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兴论画题画诗三百首》

 遗韵斋 2012-06-22
自 序

  好的诗常常是一幅画,好的画又常常是一首诗。苏东坡对王维诗画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应该说是对优秀诗画的最佳赞誉了。诗与画虽为不同的艺术样式,却象孪生兄弟一样,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清代张式《画谭》中说得好:“窃谓诗文书画,其事不一,其理则同”。所谓“理同”,即“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东坡《书鄢陵王簿所画折枝二首》),即他们都在追求着对“真`善`美”为最高标准的理想境界。他们要表现人心之美`社会之美与自然之美,表现一种境界,一段情思或一个理念/他们皆从性情中来,于境趣时生;非拟张摹李可至,亦非生吞活剥能成。

  诗与画联袂同行,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程。作为诗画合壁的产物——题画诗,即有诗的意味,又有画的境界,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门。从题画诗的发展来看,不妨分成两大类:观画者观画题诗与作画者画上题诗。两种题诗显然都与画作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或由观画生情,或由挥运有感,生情而吐句,有感则成诗。前者——观画题诗出现较早,六朝时期即已初露端倪,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则把这种题画诗推向成熟,至宋元明清便逐渐形成了一道波澜壮阔的文化景观。后者——画上题诗始于宋代,文同苏轼及米节父子都写了大量的题画诗,但有画迹可考的,当推宋徵宗为最早。他的传世作品《腊梅山禽图》`《锦鸡芙蓉图》及《祥龙石图》等均有配合画面的题诗,他已开始将诗`书`画融为一体。至元明清三代,在画面上题诗的风气愈来愈浓厚,特别是到了石涛`郑板桥`赵之谦`吴昌硕诸家几乎是每画必题,每题必诗,他们把诗文人画的容量与美学内涵推向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境界。

  上面所提及的两种题画诗,无论是观画有感,还是挥毫即兴,二者恐怕都要于诗中写景`抒情`叙事与议论。其中有褒,亦可能有贬,有赞,亦可能有评。《石涛画语录》中有云:“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这画中的禅意或深意须要明眼人以诗点破,而这诗对于画则有着“搜奇抉奥,笔补造化”之妙。后人读之,往往会生发出新的思考以至不同寻常的领悟。思而至深,悟而达明,这题画诗不正是在引导着人们去欣赏美`认识美并把握美的规律与真谛吗?李白云之“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崔山人百丈崖深布图》),杜甫云“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徐谓之“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掷闲抛野藤中”(《题葡萄》),郑板桥云“削尽冗繁留清瘦,画到重工业是熟时”(《题画竹》)这些题画诗句今日读来,不仅觉得其是优美的诗,而且觉其是深刻的论,景中含情,咏物寓意,从艺言道,因画著理。显然,题画诗是以诗咏画,以诗评画,以诗论画/故好的题画诗,能使欣赏者获得诗与画双重的审美享受——其中既有诗情与诗趣,又有画理与画境。

  画家能在自己的画面上题写诗句,这在古代应该说是一件不难的事。因为古人把画家写诗看作一种必备的`不可缺少的修养,故古代许多画家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诗人以至文学家。实际上,绘画到了高层次已不是单纯技巧的表现,而是画家修养的展示与诗心的外化。此时若修养不到,胸无点墨,那恐怕只能浅尝辄止,望洋兴叹了。

  我从年轻时即爱读诗`写诗,每次作完画后,总喜欢即兴留下一首,当时尚还不敢题在画面上,后来看到古人的作品,画论及题画诗,心有所思,情有所感,便随笔写上几句,或状其物,或咏其景,或言其妙,或究其理,一切皆自胸中涌出,吐我思想心境中物也。近二十年常常带学生外出写生,面对名山大川,高瀑急流,青松翠竹,红梅金菊,心中更是潮涌不止:画思起伏,诗情激荡,正所谓情不自禁,发为诗画是也。南宋吴龙翰说得好:“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这诗与画在画家的笔下总是应该相辅相成的。不过,要真正将二者紧密地融成一体,那一定要经过千锤百炼与终生的努力。我曾有一首诗这样写下我的体会与感受:

  千锤百炼驭龙行,

  一点觉心天地通,

  阅尽苍茫三万境,

  毫端始有涌雷生。

  学无涯,创作亦无涯。我从过去的许多习作中,整理出部分诗稿(其中有些已陆续发表过),约三百余首,大胆编成一册。我深知,由于所学者少,所识者短,所行者近,所师者寡,书中一定有不少谬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上卷 题历代名画

  (一百六十二首)

  1观舞蹈纹彩陶盆有感①

  祈祷图腾太古风②,  虽为剪影却生情。

  丹青从此传神韵,   千载长空望月明。

  [注释]①舞蹈纹彩陶盆:系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型文化,该盆高14.1cm,1973年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盒中内壁绘有舞蹈纹,五人一组,共三组,皆为剪影式。②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李译厚先生认为,彩陶盒中所绘图象不是一种单纯的歌舞,“他们仍然是图腾活动的表现,具有严重的巫术作用或祈祷功能。”(《美的历程》)

  2 观《人面方鼎》有感二首①

  一

  巍巍人面铜方鼎,   黄帝千秋万岁容。

  象物刻人原不类,   顶膜心念自无同。

  二

  从来千古称炎黄,   四面浮雕蕴寿昌。

  铸像青铜开万代,   生生不已水流长。

  [注释]①人面方鼎:晚商时期青铜器作品,高38.5cm,湖南宁乡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该鼎是商周时期青铜铸品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件,它的四向外壁浮雕着四个男性头像,神态异常威武。古代传说中有“皇帝四面”的说法,因而有人认为它是黄帝的形象写照。当然,也有其它各种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商代晚期人们已经从对鬼神顶礼膜拜的狂热中逐渐摆脱出来,并有了重视人的创造力的观念。从铸鼎象物到铸鼎刻人,是一个深刻的变化。

  3读《战国帛画》①

  龙腾凤舞御春风,   引道飞升万化中②。

  千古悠悠天地大,   无边日月照丹青。

  [注释]①战国帛画:一幅为《人物龙凤帛画》31.2х23.2cm,1949年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另一幅为《人物御龙锦画》,37.5ⅹ28cm,1973年于长沙子弹库出土,两幅均藏于湖南省博物馆。②引道:《人物龙凤帛画》画一女子侧向而立,双手合掌,她的前方有蜿蜒向上升腾的龙和展翅振飞的凤,这意味着对墓主人的“引道升天”。另一幅《人物御龙帛画》画一佩剑蓄须男子御龙前进,亦有同样飞升的意味。两幅画用笔流畅,单线平涂,兼施渲染,展示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人物画所具有的高超水平。

  4 观《秦兵马俑》有感①

  雄哉磅礴看秦俑,   金鼓喧喧万将营。

  白日黄云古战场,   马蹄声起若雷惊。

  [注释]①秦兵马俑:1974——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南边,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发掘出兵马俑总数达6000余件。这项重大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5 读《汉代帛画》①

  穿壁腾龙万象生,    T形帛画鬼神萦。

  汉关秦月诚烟远,   妙彩辉辉启后程。

  [注释]①汉代帛画: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及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共出土六幅帛画,诗中所指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幅西汉一形彩绘帛画。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会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阴间景象。

  6 观《霍去病墓前石雕》①

  马踏匈奴塑像真②,  造型循石气深沉。

  圆浮线刻全融汇,   古朴沉雄汉代魂。

  [注释]①霍去病墓前石雕: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共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现存陕西省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系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117年)雕造。②马踏匈奴石刻:是这组群雕的主体,高168cm。该件形象准确生动`拙朴有力,以气宇轩昂的战马象征抗击外来侵略的将军,以马下尚在挣扎的敌人告诫人们切不可放松警惕。

  7 读《荆轲刺秦王画像石》①

  线刻浮雕融一炉,   如飞匕首不踌躇。

  惊天动地英雄气,   壮士神形入画图。

  [注释]①荆轲刺秦王画像石:画像石是附在汉代建筑——阙`祠`棺`墓等处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技法主要以线浮雕与线刻相结合。荆轲刺秦王画像石在山东嘉祥武氏祠,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8 敦煌莫高窟二首①

  一

  鸣沙一自幻千佛,   发愿绿洲营石窟。

  十一王朝塑像多,   本生经变飞天舞。

  二

  说法因缘五百窟②,  连绵画壁千千幅。

  贤愚善恶连环看,    造象深沉气不俗。

  [注释]①敦煌莫高窟: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一位沙门乐僧经行至此,似觉鸣沙山在一片金光中化现出佛云状,遂发愿在这绿洲之畔修造石窟。②莫高窟至今尚存492个洞窟(号称500窟),塑像2400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为我国最重要的石窟寺之一。

  9读顾恺之《洛神赋图》①

  转眄流精气若兰,   清风翠影邈云间。

  自从开启传神论,   景语化为情语篇。

  [注释]①顾恺之(约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曾仕散骑常侍,是东晋杰出的画家和理论家。其作品《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根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

  10读顾恺之《女史箴图》①

  春丝妙吐意连绵,   紧劲虚灵尽自然。

  精细求工薄染色,   但看流水行云间。

  [注释]①《女史箴图》:为唐代摹本,顾恺之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分九段。其线条如“春蚕吐丝”亦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顾恺之将高古游绘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11读展子虔《游春图》①

  青山翠岸吐春芳,  绿水行舟万壑香。

  咫尺能容天地境,  从来金碧即诗章。

  [注释]①展子虔:(隋)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属山东人),善画佛道`人物`车马等,山水尤佳。《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它以描绘游春为主题,山岭耸峙,水波浩渺,万木复苏,祥云涌动。

  12读李思训《江帆楼阁图》①

  挥毫青绿荡春风,  大李将军留盛名。

  楼阁一从相见后,  江帆常伴梦魂行。

  [注释]①李思训(653——718年),唐朝宗室,晚年曾任宗正卿,后任左羽林卫大将军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从《江帆楼阁图》的用笔与设色,我们可以看出,李思训在展子虔《游春图》的基础上又肥青绿山水向前极大地推进了一步。

  13读王维《江干雪霁图》①

  怪出笔端勾斫精,  雪生尘外意空灵。

  涤金洗碧东流去,  水墨画风从此兴。

  [注释]①王维(701——761年),字摩诰,官至尚书右丞,唐代著名诗人兼画家。宋代苏轼评价他的作品称“味摩诰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诰之画,。画中有诗”。《江干雪霁图》是一幅雪景,笔迹劲爽,气韵生动。他善用渲染破墨,开水墨山水之先河。

  14读韩滉《五牛图》①

  五牛风采气森森,  满脰黄钟兼有神②。

  万事从来农作本,  一朝丞相最知君。

  [注释]①韩晃(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人。唐代德宗朝宰相,尤善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皆能曲尽其妙。《五牛图》成功地传达了牛的情感`性格与精神。②满腔黄钟:柳宗元《牛赋》中说:“牟然而鸣,黄钟满腔。”黄钟,古乐十二之一,声调最洪大响亮。豆颈项。

  15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①

  贤愚明昧十三帝,   眸子传神各不同②。

  铁线勾成沧桑事,   披图可感汉隋风。

  [注释]①阎立本(?——673年),雍州万年人,官拜工部尚书`宰相等职,是唐代杰出的人物画家。《历代帝王图》(宋前摹本)画了两汉至隋代13位帝王像,阎立本着力通过对不同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揭示了每一个帝王不同的心态`气质和性格。②眸子:阵子《离娄上》曾说:“存乎人者,莫良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16读阎立本《步辇图》①

  一代明君气不凡,   文成下嫁古今传。

  日边汲取云霞色,   神韵妙生天地间。

  [注释]①步辇图(宋摹本),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番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家表现的场面是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番使者禄东赞的细节。

  17读吳道子《天王送子图》①

  流转随心莼菜条②,  天娇磊落意飘飘。

  还从骨法留疏体,    吴带当风示后朝。

  [注释]①吴道子:约生于7世纪90年代,卒于758年以后,生活于盛唐时期,曾被招入宫廷,授以内教博士的官职,是古代最富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传为吴道的《送子天王图》,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整个画面想象奇特,起伏跌宕,以动势表现生气,是典型的“吴家样”。②莼菜条:古人评价吴道子笔法时,曾说他:“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

  18读韩幹《照夜白》①

  独嘶霜月夜沉沉,   羁绊何能缚此身。

  逐电追风会有日,   驰骋万里一凌云。

  [注释]①韩斡(?——780年)长安人,主要活动于玄宗时代,官至太府侍丞。擅绘消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其画马。《照夜白图》是韩斡名作之一,画一马栓于桩上,构图简而又简,但却为洋溢着勃勃生机,千载之下仍令人见而神往。

  19读韩幹《神骏图》①

  踏浪乘风骨相奇,   僧人爱马重天机②。

  飒然神骏动霜雪,   天地龙媒何可期?

  [注释]①神骏图:传为韩斡的作品,也有人持有异议。但不管作者是谁,其所展示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都是十分珍贵的。②僧人爱马:《世说新语》中曾记:“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支道林名支遁,是晋代名士型僧人,这幅《神骏图》就是描绘支遁爱马的故事。

  20读张萱《捣练图》①

  熨烫蚕缫捣练忙②,  春丝轻吐艳秾妆。

  丰腴典雅多情韵,   一代唐风千载香。

  [注释]①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曾任史馆画直(即宫廷画家)。专画人物,尤以仕女`婴儿`鞍马名冠当时。《捣练图》:分组描绘了宫中妇女加工白练(一种丝织品)的情景,加工程序依次为捣练`修织`熨烫。②蚕缫:缫指抽茧出丝,这里指织成丝织品。

  21读周昉《簪花仕女图》①

  眉宇含愁伴鹤游。   拈花弄蝶也同秋。

  心中万事随流水,   黑发宫嫔可白头?

  [注释]①周肪:生卒不详,字景玄,京兆人。善画人物,尤工仕女,他创造的水月观音和宗教绘画,人称“周家样”。《簪花仕女图》传为周肪的作品,画面描绘了宫廷贵妇生活的庸闲自在与寂寞孤独。

  22读贯休《十六罗汉图》①

  庞眉深目意嶙峋,   梵相胡容绝世尘。

  打破古今心法在,   无尊无佛始成真。

  [注释]①贯休(832——912年)唐末诗人`僧人`兼书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人。《十六罗汉图》(宋摹本)画的是释迦牟尼令十六个大阿罗汉常住人间,济度众生的故事。一人一图。共有十六个图。②梵相胡容:贯休笔下罗汉形象,皆庞眉深目,丰颐蹙额,且沉静深含,奇石不媚,故被称为具有“硕相胡容”的艺术特征。

  23读孙位《高逸图》①

  形骸放浪竹林间,   玄想清谈方外眠。

  不与浊尘同污垢,   高山流水奏琴弦。

  [注释]①孙位:(唐)生卒年不详,号会稽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擅画人物`松石`墨竹`龙和佛道宗教画,画风雄放生动。据专家考证,《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的残卷。原图描绘的是“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传神写照,妙得其韵。

  24读卢稜伽《六尊者像》①

  佛心空静并超然,   伏虎降龙若等闲。

  但看人神真性里,   并为刚气一乾元。

  [注释]①卢棱伽:(唐)生卒年不详,长安人,吴道子的得意门生,以擅画佛像`山水著称,画风细致精到。《六尊者像》传为他的作品,所绘的是佛典中的六位罗汉,相貌清奇`肃穆`凌厉`威严,均展示了超逸怪诞的特点。

  25读胡瓌《卓歇图》①

  平沙野冈碧云天,   卓歇华毡愉管弦。

  常伴烈风穹盖下,   任它霜雪挂南川。

  [注释]①胡环:生卒年不详,契丹慎放乌索固部落人,五代后唐时著名画家,擅画北方游牧民族代表作之一,画面主要表现契丹可汗率部众出猎后歇息饮宴的热闹景象。“卓歇”即搭起帐篷休息的意思。

  26读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①

  衣成战笔铿锵韵②,  松入华章郁郁风。

  文苑群集联妙语,   新诗常在推敲中。

  [注释]①周文矩:(五代·南唐)生卒年不详,建康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擅画冕服`车辆`人物,尤工仕女,上承周肪,画风更为纤丽`繁富。《琉璃堂人物图》描绘的是四仿文人雅集,苦心孤诣呤诗句的情景。②战笔:周文矩多用屈曲战掣的瘦硬笔法来表现衣纹,称为“战笔”。

  27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二首①

  一

  夜宴宏开嬉戏游,  纵情声色若无忧。

  画师深识韩熙载,  竟日寡欢万事休②。

  二

  夜宴韩庭入写生,  心存目记更融情③。

  挥毫时有琵琶语,  展卷犹闻雷鼓声。

  [注释]①顾闳中:(五代·南唐)生卒年不详,南唐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放纵不的夜生活。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②南唐后主时,国势衰微,失败已成定局,韩熙载深感绝望,故纵情声色,以逃避被任用。③李煜为了解韩熙载的生活状况,便派顾闳中潜入其府第,目识心记,创作了这一历史上的著名画卷。

  28读阮郜《阆苑女仙图》①

  阆阆碧岛接苍茫②,  郁郁松花天雨香。

  笙管吟哦诗画里,   如诗如画是仙乡。

  [注释]①阮郜:(五代)生卒年不详,善画人物,尤工仕女,能将女性的纤丽温婉之态描绘得真切动人。阆苑为神仙居所,在画家的笔下,《阆苑仙女图》便成了美好形象与境界的展示:苍松翠竹,女仙如云,笙管吟凤,如诗如画。②阆阆:空旷的意思。

  29读荆浩《匡庐图》①

  渺岭苍峰气欲夺,    烟岚深树荡清波。

  从看水晕墨章里②,  千古高风创意多。

  [注释]①荆浩:(五代·后梁)生卒年不详,字浩然,号洪谷子,沁水(今山西沁水县)人.他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征的北方山水画派,气势雄伟,风格峻拔,为后来的关同`李成`范宽等人最终发展完成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色.②水晕墨章:荆浩<<笔法记>>中语,指运用水墨中所产生的奇妙变化.

