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整脊的一些思考

 schcs 2012-06-22
别人的一点手法思考,可以借鉴
 
       关于整脊的一些思考

1、脊椎关节为什么会产生移位

长期的不良姿势和用力习惯、先天性的解剖异常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外伤造成的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骨病造成的骨关节及软组织损害,使脊柱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持续长期处于应力损害的包围下,最终导致周围软组织变性,脊柱关节发生移位。

简而言之:是被挤偏的,也是被拉偏的。很多椎间盘突出,可以理解为:是被挤出来的。就像长期的持续性应力可以造成行军骨折一样,骨头也是可以被拉偏的。

既然可以被拉偏或者挤偏,从X线上就可以被发现,美式脊椎矫正诊断的金标准,就是标准的X光片。

2、整脊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解除神经周围组织对神经的激惹,从而改善内脏功能状态和解除临床症状。这个是整脊的核心所在。

第二:通过调整颈椎关节,改善椎动脉的血供。

第三:调整了周围软组织,改善周围软组织状态。

3、整脊后为什么不稳定容易复发

筋骨相连,骨正筋柔,筋骨并重,缺一不可。

整脊的即时效果很好,是由于通过整脊,不但调整了脊椎关节的移位,也同时调整了周围软组织,解除对神经的激惹或卡压,改善临床症状,但是,造成周围软组织紧张的本因没有找到并予以解除,关节肌肉会再次紧张,进而还会拉偏脊椎关节,离开正常的解剖位,再次产生临床症状。

所以来说:能够有效的对张力的根源进行治疗、充分放松紧张的肌肉筋膜、脊椎关节回复到正常解剖位、患者自身的良好习惯,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所在。

4、什么要去深入研究软手法

原因:安全,一切的治疗措施必需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硬手法发寸劲,利用医者自身的力量强力将患椎关节间隙打开,使关节达到复位的目的,就像刘永老师所讲,硬手法中的寸劲,在复位的同时对椎体及其突出的椎间盘与压迫的神经根有较大的冲击作用,在冲压的同时突出的椎间盘和神经根可以产生相对的移位,而出现患者下床麻木疼痛立即减轻的立杆见影之效果,另外硬手法在复位的同时可以缓解错位椎体周围紧张的肌肉韧带,这就可以解释半天松解不开的腰部僵硬肌肉一经手法复位马上就可松解。正是由于硬手法对骨关节及周围组织有较强的冲击力,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有可能对组织器官产生实质性的损伤,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所以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软手法是相对于硬手法提出的,软手法不是不发力,是发的力很小,矫正时关节活动幅度小,很大程度还要借重患者自身肌肉的力量,发的是巧劲,甚至看不到发力,这样的发力,对脊柱关节及周围是用最小的力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在临床运用中,扩大了矫正手法的适应范围,老年的骨质疏松、极端性的颈椎病、部分骨病患者都可以纳入治疗范围。

5、关于筋出槽和骨错缝的思考

筋出槽和骨错缝是中医骨伤前辈对伤科疾病原因的高度概括,直至今日,对临床仍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个人看法,不要固守于筋出槽和骨错缝这个框框,把医者的思维放开,从患者的全身,从整个运动系统解剖的相关联性去思考,从人体生物力学的传递去思考,从患者现实的生活习惯去考虑,或许更能够找到造成所谓的筋出槽、骨错缝的病因所在,也许就是一个枕头、一张床、一个沙发、一双鞋、一个姿势习惯,改掉了,即使不治疗,患者也可能慢慢就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