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衰疗法

 洒风行 2012-06-26
治尿毒症方
处方:
        制附子15克(先煎2小时),炙黄芪50克,生大黄20克,芒硝15克(冲服),益母草20克。
        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有效者,隔10天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
        功效:温阳益气,泄浊解毒,利尿消肿,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滞于体内,面色晦暗,尿少便秘,口臭难闻,舌苔厚腻等。应配合中西医抢救.必要时输血、透析等。 中医治疗尿毒症人们提到尿毒症,就会联想到血液透析及肾移植,但其价格昂贵,大多数病人难以承受,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广泛推广。而中医治疗尿毒症已有几千年历史,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已得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    
        下面介绍七种中医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中药内服: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仁、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的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有推陈出新,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血肌酐,纠正酸中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质的排泄,阻止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抑制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促进血色素的升高。
         穴位敷贴:将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川芎、甘遂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砂锅里熬至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并刺激穴位,经经络直接作用于肾腧,从而达到温肾、活络、利尿、清浊之功效。本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优点是不经消化道吸收,不发生胃肠道反应。
         中药灌肠:此方法有一定的结肠透析作用,是清除体内氮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口服药物的补充,尤其对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更为适宜。一般选用大黄、附子、生牡蛎、土茯苓、蒲公英以通腑泄浊,促进毒素从肠道排泄,抑制蛋白分解,同时增加肠的蠕动,防止肠道内毒素吸收,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出,有利于减轻健存肾单位的负荷,从而控制血肌酐、尿素氦等毒性物质的升高。
         脐疗: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下腹膜血管丰富。敷脐疗法就是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脐与诸经相通,能使经气循环并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以循环直趋病所,从而祛除病邪,促进机体康复。本法是将大黄、附子、细辛、黄芪、益母草、车前子制成丸剂,敷于脐部,使药物经脐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滋补脾肾、降浊排毒、消肿利水的治疗作用。
         药浴:一般多选用易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羌活、丹参、红花、川芎、防风、细辛等,它借助药浴水的温热效应,将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体表,由于体表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毒物随汗液排泄增多,故可使已经受损伤的肾脏有机会自行恢复,尿量增多,水肿消退,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目前研究表明,麻黄能改善肾血流量,红花能改善循环功能,起到利尿作用。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排出,水肿消退,尿素氮、肌酐得以排出体外,不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还能迅速改善高血钾症状带来的危险,起到皮肤透析的作用。
         药带:用大黄、丹参、黄芪、生附子、川芎等中药加工后,装入腰带样的布袋中,缠于腰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发病位,可使经络通畅,降邪去毒,泻肺利水,保护肾气,活血养血,化湿解毒,降低血中尿素氮、肌酐。本疗法一般日夜缠缚,如影响睡眠,可在睡时取下。此疗法流传许久,具有操作简便、无副反应等优点。
         食疗:尿毒症期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能产生许多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采用低蛋白饮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蛋白质每日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0.5克,多选用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少量瘦肉等。多吃薯类,少吃含植物蛋白高的米饭、面食。不宜食黄豆及其制品,这样可减少尿素氮、肌酐的产生,减轻肾功能负担,缓解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尿量减少时不宜食用含钾较高的食物,如海带、蘑菇、扁豆、香蕉、橘子、菠菜等。这是因为尿量减少体内钾离子不易排出体外,使血钾增高,血钾增高可造成心脏骤停,同时少吃高磷食物,多吃含钙、铁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脱钙,改善贫血状态。
        药物组成、生大黄、生牡蛎、蒲公英、苦参、丹参、广木香、红花。用法为将药物制成汤剂150ml加热至37℃~38℃于每日清洁灌肠后,采用灌肠器插入肛管10~15cm,滴数60~80滴/分,保留至少30分钟,每日一次,以患者每天大便次数2~3次为宜。
        诃子、草乌、红花、麝香、紫草茸各15 克,生大黄15克,煅牡蛎、六月雪、律草、土茯苓、丹参、槐米各30克。【制法】每日1剂。入水煎,煎成药汁150毫升,冷却至37~(2左右,过滤去渣,保留灌肠。灌肠后抬高臀部,保留灌肠时间1-2小时,每日灌肠1次,以日排便保持在2-3次为宜。
       