  30读关同《关山行旅图》①

  荒村野舍浮烟岚,  直上千重万仞巅。

  太华秦峰驱笔下,  荆山之外更关山②。

  [注释]①关同(五代·后梁)生卒代不详,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遍师唐代诸家,遂自立门户,形成“关家山水”的独特风貌,与荆浩并称“荆关”,为北方山水画派的领袖.<<关山行旅图>>以高远与深远相结合,奇峰突起,气魄恢宏.②此句指关同在荆家山水之外又创建了自己“关山”的风格.

  31读董源《夏山图》①

  重渚沙汀层树湾,  披麻雨点写云烟②。

  湿干浓淡融青翠,  空渺尽如方外山③。

  [注释]①董源(·----962年),字叔达,五代南唐画家,曾任东北苑副使,后人称“董北苑”.他生于江南,“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风光,与荆关北方画派的雄心大川迥然相异,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显示了南方画派的特征.<<夏山图>>以水墨为主,表现了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蒙`草木茂盛的江南景色.②披麻雨点:指董源画山时所运用的披麻 和点子 的表现手法.③方针:世外,指神仙居处.

  32读巨然《层岩丛树图》①

  草草挥毫不类峰,  万千墨点粲然中②。

  生机流荡全无滞,  淡淡烟岚细细风。

  [注释]①巨然:(五代·南唐)生卒年不详,金陵开元寺僧人,师承董源,风格苍郁清润.后人多以“董巨”并称,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层岩丛树图>>是巨然的代表作品之一,突出体现了其“烟岚气象”的艺术特色.②巨然对“点墨”法的运用,已进入出神入化的境地.

  33读黄筌《方溆春禽图》①

  富贵黄筌烂漫花②,  珍禽异鸟世人夸。

  春莺鸣翠漫天柳,   闲坐芳溪看紫霞。

  [注释]①黄笙(约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曾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少府监`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他善画花鸟,兼工人物`山水`墨竹等.<<芳春禽图>>主要表现禽鸟取材于宫廷园囿中的珍禽异鸟,画法又工整细丽,适合宫廷显贵们的审美取向,遂形成“黄家富贵”的艺术风格.

  34读徐熙《豆花晴蜓图》①

  豆花鲜润豆萁新,  振翅蜻蜓更有神。

  园圃山村多逸趣,  只从平淡写天真。

  [注释]①徐熙(五代·南唐)生卒年不详,他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善画园圃蔬果`草虫蝉蝶,与黄笙形成迥然相异的风格,被后人称为“徐熙野逸”.<<豆花蜻蜒图>>传为徐熙作品,虽不可靠,却十分生动传神,不失为一件传世佳作.

  35读李成《读碑窠石图》①

  蟹爪高垂碑石残②,  沧桑万事隔云端,

  萧疏空寂苍凉气,    回首何堪夕照山。

  [注释]①李成(919——967年)北宋字咸熙,北海营丘(今山临瑙)人。所画山水,师结荆关,但能自出机杼。他善用淡墨`尤以画寒林平远著称。传为他的作品《读碑窠石图》,即展示了气象萧疏的寒林景色。②蟹爪指李成画技下垂的形象特征。

  36读范宽《谿山行旅图》①

  师人师物并师心②,  写骨写形兼写神。

  惊见飞泉一线落,    巍峨千古荡真魂。

  [注释]①范宽(北宋)生卒年不详,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善写山川“真貌”,“与山传神”.<<奚山行旅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雄伟气象;巨峰突”兀,屏障天汉,千岩万壑,飞瀑如练.②范宽曾云:“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展示了他对“师人”`“师物”`“师心”的精辟见解.

  37读许道宁《渔父图》①

  直扫千峰万刃悬,  健毫能拄蔚蓝天。

  山光岚影深深见,  碧水长风送客船。

  [注释]①许道宁:(北宋)生卒年不详,长安人.早年学李成,中年游太行,师法造化,遂自创一格.其笔下“峰峦峭拔,林木劲硬”,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格调.<<渔父图>>是其晚年的力作,但见群山起伏,高耸云天,江水浩渺,渔舟悠悠,真有咫尺千里之境.

  38读米芾《春山瑞松图》①

  横笔落茄写远山②,  云浮峰岫瑞松寒。

  元章一创出尘格,  独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①米蒂(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后迁襄阳,徽宗时曾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他创造的“米点山水”,是以点代皴,干湿并用,表现云雨微茫的山林景色。《春山瑞松图》可能是宋人的仿作,但春山的湿润`浮动的云雾,表现仍然十分成功。②米点画法,亦被称为“落茄皴”。

  39读郭熙《早春图》①

  淡荡晴光气欲蒸,  匆匆行旅瀑争鸣。

  虽无翠色拥峦壑,  敢谓春来瘦影中。

  [注释]①郭熙(1023——1085年),字淳夫,温县(今河南)人,神宗时被召入宫廷,任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他师法李成`后自成一家。《早春图》描绘的是早春时节晨雾升腾`树影枯瘦的景象。

  40读王诜《烟江叠嶂图》①

  烟波浩渺隐层峦,  幽咽流泉风满滩。

  坡老曾题归隐句,  无桃花处有桃源。

  [注释]①王诜(1037——约1093年),北宋字晋卿,山西太原人。他的山水画书李成一系,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烟江叠嶂图》表现了烟波浩渺`峰峦起伏的朦胧景象,苏东坡曾写诗反复吟咏此图。

  41读米友仁《潇湘奇观图》①

  荡胸云气接空冥,  泼墨山峦万象轻。

  不信潇湘笔下起,  每疑清韵画中生。

  [注释]①米友仁(1074——1153年),米芾之子,人称“小米”,南宋书画家。宋迁都后曾仕兵部侍郎敖文阁直学士。山水画承继家法,略有所变,亦自成一格。《潇湘奇观图》是一派烟云迷漫,细雨溟蒙的江南景象,画家把景象的情趣与水晕墨章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符合文人画的审美理想。

  42读李唐《万壑松风图》①

  巨岩高石气苍苍,    风动云翻水流长。

  铁画银勾大小斧②,  劈开南宋著新章。

  [注释]①李唐(1066——1150年),(南宋)字便古,河南三城(今河南孟县)人,他善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以峭劲笔墨,写北方山川的雄峻气势。晚年画笔更驱简率粗放。《万壑松风图》是李唐七十岁左右的作品,山峰高峙,飞瀑鸣涧,一股雄壮之气扑面而来。②李唐在画面上所运用的刮铁 `马牙 ,均是大小斧劈 的雏形,对后世界 法的运用与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3读李公麟《五马图》①

  每爱龙眠重写生,  斯须笔下墨龙腾。

  请君扶案凝神看,  无色白描形更丰②。

  [注释]①李公麟(1049——1106年)北宋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舒城(今安徽)人。善画人物`鞍马,亦工山水。《五马图》是李公麟的代表作之一,一遒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描,表现了五马毛色相貌的各不同,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分外传神。②白描:不着色彩,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白描”。李公麟对白描作为一种独立艺术样式的形成有着重大贡献。

  44读赵佶《瑞鹤图》①

  祥云不识腥风雨,  瑞鹤邀来朔雪飞②。

  一代君王无圣思,  哀鸿千里怎云归?

  [注释]①赵诘(1082——1135年),宋徽宗,作为皇帝是昏庸无能的:任用妄臣,建造园囿,对内搜刮无度对外屈辱投降,最后酿成“靖康之变”。但在艺术上,他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瑞鹤图》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②《瑞鹤图》极力渲染了一种 平景象:宫殿之上祥云的后面有腥风血雨,瑞鹤的假像会招来塑风霜雪,最后形成国破身亡的悲剧。

  45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①

  栖霞宿雾万峰开,  无限江山何壮哉!

  绿水长桥击浪去,  山村野市挂冠来。

  红岩墨嶂连幽壑,  翠竹青松拥紫台。

  今我挥毫欲觅句,  乾坤浩浩入诗怀。

  [注释]①王希孟(1096——?),宋徽宗时入图画院为生徒(艺学),擅画山水。《千里江山图》是他十八岁时完成的作品,纵51.5公分,横1191.5公分。全图峰峦冈岭,奔腾起伏,江湖河港,烟波浩渺,不仅气势雄伟,而且色彩鲜丽,是我国山水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可惜的是王希孟英才早逝,这是他留下的唯一作品。

  46赵令穰《橙黄桔绿图》①

  桔绿橙黄夹水清,  娟娟飘燕意空明。

  无穷藏得有穷里,  小小扇团诸事轻。

  [注释]①赵令镶(北宋)生卒年不详,字大年,宋太祖匡五世孙,汴京(今河南开封)人。擅设色平远小景,风格近似惠崇,优雅清丽,名重一时。《橙黄桔绿图》描绘的是汀渚小景,独燕低飞,水波不兴,岸上橙黄桔绿相映成趣,令人心仪。

  47读朱锐《溪山行旅图》①

  浓墨苍浑淡墨醇,  铺毫飞雪境层深。

  直教文氏吐心语,  一笑千金岂足论②。

  [注释]①朱锐(南宋)生卒年详,师法王维,笔法高简,工画山水人物。《溪山行旅图》是一幅雪景,描绘了行旅生活的艰辛。②明代画家文征明曾有诗赞曰:“朱君此画妙有骨,一笑前进岂论值。”

  48读惠崇《溪山春晓图》①

  绿柳阴阴东去水,  红桃灼灼往来船。

  春山更在春山外,  无限春光天地宽。

  [注释]①惠崇(北宋)生卒年不详,建阳人,善画江南小景,烟雨春色,极富诗意。苏轼曾有诗赞其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从中可想见其画风。《溪山春晓图》既是一件描写江南桃花春晓的作品,其笔法清丽`细秀而生动。

  49读刘松年《四景山水》①

  承南继北暗门刘②,  山水风云一览收。

  春柳夏荷冬有雪,     清霜侵树满庭秋。

  [注释]①刘松年(南宋)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杭州)人,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工画山水`人物`界画,神气精妙。孝宗淳熙年间为画院艺学,光宗绍熙年间为画院待诏。《四景山水图》是其代表作,共四幅,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②刘松年住钱塘波门(当时俗称“暗门”),人称“暗门刘”。

  50读马远《踏歌图》①

  大斧劈皴巨石峰②,  清畿宿雨丽帝城。

  野桥疏竹梅初绽,    陇道踏歌若梦行。

  [注释]①马远(南宋)生卒年不详,祖籍山西河中(今山西永济县),光宗`宁宗时为院待诏。他的山水画常把山景置于一角,位置经营独到而达极致,故时人称之为“马一角”。《踏歌图》表现了年丰人乐`政和民安的气象。②马远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 画奇峭的巨石高峰,展示了非凡的气势。③此句用画中题诗之意:“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畿:古代王都所处的千里之地。后指京都近郊。

  51读夏圭《溪山清远图》①

  苍石高岩夏一边,  虚灵妙笔湿清鬟。

  忽闻深树飘风至,  天外飞来数叶船。

  [注释]①夏圭(南宋)生卒年不详,字禹玉,钱塘人,宋宁宗时为画院待诏。师法范宽李唐,但不为其所囿,常取半边之景,人称“夏半边”,与马远在构图立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美术史上并称“马夏”。《溪山清远图》是一幅长卷式山水画,笔法苍老,水墨淋漓,近景充实有力,远景空灵疏秀,令人望而觉其境界无穷。

  52读赵葵《杜甫诗意图》①

  恬淡冲和曲水风,  竹林清赏墨云浓。

  飘飘梦断无穷碧,  飞上诗家第几层?

  [注释]①赵葵(118——1266年),字南仲,号信庵,衡山(今属湖南)人,宋宗室,官至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杜甫诗意》是画家根据杜甫的诗句“猪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创作的充分体现了江南水村平远闲淡的意趣。

  53读武宗元《朝元仙仗图》①

  朝元仙仗紫霞中,    吴带飘飘万乐声②。

  铁线妙融兰叶里③,  巍然天地尽东风。

  [注释]①武宗元(?——1050年),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坡(今河南孟津)人,擅画道释人物,画法出自曹冲达`吴道子等古代名家。《朝元仙仗图》是一幅绢本长卷,表现了五方帝君带领白官侍从和仪仗前往参朝道祖的浩荡行列。②武宗元继承了吴道子的笔法,故展示了“吴带当风”的特点。③在描法上,武宗元将铁线描与兰州描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他不拘一格的创造精神。

  54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①

  中华瑰宝古今殊,  车水马龙写宋都。

  堪笑宣和不入载,  盛名依旧传图书②。

  [注释]①张择瑞(北宋)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善画宫室界画,尤长于舟车`市肆`桥梁`城郭,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各阶层在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②《宣和画谱》没有将张择瑞及其作品载入,据说是因为奸相蔡京专权,排除异己所至,但历史是公平的,史书上给他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55读苏汉臣《百子嬉春图》①

  轻罗小扇嬉春图,   春色盎然新竹疏

  百子百花多绚丽,   裁烟剪雨化千株。

  [注释]①苏汉臣:(南宋)生卒年不祥,开封(今河南)人,徽宗时宣和画院待诏,孝宗时授承信郎,擅绘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画,尤以绘写婴儿嬉戏之景和货郎著称。《百子嬉春》画儿童百人在一处庭院中嬉戏玩耍,到处溢荡着春天的气息。

  56读阎次平《四季牧牛图》①

  春夏秋冬各不同,  朝云暮雨按笛声。

  暑寒野次终劳作,  归去西风残照中。

  [注释]①阎次平:(南宋)生卒年不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擅绘山水,师法荆浩`关同,风格与王 相近,亦善人物,尤工画牛。《四季牧牛图》分春`夏`秋`冬四段合成一卷,画面既统一和谐又富于变化,展示了不同的境界,其画法深得李唐笔意。

  57梁揩《八高僧故事图》①

  折芦妙写八僧图②,  细笔飘风造像殊。

  慧海慈航多善教,   一尘无染境空疏。

  [注释]① 梁楷  :(南宋)生卒年不详,祖上维东平(今属山东)人,居前唐,宁宗时为画院待诏,工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兼擅山水`花鸟。性格豪放不羁,人称“梁风(疯)子”。《八高僧故事图》共分八段,每一段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人物形象传神,章法严谨巧妙,属于比较严谨的宋院体风格。②折芦描:是梁楷画衣褶时的细笔描法,具有转折劲利`骨体豪纵`紧实有力的笔法特征。

  58读张瑀《文姬归汉图》①

  展卷惊疑大漠风,    狂沙烈烈万云封。

  此心虽系胡笳语②,  苍海犹存故国情。

  [注释]①张瑀:(金)生卒年不详,形状无可考。《文姬归汉图》是其仅存作品,描绘了蔡文姬一行迎风披沙归来的情景,人物衣着`动态及表情极为生动。蔡文姬维汉代蔡 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无后,以金币相赎归汉。②相传蔡文姬在匈奴时曾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59读石恪《二祖调心图》①

  功德无量入心禅,  依虎悠然扶枕眠。

  大笔刷来皆意象,  风驰雨骤过前川。

  [注释]①石恪:(北宋)生卒年不详,字子专,成都被县(今属四川)人。擅画佛道人物,格调夸张奇掘`洒脱洗练。《二祖调心图》表现了两个进入禅定状态的高僧,其逸笔草草`水墨淋漓,完全进入了笔墨交融`气韵生动的艺术境地。

  60读黄居寀《山鹧棘雀图》①

  山雀鹧鸪共一图,  低昂俯仰又惊呼。

  片云摇落清溪畔,  石映碧空花有无?

