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花卉产业发展的特点

 llvvdong 2012-06-21

日本的花卉产业已趋成熟,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生产稳定和消费量增加,最终表现为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花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一、生产概况

    1996年日本花卉的种植面积为476万公顷,占种植业总面积的1%;产值6265亿日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栽培农户14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3%。花卉分为鲜切花、盆花、花坛用苗、花木、球根类、草坪及其他植被七大类。

    二、生产流通特征

    1.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体系较为完善。从产前种苗公司的种苗提供,农协的生产资料、资金及情报信息的提供,产中农协及农业普及中心周到的技术指导,到产后农协的统一销售和市场的委托拍卖,整个体系运转高效有序,且通过收取手续费的形式使农户、农协、市场的利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产业相关的横向行业配套完善。专用肥料、培养土、育苗材料、冷暖设施、加工机械、捆包材料、栽培床架、覆盖材料等应有尽有。与此相关的交通运输、机械化工、电子技术等产业及农业内部的专业领域分工协作。

    3.消费的普及。日本一个家庭园艺产品年消费额为23万日元。1992年,日本人均鲜切花消费量为40支,仅次于荷兰、德国、丹麦、英国,居世界第5位。日本园艺产品消费之所以得到普及,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后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二是有赖于形式多样的宣传。

    4.生产布局合理化。各地根据自身的气候、技术及社会经济诸条件,形成了各自适宜的作物类型和经营特色。例如,爱知的轮菊、多头菊、仙客来,长野的康乃馨、土耳其橘梗、仙客来,静冈的玫瑰、扶郎,北海道的土耳其橘梗、康乃馨等形成特色;在经营方面,静冈县洪松农协的菊花、扶郎的统一加工销售,中部的玫瑰统一销售及东部的盆花流通中心等都很有特色。

    5.农科教结合,研究推广协调。国(县)、公司、农协及生产农家(公司)共同研究推广新技术,保证了花卉的产量和品质。国(县)属试验场,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育成各种新品种和推出各种新技术,并通过推广员及时推广;大型种苗公司培育和引进花卉新品种;农协引进和开展各种实用技术研究,并有效地推广;而生产农户则将各种新技术进行组装、应用,形成自己的特色。

    此外,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为生产流通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技术特征

    1.新品种的大量育成。到1997年止,草花和观叶植物品种申请登记数为8160个,占农作物品种申请总数的74%。其中土耳其橘梗、菊花、铁线莲、杜鹃、矮牵牛等育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设施栽培的普及。1996年,切花设施栽培面积占切花栽培总面积的441%,其中康乃馨、玫瑰、满天星、洋兰、扶郎、土耳其橘梗、百合等全部为设施栽培;盆花设施栽培面积占栽培总面积的894%;花坛设施栽培面积占栽培总面积的666%。规模设施、暖房、冷房、无人防除设施、自动加水设施、防虫网、底面灌水装置、移动床、换风机、遮光装置等被普遍采用。

    3.新技术普及。在育苗技术上,组培苗、盘育苗、钵育苗及喷雾育苗得到普遍应用。营养液栽培技术不断扩大,土壤消毒十分普及,冷库设备得到充分利用,菊花、土耳其橘梗机械定植,菊花直插栽培等新技术迅速推广,高档盆花的底面灌水大力普及。

    4.实现周年连续供花。设施栽培、新品种选用及电灯照射、暗处理、暖房、冷房等各种技术的组装、应用,使各种花卉的连续生产和周年供应成为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