         慢性肾衰用大黄有讲究 大黄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药物,也是最常用的药物。但从临床实践来看,不同的病人使用后效果不一样,有的疗效好,有的疗效不好,有的甚至使病情加重。可见,慢性肾衰患者应用大黄是有讲究的。
        大黄属于苦寒泻下药,具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等功效。慢性肾衰如何运用大黄,根据笔者的临床体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患者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则应以通腑泻浊为主。热结便秘者可见身热面赤、口干口苦口臭、心烦尿黄、腹胀或痛、舌红苔黄燥等,应泻热通便,方用大承气汤,药物有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枳实、厚朴;冷结便秘者可见腹胀腹痛、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腻等,应温阳祛寒通便,方用温脾汤,药物有生大黄、制附子、干姜、甘草、人参。
         2、若大便通畅,呕吐停止,则应以扶正为主,兼以化毒排毒降浊,在辨证论治方中加入少量生大黄;如辨证为脾胃虚弱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生大黄;如辨证为脾肾气阴两虚者,可用参芪地黄汤加生大黄等。
         3、以大黄为主的灌肠可常规运用,常用药物有生大黄、附子、生牡蛎、蒲公英等,隔日一次。
         4、用大黄后应保持每天大便2-3次,不到两次则应将大黄后下或加量,超过3次则应减少大黄用量。有毒的代谢废物(中医称为湿浊毒邪)潴留是慢性肾衰的核心问题,因而排毒是常用的治疗措施,大黄就是常用的排毒中药,但中医认为,只有脏腑强壮,才能发挥化毒排毒降浊的作用,因此,即使是排毒,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强制性的泻下,而应以恢复人体正气,增强人体的功能为目的,功能增强,浊毒的排泄自然增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肖相如 慢性肾炎朋友 服用黄芪有益处 黄芪是免疫调节剂,就是说黄芪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些慢性肾炎患者因为病情需要使用激素,这样常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此时,坚持服用黄芪水有助于使免疫功能恢复。此外,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对部分出现此类症状的朋友也大有裨益。
         服用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到医院药房或者药店购买黄芪饮片,用黄芪30克,加入50—100毫升水煎服,坚持每天服用,效果非常好。也有袋装黄芪颗粒制剂,每袋装15克,开水冲服,每次15克,一日2次。
 
 
温肾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肾益气。主治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处方组成】:黄芪12克、锁阳10克、丹参10克、茯苓10克、益母草15克、附子6克、泽泻6克,水煎服。
【临床疗效】:治疗68例,18例水肿消失,24小时内生肌酐清除值治疗组平均提高11.5毫升/分,对照组平均下降6毫升/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
【处方来源】: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王永钧等。
【按 语】:实验研究证明,口服黄芪粉对大鼠的实验性肾炎,能减少蛋白定量,减轻肾脏病理变化,丹参能改善慢性肾衰竭的高凝状态和肾功能;附子、茯苓等温肾利水药能增加家兔实验性肾炎的肾小球滤过率和有效肾血浆流量等。本方用黄芪、锁阳补益肾气;稍加附子引补益药达下焦,少火以生气;增入丹参、益母草和血以通肾络;茯苓、泽泻甘谈以渗水湿。临床对比观察发现本方能改善慢性肾炎病人肾阳气虚的症候,其中尤以腰酸、乏力、夜尿频多,畏寒怕冷等症状的好转为显著;有温和利尿作用,且能巩固西药利尿剂的效果,具有消肿而不伤肾气的特点,提高肾贮备能力。(陈以平)

补肾泌浊汤: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肾泌浊。主治慢性肾炎尿毒症。
【处方组成】
党参40克、淫羊藿10克、杞子1克、白术8克、淮山药12克、黄芪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大黄19一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对中、重度尿毒症和呕吐频繁,食入即吐者予大黄(后入)45克、黄芩20克、槐花15克、白头翁30克、苏叶15克、生牡蛎(先煎)30克,作保留灌肠。

附子大黄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散寒,通腑泌浊。主治尿毒症。
【处方组成】
制附子15-30克、生大黄15-30克、益母草15一30克、黄芪30一60克、芒硝10一20克,水煎服,或保留灌肠。
【辨证加减】
湿浊内阻加甘露消毒丹、脾肾阳虚用济生肾气丸或防已黄芪汤加减;脾胃湿热用三仁汤加减;气阴两亏用六味地黄芪和生脉散加减;肝风内动用羚羊角钩藤汤加减。
【临床疗效】
A组14例,服用汤药,显效5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85.7%;B组32例,保留灌肠,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
【处方来源】
陕西省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刘锐等。