  [注释]①黄居寀(933—?),字伯鸾,四川成都人。黄筌之子,秉承家雪,擅绘花鸟。曾仕后蜀`北宋汉林待诏。其画风用笔精细,富丽堂皇,对北宋院派花鸟画有着巨大的影响。《山鹧棘雀图》造型严谨`笔法精到,展示了其深厚的功力与写生能。

  61读赵昌《写生蛱蝶图》①

  一除华贵黄藤风,  反朴归真重写生。

  款款蝶飞秋梦里,  古今谁不识昌公。

  [注释]①赵昌:(北宋)生卒年不详,字昌之,广汉(今四川)人,擅画花鸟草虫,常调色于花圃草野,自号“写生赵昌”。《写生蛱蝶图》集中体现了他花鸟画重写生的风格特征,在题材和设色上都脱离了黄筌画派的“富贵气”,并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62读刘寀《落花游鱼图》①

  潜泳游洄逐影萍,   落花飘叶一池风。

  浮深戏广融融水,  共此春光和月明。

  [注释]①刘寀:(北宋)生卒年不详,字宏道,少时流寓都下,遂为汴(今河南开封)人。能诗文,善画鱼。所画之鱼生动活泼,如出纸面。《落花游鱼图》描绘了水中鱼群争衔落花的动人情景,深得“戏广游深`相望于江湖之意”。

  63读崔白《禽兔图》①

  长弦挺刃健毫舒,  融铸徐黄更有殊。

  但看霜风凄草里,  有情禽兔若相呼②。

  [注释]①崔白:(北宋)生卒年不详,字子西,濠梁(安徽凤阳)人,善画花竹翎毛注重写生。其设色淡雅,体制轻逸,融徐黄两家之长,别创一格。《禽兔图》深得大自然之真趣,生动传神,骨法高古。②画面上,双禽在上,秋兔在下,相呼相应,似在传情。

  64读李迪《鹰窥雉图》①

  苍石高枫霜满天,  稜稜杀气动秋山②。

  忠郎妙笔啸烟雨,  英气长留天地间。

  [注释]①李迪:(南宋)生卒年不详,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宣和间即入画院任职,授成忠郎,南渡后又复职画院副职使。工花鸟`竹石`走兽。《鹰窥图》是传世宋画中罕见的巨幅,其画法工整秀丽`意匠之巧缜密,堪称院体花鸟画之杰作。②稜稜:威严的样子。③忠郎:指画家李迪。

  65读《丹枫呦鹿图》①

  如醉霜林深浅红,  千丛气象啸长风。

  跃然八鹿皆神逸,  曾负诗仙游九重。

  [注释]①《丹枫呦鹿图》佚名,旧题为五代人作,沿袭至今,亦有认为乃辽国丹青高手所作,且备一说。此图写秋天景色,却无丝毫萧瑟之意。整幅画面色彩丰润,构图整 ,气氛热烈高华,密而不塞,具有极强的装饰意味。在密林丛中,更有八横出旁逸,跃然纸上。②诗仙:指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66读陈容《云龙图》①

  云翻雾涌起苍龙,   万壑千山雷有声。

  池墨泼来心作象②,  阴阳运化自然中。

  [注释]①陈容:(南宋)生卒年不详,字公储,号所翁,福建福唐(今福清)人,曾为国子监主薄,善画龙,得变化之意。《九龙图》画一苍龙腾空飞舞,姿态盘旋脚尖,须目怒张,真有气吞万里`凌驾九天的磅礴气势。②心作象:指画家有全龙在胸,挥毫写心中之象,即所谓“心象”`“意象”。

  67读文同《墨竹图》①

  一段鹅溪万尺长②,  虚心高节傲冰霜。

  千年不改凌云色,    依旧夭然风满堂。

  [注释]①问通(1018-1079)字与可,字号笑笑居士`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操韵高法,能诗文,善书事,尤以画墨竹著称。《墨竹图》是其尽存的一件作品。文同一方面注重写生,一方面敢于创造,故其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墨竹的艺术形象推向一个新的境界。②鹅溪:即鹅溪绢。文同有诗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稍万尺长。”

  68读苏轼《枯木怪石图》①

  奇怪无端虎石盘,  苍苍龙木上云天。

  但将心地崎岖处,  信笔挥来总不凡。

  [注释]①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丰腴跌宕,为“宋四大家”之一;其画笔意苍茂,为湖州竹派之一。《枯木怪石图》画面简洁,有怪石盘踞,枯木屈曲,其中蕴含着一股不平之气`浩然之气,直冲昊天。苏轼在绘画上强调表现自我,展示了文人的精神。

  69读法常《观音、猿、鹤图》①

  群生真性本来同,  诸法皆空万象通②。

  跌坐深山寂静里,  岚风猿鹤月溶溶。

  [注释]①法常(?—约1281年),(南宋)杭州西湖长庆寺僧,俗姓李,号牧溪,蜀(四川)人,工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等。其用意简当,不求装饰,流露出一种高逸不俗的气质。《观音`猿`鹤图》以淡墨为主,兰气涵挥,若隐若现,展示了一种清冷空寂的境界。②佛家认为,众生皆有佛性,一旦进入“顿悟”境界万象皆通,诸世界便同形同构。

  70读《出水芙蓉图》①

  一朵幻生千朵香,  一枝青叶满横塘。

  何当载酒横塘畔,  一叶一花诗一章。

  [注释]①《出水芙蓉图》:(宋)无款`印,旧题“吴炳作”。此图应属南宋院体画的精品,画面构图爆满,后有翠叶相托,真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王国”的审美感受。 

  71 读扬无咎《四梅图》①

  春蕾初试面微红,  一夜飘香冰雪封。

  赖有毫端幻素彩,  “村梅”浩浩起东风②。

  [注释]①杨无咎(1097—1169)(南宋)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老者,蜀郡成都人,寓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工画人物`花竹,尤善水墨梅花。《四梅图》含四幅:一为未开,一为欲开,一为盛开,一为将残。杨无咎的梅花重写意,借梅言情,具有清淡`宁静`婉丽的风格。②村梅:象传宋徽宗曾见杨无咎梅花,笑谓是乡村中的梅花,杨便称“奉勒村梅”。

  72读赵孟坚《水仙图》①

  墨花谁信有清香,  展卷东风细细长。

  玉质冰心残雪后,  翩翩起舞到南窗。

  [注释]①赵孟坚(1199—1264),(南宋)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今属浙江)人,宋太祖十一世孙。能诗,善书画,工水墨梅`兰`竹`诗,有精白描水仙,清而不凡,秀而淡雅。《水仙图》是一白描加淡墨渲染的手法绘制而成的,花叶洒脱自然,满纸风动,画面充满着一种文静`温馨的格调。

  73读郑思肖《墨兰图》①

  飘然超俗一枝香,  故国情怀欲断肠②。

  今我思君何处去,  清风万里入兰乡。

  [注释]①郑思肖(1241—1318年),(南宋)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善画兰,兼工墨竹,常写苍烟半抹`斜月数竿之景。郑思肖画兰重在抒发“故国之思”的情怀,传达内心深处的悲愤。②宋亡后,郑氏隐居平江(即苏州),坐卧必向南,画兰不画根,均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无限思情思。

  74读赵孟頫《鹊华秋色图》①

  明丽清虚淡淡风,  长汀村舍绕秋丛。

  渔歌一唱千峰响,  万籁声中大象生②。

  [注释]①赵孟傅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宗室,元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他博学多才,在诗文`书画`音乐诸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在绘画上,他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无所不精。《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山东济南效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笔法灵活,设色名利,创造性地将水墨与山水融为一体。②大象:《老子》中有“大象无形”论语,此处指丰富的无穷的艺术意境。

  75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①

  披麻皴写富春山,    雄秀苍茫云海间。

  干笔坡陀极变化②,  长河万里一轻帆。

  [注释]①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人,中年为吏,被诬入狱,嗣后入“全真教”。他 经史,工书法,通音律,善词曲,尤精山水画,晚年卓然成家。《富春山居图》是他晚年的精心之作,峰峦冈阜`林木葱郁,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景色概括笔底。②画中山峦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很少用渲染。

  76读吴镇《渔父图》①

  曲水流泉老树丛,  秋江独钓碧云轻。

  写来全似不经意,  万里烟波万趣中。

  [注释]①吴震(1280—1354年)(元)字仲 ,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一生未入仕途,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作画吸取董源居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喜作渔夫图。《渔夫图》是其五十七岁时的作品,已形成其独立风貌,善用重墨湿笔,以幽 取胜。

  77读王蒙《青卞隐居图》①

  浑厚苍茫境界深,  山重水复绝无尘。

  乘风何日青峰顶,  水墨溶溶写白云。

  [注释]①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好香光居士,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擅诗文`书画,尤工山水,得外祖父赵孟頫法,并博采众家之长,随形成丰实繁茂`苍茫浑厚的画风。《青卞隐居图》描绘了画家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画幅狭长,从山麓到山顶,千崖万壑,曲折回环,山峰耸秀,气接云霄,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78读倪瓒《梧竹秀石图》①

  从来不计似同非,  疏密斜直任笔挥。

  是苇是蔴全不问②,胸中自有翠云飞。

  [注释]①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子,常州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为简练,擅长表现萧瑟荒寒`清旷淡寂的境界。《梧竹秀石图》用笔浑厚清润,墨法浓淡相间,极富韵味与层次变化,当是倪氏变体佳作。②倪氏自拔画竹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

  79读方从义《高高亭图》①

  醉墨淋漓意正浓,  长风跌宕乱云中。

  明朝悟道云山里,  应取云山鬼谷经②。

  [注释]①方从义(约1302—1393年),上清宫道士,字无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贵溪(今属江西)人。擅画云山墨戏,笔致跌宕,对明清画坛有一定影响。《高高亭图》与悬崖上置一茅亭,其旁白云缭绕,后为耸立双峰,展示了一种萧散简逸`泼墨酣畅的画风。②方从义号鬼谷山人,鬼谷经指其画法奥妙。

  80读李衎《双勾竹图》①

  平坡叠翠凌云风,  展卷惊闻玉有声。

  高蹈清淑君子意,  息斋驰笔走雷霆。

  [注释]①李 (1245—1320年),自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擅于画竹,墨竹与双勾具佳。《双勾竹图》画竹四株,前后交错,枝叶繁茂,笔墨洒脱自如,充分展示了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

  81读任仁发《二马图》①

  从来画马重神形,  讽喻唯含此卷中。

  一瘦一肥相比异,  贪廉自是不同风。

  [注释]①任仁发(1255—1327年),字子明,号明月山道人,松江(今属上海)人,工书法`绘画,擅画人物`花鸟,尤长画马。《二马图》一者作橙白花斑,膘肥体壮,一者作暗褐色,瘦骨嶙峋,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从画家自题中知,是以肥瘦二马比喻贪官和清官,包含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82读陈琳《溪凫图》①

  霜晴碧水白芙蓉,  独立寒溪秋意浓。

  勾点全然在简淡,  兼工兼写味无穷②。

  [注释]①陈琳:(元)生卒年不祥,字仲美,钱塘人,善画山水`人物`花鸟,并能取法古人,自创佳构。《溪凫图》描绘的是秋水之滨的景象,野鸭独立,芙蓉到垂,充满了自然清新之趣。②兼工兼写:工比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83读王冕《墨梅图》①

  英英清气溢乾坤,  雪魄冰魂韵绝尘。

  一变前朝疏冷调,  千花万蕊满园春。

  [注释]①王冕(1287—1359年),(元)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绍兴)人。王冕画梅一变宋人稀疏冷峭之风,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之感。《墨梅图》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图写墨梅倒挂,万蕊千花,于密不透风的构图中表现出梅花的清贞与气韵。

  84读王渊《桃竹錦鸡图》①

  雅致沉浑王虎林②,  绝伦精妙笔无痕。

  桃花墨彩胜浓彩③,  一变黄筌更写真。

  [注释]①王渊:(元)生卒年不祥,字若水,号禅轩,钱塘人,善画山水`人物,尤精于水墨花鸟竹石。《桃竹锦鸡图》画有山桃绽蕊,秀竹微垂,锦鸡斑斓,流水潺潺,一派三春景象。②王渊以墨代彩,比起黄筌的浓彩画法,更有一种淡雅沉浑的艺术效果。

  85读高克恭《竹石图》①

  子昂挥笔赞高侯②,  余亦题诗在上头。

  水墨泼来摇翠影,     乾坤风雨已千秋。

  [注释]①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道人,祖先西域人,后居燕京(今北京),官至刑部尚书和大名路总管,工画山水墨竹,画风厚重苍润,气势沉雄。《竹石图》以沉厚的笔势与丰腴的墨彩描绘了秋风翠影的诗境。②图上有赵孟富的题诗“高侯落笔有生意,玉立两竿烟雨中。”

  86读张逊《双钩竹石图》①

  右丞之后见溪云②,  铁锁双勾妙绝伦③。

  留得淇园清景在,    春风万里入瑶琴。

  [注释]①张逊:(元)生卒年不详,字仲敏,号溪云,平江(今江苏苏州)人,以双勾法画竹,妙绝一时。②右丞:即王维。人谓张逊勾勒法的王维遗意。③张逊画竹叶用双勾法,笔法严谨缜密,笔致劲健,有如“铁钩锁”。

  87读赵孟頫《谢幼舆丘壑图》①

  一丘一壑亦风流②,  无点无皴空水幽③。

  全似盛唐风雅笔,    江天望断一沙鸥。

  [注释]①此图描绘的是近代名士谢幼舆独坐在岩壑中的情景。②近代画家顾恺之曾画过此景,人问其故,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后世以“一丘一壑”赞美文人淡于仕进,寄情山水的情怀。③画面上的山石坡岸均用勾线,赋色之外,无皴无点,展示了唐代山水画静雅质朴的风貌。

  88读王振鹏《伯牙鼓琴图》①

  谁似知音钟子期,  闻琴妙语识天机②。

  轻弹慢撚皆应手,  流水高山自不疑。

  [注释]①王振鹏:(元)申卒年不详,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运千户,是元代最负盛名的界画家。《伯牙鼓琴图》描绘的是钟子期听伯牙鼓琴的情景。②春秋时,楚人伯牙善鼓琴而知音者少。子期听之,琴意在高山,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琴意在流水,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二人遂为“知音”。后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

  89读刘贯道《消夏图》①

  流水行云体态闲,  琴书相伴画屏间。

  蕉风袭袭消暑气,  吟过小诗敲竹眠。

  [注释]①刘贯道(元)生卒年不详,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善画道释人物,集晋唐之长,为一时高手。《消夏图》描绘了士大夫的闲逸生活画面构图疏密得当,笔法凝练流畅,形象生动传神,略近宋代风格。

  90读张渥《雪夜访戴图》①

  铁线勾成万籁寂,  徽之访雪月云低②。

  往来乘兴何须见,  默默此心无绝期③。

  [注释]①张渥(?——1356年),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杭州人。他以画白描人物著称,取法李公麟,并能自出己意。《雪夜访戴图》即是其代表作之一。②此图描绘的是东晋王徽之雪夜乘舟去访问好友戴逵的故事。③当王徽之至戴家门口时,不入而返,谓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逵呢?这种友谊重在内心的思念。

  91读山西永乐宫《朝元图》①

  浩然仙仗紫云风,   大气恢宏万象中。

  沥粉堆金映五彩②,  雄浑飘逸看群峰③。

  [注释]①永乐宫再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宫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均绘有壁画,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的艺术成就。《朝元图》位于三清殿,高二米以上的群山有280余人,构图恢宏,气派雄伟。②沥粉堆金:常用于衣冠的花纹及佩饰物,使呈现富丽堂皇的立体装饰效果。③此句指画面的人物巍峨,有如群峰耸立。

  92读沈周《落花诗意图》

  山空任鸟飞,  花谢意相随。

  拄杖清溪水,  勃勃诗兴催。

  [注释]①沈周(1427——1509年),(明)字启南,号石南,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诗文`书画,尤工山水,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落花诗意图》描绘一位老者于暮春时眺望远山`似有所吟的情景,景物简洁,笔法苍劲,设色明快,充分展示了沈周的内在修养。

  93读文征明《真赏斋图》

  古桧叠岩曲径幽,  山明竹静水悠悠。

  云间曾有墨痕湿,  风里挥毫更不休。

  [注释]①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人,官至翰林院待诏。长于书法,擅画山水,笔墨苍润秀美,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真赏斋图》画的是一幅园林小景,异常幽雅,似有一尘不染的感觉。

  94唐寅《纨扇仕女图》①

  连年世态逐炎凉, 纨扇佳人故感伤②。

  一代风流谁识得, 曾经凄雨对寒窗③。

  [注释]①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县(今苏州)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兼工书法`诗文。《纨扇仕女图》描绘的是秋风萧瑟之中,仕女执扇的情景,富有深刻的含义。②唐寅于画上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佳人和事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遂炎凉”。③唐寅后来的卖画生涯有时也颇为艰难,他曾有诗云:“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

  95读仇英《剑阁图》①

  高危萦岩蜀道难, 峥嵘松雪黯云天。

  画师挥笔多奇纵, 风骨英英万世怜。

  [注释]①仇英(约1482——1559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其山水画笔法细润多变`风骨劲峭,人物画精工艳逸`端庄华贵。《剑阁图》画古 道奇观,取法李唐,笔势奔放,设以重彩。

