吃完一整盘蒸蛤蜊后,应该把两手洗一洗。在宴客场合上,主人这时应该提供客人洗指碗,碗内装温水,让客人清洗手指。
   
真正嗜吃蛤蜊的人在享用这道佳肴时,必定要喝蛤蜊汤,才算真正品尝完这道菜。汤碗底部通常会有海沙沉淀,吃时要避免把海沙吃进嘴。 

生嚎的吃法:
   
布置在碎冰块上的生嚎,是一道昂贵的佳肴。以左手手指抓紧剩下的那一片壳,以右手持小生嚎叉,将生嚎整个挖取出来。如果还有任何部分仍然黏附在壳上,利用叉子将它都挖出来。然后把生嚎放到盘子中央的酱碟里蘸一番。有些人则只在生嚎上滴几滴柠檬汁,他们认为刺激辛辣的酱汁会破坏这种海产鲜美的原味。
   
吃完生嚎后,你可以拿起空壳来吸吮一番,品尝余留的美叶原汁。这时要尽量避免发出啧啧的吮吸声。
   
如果你喜欢,也可以把几块小片嚎饼放进酱碟里,再用嚎叉挑出来吃。
   
贻贝的吃法:
   
醺贻贝或腌贻贝有时会插在牙签上,当作餐前菜。不过,贻贝还是以烹煮成蒜味汤汁,装在汤盘中当作开胃小菜最为常见。你可以使用嚎叉或尖核针将贻贝自打开的贝壳中拉出,或者也可以拿起贝壳,将壳缘放在两唇之间,用嘴吸食壳内的贻贝和汤汁。吃贻贝时,可以舀一些贻贝汤来喝,它的味道非常鲜美。
   
吃贻贝时,也和吃龙虾一样,一手吃东西,另一手则应该抓住餐巾围在胸前,而且吃完后也一定需要在洗指碗洗一下手指,并用一块干净的餐巾拭干。
   
鸡肉的吃法:

   
吃鸡肉、火鸡肉或任何一种家禽时,要注意的事项都是一样的。如果是在野餐、烤肉或任何户外非正式的场合上,用手拿鸡肉来吃,自然并无不妥之处,但在室内的餐桌上,则应该使用筷子。是否可以动手将剩余的部分拿起来吃个干净,则要视情形而定。当然,这样做并不是很雅观,如果是在国宴上,或者和有身份的人一起就餐,这样的行为应该避免。
   
小鸟肉的吃法:
   
吃如鹌鹌等小鸟肉时,尽量使用筷子,然后只用单手来吃,直到小鸟身上没有任何细嫩美味的肉丝留下为止。
   
带肉排骨的吃法:
   
吃带肉排骨时,如动手去拿,双手必定会沾满油腻之物。因此如果你在自家举行的餐宴中上了这道食物,记住多发给宾客一两条餐巾或足够的餐巾纸,并提供装有温水的洗指碗。
   
鱼的吃法:
   
吃鱼要当心鱼刺。如果端上餐桌的是一道鱼片,鱼刺多半已剔除,进食时可以放心。如果端上来的是整条鱼则要注意。
   
如果盘中的鱼头部尚在,那么可先将鱼头切去,再将鱼切成片。你可以向侍者多要一个小碟子用来装鱼骨和鱼头,并请侍者将碟子拿走,这样你就可以不必在目睽睽之下吃鱼,而可以尽情地享用美味的鱼肉。
   
龙虾的吃法:
   
龙虾是一道汁多味美的佳肴,不论在什么场合,要吃龙虾之前,都不要羞于戴上围兜。
   
有些人吃龙虾,要蘸融化的奶油,有些人则蘸美乃滋,有些人则喜欢在龙虾肉上洒一些柠檬汁,因此在准备这道菜时,这些附料也要准备齐全。
   
如果厨房没有将龙虾的壳彻底敲裂,你的桌面上可能会有一把胡桃钳和小嚎叉或尖核针。胡桃钳可用来夹裂龙虾壳,小叉子则可用来挖取狭窄难取之处的虾肉,至于较大部位的虾肉则可用普通的筷子来挖取。
   