大批的临床及实验表明,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如黄芪、冬虫夏草、丹参、大黄、川芎、三七、水蛭、红花等均有必定的减轻肾脏纤维化作用。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效果。

1.气阴两虚  主证: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或易感冒,心悸气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肢体微肿,或见血尿,舌红少苔,脉细或弱。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人参、黄芪、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阴虚较着者,加生地、鳖甲、地骨皮;水肿较重者,加泽兰、益母草、猪苓、泽泻;血尿较剧者,加参三七、白茅根、蒲黄、生茜草;咽痛者,加麦冬、玄参、马勃。
2.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耳叫,腰酸腿软,虚烦失眠,手足心热,或见肢体轻度浮肿,或见尿血,口干咽燥,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腻,脉细数或弦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加减:头晕眼花较重者,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目睛干涩者,加构杞、旱莲草、菊花;水肿较重者,加白茅根、猪苓、车前子;若伴血尿者,加白茅根、茜草、仙鹤草;虚烦失眠者,加山栀子、莲子心、麦冬;小便短赤涩痛者,加扁蓄、瞿麦、车前子;大便秘结者,加玄参、麦冬、大黄;口干咽燥者,加玄参、石斛、麦冬、玉竹等。  
3.脾肾阳虚  主证: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冷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呆便溏,尿少色清,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附子、干姜、白术、白芍、茯苓。加减:若形冷肢冷,肾阳虚较重者,加肉桂、巴戟天、补骨脂;如伴胸水而喘急不能平卧者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伴腹水而腹皮绷急胀痛者,加大腹皮、陈皮、冬瓜皮、枳实;瘀血之证突出,面色 黑,腰痛固定,痛如针刺,或肌肤麻痹,舌质紫暗有瘀斑点者,加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
4.肺肾气虚  主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于感冒,腰脊酸痛,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治法:补益肺肾 ,方药:益气补肾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炙甘草、大枣。加减:外感表证实显者,加荆芥、防风、苏叶;水肿尿少者加冬瓜皮、猪苓、泽泻;咽喉红肿疼痛者,加银花、公英、马勃、桔梗、射干;小便热涩短少者加白花蛇舌草、车前子、滑石、玉米须;腰脊酸痛明显者,加杜仲、寄生、狗脊、元胡等。
 
人参黄芪玉米须汤
有肾炎、肾衰和糖尿病的人可以服用人参黄芪玉米须汤,每天用红人参1根(约30克),黄芪30克,玉米须50克熬水喝,服用期间停止服用其他药物,在服用此药的同时,最好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30分钟,泡到全身稍微出汗,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若能天天坚持跑步锻炼更好。连续服用2个月,定能出现明显效果。服用期间忌食辛辣的食物。
方法是用电热杯放入红参黄芪和玉米须后加水,插电待水烧开后再煮10分钟,然后断电闷15分钟,将水倒入碗内服用,第2遍将红参取出切成薄片,加水继续炖煮服用,第3遍同样,第4遍炖煮的水浸泡下一根红参黄芪和玉米须,如此循环。身体虚弱严重的人一天可用两根红参,每天服用3次。一般服用一个月你会感觉你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许多。服用时间过短看不出效果,病重的可以连续服用2—3个月。

众多老中医治疗肾病、糖尿病的药方里都有人参。曾经有人用人参消渴丸(丸内重用人参)治疗糖尿病患者150例,
黄芪: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一切治疗气衰血虚,消渴、肾炎,肾衰,痈疽诸毒不溃。有人用黄芪泡水当茶喝治好肾病的。
玉米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糖尿病、等。有单用玉米须熬水喝,治好肾炎水肿的和治好糖尿病的。
 
 
 