  96读顾琳《丹山纪行图》①

  丹山赤水白云飞, 野径幽幽横翠微。

  却看当年飞化处, 刘纲放鹤可曾归。

  [注释]①顾琳(明)生卒年不详,号云屋,浙江上虞人,工山水画。《丹山纪行图》描会了丹山一带的秀丽景色,用笔精到,画面含蓄传神。②画中有汉刘纲无妇升仙之所。

  97读王履《华山图》①

  峰嶺駃驰云海间,   驱毫惊雨写飞泉。

  师心师目师天地②, 一任华山千古传。

  [注释]①王履(1332——?),字安道,号奋翁,崎叟`独抱老人,江苏昆山人,能诗文,精医术,善绘画。《华山图》展现了华山动人魂魄的景色:山岭起伏,云雾漂渺,真是一幅深得华山神骨的不朽杰作。②王覆在其《重为华山图序》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展示了他重师“造化”的精神。

  98读谢时臣《高江急峡图》①

  高江飞泻九层倾,  笔走惊雷转石行。

  磅礴纵横能若此,  吴浙并铸一炉中。

  [注释]①谢时臣(1487——1567年),(明)字思忠,号 仙,吴(今江苏苏州)人,能诗`善画。其笔势豪壮,冲和潇洒,虽属吴派,兼有浙派之风。《高江急峡图》描绘的是长江三峡中惊心动魄的激流行舟的情景。

  99读吴伟《鱼乐图》①

  苍润空濛无限山,  碧江如镜映云帆。

  小仙疏放秦淮畔②,墨海驰毫万象间。

  [注释]①吴伟(1459—1508年),士英,一字鲁天,更字次翁,别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明孝宗曾赐“画状元”印。他善画山水`人物,粗细兼长。《鱼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秀色与水上渔家生活的情调。②吴伟不愿受宫廷制度的约束,称病南返,居住在南京秦淮河畔。

  100读唐寅《枯槎鸜鹆图》①

  枝头鸜鹆妙音稠,  疏润清新山雨收。

  劲秀当超林以善,  洒脱能过沈常州②。

  [注释]①《枯槎蠼鹆图》是唐寅的一幅画鸟花精品。区鹆(qu yu)鸟名,又叫“八哥”,全身黑色,能模仿人说话。②林以善,即明代画家林良;沈常州,即明代画家沈周。

  101读谢缙《潭北草堂图》①

  雄岭苍林碧水多,   自为真宰意嵯峨。

  勃然诗兴松风下,    持卷当书白鹭歌②。

  [注释]①谢缙:(明)生卒年代不详,字孔昭,号叠山`兰庭生`深翠道人,江苏苏州人,山水师法元代王蒙`昭元,造诣颇深。《潭北草堂图》章法严谨,气势恢宏,深得王蒙遗意。②画面草堂内,正面居中者应为杜甫,似持卷书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02读戴进《春山积翠图》①

  岧峣何处觅云峰,   望入清空翠几重。

  马夏之风似有见,   更从严谨出轻松。

  [注释]①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官至直仁殿待昭,道释`人物`山水`花果`翎毛`走兽,无所不工,是明“浙派”创始人。《春山积翠图》的构图与用笔深得李唐`马远遗意。

  103读杜琼《南村别墅图》①

  南村节义老先生②,  执教著书心性明。

  名利从来身外事,   白云万古伴清风。

  [注释]①杜琼(1396—1474年)(明)字用嘉号,鹿冠道人,世称东原先生,吴县(今江苏)人,善画人物山水。《南村别墅图》是杜琼依据其老师陶宗仪自撰《南村别墅十景咏》所作,全册共十幅图,以水墨淡设色为主。②陶宗仪,以开学馆授徒为生,人称南村先生。

  104读汪肇《起蛟图》①

  纷披老树墨云惊,  笔走雷霆万壑鸣。

  穿雾蛟龙能得水,  乾坤万象有新生②。

  [注释]①汪肇:(明)生卒年不详,善人物`山水,为浙派晚期名家之一。《起教蛟图》以其奇异不凡的构图,描绘了在风云变幻中蛟龙腾飞的惊人情景。②据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借以比喻人才得以发挥或万象呈现新生的深义。

  105读周臣《沧浪濯足图》①

  高崖峭立劲松悬,  飞下银龙碧水寒。

  长啸一声天欲雨,  千山万籁入琴弦。

  [注释]①周臣(明)生卒不详,舜卿,号东村,吴县(今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笔法严正,格局稳健。《沧浪濯足图》描绘的是崖壁青松之下,清流激湍,雅士濯足的情景。

  106读朱端《烟江晚眺图》①

  巑岏翠色映天都②,  向晚烟江淡有无。

  平远更兼高远法③,  巍峨旷荡绿千株。

  [注释]①朱端(明)生卒年不详,字克正,海盐(今属浙江)人,工画人物`山水`花鸟,为浙派名家之一。《烟江完眺图》描绘的是高岭烟霭`运浦水村的景色。②  (cuan wan):峻峭的山峰。③指画面上将“平远”法与“高远”法结合在一起的画法。

  107读钱榖《虎丘小景》①

  生公说法千人石②,  也悟冥顽心有知。

  点首青林复白水,    钟声袅袅余音稀。

  [注释]①钱 (1508——?)(明)字叔宝,号磬室,长洲(今苏州)人,善画山水,笔墨稳健。《虎丘小景图》描绘的是苏州名胜虎丘的前山景色。②画面上林荫道的后面有一块大磐石,就是“千人石”,相传为晋代“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处。

  108读董其昌《秋兴八景图》①

  芦花渡口乱云飞,  曲岸红蓼风雨摧。

  谁解苍茫兼秀雅②,满天清露湿秋薇。

  [注释]①董其昌(1555——1636年),(明)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进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敏”。其诗文书画俱佳,为明末“华亭派”的创始人。《秋兴八景图》共八幅,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②董其昌将苍茫与秀雅融为一炉,故使得画面平淡而酣畅`古雅而秀润。

  109读董其昌《昼锦堂图》

  数椽茅舍藏空翠,  一任苍茫无限天。

  性率不思求钜丽,  惟将温淡附青山②。

  [注释]①《昼锦堂记》是董其昌青绿山水的代表作。画中的昼锦堂皇是北宋仁宗时宰相韩琦的别墅,欧阳修曾撰《昼锦堂记》。②董其昌所画此幅虽为青绿山水,但其温淡`虚和的风致,却为许多水墨画所不及。

  110读陈继儒《云山幽趣图》①

  空山点雨意萧萧,   日暮秋林云影遥。

  我欲过桥寻野舍,  “山中宰相”可挥毫②?

  [注释]①陈继儒(1558——1639年),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字仲醇,眉公,号糜公,华亭人,与董其昌同郡,亦齐名。《云山幽趣图》巧妙地运用了水墨渲染及留白法来表现云气弥漫而又湿润的特征,充分展示了一种幽深飘乎的意境。②陈继儒晚年筑别业于余山,,致力于书画著述,虽屡征而不仕,有“山中宰相”之名。

  111读袁尚统《寒江独钓图》①

  却喜千山经夜雪,  今朝独钓一江寒。

  谁知天地浑茫处,  祇有青松横九巅。

  [注释]①袁尚统(1570——?),(明)字叔明,吴县(今苏州)人,所作山水浑厚,颇得宋人笔意。《寒江独钓图》表现的是唐人诗意:“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112读边景昭《双鹤图》①

  梳羽洁身临野溪,   低坡高渚翠丛稀。

  无多画面有多景,  “当代边鸾”更不疑②。

  [注释]①边景昭(明)生卒的不详,字文进,福建沙县人,博学能诗,工花果翊毛。《双鹤图》造型准确,勾勒精微,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②解缙称边景昭为“当代边鸾”,边鸾是唐杰出的花鸟画家。

  113读夏昶《戛玉秋风图》①

  瘦石嶙峋依竹立,  梳风高挺意纷披。

  秋林戛玉闻天籁,  物我移情始入奇。

  [注释]①夏 (1388——1470年),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昆山人,明代著名画家,官至太常寺正卿。他以善画墨竹名世,时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语。《嘎玉秋声图》画有瘦石屹立,修竹迎风,一股清风似从画中迎面扑来。

  114读蓝瑛《松月高秋图》①

  墨点曲岩云瀑急,  和调万籁水声奇。

  愿与山翁相对饮,  挥毫还写白云诗。

  [注释]①蓝瑛(1585——1666年),(明)字田叔,号 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松丘高秋图》描绘了秋丘高耸`松壑流泉的景象,其中还有老者漫步`书童抱琴的局部,更为令人感到一种幽奥的诗意。

  115读张宏《青绿山水图》①

  青峰渐远隐层岚,  曲瀑廻萦落九天。

  为问苍松岩下士,  神游飞过几重巅?

  [注释]①张宏(1577——?),(明)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人,善画山水`写意人物。《青绿山水图》自下而上,以远`中`近三景分之,章法严谨,颇得气势。

  116读恽向《日濯清泉图》①

  沉雄圆厚恽香山,  浓墨飞驰自不凡。

  却看高峰坠石点②,勃勃生韵满清泉。

  [注释]①恽向(1586——1655年),(明)又句恽本初,字道生,号香山,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能诗善画,深得宋`元人笔意。《日濯清泉图》表现了画家寄情林泉`高洁不俗的情怀和艺术理想。②恽氏的点法圆劲雄健,有如高峰坠石,落笔成趣。

  117读陈录《玉兔争清图》①

  梅汲月色三分白,  月得梅花一段香②。

  梅月交辉春世界,  乾坤何处不芬芳。

  [注释]①陈录(明)生卒年不详,字宪章,号如隐居士,会稽(浙江绍兴)人,善画梅花,苍劲中见幽致。《玉兔争清图》描绘了浩月当空`老梅盛开的景象,以免喻月,以玉喻梅,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②一二两句用了宋代卢梅坡的诗意:“梅须逊月三分白,月却输梅一段香。”

  118读陈洪绶《荷花鸳鸯图》①

  老莲挥笔写新莲,  磊落超拔气不凡。

  仿若瑶池清丽色,  鸳鸯蝴蝶舞翩翩。

  [注释]①陈洪绶(1598——1652年),(明)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善山水`花鸟,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荷花鸳鸯图》用笔刚柔兼备,动静相合,具有一种恬静怡和的画境。

  119读陈淳《松石萱花图》

  奇石苍松碧水湾。  清姿摇曵有宜男②。  欹毫淡墨添疏爽,     竞发光华万物间。

  [注释]①陈淳(1483——1544年),(明)字道复,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善画写意花鸟,与徐谓齐名,并称青藤白阳。《松石萱花图》花有松树`湖石和萱花,墨色淡雅,展示了陈道复疏爽的风格。②宜男:萱草的别称。

  120读王翘《鱼藻图卷》有感二首①

  一

  波光藻影看秋塘,  若往还来鱼戏狂。

  得意忘言言忘我,   如真如幻动潇湘。

  二

  笔戏同鱼戏,   天机悟自知。

  何如师造化,   万趣可融之。

  [注释]①王翘:(明)生卒年不祥,字时雨,号小竹`小竹山人,嘉定(今属上海)人,擅画竹草鱼虫。《鱼藻图卷》画水草丰茂`群鱼戏水的情景。群鱼皆以没骨写成,浓淡咸宜,得自然之趣。

  121读周之冕《竹石雄鸡图》①

  赤冠绿玉沐春风,   不染胭脂色具成②。

  “ 真妙”兼长非妄语③,勾花点叶起服卿。

  [注释]①周之冕:(明)生卒年不详,字服卿,号少谷,苏州人,擅画花鸟,笔意生动。花卉多用勾花点叶法,颇有创意。《竹石雄鸡图》画有竹笋`翠叶,石坡上有雄鸡,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②画面上没有赋染胭脂等色,全以水墨出之,却仍有色彩缤纷的感觉。③王世贞论周之冕画时曾云:“胜国(指明朝)以来,写花鸟者无如吴郡,吴郡自沈启南之后,无如陈道复`陆叔平,然道复妙而不真,叔平真而不妙,之冕能兼二子之长……。”这是说周之面“真妙”兼长。

  122读徐渭《葡萄图》①

  落魄书齊啸晚风②,  淋漓泼墨走雷霆。

  明珠满纸无人问,    长使英雄泪纵横。

  [注释]①徐渭(1521—1596年),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导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诗文戏曲;工书法绘画。他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的创始人,其笔法放纵,水墨淋漓,大有气吞万里之概。《葡萄图》以水墨为之,随意点染,任乎性情,堪称文人画放笔即兴之佳作。②徐渭在此图中自体诗云:“半生落魄以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展示了他英雄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123读崔子忠《长白仙踪图》①

  睿智清癯一老翁,  白云相伴依虬松②。

  洞天时有涓涓语,  静在紫烟淡淡中。

  [注释]①崔子忠(1574—1644年),字开予,号青蚓,山东莱阳人,善画人物仕女,画格清丽灵秀,与陈洪绶齐名。《长白山踪迹》描绘了一位名叫张延登的老者在山东长白山遇兔的情景。②白云相伴:即指山间幻景,叶至白兔在旁相随。

  124读张路《吹萧女仙图》①

  滔天风浪碧云开,  仙子萧声动地来。

  招凤全凭识凤语,  何须更上凤凰台。

  [注释]①张路(1464—1538年),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

  南开封)人,善画山水人物。《吹萧女仙图》描绘一女仙盘膝松荫之下吹萧的情景,形象刻画细致生动,娴静洒脱。

  125读王时敏《南山积翠图》①

  入室痴翁王逊之②,  烟岚积翠画中诗。

  天然运化溢神气,    受缚前人几得失。

  [注释]①王时敏(1592—1680年),(清)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擅画山水,用笔含蓄,格调苍润,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南山积翠图》为王时敏晚年所作,画面上层峦迭嶂`烟岚浮绕,林木葱茏`瀑布飞流,展示了一个可游可居的境界。②入室痴翁:痴翁即黄公望,秦祖永曾说王时敏“晚年益臻神化,入乎痴翁之室矣。”

  126读王鉴《仿宋元山水图》①

  宋元丘壑唐人韵,  笔下驱驰集大成②。

  古法若能铸我法,  岂非因古创新声③。

  [注释]①王鉴(1598—1677年),(清)字玄照,好湘碧,江苏太仓人,王世贞孙。擅画山水,风格华润平实。《仿宋元山水图》展示了画家笔下深厚的功力,精到而生动,熟练而富有灵气。②四王的画多偏于仿古,所谓“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泽以唐人气韵”,正是他们追求的理想。③古法是必须继承的,但须要古为我用,借古铸我,以创造新的风格。

  127读吴历《湖光春色图》①

  风柳丝丝千万条,   春云拟黛北峰遥。

  满川鶯舞燕啼语。    一片湖光接碧霄。

  [注释]①吴历(1632—1718年),(清)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善画山水,风格邃密苍郁。《湖光春色图》以俯视的角度展开画面,翠柳成阴,燕雀争鸣,进水远山`春色盎然`令人在闲散冲和的意境中感到一种深邃的美的享受。

  128读恽格《牡丹图》①

  一洗俗流华贵妆, 神清骨秀也疏狂。

  古人当恨不知我, 我意逍遥圹埌乡②。

  [注释]①恽格(1633—1690年),字寿平,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江苏常州人,能诗文,善书画,尤工花鸟。《牡丹图》造型典雅,雍容华贵,神清骨秀,笔法俊逸,堪称明丽清新`别开生面的一件佳作。②圹琅:出自《庄子》:“……以出六集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琅之野。”圹琅(kuang lang):形容一望无际。

  129读傅山《天门积雪图》①

  薄染檀黄千岭寒②, 冰封雪笼天门山。

  意灵常在明心处,   妙语洞开无限天。

  [注释]①博山(1605——1690年),(清)字青主,号 庐`石道人,山西阳曲人。通经史`佛道之学善诗文书画。其画山水,奇崛飘逸,有出尘之思。《天门积雪图》描绘的是天门山的雪景,用笔简率,意境空灵脱俗,独具一格。②博山以淡黄色染山峰,表现雪中清冷的意境,颇为独到。

  130《读石涛画集》有感①

  搜尽奇峰铸笔端②, 随缘迹化墨团团。

  奔云惊电屯屯起③, 雨润霜飞万里山。

  [注释]①石涛(1642——1707年),原名朱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擅画山水`花果`兰竹,其构图新奇,笔墨恣肆,与朱耷`弘仁`髡残合称“四僧”,对后来的扬州画派和近现代画坛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②石涛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语。③屯屯:形容聚集状。