首先以左手将龙虾固定在盘中,右手用力拔下龙虾的大鳌,放在盘子边。然后,继续将龙虾身躯固定在盘中,并以筷子取出尾部的虾肉,分切成数小块,以便蘸酱入口。
   
然后用手拔下小虾螫,由有裂口的这一端吸取甜美的虾肉和汁液。接下来将放在盘子边的大虾螫夹裂,取出虾肉,分切成数小块,蘸上你喜欢的酱汁。
   
然后可以吃龙虾胃腔内称做玉米馅饼的绿色物质和龙虾卵。龙虾卵只在雌虾体内才有,是十分美味的佳肴。用叉子叉起它,分切成数块,再依照个人喜好蘸酱调味。
   
通常餐宴主人或餐馆应该提供大碗或大盘子,让客人放置龙虾壳。吃过龙虾,还要给客人送上洗指碗。
   
面食的吃法:
   
吃面或条状的面食,最方便的方式是用筷子,但动作要轻,防止面带着汤乱溅。吃细长的面条时,假如你是坚持正统吃法的人,可用筷子卷绕面条,卷绕不宜太多,约卷四五条。卷绕时要慢,让所有的面条结实地卷绕在筷子上,然后就可以将它送入嘴里。
   
面包的吃法:

现在,某些餐会,即使是中餐式的,也像西餐一样,开始有了面包。面包主要有鲜面包和烤面包两种。二者在吃法上有些差别,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但要记住一点,无论吃哪种面包,都不能用它蘸汤或擦盘子。
    10
。酒水的饮用礼仪凡是宴请,均不可无酒,无酒不称宴。饮酒可谓是餐桌上的重要活动,可以和菜肴并重。善于饮酒的人,不仅能饮,而且会饮。要真正做到善用酒水,合乎礼仪,一般需要特别注意搭配菜肴、敬酒干杯和酒量适度三大事项。
   
搭配菜肴:
   
酒水的主要功能,是在用餐时开胃助兴。然而欲使酒水正确地发挥这一作用,就必须懂得酒菜搭配之道。唯有如此,二者才会相得益彰。不然,就很有可能会是事倍功半,甚至令人食欲大减。 

下面,分别就中餐与西餐聚餐、宴请时,酒水与菜肴的正确搭配方法,略作一些介绍。
    (1)
中餐中酒菜的搭配。通常情况下,正式的中餐宴会通常要上白酒与葡萄酒这两种酒。因为饮食习惯方面的原因,中餐宴请中上桌的葡萄酒多半是红葡萄酒,而且一般都是甜红葡萄酒。选用红葡萄酒,是因为红色充满喜气,而选用甜红葡萄酒,则是因为不少人对口感不甜、微酸的干红葡萄酒不太认同。
   
通常在每位用餐者面前餐桌桌面的正前方,排列着大小不等的三只杯子,自左而右,它们依次分别是白酒杯、葡萄酒杯、水杯。
   
具体来讲,在搭配菜肴方面,中餐所选的酒水讲究不多。爱喝什么酒就可以喝什么酒,而且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没有太多的限制。
   
正规的中餐宴会一般不上啤酒。在便餐、大排档中,啤酒较为常见,客观地讲,以之搭配凉菜,效果要更好一些。
    (2)
西餐中酒菜的搭配。在正式的西餐宴会里,酒水是主角,它不仅最贵,而且它与菜肴的搭配也十分严格。
   
一般来讲,吃西餐时,每道不同的菜肴要配不同的酒水,吃一道菜便要换上一种新的酒水。
   
西餐宴会中所上的酒水,一共可以分为餐前酒、佐餐酒、餐后酒3种。它们各自又拥有许多具体种类。
   
餐前酒,别名开胃酒。显而易见,它是在开始正式用餐前饮用,或在吃开胃菜时与之配伍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在餐前饮用的酒水有鸡尾酒、味美思和香槟酒。
   
佐餐酒,又叫餐酒。毫无疑问,它是在正式用餐期间饮用的酒水。西餐里的佐餐酒均为葡萄酒,而且大多数是干葡萄酒或半干葡萄酒。
   
在正餐或宴会上选择佐餐酒,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讲究需要知晓,即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这里所说的白肉,即鱼肉、海鲜、鸡肉。吃它们时,须以白葡萄酒搭配。
   
这里所说的红肉,即牛肉、羊肉、猪肉。吃这类肉时,应配以红葡萄酒。鉴于西餐菜肴里的白肉多为鱼肉,故这一说法有时又被改头换面地表述为:吃鱼喝白酒,吃肉喝红酒。其实二者的本意完全相同。不过,此处所说的白酒、红酒,均指葡萄酒。
   
餐后酒,指的是在用餐之后,用来帮助消化的酒水。
   
最常见的餐后酒是利口酒,它又叫香甜酒。最有名的餐后酒,则是有洋酒之王美称的白兰地酒。
   
在一般情况下,饮不同的酒水,要用不同的专用酒杯。
   
在每位用餐者面前桌面上右边餐刀的上方,大都会横排放置着三、四只酒水杯。取用它时,可依次由外侧向内侧进行,亦可紧跟女主人的选择。在它们之中,香槟杯、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往往必不可少。
   
