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拟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

 昵称mt5Lu 2012-06-23

自拟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0-05-04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摘要】  目的:观察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自拟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3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柴胡芍药汤对消化性溃疡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柴胡芍药汤 溃疡性结肠炎 泄泻 痢疾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我们采用自拟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06年以来我院已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平均(49.6±4.2)岁;病程2.4个月~6年;病位在直肠者20例,乙状结肠者35例,累及全结肠者5例。所有患者诊断均参照《中医内科学》 [1]、《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2]以及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3]。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性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胃脘部疼痛,伴泛酸、嗳气、恶心、呕吐;胃镜检查可见明显胃、十二指肠黏膜溃疡病变;发病常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受寒、劳累等因素有关。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9 g,白芍20 g,当归20 g,黄连9 g,木香9 g,黄芩9 g,制半夏9 g,白头翁 12 g,枳壳9 g,炒莱菔子9 g,地榆9 g ,槐花9 g,甘草6 g。若服后泻痢不减,此因积滞较重,可加大黄以攻下;便血赤多紫黯者,此为热毒较重,可加黄柏以加强清热、坚阴止痢之力;兼有食滞者,可去甘草,加山楂以消食积;腹胀满,泻下赤冻者,当归改用归尾,并加牡丹皮以加强行血之力。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分服。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分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 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 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 临床症状减轻, 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 随访1年未加重;无效: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肠镜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观察 

    60例患者中,痊愈38例,占63.33%;好转17例,占28.33%;无效5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 37岁,教师。2006年12月初诊。自诉:腹痛、腹泻伴脓血便、里急后重,反复发作5年余。纤维结肠镜检查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曾间断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症见脓血便3次~4次/d,腹痛,里急后重,脘腹胀满不舒,纳差,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短气懒言,苔黄腻,脉弦数。大便常规检查示:黏液(+ +),白细胞(+ +),红血球(+ + +)。西医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治以清热解毒,调和气血。采用柴胡芍药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9 g,白芍20 g,当归20 g,黄连9 g,木香9 g,黄芩9 g,制半夏9 g,白头翁 12 g,枳壳9 g,炒莱菔子9 g,地榆9 g,槐花9 g,甘草6 g。服药10剂后见效,大便2次/d,脓血、黏液量明显减少。连服30 d,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灶恢复正常。现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5   体   会

    溃疡性结肠炎在祖国医学上属于“泄泻”、“痢疾”的范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内经》称为“肠氵辟”;《难经·五十七难》称为“小肠泄”;《伤寒杂病论》称为“下利”;《诸病源候论》称为“休息痢”;《备急千金方》称为“滞下”。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 内伤饮食, 七情不和,过度疲劳及脏腑机能低下致脾、胃、肝、肾与大肠功能失调而致。脾虚腹泻, 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全身机能低下; 脾虚功能失调, 中气下陷, 脾不升清, 升降阻滞, 血行不畅, 致肠络瘀滞, 而使大肠运动功能失调和调节机制障碍而久泻不愈。湿热蕴结肠道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柴胡芍药汤由小柴胡汤和芍药汤加减组成,方中重用芍药、当归调和气血;白头翁、黄芩、黄连苦寒燥湿,清肠中热毒;柴胡、半夏、木香、枳壳、炒莱菔子健脾燥湿,导气行滞除胀满;地榆、槐花清热凉血,善除溃疡炎性渗出;甘草调和诸药,配合芍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达到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调和气血之功效。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其诊断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钡剂灌肠检查和(或)结肠镜检查发现典型病变,并能排除肠道其他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与免疫异常、氧自由基损伤及感染、精神因素有关。表现为大肠黏膜炎性改变, 可见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 继而黏膜破溃直至溃疡形成。故治疗主张以消炎为主。用西药灌肠可以抗炎, 抑制免疫, 解除肠道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但疗效欠佳, 容易复发, 且副作用大。而柴胡芍药汤经临床观察证实对消化性溃疡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43.

[2]黄吉庆,余甘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72-27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