  131读朱耷《河上花图》①

  大象无形笔意狂②, 千枝万叶具含香。

  雨多风大浑休问,    醉卧柳阴飞梦乡。

  [注释]①朱耷(约1626——约1705年),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号雪个。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擅画山水`花鸟`竹木,他的花鸟画极富个性,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河上花图》是一幅纵46.6公分`横1292公分的长卷,表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形象,笔墨凝重而酣畅。②“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它是老子对形而上道的描述,这里借笔下艺术形象的无限性。

  132读髡残《松岩楼阁图》①

  苍浑秃笔戏龙蛇, 渴染松岩湿翠柯。

  禅理画机原一旨, 通关妙悟我心多。

  [注释]①髡残(1612——约1692年),(清)俗姓刘,字石 ,号电佳道人,湖南常德人。善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他常用秃笔渴墨,层层 擦,展示了厚重郁茂的画风。《松岩楼阁图》绘有松林`楼阁`山岚,笔墨浑厚`流畅`滋润,给人以葱郁苍茫的感觉。

  133读弘仁《松壑清泉图》①

  荒寒冷寂法倪迂②, 卧看空林老水隅。

  萧散风神虚静里,   淡无可淡透丰腴③。

  [注释]①弘仁(1610—1663年),(清)本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后号渐江,安徽歙县人。画风萧散淡泊,简洁冷峭。《松壑清泉图》结构清姿疏朗,笔线峭拔,体现了一种气韵荒寒的奇致。②倪迂:即元代四大家之以倪瓒,弘仁取法于倪,而自具面目。③杨翰在《归时斋画谈》中评及弘仁时说:“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乃真本耳。”

  134读华喦《天山积雪图》①

  领异标新何处峰,  愁云积雪雁空鸣。

  何人不赞华秋岳,  一片荒寒染赤篷②。

  [注释]①华岩(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行人,擅画山水`人物,尤精花鸟`走兽`草虫,画风松秀明丽`空灵多致。《天山积雪图》描绘了北国行旅与山脚下仰空雁的凄冷景象,整幅画面空旷荒寒,意境绝俗。②在一片荒寒淡冷的设色中,华岩别具匠心地给旅人的斗蓬然上红色,遂使画面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135读黄慎《山水册》①

  银崖怒放斗清寒,  万点寻芳古寺间。

  画法兼融行草法,  如飞如动出尘寰②。

  [注释]①黄慎(1687—1768年),字恭寿,号 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善画人物`花卉`山水,笔姿放纵,风格号放。《山水册》是黄慎为山东诸城王相所作诗书画合璧册,其二为《闽峤雪梅》,描绘了江南早春红梅斗雪的景色。②画家以兴草笔法入画,笔势跳动,大有超凡出尘之概。

  136读金农《山僧扣门》①

  拙趣融融空手僧,  看山忘失一枝藤。

  心头定有清风起,  拂去阴云见月明。

  [注释]①金农(1687—1736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江苏苏州人,居“扬州八怪”之首。工诗文,善书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尤善写梅,具有苍厚质朴的画风。《山僧叩门》仲的人物形象简率传神,独具拙意。

  137读李鱓《五松图》①

  气吞江海墨龙腾,  枝干崔嵬多烈风。

  志士仁人终不忘,  江山万古垂清名②。

  [注释]①李 (1686—1757年),字宗扬。号复堂`奥道人,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善画写意花鸟,纵横驰骋,殊多天趣。《五松图》构图爆满,气势逼人,前后交柯,腾耸凌云,上有郑板桥的长篇题咏。②画家以象征的手法,把松树比作志士仁人`功臣名将,赞美他们风雨不改`万古长青的精神。

  138读闵贞《八子观灯图》①

  圆而不圆观画图②,  锋豪墨纵入徐朱③。

  传神八子神何在?    阿堵虚灵势可呼。

  [注释]①闵贞(1730—?),字正斋,江西南昌人,“扬州八怪”之一。工写人物,豪放奇纵,兼善花鸟,亦别具一格。《八子观灯图》描绘了上元之夜,儿童围观花灯的情景。②画面上八个儿童围观画等,新成一个圆而不圆,圆而有变的构图,颇有奇趣。③徐朱:指徐渭`朱耷,闵贞笔墨洒脱随意,深的徐`朱二位画家的笔趣。

  139读边寿民《芦雁图》①

  波磔提按数枝芦②,  鸿雁泼成汀草幽。

  休问满天风露起,    盘桓栖息自悠悠。

  [注释]①边寿民(1684—1752年)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淮安人,擅长花卉翎毛,尤以芦雁著称。《芦雁图》是他芦雁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秦祖永在其《桐荫论画》中论及边寿民时曾写道:“朴古苍茫之趣,诸家莫及”,“泼墨芦雁,创千古所未有”可见,边寿民的卢雁在绘画史上确占有一定的地位。②波磔提按:指画家以书法的笔法入画,极具变化。

  140读罗聘《山水花卉册》①

  竹外桃花竹里风,  妻梅子鹤若山僧。

  任它丹点无穷碧②,只伴花香与水声。

  [注释]①罗聘(1733—1797年),字遁夫,号两峰,安徽歙县人,金农子弟。善画山水`人物`花卉`佛像。《山水花卉册》是罗聘画金浓的诗意图,构思别致,古趣盎然,其笔墨深的金农神韵。②丹点无穷碧:指一幅《观荷图》荷花点丹,荷叶青碧,一望无尽,花香四溢。

  141读李方膺《鲇鱼图》①

  大笔狂塗气韵生,  浓浓淡淡自天成。

  拈来信手皆无意,  尽在行云流水中。

  [注释]①李方膺(1695—1754年),字虬仲,号晴江,自号借园主人,江苏南通人,“扬州八怪”之一。善画松兰竹菊,笔法苍老,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鲶鱼图》一浓一淡,一正一反,生动地表现了鱼之鲜活的状态。李氏运笔洒脱自然,浓淡相破,气韵生动。

  142读郑板桥《丛竹图》①

  飘渺天倪出古今②,  云烟满纸墨沉沉。

  “胸无成竹”更神妙③,一洗凡尘见率真。

  [注释]①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工书法`绘画,尤善兰竹。其用笔劲峭,风致洒脱,展示了文人画的精妙构思。他每画必题,或诗或文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从竹图》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咸宜,为郑氏七十一岁时佳作。②天倪:出自《庄子》“和之天倪”,天倪在诗句中是指自然无为之美。③郑板桥在前人提出“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胸无成竹”,强调水墨画的即兴挥毫`任意生发及随缘迹化。

  143读汪士慎《镜影水月图》①

  镜中之影水中月,  万象无形亦有形。

  从有示无多妙谛,  相生虚实可圆成②。

  [注释]①汪士慎(1686—约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安徽歙县人,“扬州八怪”之一。善画梅`兰`竹,清淡雅秀,别有风韵。《镜影水月图》写明月之夜,一僧伏坐于水塘之边,静赏水中之月的情景。②此图以有示无`虚实相声,正展示了“镜中之影,水中之月”的妙谛。

  144读龚贤《溪山无尽图》①

  墨里融涵千壑雨,  笔中透出万山风。

  层层积染层层润②,满纸泉声更雨声。

  [注释]①龚贤(1618—1689年),字半千,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寓居南京,“金陵八家”之首。工画山水,注重写生,取法董源`米芾诸家。起用笔苍劲古拙,用墨层层烘染`湿润浓郁,完全展示了自家风貌。《溪善无尽图》是龚贤六十四岁所画长卷,描绘了江南山川滋润`草木蓊郁的景象。②龚贤善用积墨法,经反复多次积染,既表现出山石的体量感,又能表现出其明暗层次的变化。

  145读钱杜《著书图》①

  山迴云转水潺潺,  郁郁丹松万点寒。

  茅舍空庭人迹少,  春风已忘是何年。

  [注释]①钱杜(1764—1844年),初名榆,字叔美,号松壶,浙江仁和(今杭州)。善画山水,画风工细。《著书图》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闭户著书望日月,种松皆作老龙鳞”的诗意创作而成的,山峦层叠,老树葱郁,茅屋中有人临窗而坐,著书不辍,颇有几分诗意。

  146读高其佩《庐山瀑布图》①

  指头风雨复云烟②,匹练高悬万仞巅。

  传语张公谙此道,  于今祗见高庐山③。

  [注释]①高其佩(1672—2734年),字韦之,号且园,辽宁铁岭人,官至吏部侍郎。善画山水`花鸟`鱼龙,无不简括生动,意趣盎然。他中年以后开始用指头作画,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庐山瀑布图》表现的石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墨色跌宕多趣,如篆似籀的线条,极富金石味。②此句指以指头代笔在画面所展示的无穷变化。③张公指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草。句文字记载,他曾“以手摸绢素”,作过“指画”的最早探索,但由于唐代画作流传甚少,谁也没见过张草真迹,而后来的宋`元`明几代也无人再实践这种画法,故确立“指画”者,应推高其佩。

  147读赵之谦《眉寿图》①

  铁枝虬干铸梅花,  魏紫姚黄千万葩。

  一股苍然金石气,  如荼如火漫天霞②。

  [注释]①赵之谦(1829—1884年),字益甫`背叔,号悲壑`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擅长绘画`书法及篆刻,尤工写意花卉,他的画风淋漓痛快`鲜亮清新,是“海派”早期的代表人物。《眉寿图》是赵之谦的一件力作,画面上画有梅`石`牡丹,用笔奇纵刚健,极具金石味。②赵氏设色浓艳,但艳而俗,有一种古雅的感觉,特别是强烈的色与浓重的墨相协和,更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格调。

  148读任颐《钟馗图》二首①

  一

  浩然正气一身凝,  剑刃寒光射九层。

  魑魅妖魔全扫尽,  乾坤何处不春风。

  二

  黎民最爱此英雄,  骤雨狂风任驰骋。

  斩尽人间不平事,  千村万落尽昇平。

  [注释]①任伯年(1840—1896年),名颐,字小楼`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善画人物画鸟。他的人物画形神兼备,被誉为“曾波臣后第一手”;他花鸟画手法多样,工笔`写意均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钟馗图》是任氏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钟馗的形象极为传神,令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不可遏止的内驱力,仿佛一切妖魔都会在他的剑下化为乌有。

  149读虚谷《雪树楼台图》①

  雪树楼台战笔成②,  峭寒恣逸墨云轻。

  驰骋万趣融神思,   打破古今须不同③。

  [注视]①虚谷(1823—1896年),僧人,俗姓朱,名怀仁,安徽新安(今 县)人。工画山水`花果`禽鱼,善用干笔`侧峰`淡彩,风格冷峭俊逸。《雪树楼台图》以掺有淡墨的灰绿色构成冷调,把整幅雪景表现得极为充分,也很别致。②虚谷画树木及楼台,均以长锋羊毫形成的“战笔”画出,显得很有趣味。③吴昌硕在题画中赞虚谷绘画的创造性:“一拳打破去来今”。

  150读吴昌硕《墨梅图》①     雪质琼肤玉瘦香,  先春野岸到东皇②。  纵横谁似吴昌老,  醉墨翻飞万壑霜。

  [注释]①吴昌硕(1844——1927年),名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 庐` 翁`苦铁`破荷亭长`大聋等,浙江安吉鄣吴村人。善画写意花卉,以篆隶古 之法入画,苍老华滋,富于金石味`与任佰年`虚谷并称“海派三杰”。他的书法`绘画及篆刻对现代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墨梅图》铁干铜柯,落笔豪放深厚`全以篆 法写成。吴氏把诗`书`画`印四者融为一炉,使文人画进入更加完美的境界。②东皇:指春神。

  151读蒲华《墨竹图》①    腾蛟起凤扫潇湘,  扣佩击环声满堂。   落笔常如东海水,  奔腾直上九云乡。

  [注释]①蒲华(1832——1911年),原名成,字作英`号种竹道人`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工画水墨山水,尤精花卉墨竹,善用湿笔直扫,水墨淋漓,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画面上溢荡着一种崎岖之气。《墨竹图》笔墨酣畅,大刀阔斧,于直扫中见顿挫,于飞舞中见沉厚,堪称蒲氏的一件佳作。

  152读陈衡恪《荷花慈姑图》①

  青荷积翠伴红香,  斜出墨慈意味长②。

  一茎亭亭素艳雨,  天风奕奕更轩昂。

  [注释]①陈衡恪(1876—1923年),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绘画`篆刻`诗文`书法。他的画雄厚俊秀,别具一格。《荷花慈姑图》在继承`徐渭`朱耷画荷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画荷的独特方法:俊秀与拙朴的对比。②陈氏笔下的花与叶皆以淡彩画成,清新雅致;慈姑泽以浓墨画成,浓重朴拙,二者形成强烈对比。

  153读黄賓虹《山水图》①

  深邃苍茫万点黑,  惟看笔下起风雷。

  心中元自有丘壑,  吐纳乾坤万象飞。

  [注释]①黄宾红(1865—1955年),名质,字朴存,号村岑`虹庐`虹叟等,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金华。擅诗词`绘画`书法及篆刻,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诗人及绘画理论家。他的山水画重师法造化,浑厚华滋,意境深远。《山水图》全以笔墨胜,苍茫浑厚,郁郁葱葱,于平中出奇,于实中见虚,足见黄宾虹与构图中的过人之处。

  154读张大千《万里江山图》①         聊寄乡情万里图②,  奔流不尽映千株。

  浑然墨彩融天际,  无限江山在玉壶③。

  [注释]①张大千(1899—1983年),名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曾留学日本。他人物`山水`花鸟皆擅,六十岁以前以摹古著名,六十岁以后画风大变,创泼彩法,墨彩交辉,雄奇壮丽,气象万千。《万里长江图》是一幅“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山水长卷,千岩耸峙,万流奔腾,奇雄丽壮伟的景象令人叹为观之。②张大千多年旅居海外,晚年思乡愈切,他画此图寓思乡之情。③玉壶:比喻纯净的品格与心地。王昌陵《芙蓉楼送辛渐》诗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5读徐悲鸿《奔马图》①

  天惊地怪墨龙腾,  万处中华起东风②。

  挟雨兴雷动四海,  神州六亿日曈曈。

  [注释]①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和成就卓越的艺术家。他历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氏学兼中西,国油兼擅《奔马图》是徐氏的国画代表作之一,笔墨豪放雄奇,以及简括的造型生动地表现了马的气概与精神。②徐悲鸿画马是要以龙马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奋起`向上与复兴。

  156读齐白石《虾》①

  个个如龙跃水深,  画虾三变更传神②。

  妙融天地出新意,  不似似之始入真。

  [注释]①齐白石(1863—1957年),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号白石山人`萍翁`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工写兼长。他的诗`书`画`印样样精绝,是吴昌硕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虾》所表现的虾的形态活泼`空灵,极具生命力,各个如龙一般。②据白石先生本人介绍,他青年时期即开始画虾,,前后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最后到七十多岁才达到形神兼备`得心应手的境界。

  157读傅抱石《潇潇暮雨图》①

  暮雨潇潇势不休,  千山飞白划暝幽。

  挥毫泼尽三江水,  诗思长留万壑丘。

  [注释]①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长生`瑞麟,因推崇石涛,乃改名为抱石,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是现代著名国画家`金石家和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潇潇暮雨图》满纸风雨萧潇,令人如闻风声,如触湿意,其中有老辣浑朴的线条,有大笔淋漓的渲染,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在风雨中的魅力。

  158读潘天寿《百丈崖古松》①

  龙腾千丈舞虚空,  劲节凌云黛色浓。

  飞笔更牵如练水,  山花烂漫正春风。

  [注释]①潘天寿(1898—1971年),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寿者`雷婆头峰寿者`懒道人`颐者,浙江宁海人。他是`书`画`印兼擅,是现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兼理论家,他的画风沉雄高华`奇崛苍浑。历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百丈崖古松图》是最能展示他创作精神的作品之一,画面上有松树`泉水`山花`巨石,笔墨苍浑`构图别致,完全展示了一派向上的勃勃生机。

  中 卷

  1读王微《叙画》有感二首①

  一

  一秋云望断思飞扬,    揭地春风浩浩长。

  落笔应同“山海”异②,明神入卷意苍苍。

  二

  案城标阜溢尘氛,    形本融灵始入真。

  一管能同易象体③,  无边花木满园春。

  [注释]①王微(414—443年),字景玄,琅琊临沂人,南朝宋时画家兼理论家。他的《叙画》一文虽不足四百字,却论述精辟,闪耀着不朽的光辉。②《叙画》中说:“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于《易》象同体。”又说:“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都说明了中国绘画所具有的一种阔大的境界与审美理想。

  2读宗炳《画山水序》二首①

  一

  含道虚空应物清,  澄怀味象入神明②。

  诗心飞到白云上,  峰岫峣嶷万趣生。

  二

  感怀应会此心通,  媚道以形山水灵③。

  妙写诚能尽万物,  飞毫自在畅神中④。

  [注释]①宗炳(375—442年),字少文,河南人,南朝宋时书法家兼理论家。他的《画山水序》仅五百字,但对山水画理作了极为深刻的论述。②《山水画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是指容含大道,映纳万物,澄洁胸怀,体味万象。③《画山水序》中说:“山水以形媚道。”意思是山水以形态变化之美,来体现自然之道。④畅神:是宗炳著名的美学观点,他认为绘画能畅达人之精神,是其重要审美作用。