赵绍琴治疗体会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严重阶段,它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的潴留、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常见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5m1/min,血尿素氮大于21.4mmol/L,血肌酐大于442umol/L,临床症状表现相当复杂,如面色暗滞,口气秽浊,浮肿,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闭阻,皮肤发痒,出血,神昏等。中医一般将其归入“关格”范围,本病治疗中往往因阴阳错杂,虚实混淆,处理相当棘手。兹就临床心得,谈谈辨治体会。
(一)从中医辩证认识分析神疲乏力症状
精神萎靡不振和疲乏无力是尿毒症的神经系统表现。一般多认为久病属虚,况尿毒症是肾功能的严重衰竭,于是一味温壮滋补,以冀取效。我个人体会,在临床下滥用温补,患者反而出现神疲乏力加重,甚可见心烦急躁,梦多溲赤,牙龈出血。舌绛瘦红,脉弦细滑数。其根源多在于忽视了中医的脉、舌、色、症的四诊合参。应当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神疲乏力,周身沉重,但切脉浮、中取濡软,沉、按则弦细滑数。弦细为血脉,弦者为郁,细为阴伤,数为热象,滑主痰湿阻滞,合而言之,乃湿阻气分、血分郁热之证。有些患者之脉浮、中取虚弱乏力,但沉取滑数。单从虚弱乏力分析,似属气分不足,但滑数之脉,为痰湿蕴郁于里,如此看来,此虚弱之脉是热闭之象,当为湿阻气分。观其舌质偏红,苔滑润腻,此属阳气虚弱,湿阻气机,热郁于内。若专投温补,岂不是助阳增其郁热,滋腻徒加湿阻乎?所以细心地分析脉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热郁湿阻的病机,才能准确地掌握病机所在。
(二)从皮肤奇痒表现分析
阴伤脱水,皮肤失去光泽,干燥,脱屑。尿素从汗腺排出后,凝成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它刺激皮肤引起尿毒症性皮炎,患者自觉奇痒难忍而搔抓,皮肤破后多继发感染。舌苔多滑润腻,舌质红绛,或舌边尖红起刺。舌苔多主气机功能方而的疾病,舌质主疾病的本质。苔滑腻,湿阻气分无疑;质红绛,血分有热可定。脉滑数,按之弦急,滑为痰,数则主热,按之弦急,为肝郁且热之象;心烦急躁,为郁热扰心;妇人月事色深,量多提前,全是热迫血分而妄行。合而言之,乃热郁血分,湿阻气分,治疗必须二者兼顾。
(三)贫血的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必有的症状。其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头晕目眩。一般认为贫血要补,这是常人最易想到的。一是食补,用高脂肪、高蛋白之类;二是药补,骤进温补滋腻之品,参、附、芪、茸之类:惟补是求。但结果往往是尿素氮、肌酐急剧上升,血红蛋白反而下降。其实尿毒症期,肾功能衰竭严重,每进蛋白、脂肪类高能量之品,徒增其郁热,同时加重了肾脏的排泄负担,结果只能每况愈下。笔者主张,控制饮食,患者应以素食为主,多散步忌食辛辣刺激及脂肪、蛋白类食品,结果反而使血红蛋白上升,尿素氮下降,这在我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已得到证明。
(四)从水肿症状分析
由于肾胜排水能力下降,故多见水肿,而且经年累月,难以平伏。如何辨治水肿?是投真武壮阳,还是五苓散淡渗?本人临床体会:越利水则水肿越甚,越滋补则变证蜂起。细察患者,面色以淡黄多见,或暗浊无华,黄乃土色,湿为土气,湿阻于内,阳气不升,气血不荣于面,故面色黄浊。舌体胖大有齿痕,舌面光滑,有阳虚气弱的一面。但舌质偏红,尖部起刺,唇红赤且干,是为心肝二经内有蕴热。察苔垢厚。尚有痰湿阻滞。按脉多濡软,沉取弦数。濡为湿脉,水饮痰浊阻滞使然;弦数为心肝郁热。如此为湿阻气分,心肝郁热,气阴两伤,非单纯虚实论之,投宣肺疏卫、凉血泄热之剂,疗效卓著。投宣肺疏卫,化其湿滞,通调水道,所谓启上闸也;凉其血分蕴热,泻其心肝郁火,双管其下,取效甚捷。
(五)从呕吐症伏分析
胃肠道表现是尿毒症中最早和最突出的症状,初期以畏食、腹部不适为主,继而恶心、呕吐、舌炎、口有气味及口腔溃疡等。其原因是潴留的毒性物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其分解产物刺激胃肠粘膜,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广泛粘膜炎症和溃疡。其呕吐味酸且苦,吐势急迫,从中医辨证乃热郁于胃,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吐;同时兼见心烦口干,小溲亦热,夜寐梦多,舌红脉数,是为内有蕴热之佐证。其病机为热郁于内,迫及胃肠,上逆为吐。临床以苦寒折热、升降芳化并举,常可取效。
(六)如何降尿素氮、肌酐
尿素氮和肌酐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观察到,许多患者服用温补益气、滋阴填下之药,反而出现肌酐、尿素氮的上升,病情恶化。从现代研究来看,其原因有二:一是药味本身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都是如此,因肾功能早已衰竭,无力将氮质排出体外,再服用胶类中药或温补药等少增加了氮质的摄人量,而使血中非蛋白氮升高;二是药物本身有抑制机体排出氮质的作用,如附子、肉桂、红参等。因此,我采用活血化瘀以折其郁热,清热祛湿以降其涩滞的方法,结果肌酐、尿素氮很快下降。
(七)并发糖尿病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以增加蛋白为治疗方向,用药以补正填下、益气升阳为主。若病久常引起肾小球动脉硬化症、肾小球硬化症及肾盂肾炎,称为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后期由于肾功能减退而成尿毒症。糖尿病治疗多以甘湿益气、甘寒滋补为法;尿毒症治疗,若多用温补,则于病不利。因此治疗颇难下手。我采用补泻兼施、分途调理为***,以益气补虚治其本,降浊祛秽兼治标邪,严格辨证,不得混淆,否则互为影响,此起彼伏。
(八)透析问题的讨论
透析主要是为了降低血中氮质的潴留。常用结肠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甚则肾移植。这些方法虽有效,但费用昂贵,病无愈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用中医辨治尿毒症的同时,我主张力争不透;即使患者已走上透析之路,仍以中药治疗为主,以达到减少透析次数,甚至不透的目的。笔者曾治I例尿毒症晚期患者,年67岁,退休工人,尿素氮44.3 mmol/L,肌酐1538umol/L,且并发冠心病、高血压。西医畏之,不能透析,嘱其回家准备后事。病家绝望之际,试求中医一治,邀余会诊。诊时患者面色眯自,周身浮肿,纳少呕吐,气喘吁吁,手足发凉,诊其脉濡软且滑,沉取有力,舌质红,苔腻。询间之,尽食膏粱厚味。此属湿滞气分,热郁血分。治以祛风化湿、凉血活血,用桃仁承气汤酌加荆芥、防风之品。10剂而证情大转,后一直以此法进退,半年余已能外出旅游,尿素氮12.3mmol/L_,肌酐654mol/L。证明解决尿毒症非透析一途,中医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有待我们临床继续研究、探讨:
治疗尿毒症,必须在辨证论治上下功夫,重视脉、舌、色、症四诊。企望专方专药以包治百病,以这种思想指导临床、科研,其结果终将会不尽如人意的。

