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红药水、紫药水、碘酒、双氧水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消毒药水。最近有读者咨询,这么多种类的消毒药水,它们的作用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怎样使用这些消毒药水呢?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大一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伟。
各种消毒药水各有所长
张伟介绍,以下是一些大家较常见的消毒药水的作用和功效:
1.红药水:俗称“二百二”,对消炎、局部化脓、破损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注意事项: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红药水了,特别是在大医院里。因为红药水治疗外伤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且副作用让人不放心。比如红药水含有汞离子,对人体有一定毒性,不能大面积使用,而且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涂了之后还影响外观,污染衣物,因此不建议使用。
2.紫药水:即2%的甲紫溶液,有加快伤口结痂和愈合的作用,常用于浅表皮肤感染。
注意事项:①该溶液不宜用在黏膜或开放创面,尤其是大创面,因刺激较大,可诱发皮肤癌;②不宜用于面部皮肤,涂抹后影响美观,应尽量少用。
3.酒精(乙醇):市场上出售的高浓度(95%浓度)药用酒精不能直接用于消毒,必须稀释成70%~75%浓度方可使用,因为70%~75%浓度的酒精杀菌力最强。不同浓度的酒精用途有区别:70%~75%浓度酒精常用于皮肤消毒及脱碘以防碘酊刺激皮肤;40%~50%浓度的酒精则用于久病卧床者擦身防止褥疮;20%~30%可用于高烧或中暑病人全身体表擦浴进行物理降温。
注意事项:酒精具有刺激性,不能用于伤口内及黏膜(口腔、眼、鼻、阴道等)消毒。
4.双氧水:即过氧化氢。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氧化作用,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消毒杀菌。
注意事项:①医用的双氧水的浓度是3%,浓度大易灼伤患处皮肤;②用于已有一定感染的浅表局部伤口处时,血液、脓液等易降低其杀菌力;③性质不稳定,存放时间不长,易失效。
5.硼酸水:3%的硼酸溶液有清洗、收敛和抑菌作用,常用作皮肤、黏膜和伤口的冲洗清洁、口腔炎含漱、急性湿疹、急性渗出性皮炎和烫伤湿敷。
注意事项:①不要大量和长期外用,勿用于婴幼儿或眼睛等部位;②注意使用浓度,浓度过高有刺激作用。
消毒最好用含碘消毒剂
张伟提示说,与红药水等消毒液相比,含碘消毒剂如碘酒、碘伏等杀菌能力强,毒性较小。所以目前含碘消毒剂在临床上得以广泛的应用。
1.碘酒:碘酒(碘酊)是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而制成的2%溶液,主要用于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医学实践证明,消毒杀菌的可靠药物还数碘酒。它不但可以杀灭皮肤和黏膜上的数百种细菌、真菌和病毒,而且对人的毒性和过敏性极小。它那黄褐的颜色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不影响美观。对于哭闹的儿童,可换用刺激性较小的碘甘油或碘伏等其他碘剂。
注意事项:有较强的刺激性、腐蚀性,所以用于皮肤消毒后应以70%酒精擦拭脱碘,且禁用于黏膜或伤口内消毒,否则会引起剧痛和红肿。新生儿慎用,对碘过敏者禁用。不易久存,因碘有氧化性,久存后可发生化学变化而生成有害物质,也使杀菌性降低。
2.碘甘油:碘甘油由碘、碘化钾、甘油等配制而成,碘甘油主要用于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炎及冠周炎。
注意事项:禁用于碘过敏者。
3.碘伏:主要用于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烧伤、冻伤、刀伤、擦伤、挫伤等一般外伤,用碘伏消毒效果很好。与碘酒、酒精相比,碘伏引起的刺激疼痛较轻微。
注意事项:禁用于碘过敏者。
张伟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涂抹含碘类制剂处有灼烧感、瘙痒、红肿等,应停止使用该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另外,含碘类制剂不宜与红药水同时涂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腐蚀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