  3读王维《学画秘诀》有感①

  造化之功分笔端②,  自然真性写云山。

  丹青妙悟玄元理,    咫尺自能容万千。

  [注释]①王维见上卷第27首注。《画学秘诀》旧本题为唐王维撰,后人疑其为宋人伪作。②《画学秘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4读荆浩《笔法记》①

  搜妙创真神韵篇,  如飞如动意翩然。

  似非因笔经天地,  妙乐凝空云水间。

  [注释]①荆浩:见上卷第28首注。其“笔法记”中提出了作画之“六要”`评画之“四品”`用笔之“四势”以及“废物象而取其真”等许多有价值的美学观点,这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著的。

  5读李成《山水诀》①

  明媚春山夏木荫,  秋林摇落冬云侵。

  青峦能识白云意,  三昧自然知我心②。

  [注释]①李成:见上卷第34首注。《山水诀》专为李成注,后人多疑为伪作。诀中对山水画的构图及四时布景作了较多论述,对初学者有所裨益。②诀末有云:“不迷颠倒回还,自然游戏三昧。”三枚,指绘画之真谛。

  6读郭熙《林泉高致》①

  泉壑临窗不下堂,   春风猿鹤沐山光。

  行居游望烟霞里②,  境界清醇墨韵香。

  [注释]①郭熙:见上卷第39首注。《林泉高致图》是画学史上一篇极有价值的理论著作,现存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等六节,其中提出许多有创造性的见解,象境界说`三远说及取势取质说等。②《林泉高致》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指画面创造了一个美的空间—艺术境界。

  7读韩拙《山水纯全集》二首①

  一

  万类从心映日月,  千峰在掌肇乾坤。

  挥毫若识穷神变,  能助人伦化古今。

  二

  一自伏羲封象生②,  画图天地六籍同。

  纯全妙用丹青色,  出没烟云万化中。

  [注释]①韩拙:(宋)生卒年不详,哲宗宋宗时人,字纯全,号琴堂,晚署全翁,南阳人,善画山水窠石。《山水纯全集》包含九节,韩拙在郭熙的三远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三源:“阔远”`“幽远”和“迷远”,这对后人山水画的造境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②《山水纯全集》中有云:“夫画着,肇西伏羲氏画卦象之后,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8读饶自然《绘宗十二忌》有感①

  气定神闲入妙思,  意先笔后自当知。

  疏通万里向空阔,  睥睨纵横风雨驰。:

  [注释]①饶自然:(元)生卒年不详,字太白,一说字太虚,号玉笥山人,画山水深得马远法。他在《绘宗十二忌》中提出了画面上十二个必须注意回避的问题。

  9读黄公望《写山水诀》二首①

  一

  皮囊收尽万山松②,  卧翠枕溪听雨声。

  画石如云常得意,  天开图画悟心中。

  二

  良工妙悟丹青理,  应变随机意在先。

  俗赖邪甜一扫荡,  黄家山水气森然。

  [注释]①黄公望:见上卷第75首注。②《写山水诀》中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此指黄氏重写生,师造化。③《写山水诀》中说:“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画家所必须扫除的四个毛病。

  10读汤 《画论》二首①

  一

  体肌之外观风神,  看画有如看美人②。

  意足不求颜色似,  当从骨相会天真。

  二

  山水钟承造化秀,  阴阳冥晦暑寒风。

  随形改步无穷尽③,  万顷烟波慧眼中。

  [注释]①汤 (元)字君载,号采真子,山阴(今江苏淮安)人,妙于考古。天历元年(1328)在京师与鉴画博士柯九思论画,遂著说立论。②《画论》中有云:“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肌体之外者。”汤 认为看画首先要把握其风神骨相,才 真正是探其要妙。③汤 认为山水之变化“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

  11读莫是龙《画说》二首①

  一

  著意生云积墨中②,  气蒸霞蔚万山风。

  景情交契层层境,   变灭烟峦味更浓。

  二

  天地为师传艺道③,  朝云变幻画中山。

  形神心手全无碍,    一片生机到笔端。

  [注释]①莫是龙(?——1587年),(明)字云卿,又字廷韩,号秋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文,书法,画山水宗黄公望而另辟蹊径。②《画说》中有云:“然山水中当著意生云,不可用枸染。当以墨渍出,令如气蒸,冉冉欲坠,乃可称生动之韵。”③《画说》中有云:“画家以古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莫是龙主张学画者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更应进一步以天地为师。

  12读董其昌《画旨》三首①

  一

  自然天授不曾闻②,万卷储胸脱尽尘。

  涉水临山八万里,  内营丘壑自传神。

  二

  不可学之偏可学,  云山处处画图多。

  笔中融有风和雨,  墨海能兴万顷波。

  三

  以禅论画析南北③, 贬北褒南实不公。

  若共一炉相锻铸,  自能开创我新风。

  [注释]①董其昌:见上卷第108首位。②《画旨》中有云:“画家六法,一日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动而知之,自然天授。”所谓“生而知之,自然天授”,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任何聪明的人,不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最后都是无法进入艺术的高层次的。③《规律旨》中有云:“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董氏评论二宗多有褒南北,长者取之,短者弃之,取长补短,创立新风,岂不妙哉!

  13读唐志契《绘事微言》三首①

  一

  寒生贫士几多星,  逸者头陀传盛名②。

  超迈时流称不朽,  关山处处起清风。

  二

  画入名门理路通③,精研今古沐春风。

  青蜂飞入百花里,  博采众长蜜自清。

  三

  春花墨瀋写风神,  诸象储胸草木新。

  山性水情全在我④, 我融天地万年春。

  [注释]①唐志契(1579—1651年),(明)字玄生,江苏扬州人。精绘画,喜游名山大川,画笔清远,有元人风。著作有《绘事微言》。②唐氏《绘事微言》中有云:“吴道子一贫士,荆关两寒生,居然一头陀,松年一黄门,子久`倪元镇具逸士,何以价重千金,声称不朽哉,是在豪杰之士,法今传后。”未曾进入官族的寒生`贫士`逸者`头陀也可因为他们超迈时流的画风而传送千古,留取清名。③《绘事微言》中有云:“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入名门,受名家指点,对初学者“理路大通”,能起到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④《绘事微言》中有云:“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自然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此时山水性情都会融入画家之笔端。

  14读凝远《画引》二首①

  一

  冷眼深情幽思长,  栩栩生机和墨香。

  装点绝殊无作气,  天然图画是仙乡。

  二

  挥毫寄兴写丹青,  千载流芳金石名②。

  志大贤豪传史册,  白云终古映长空。

  [注释]①顾凝远:(明)生卒年不详,号青霞,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画山水师董巨,出入荆关。精通画理,著有《画引》。②顾氏认为,许多画家虽是“一时寓兴于丹青”,却将其大名留于“金石”而“千载流芳”。

  15读沈颢《画麈》五首①

  一

  一水一山看大千,  竹花苔草意婵娟。

  恍疑画里妙音起,  独响孤踪自管弦②。

  二

  烟霞著底出危峰,  梅竹过墙奇韵生。

  倘用搬前换后法③, 何来落霭乱云惊。

  三

  日间挥写梦中思,  梦醒还追梦里时。

  称性入神操造化,  太虚舒卷自成诗④。

  四

  古人稿本大塊间⑤, 万壑千峰碧水连。

  不似似之神意会,  自能慧眼写心禅。

  五

  诗将自至句成篇,   题与无题孰在先?

  绘事良工何必意⑥, 山河大地悉随缘。

  [注释]①沈 (1586—?),(明)字朗倩,号石天,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书法,精绘事,著有《画尘》`《画传灯》等书。②《画尘》中有云:“何不寻宗觅派,打成冷局,非北苑,非承旨,非云间,非金阊,非因袭,非矫枉,孤踪独响,已然自得。”其孤踪独响即与众不同,字创新格。③《画尘》中有云:“近日画少丘壑,学得搬前换后法耳。”所谓“搬前换后法”是指在前人构图的基础上,前后稍作变动,毫无创新的一件做法,故沈 讥之为“画少丘壑。”④太虚舒卷:指自然界的各种微妙变化。⑤大块:指大地`大自然,古人的稿本皆来自画家对大自然的写生,即“外师造化”。⑥此句指真正的画家何须有意雕饰,一切尽可顺其自然,符合天地之道。

  16读笪从光《画筌》四首①

  一

  写照山川万树奇,  化工师得悟天机②。

  一从澄象味清妙,  会境通神自不疑。

  二

  无中示有境层多,  貌有却无空奈何③?

  繁简交叠浓淡墨,  林峦虽少意巍峨。

  三

  山光掩映实虚生,  无画也闻风雨声④。

  空景还从实景现,  真神妙得更相通⑤。

  四

  山川气静心须静,  林木姿幽墨亦幽⑥。

  著意更兼无意处,  天怀意境自悠悠⑦。

  [注释]①笪从光(1623—1692年),(清)字在辛,号江山外史,江苏句容人。善画山水,兼写兰竹,精鉴赏。著有《书筏》`《画筌》,取尽精微。②《画筌》中有云:“善师者师化工,不善师者抚缱素。”若能师得“化工”——天地造妙之工,画加入悟“天机”自是可得也。③此二句是说:有无相生,才能境层无限;反之,便会毫无内涵。④此二句指“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⑤《画筌》中有云“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空”与“神”都是无法直接描绘的,故笪从光认为“空景”须从“实景”现,“神境”应从“真境”生。⑥《画筌》中有云:“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无论是山川之静气,还是林泉之幽姿,均应从笔墨中来,笔墨若无“静”与“幽”,何来之有?⑦天怀意境:意境说最早出现在诗歌评论之中,画论中论及意境比较深入的,当推笪氏的《画筌》。(请参考拙作《中国书画美学简论》)

  17 读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五首①

  一

  一画开天太朴风②, 三千立象尽鸿濛③。

  无中蕴有有生万,   万古丹青从此兴。

  二

  笔可从心画道明,   乾旋坤转春雷惊。

  法无心障障无法④, 万法皆从一法生。

  三

  天地阴阳妙悟生,   云涛万叠露青峰。

  还从有法求无法⑤,  借古开今月更明。

  四

  天成地造心同识⑥,  一画乾坤万象知。

  无息无间无内外⑦,  我之为我写新诗。

  五

  交会氤氲雷雨惊⑧,  生活决出放光明⑨。

  山川与我相神遇,    我写千山万水情。

  [注释]①石涛:见上卷第130首注。②一画:从字面含义,可皆是为一笔一画;从石涛对“一画论”的阐述来看,它是绘画艺术形式美的本源,是绘画技法最根本的法则。《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有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散一散,而法自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②太朴:指原始时的状态。③鸿蒙:之广大的自然界。④《画语录》中有云:“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亦。法无障,障无法。”这说明法正则心无障。⑤《画语录》,中有云:“盖有法心必有法,化然后为无法。”学画者必先从有法开始,法而入化方能臻至无法,但无法亦法也。⑥受:及对外界的感受。识:通过感受而获得的理性知识。石涛认为受于识的关系,应“先受而后识也。”受与识也象“天之造成”一样,是一个不寻常的过程。⑦《画语录》中有云:“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无间:至微处。外:指画家对外界的感受。无息:不停息。内:这里指画家的内在认识。外感内识,无息无间,交融在一起,自然能进入“我之为我”的境界。⑧氤氲(yin yun):同音缊,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意即万物由阴阳相互作用而变化生成。后来也有人解释为气和光色混合鼓荡之貌。石涛把笔墨的挥运看作是阴阳交会,变幻无穷,故有“比与墨会,是为氤氲”之说。⑨此句指笔下辟开混沌,焕发精神,展现生活的神韵。《画语录》中有云:“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18读王原祁《雨窗漫笔》二首①

  扫尽俗肠霞满天②, 凝神静气一云山。

  天然凑拍淋漓处,   无限风光落笔端。

  二

  欣参体用论精宜,  龙脉正斜母子期③。

  开合若能臻变化,  万星垂野百峰奇。

  [注释]①王原祁(1642—1715年),(清)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擅画山水,为清初“四王”之一。与康熙朝曾任集古代书画大成的《万寿圣盛》总裁官。②扫尽俗肠:指扫尽胸中的庸俗之气。王原祁《雨窗漫笔》中有云:“作画于 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虚毫吮墨。”③王氏以“体用”二字妙参“龙脉”,其论颇为精到。所谓龙脉,即画面构图主线的趋向和气势。《雨窗漫笔》中有云:“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而“开合”“起伏”所产生的各种变化,“谓之用也”。体为母,用为子,体用互合`母子相期,方为真画。

  19读恽格《南田画跋》六首①

  一

  绮艳莲花不可踪,  积尘淫靡世人轻②。

  若求粗服乱头格,  国色何伤仙子风。

  二

  万山虚渺静无尘,  千笔何曾一笔痕③。

  悟得古人精妙处,  无心方摄画中魂。

  三

  南田跋语妙清芬,  如玉昭昭惠后人。

  不可图之骋灼见,  隐机天籁入云深④。

  四

  殆似卢敖游太清,   还如列子御长风⑤。

  谁知逸笔超凡处,   祗见梨花飞舞中⑥。

  五

  洗尽沉滓留妙姿,  独存孤迥蕴新诗⑦。

  不从繁简论毫楮⑧,但识精微无碍时。

  六

  笔墨无情可有情⑨, 有情能使鬼神惊。

  无情落笔无情摄,  书画雄风何处兴?

  [注释]①恽格(见上卷第128首注)。②《南田画跋》中有云:“粗服乱头,愈见妍雅,罗纨不御,何伤国色。若非必踏莲华,营金屋,刻玉人,此绮艳之余波,淫靡之积习。”看来,恽氏所崇尚的是“粗服乱头”的格调,而非“绮艳”“淫靡”之画风。③《南田画跋》中有云:“须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其所言的含义是见其整体,而不见其笔痕。④《南田画跋》中有云:“山林畏佳,大木百围可图也;万 怒号,激 叱吸,叫谤突咬,调调刁刁,则不可图也。于不可图而图之,唯隐几而闻天籁”有形之具象可图,无形之抽象则不可图。“于不可图而图之”,当“隐机而闻天籁”,静而味象,以意写之。“天籁”指大自然中发出的奇妙的声音。⑤首二句以卢敖之游太清`列子之御长风比喻逸品飘乎不定`自然无为的艺术风格。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有句:“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庄子·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冷染善也”。⑥恽氏把逸品超凡之笔墨比作“赵子龙之犁花枪,公孙大娘之剑器,人见其犁花龙翔,而不见其人与枪剑也。”⑦《南田画跋》中有云:“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所谓“洗尽尘滓”,即除掉一切冗繁`尘浊之处;“独存孤迥”,即留下唯我所有`与众迥别的“入微”之处。⑧恽氏所谓:“高逸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种,不必以笔墨繁简论。”意思是:作品之高逸与否,不能以画面上笔墨的多少作为论定的标准。这里的“繁简”是多少意,非繁杂简练意。画面笔墨多而不厌其多,画面笔墨少而不厌其少,如王蒙之多,倪 之少皆能各其妙。⑨《南田画跋》中有云:“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本无情之笔墨,应通过画家之执运而有情。笔墨有情便能摄情,便能使鉴者生情。反之,笔墨便无意义,书画艺术便丧失了其感人的力量。

  20读唐岱《绘事发微》二首①

  一

  画理勾玄林壑深,  发微究奥识层云。

  香光之后新光耀②, 绢素英华奕奕春。

  二

  丹青鸿渺谁能识,  咫尺长随万里驰。

  天地烟云全属我,  画中三昧自心知。

  [注释]①唐岱(1673—?),字 毓东,号静岩,满洲正白旗人,官至内务府总管,一画祗候内廷,康熙赐“画状元”。他是王原祁弟子,山水沉厚深稳,著有《绘事发微》。②香光:即明代晚期著名山水画家董其昌。

  21读王昱《东庄画论》三首①

  一

  闲参画理识真诠②,  妙语方通气韵关。

  画到无形才入化③,  蒲团坐破几层天。

  二

  空空洞洞一无尘④,  丘壑疏灵自有神。

  恍对淋漓元气在,   岚容川色荡真魂。

  三

  心游目想欲挥毫,   气静神凝酒一瓢。

  放马笔来风雨骤,   芙蓉出水上青霄⑤。

  [注释]①王昱:(清)生卒年不详,字日初,好东庄,江苏太仓人。王原祁族弟,曾从原祁学画。其所画山水淡而不薄,疏而有致,笔意在倪瓒`方从义之间,著有《东庄画论》。②真诠:即真理`奥妙。③《东庄画论》中有云:“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形处,而在无形处。”所谓“无形”,即画中的形`神`气`韵。④王氏认为,画家经营位置时,应“胸中空空洞洞,无一点尘埃。”“空空洞洞”是空阔无际`能容天地万物,而无一丝尘念的意思。⑤李白曾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里用其意。