敬酒干杯: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饮用酒水颇为讲究具体的程式。
   
在常见的饮酒程式之中,斟酒、祝酒、干杯应用最多。下面分别对其各作一些说明。
    (1)
斟酒。通常,酒水应当在饮用前斟入酒杯。有时,男主人为了表示对来宾的敬重、友好,还会亲自为来宾斟酒。
   
在侍者斟酒时,勿忘道谢,但不必拿起酒杯。可是在男主人亲自来斟酒时,则必须端起酒杯致谢,必要时,还须起身站立,或欠身点头为礼。有时,亦可向其回敬以叩指礼。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轻叩几下桌面。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餐宴会上,它表示的是在向对方致敬。 

主人为来宾所斟的酒,应是本次宴会上最好的酒,并应当场启封。斟酒时要注意三点,其一,要面面俱到,一视同仁,而切勿有挑有拣,只为个别人斟酒。其二,要注意顺序。可以依顺时针方向,从自己所坐之处开始,也可以先为尊长、嘉宾斟酒。其三,是斟酒需要适量。白酒与啤酒均可以斟满,而洋酒则无此讲究,要是斟得过满乱流,显然未必合适,而且也是浪费。
   
除主人与侍者外,其他宾客一般不宜自行为他人斟酒。
    (2)
敬酒。亦称祝酒。它具体所指的是,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为了某种事由而饮酒。在敬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之言。在正式的宴会上,主人与主宾还会郑重其事地发表一篇专门的祝酒词。因此,敬酒往往是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项程序。
   
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频频举杯祝酒,会使现场氛围热烈而欢快。不过,如是致正式的祝酒词,那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以不影响来宾用餐为首要考虑。
   
通常,致祝酒词最适合在宾主入席后、用餐前开始,有时,也可以在吃过主菜之后、甜品上之前进行。
   
不管是致正式的祝酒词,还是在普通情况下祝酒,均应内容愈短愈好,千万不要连篇累牍,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让他人等候良久。
   
在他人敬酒或致词时,其他在场者应一律停止用餐或饮酒。应坐在自己座位上,面向对方认真地洗耳恭听。对对方的所作所为,不要小声讥讽,或公开表示反感于对方的祝词。
    (3)
干杯。指的通常是在饮酒时,特别是在祝酒、敬酒时,以某种方式,劝说他人饮酒,或是建议对方与自己同时饮酒。在干杯时,往往要喝干杯中之酒,故称干杯。
   
有的时候,干杯者相互之间还要碰一下酒杯,所以它又被叫作碰杯。
   
干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议。提议干杯者,可以是致祝酒词的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在场饮酒之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扶其杯底,面含笑意,目视他人,尤其是注视自己的祝酒对象,口颂祝颂之词,如祝对方生活幸福、节日快乐、工作顺利、事业成功以及双方合作成功,等等。
   
在主人或他人提议干杯后,应当手持酒杯起身站立。
   
即便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水杯装装样子。在干杯时,应手举酒杯,至双眼高度,口道干杯之后,将酒一饮而尽,或饮去一半,或适当的量。然后,还须手持酒杯与提议干杯者对视一下,这一过程方告结束。
   
过去,在中餐中喝白酒,干杯必须一饮而尽,杯内不剩残酒,现在则不必非得如此。在西餐里,祝酒干杯讲究只用香槟酒,而绝不可以用啤酒或其他葡萄酒替代。饮香槟干杯时,应饮去一半杯中之酒为宜,但也要量力而行。
   
在中餐里,还有一个讲究。即主人亲自向自己敬酒干杯后,应当回敬主人,与他再干一杯。回敬时,应右手持杯,左手托底,与对方一同将酒饮下。
   
有时,在干杯前,可稍为象征性与对方碰一下酒杯。
   
碰杯时,不要用力过猛,出于敬重之意,可使自己的酒杯较对方为低。与对方相距较远时,可以过桥之法作为变通,即以手中酒杯之底轻碰桌面,这样做,也等于与对方碰杯了。
   
不过,这一方式只是中式的。在西餐宴会上,人们是只祝酒不劝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使用玻璃酒杯时,尤其不能彼此碰杯。
   
在西式宴会上,越过身边之人,而与相距较远者祝酒干杯,尤其是交叉干杯,都是失礼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