  22读孔衍《石村画诀》二首①

  一

  烟村云树近山隅,  虚以运锋锋亦虚②。

  满纸笔痕忽不见③,一天风动蕴神机。

  二

  造景以情随意成,  何须九朽苦经营④。

  胸存定见飞天镜⑤, 一鹤横江任驰骋。

  [注释]①孔衍 :(清)生卒年不详,约顺康时人,字懋法,号石村,山东曲阜人,尝为济宁训导。工山水,深入宋元名人之室,著画诀`题画诗等书行于世。②孔氏认为:“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此虚,指虚而灵,虚灵是也。③有笔无痕,是用笔的高层次`高境界。④《石村画诀》中有云:“每见画家,先用炭画,取可改救,然以先自拘滞,如何笔力有雄壮之气。余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孔氏所注重的是“以情造景”,而不是炭画“改救”。不过,对初学者来说,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⑤胸存定见:“即胸有成竹。孔氏认为:有何滞碍,奚必拘用成稿。”“飞天镜”用李白诗意:“月下飞天镜”——月映江中,有如天镜从天空中飞下。这里是说由于画家胸中存定见,其笔下所生成的意象妙境。

  23读张庚《浦山论画》三首①

  一

  毫端落下金刚杵②,  墨彩清光自可人。

  论画论书尤重品,   意高方得出尘氛.③

  二

  德成为上纹为下④,  心画正邪当不疑⑤。

  刊尽雕华留逸韵,    超然物外识天机。

  三

  习气侵淫易失足⑥,  入门有路莫踌躇。

  神参意会融天地,   万里清秋一画图。

  [注释]①张庚:(清)字浦山,号瓜田,有号弥伽居士,著有《浦山画论》。②杵:指棒槌或兵器。金刚杵言其沉重有力。张氏认为:“用笔须重,重则厚而古”,重在“脱尽习气”,因此他主张:“初学者终当以重为入门之要。”③《浦山画论》有云:“改品格之高下,不在乎迹在乎意。”从中可以看出张氏更重立意,意高才能品高。④张氏认为,一位画家的名声及画品的高低总是与其道德人品连在一起的,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成”虽也可留名,但较之“德成”总是“而下”的。⑤《浦山论画》中有云:“扬子云曰:‘书心画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画与书一源,亦心画也,握管者可不念乎?”书画皆是书画家内在心灵的外观,故古代评论家一直认为,书画家的情感`思绪`道德`品格以至为人的正邪均可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⑥习气:常指画界中的不良影响和倾向,象媚俗`纤巧`粗野等等。张氏认为:“入门之路,不可不慎。一失足则习气浸淫于骨髓……”故张氏主张要多看古人名迹,多读古人评论,好学深思,虚衷集益,而后自能超凡拔俗。

  24读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五首①

  一

  山川大地起鸿濛,   大物当于大器成②。

  觅巧求长实卑见③,  空天沧海浩然风。

  二

  六彩烟霞掠案飞④,  挥毫四势重如雷。

  空空窈窈茫无象⑤,  气气相和百卉催。

  三

  意为锋体锋为用,   意在笔先烟雨生⑥。

  银树琼花随意发,   墨毫时断意长行。

  四

  玄因妙旨论如潮⑦,  理通千载意迢遥。

  心传心法心相印,   易道清源画道高⑧,

  五

  无边情景亦无形,  笔境兼夺妙趣生⑨。

  鸾舞蛇惊风雨过,  祥云舒卷自天成。

  [注释]①布颜图:(清)号竹蹊`啸山,乌亮海氏,海州镶白旗人,官至绥远副都统。能诗,好画,善琴。画论最重章法,尤好用渴笔淡墨。淮阴戴德乾以善琴游京师,布颜图授以画学,因其问答作《画学心法问答》。②布颜图认为,布局必须从大处着眼,不能从小处堆积,故他说:“制大物必须用大器,故学之者当心期于大。”山水画家表现的是山川大地——“大物”叶,他的心胸“必先有一段海阔天空之见,存于有迹之内,而求于无迹之先。无迹者,鸿蒙也;有迹者,大地也。”这样他能以己之“大器”制彼“大物”也。③布颜图反对画家从一开始构图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求长觅巧”的细部技法上,并认为这是一种卑见。他所强调的是“心期于大”`“大器”`“大物”。④《画学心法问答》中提出:墨有黑`白`浓`淡`干`湿六彩。⑤《问答》中还提出笔有筋`骨`皮`肉四势。⑥布颜图十分重视“意”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他说:“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可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又说:“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⑦妙旨玄因:指绘画艺术之奥妙。⑧布颜图门人戴德乾在其“跋”中说:“蒙吾师口传心授,以心印心,豁然进步,今欲罢不能矣。”又说:“悟画道之变化,与易理吻合无二。”于此可见布颜图的传授是以心传心,是将画道通于易道。⑨布颜图在《问答》中说:“情景者,境界也。古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所谓“笔境兼夺”就是笔墨境界皆佳。

  25读蒋和《学画杂论》二首①

  一

  理法相生意在先, 气机流畅实虚间②,

  挥毫直写心中画, 天外云烟落眼前。

  二

  重山密树须剪裁, 远近廻环互不乖。

  兴会飘乎万象里③,春兰秋菊一时开。

  [注释]①蒋和:(清)约生于雍`乾年间,字仲淑,号醉峰,江苏金坛人。工画山水`人物`花卉及墨竹,乾隆时以太学生充四库馆篆隶总校,得举人,官学正。著有《说文集解》`《书法正宗》`《写竹简明法》及《学画杂论》等。②蒋氏非常注重理——画理与法——画法的融和,若二者能够协调在一位画家的挥运之中,则会产生绝妙的艺术效果。他在《学画杂谈》中说:“理法相生,气机流畅,自不与凡俗等。”③兴会:指画家触景生情时,内心里所产生的联想与灵感。这时画家对物象的剪裁与创构,往往会超越时空而不受任何局限。

  26读沈宗骞《介舟学画编》十一首①

  一

  笔锋为帅墨为充②, 笔墨交融画事兴。

  趣以笔传生妙相,   烟霏雾霭墨华中。

  二

  笔到墨随情有归,  相成相济灿如梅。

  天惊石破剨然下②, 雷电交加万象飞。

  三

  风行水面自成文,  运出岩间万态新。

  无意无心无物我④, 天花不尽落纷纷。

  四

  矜奇炫异妄称奇,  牛鬼蛇神何有宜⑤。

  惊愕本从胸臆发⑥, 一时神会悟天机。

  五

  陶写性情诗画同⑦, 去庸几雅此心中⑧。

  炼得金丹徵内象⑨, 超然物表紫霞生。

  六

  去华存质勤师古⑩, 璞玉浑金郑草花。

  味而愈醇还愈淡,   精神内酝漫天霞。

  七

  不袭前贤不蹈今, 天然入彀自维新⑾。

  精神意象从心起, 我写我情毋附人。

  八

  前人矩 可遵循⑿,  无束无拘悟以心。

  运我性情莫向偶⒀, 灵机妙绪自成纹。

  九

  法度前贤运我思,  千图万变寸心知。

  独抽真慧挥毫日,   动合风怀落墨时。

  十

  团练胸中一气发⒁, 贯通天地到仙家。

  层层开合无穷尽,  信手点开千古花。

  十一

  神机妙会尽天然, 般礴解衣天地旋⒂。

  泼墨一时收不住, 飞毫已湿万重山。

  [注释]①沈守骞(1736——1820年),字熙远,号荠舟,又号研溪老圃,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善画山水人物,著有《荠舟学画编》。②沈氏在论及笔与墨之间的关系时,曾说:“笔为墨师,墨为笔充。有妙笔乌可无妙墨以充其用耶?且笔之所成,亦即墨之所用。”此论颇有见地。③劐然:用以形容东西破裂时的响声。④无意无心:指画家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的境界,无意而有意,无心而有心,无规律而有规律。无物我:是指物我,主客之间已经没有界限,且融为一体,正《庄子》所谓:“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⑤《荠舟学画编》中有云:“故吾尝谓因奇以求其,奇未必即得,而牛鬼蛇神之状毕现。”沈氏反对“矜奇炫异,”“因奇求奇,”因为这会导致“牛鬼蛇神之状毕现”的恶果,故他认为“ 平中之奇,是真所谓奇也。”⑥《荠舟学画编》中有云:“一切可惊可愕`悲喜者,无不发自性情。情有所动,心有所会,随笔写来,自会感人。⑦“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入诗者,皆可入画。”⑧去庸几雅:即扫去庸俗之气,期察雅韵之格。⑨以丹家炼丹比喻画家功力与修养的培植,假外丹以徽内象,外丹成亦即内丹成也。⑩去华存质:沈氏认为,华是“美之外现者也,”质是“美之中藏者也”;“然则华之外现者,博浮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音于千古。”一位画家应把其审美理想放在对内在美——“质”的追求上,而不要徒求华美之观。 天然入彀:彀,原意牢笼,范围,这里指规范`法度。一位有出息的画家,既不依附古人,又能使自己的作品自然符合艺术的规范与法度,这样的创新才不失其价值与意义。 矩 :规矩法度。 偶:指土偶。莫向偶:不要向土偶衣冠,求其笔言与动作。 《荠舟学画编》中有云:“当于末落朽时,先欲一气团链,胸中卓然已有成见。自得血脉贯通,首尾照应之妙。”团链:凝聚会集之意。画家胸中之气与天地之气相通相合,再贯入画面,则会形成妙不可测的变化。 般礴解衣:语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讲的是宋元君时的一位画家解衣般礴,无拘无束的作画情景。般礴:箕坐,即舒展两足而坐状如簸箕。

  27读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四首①

  一

  诗画江山若有助②, 阳开阴合结新庐。

  先人稿本岂能本,   师得天然万象苏。

  二

  河洛图书八封始③, 山龙华虫象形多。

  篆分真草丹青笔④, 翻作墨花千顷波。

  三

  丘壑层层肺腑流⑤, 宗师造化梦神州。

  迂倪颠米传千载,   至性真情万古留⑥。

  四

  驰毫骋墨走烟云, 柳暗花明入眼新。

  非仅皴成千万壑, 还从妙笔写真神。

  [注释]①盛大士(1771——?),字子覆,号逸云,又号兰移道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能诗,擅山水,著有《蕴素阁集》`《 山卧游录》。②盛大士认为,诗画之美皆来自江山之美,江山是诗画创作的最佳稿本,故他在《溪山卧游录》中说:“诗画均有江山之助。若局促里门,纵迹不出百里外,天下名山大川之奇胜,未经寓目,胸襟何由而开拓?”③《溪山卧游录》中有云:“书画本出一源。昔圣人观河洛图书之象,始作八卦。有虞氏作绘作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之属,稽其体制,多取象形。”河图洛书:《易·系辞上》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④此句指以书入画,将篆合`真`草各种不同的笔法融入丹青之中。《溪山卧游录》中说:“书画源流,分而仍合。唐人壬右丞之有真楷也;宋人米氏父子之画,犹书中之有行草也;元人王叔明`黄子久之画,犹书中之有蝌蚪篆 也。”于此可见,以书入画的艺术效果与作用。⑤画家经过长期的对客观世的观察与写生,应做到胸储万壑,这时他的笔下自能生出层层丘壑。⑥《溪山卧游录》中有云:“米之颠,倪之迁,黄之痴,此画家之真性情也。”一切真正的艺术家,均在于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了他们的真情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遂使他们的名字与世长存,永垂不朽。

  28读王学浩《山南论画》①

  士气当从“写”字生②,挥毫重写个中情。

  凌云大笔真魂魄,     精妙能夺造化工。

  [注释]①王学浩(1754——1832年),字孟养,号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工诗`书,善山水,结体徽,笔力苍古,著有《山南画论》。②《山水论画》中有云:“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工矣。”王耕烟,即清初“四王”中王 。关于“士气”的论述,从元代的赵孟 `钱选已经开始作了大量的探讨,他们都十分强调“以书入画”,作画要“写”不要“描”。

  29读张式《画谭》五首①

  一

  画道之中尚水墨②, 风流从笔非由它③。

  阴阳交会山川气,   造化催开万朵花。

  二

  文彩风流入画心, 研求书画重修身④。

  和平意气应千物, 泼彩能融天地春。

  三

  以墨为形水作气, 气行形动溢神机⑥。

  阴阳五彩风云里, 相克相生势转奇。

  四

  学力自能全悟天,  沧桑历尽入自然。

  笔毋驱我我驱笔⑥, 一笔横空万笔全。

  五

  如潮笔墨任奔腾, 翰逸神飞造化工。

  一笔贯通千万笔, 玄玄妙妙化机生。

  [注释]①张式(?——1850年),字抱翁,号荔门,又号夫椒山人,江苏无锡人,隐居江阴。工诗`文`书`画,山水谵远苍秀。能自展机轴,著有《画谭》。②《画谭》中有云:“王右丞曰: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上与尚同,非上下之上。后人误会,竟认水墨为上品,著色为下品矣。”王维(右丞)之所以上(尚)水墨者,是以其能“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艺术功用,若无此功用,何“上”之有?著色画若能如此,亦应同样“上”之,故不能以运用了水墨还是著色作为判断上下的标准。③画家作品中能否溢荡出风流雅韵的格调,关键在笔,而不在其手段是水墨还是著色,如张式所说:“殊不知雅俗在比。笔不雅者,虽著墨无多,亦污人目;笔雅者,金碧丹青,辉映满幅,弥见清妙。”④《画谭》中有云:“言身之文,画心之文也。学画当先修身。”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书画家要先修身,先有人品,再定艺品,人品是成就艺品的关键。⑤中国画亦称水墨画,这说明水与墨的重要作用。张式对水与墨之间关系作了十分精到的阐述:“画家用墨,最吃紧事。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⑥画家对笔的运用应做到主动,万不可为笔所驱。

  下  卷

  1题画山水

  江天澄净柳婆娑, 朗月空明万顷波。

  我与江天同旷远, 心中自是光华多。

  2春溪

  水上行舟静无尘, 轻烟淡抹柳风新。

  不知多少芭蕉雨, 染得一溪春酒深。

  3云龙夜色

  月明松影幽幽路, 杏染彤云不见山。

  今我举杯苏石畔①  春风千里共婵娟②。

  [注释]①苏石:指徐州云龙山西侧苏东坡卧石。据说苏东坡在徐任职时,曾于酒后醉卧此石。②苏东坡《水调歌头》词中有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婵娟:指月亮。

  4画山水即兴

  近看非山远似山, 千挥万点渺青烟。

  于无层次显层次① 叠叠层层上九天。

  [注释]①清代笪重光《画鉴》中有云:“无层次而有层次者佳,有层次而无层次者拙。”这是说作品的优劣不在表面的`一时的效果;而应在深层的`令人玩味无穷的真境。

  5山水写生有感

  行到溪头又一湾, 坐看云起数重峦。

  无穷境界无穷尽, 深远方知天地宽。

  6雨霁

  雨势初晴万象清, 千峰又映碧空中。

  无穷妙境赤霞里, 牛背高低若梦行。

  7作画有感

  人生何事重钱财, 墨海横舟万象开。

  不作追名逐利客, 千山明月入胸怀。

  8观景有感

  凌空取势动云烟, 月水天光龙影翻。

  振笔直遂含妙理①, 飘乎飞纵舞翩翩。

  [注释]①振笔直遂:指画家挥笔直追其心中所想,语出自苏轼《文与可画 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而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 落,少纵则逝矣。”

  9花果山写生五首

  一

  轻掠黄云窗外消, 淡画新村入眼遥。

  才见一溪清清水, 有看双羽缓缓飘。

  游人笑指花如洗, 同学争传翠更娇。

  万壑千松倏忽近① 青峰迎面入云霄。

  二

  峰廻路转碧云寒,   快步轻登花果山②。

  银杏蔽空倾翠雨, 龙松卧地汲清泉。

  娇花一线红千树,   芳草三元绿万巅③。

  今日来参孙大圣, 举杯共饮九重天。

  三

  何方神圣凿仙砚,  古朴纯真万代传④。

  写到烟云恍惚处,  香飘千古有奇山。

  四

  从天飞下一清泉,  挂玉悬珠成水簾⑤。

  大圣思凡出洞府,  应惊春色满人间。

  五

  混沌铸空曾补天,  女娲炼石留人间⑥。

  峰迴路转寻难见,  应在深云何处边?

  [注释]①倏忽:极快地,忽然。②花果山:位于江苏连云港境内,据说物成恩德《西游记》即使在此构思写成。③一线天与三元寺俱是花果山的景点。④花果山有一方巨大的砚石,传为上古留下的仙砚。⑤此处即指《西游记》中所写的水连动。⑥据传,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未用完者,曾有遗存花果山境内。

  10 墟沟写生抒怀五首

  一

  偷闲一日荡轻帆,  拾贝堆沙学少年。

  醉卧长岩君莫笑,  洪波浩浩浪滔天。

  二

  逐浪追波瀚海边,  遥看舟艇荡云间。

  狂飙为问能乘否,  笑捧鲛珠对九天。

  三

  拄岩观海化春容,  脚下滔滔雪浪生。

  任是无边骤雨过,  江山依旧笑春风。

  四

  风狂雨纵海漫漫,  浪起船高行路难。

  它日功成浪里跳②, 白波翻到赤云边。

  五

  海滨多拾贝,    满地孰为真。

  色与形皆妙,    当归慧眼人。

  [注释]①《博物志》中有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字织,其眼泪则能出珠。”这里的水珠比作鲛珠。②《水浒传》中的水上英雄张顺,游水术超绝入妙,人送外号“浪里跳”。

  11题云梦悠悠

  廿载杏壇鬓已秋①,  丹青遐想大江流。

  长恨光阴白马去,  胸中云梦寄悠悠。

  [注释]①杏坛:原指孔夫子的讲学处,后泛指教师讲坛。

  12题云岭迢迢

  向来云岭迢迢意,  今日铺毫墨不迟。

  自信江山在我手①,  高峰一振紫云衣。

  [注释]①江山在我手;即“胸储万壑”之意。

  13野水夕照

  野水参差落照边,  鸣鸠飞燕古槐前。

  欲将田舍浸花气,  十里香薰赤水天。

  14挥笔抒怀

  杳杳云山千里景,  漻漻烟水映苍穹。

  移来四海三秋雨,  泼湿神洲万壑风。

  [注释]①杳杳:深暗幽远。②漻漻:形容水深旷貌。

  15空水野烟

  一蓑风雨钓秋寒,  空水茫茫隔野烟。

  闻道静中常自得,  轻舟飞过万重山。

  16摹石涛山水有感

  不是胸中藏万卷,  谁能笔下涌层云。

  自从欣遇清湘后①, 画梦萦萦到石门。

  [注释]①清湘:即石涛,这里指石涛的作品。

  17云龙秋色

  万点残荷碧水头,  每随鸥鸟荡轻舟。

  铺毫泼彩不经意,  分得云龙一段秋。

  18题野烟归棹

  一棹苍茫归野烟,  插天峰碧乱云间。

  溪林随处皆图画,  何用别寻方方山。

  19泰山写生七首

  一

  云涛滈汗涌千年①,  铁铸青山不改颜。

  翻碧苍龙衔白日,  碐嶒耸入九层天。

  二

  长松绝巘墨云翻,  冽冽风凌子夜天②。

  忽见海心红一点,  斯须霞满万重山。

  三

  拔地通霄十八盘,  路横北斗到南天。

  巃嵸劈出绝崖壁,  风送青云到笔端。

  四

  五松亭下泻青泉,  云步桥边诗意酣④。

  洗虑涤心若有悟,  夕阳回首碧云天。

  五

  山上雨狂山下晴,  风吹云雾漫孤亭。

  南山隐去北山现,  道是无形还有形⑤。

  六

  巨岩搭作桥,  仙子可吹萧。

  望海问青石,  凤鸾飞九霄?

  七

  依槛望飞泉,  淙淙五月寒。

  过桥寻胜地,  倾墨写奇观。

  泼彩红云海,  朝元青石仙⑥。

  碧霞松溢翠⑦,  日满九重天。

  [注释]①滈(hao)汗:高耸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龙从巍峨。”④五松亭和云步桥是泰山的两个景点,前者因有五棵老松高入云天而得名,后者因人步其上若在云中而传世。⑤此句指众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变幻多姿。⑥云雾缭绕中露出的青石峰顶向朝见元始天尊的仙列,故称“朝元”——朝元仙仗之意。⑦碧霞寺为泰山光明顶上寺庙。

  20春雨

  红树绿林春雨生,  烟岚水气有无中。

  迢迢溪路因风转,  迷却崖云又几层?

  21 无限风光

  时人周末爱寻青,无限风光丝柳轻。

  偶向画桥看翠色,湖中尽是胭脂红。

  21   泼墨有感

  淡水墨中浓墨添,  千重乔木出孱颜①

  挥毫一日全无我,  满意云烟任往还。

  [注释]①孱(chan)颜:不齐貌。

  23   黄山写生八首

  一

  桃花初至即挥毫① 奇石安排白水桥。

  更绘泉声飞涌去,  流云一纸雨萧萧。

  二

  登山颇似少年狂,  汗洒云峰望八荒②。

  百里崎岖入画卷,  九霄风马到天乡。

  三

  山高万仞出重霄, 踏上天都沐海涛③,

  七十二峰堪入画。 腾蛟起凤笔如潮。

  四

  风云长护清凉台, 罗汉浮天过海来④。

  今日方知大涤子⑤。 千峰搜尽妙门开。

  五

  不信莲花开九重⑥, 每疑曲径上天庭。

  光明绝顶松云翠, 一石飞来万壑惊。

  六

  空际沉沉墨色寒, 胭脂欲动紫云天。

  松风遥看朱痕裂, 一点金光动大千。

  七

  谁织罗绮散晚风, 千山披彩若为容。

  相机旋动云毫落, 万象具融奇幻中。

  八

  人人具道黄山险,  吾辈登临若等闲。

  揽月摘星举手事,  乘云踏雾壮河山。

  [注释]①桃花:指黄山脚下的桃花溪,西中有大小岩石,变化多样。②八荒:八方(四方和四偶)远地。杜甫《寄韩谏议注》:“濯足洞庭望八荒。”③天都:黄山之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④清凉台:黄山著名景点之一,立于台上,眺望远处云峰,有如众多罗汉浮天过海而来。⑤大涤子:即石涛,他十分重视师法造化,曾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⑥莲花:即莲花峰,据说它是黄山的最高峰,状若莲花。

  24   蒙山写生五首

  一

  巨石高岩蔽日月,  老松深树起涛声。

  挥毫时已不知我,  我在乾坤万象中。

  二

  峰迴路转密林风,  过涧攀崖笑语盈。

  昂首九天云雾外,  挥毫一写众山青。

  三

  满园苹果花,  灿灿绕山家。

  一望无穷尽,  惊疑落晚霞。

  四

  苍岩峭壁几枝春,  映入长林灿若金①。

  山外已无春踪影,  山中却好色如新。

  五

  一夜狂风万壑吹,  掀天揭地走春雷。

  清晨依旧金光照,  缁燕双双掠水飞②。

  [注释]①灿若金:时见几枝迎春花从峭壁缝间斜伸而出,灿然开放。②缁燕:指黑色的燕子。

  25   画迎春花

  青条带雪缀金英,  绿萼冲寒春意融。

  安得东皇驰笔下,  百花千卉共春风。

  26   画月季花

  四季娟娟韵味浓,  一花才放一花从。

  不教闲却世人眼,  道是无心却有情。

  27画桃花

  东风烂醉簇花团,  映入一溪云锦鲜。

  如见鱼郎来探问,  寰中何处不桃源。

  28 画牡丹

  谁人不识百花王,  三月春深倾国香。

  翻倒墨池浇翠叶,  倾来脂粉染红妆。

  淋漓似得东风意,  窈窕如临西子乡。

  不似似之才有韵,  乾坤浩浩紫云翔。

  29画荷泽牡丹

  万顷红云漫天霞,  层层叠叠到天涯。

  良晨泼墨真当勉,  寄写春风无限花。

  30写墨牡丹

  芳蕊一枝凝碧丛,  不求浓丽不求工。

  天然但得氤氲气,  雪魄何须赋紫红①。

  [注释]①雪魄:雪的魂魄,用以形容牡丹之净洁。欧阳修《白牡丹》:“蟾精雪魄孕云亥,春入香腴一夜开。”

  31春色满园

  春风春雨洗春颜,  春色春光春满园。

  幻出千般红紫色,  欣欣万象尽成篇。

  32画兰

  风驰雨骤写狂兰,  两叶三花尽自然。

  随淡随浓浑不问,  元元妙妙若神仙。

  33无意于佳而佳

  戏拈秃笔写春风,  叶舞花歌势纵横。

  无意与佳佳却至,  花香常共墨香生。

  34画兰有感

  临案挥毫写楚辞①,  汨罗江水洗繁枝。

  谁能求索不知险,  被月高驰定有时。

  [注释]①写楚辞:指画兰花。战国时楚国士诗人屈原的楚词作品《离骚》中有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后人便以楚辞《离骚》作为兰花的借代,倪瓒《题郑所南兰》中有句:“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35写春兰有感

  清风入砚写春兰,  墨染花香载我船。

  我愿追风逐浪去,  香随风浪到千山。山

  36题迎春图

  春风一载又迎梅,  万壑赤霞传玉杯。

  毫楮时时著冰雪,  诗情处处伴云飞。

  37梅花写生

  和风著雨石头城,  初识幽芳冰雪清①。

  燕子磯前逸韵起,  莫愁湖畔暗香生②。

  登桥遥望乾坤尽,  穿柳遽思千里行③。

  若有梅妻岩下伴,  风饕雪虐运毫轻④。

  [注释]①幽芳:指梅花。②燕子 与莫愁湖是南京的两处景点。石头城即指南京,故址在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③遽思:突然间形成一个想法。④风饕雪虐:指风雪凶厉狂暴。

  38画梅

  披离老笔苍龙盘①,  倾落丹砂万点寒。

  任是西风揭地起,   也传春色到人间。

  [注释]①披离:形容笔法纷然纵横,且苍劲有力。

  39评诸生梅花作业有感

  又增春意几分梅,  佳境渐臻横玉吹。

  屈铁苍龙体应古,  短戟长剑势能回①。

  花层切记均疏密,  枝叠当毋滞死羸②。

  试写湖东千万树,  风梳雨洗自芳菲。

  [注释]①短 长剑:指画梅枝应长如剑`短似 。势能回:指画梅笔法应以书入画,无往而不回。②羸:瘦弱。死羸:是笔法中所应避免的死极无力的毛病。

  40画竹

  岁寒持节不踌躇,  啸雪吟风入画图。

  遥望渭川三万顷①, 琅琊笔舞拟龙株②。

  [注释]①渭川:即渭水,水滨多竹,故常以代竹。②琅琊:山东胶南琅琊台石刻,传为李斯所书,这里指以篆 笔法入画,吴昌硕曾有画兰诗云:“临抚石鼓琅琊笔,为幽兰一写真。”龙株:即竹,古人常以龙比竹。

  41秋竹图

  墨君云友写湘江①,  淡影微风秋思长。

  斜月一窗留翠梦,   老龙邀我入苍茫。

  [注释]①湘江多竹,借指产竹地。②老龙:指竹。

  42画竹有感

  淇澳清风一砚秋①, 花汀翠雨入琴幽。

  横空欲得峥嵘气,   金错刀横月满丘②。

  [注释]①淇澳:《诗·卫风》诗篇名,其中有句:“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淇:在河南省北部,奥(澳):河岸弯曲的地方。②金错刀:书画中的一种笔法。《宣和画谱》中说:“李氏(南方后主李煜)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寥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唐希雅初学李氏之金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43夜作墨竹有感

  入法时难化更难,   意生笔后趣娟娟。

  和调峰杪鬼神运①, 变动天机心手连。

  思并情驰势放荡, 竹同人化韵回沿②。

  龙吟凤舞春雷动, 潇洒翻飞出碧园。

  [注释]①峰杪:指笔锋。②回沿:形容韵味象水一流动回环。

  44作画有感

  造物无心人有心, 千年画境总求新。

  南华梦到方成妙① 蝶我双飞才入神②。

  [注释]①南华:《南华经》,即《庄子》。②《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人化为蝶,蝶我双飞,此指“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45画蝴蝶鸳鸯

  彩翅翻香穿紫红, 春花如蝶亦随风。

  溪边更写鸳鸯鸟, 挥笔时时若梦中。

  46画燕

  写来双燕舞晴空, 千尺柔条金缕风。

  最是多情皎月里, 花前叶后喃喃声。

  47画菊有感

  不拜前人不逐流, 飞毫一任写清秋。

  推究千古晦明事, 自爱胸中菊水洲。

  48冬日写菊

  冬风今岁似春风, 大雪已经湖未封。

  一夜淅淅不寐雨, 黄花朝看更分明。

  49画荷花

  凉风袭袭挥毫忙, 倾墨三池写梦乡。

  最爱湖心弄一叶, 冰华挹露品清香①。

  [注释]①冰花:冰花,形容莲花的冰清玉洁。挹露:酌取露水,这里指露水沾湿了荷花。

  50画荷有感

  婷婷一茎写芳年, 风醉烟轻碧水连。

  无限能容有限里。 片花只叶亦三千。

  51画白荷花

  西池亭榭玉芙蓉, 烟水空朦淡月风。

  今夜偏知诗兴暖,   心花当共墨花生。

  52画睡莲

  一溪香韵玉花尊,  衔日映红盛白云。

  飒飒晨风桥下过,  清香飞到画中人。

  53看月中梨花

  花气侵人酒未消,  楼中望见梨花娇。

  不知香伴娟娟月,  流到南湖第几桥。

  54山茶喜鹊图

  烂红如火遍山崖,  雪积冰层万点葩。

  唯有缁灵报喜至①, 春光浮动到千家。

  [注释]①缁灵:即喜鹊。《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云:“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55美人蕉

  层层碧叶著罗裙,  仙子摇风涤紫尘。

  放笔点来红艳色,  美人曾度几千春。

  56雁来红

  曾是牡丹三月暮,  繁华瞬息已无存。

  何如此草红颜住,  化作丹霞更胜春①。

  [注释]①雁来红又名老来少`老少年,至秋季,叶子变得鲜红,远看一片,有如丹霞。

  57画荔枝

  离离朱实赤云天①,  香沁乍疑琼液鲜。

  何日岭南明月夜,    与君同摘水晶寒。

  [注释]①离离:指果实分披繁茂的样子。

  58画孔雀

  何事灵禽降水滨①,  一身文彩半天云。

  墨分浓淡无穷色,    也写金花烂漫春②。

  [注释]①灵禽:指孔雀。②金花:孔雀开屏时,尾部的金花交相辉映。

  59画八哥

  八哥能学人间语,   一举成名天下知。

  松下幽情兰竹会,  轻声细语月明时。

  60画鹰

  蓝天碧海一雄鹰,  飞越青云又几重。

  万里诸峰浮浩荡,  凌霄直上击苍穹。

  61葡萄

  一筐玄玉绿云中,  曾使参差画梦生。

  朱墨倾盘写翠帐,  三千珠露舞玲珑。

  62画玉兰花

  湖光清影漫天霜,  一树银花一树香。

  有意春风偏放纵,  特翻疏柳也轻狂。

  63画蝴蝶花

  晓风寒露淡如烟,  起舞翩翩绿水前。

  只恐一朝随蝶去,  云山之外更云山。

  64题画松柏

  雪霽暮山寒,  风吹白絮天。

  万花皆寂寞,  松柏独红颜。

  65画紫藤

  铁铸铜浇古艳花, 叶青云漫绕山家。

  长空作纸溪为砚, 我染春风醉紫霞。

  66画水仙

  春风带雨翠云寒, 烂漫玉肌香正酣。

  何事笔端偏有意, 更添新燕舞翩翩。

  67画芭蕉

  山泉坐爱映红崖, 几处芭蕉初著花。

  造化不知缘底事, 都将美色付诗家。

  68画紫薇花

  谁道花无百日红①,紫霞烂漫至秋风。

  云龙湖畔层层染, 深浅全融碧水中。

  [注释]①紫薇花又名满堂红`百日红,属落叶小乔木,花期较长,从夏至秋,约百日有余。

  69骆驼

  天封地冻卧冰寒, 雪挂珠连眉宇间。

  观照凝神银世界, 茫茫大象万重山。

  70百花图

  日日看花不厌花, 花开花落遍天涯。

  我今挥彩百花艳, 无尽花开到万家。

  71新年赠诸学子

  学海无涯千岁竞, 芸芸学子驭风行①。

  新年当有惊人举, 踏破层澜万里程。

  [注释]①芸芸:亦作云云,众多貌。《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72学画有感

  千锤百炼驭龙行, 一点觉心天地通。

  阅尽苍茫三万境, 毫端始有风雷惊。

  73师古有感

  临摹岂可囿形迹①, 会意通神始转奇。

  大化无方贵在悟②, 骋毫驰墨尽天机。

  [注释]①囿:拘泥局限的意思。②《周易·系辞上》中有云:“神无方而易无体。”这说明世界万物生生不已的变化是无常方的,也是无定体的,故此须要悟。

  74晨起作画有感

  晨风初至意苍苍, 点石行云笔若狂。

  神轶山川松柏翠① 心容天地竹梅香。

  朝辉荡荡播琴韵, 江岭荫荫谱乐章。

  墨沈倾来一画尽, 无声诗里颂春光。

  [注释]①轶:本义为后车超前车,引申为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