病案节选

遗尿(肾盂积水)
孙某某,女,12岁初诊
自幼遗尿,迄今未愈。每夜必于睡眠中遗尿1~2次,全不自觉。近作B超,示双侧肾盂轻度积水。大便干结,小便不畅。舌红苔黄且腻,脉象弦精且数。湿热蕴郁下焦,先用清化湿热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大黄2克,蝉表6克,雷丸6克,滑石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大便畅行。小溲色黄不畅。入夜仍遣尿1次。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此肺气不宣,三焦不利。必开通肺气,以利三焦。
苏叶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前胡6克,荆芥6克,防风8克,白芷6克,独活6克,大黄2克,使君子10克,雷丸6克。七付
三诊
小溲较前畅利,夜间遗尿减轻。大便偏干,脉仍精数,舌红苔黄。仍用宣肺化湿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杏仁10克,前胡6克,焦兰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使君子10克,雷丸6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3克,七付
四诊
夜间遗尿显著减轻,已能于睡中自醒如厕小便,一周来仅遗尿1次。夜梦已减,时觉心烦,舌红苔黄,脉象弦滑,仍用前法进退。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苏叶子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使君子10克,雷丸6克,川楝子10克,七付
五诊
上药续服一周,夜间未再发生遗尿,白天小溲畅通,大便如常,食眠均佳。经肾脏B超复查,报告双是肾盂未发现积水。病已向愈,遂停药观察,并嘱其少食肥甘,以防复发。
[按]外儿遗尿并非皆是肾虚。若湿热蕴郁,肺气不利,气化失司,也可导致遗尿,本案即是一例。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小便通利正常与否,与肺气关系甚大。本案患者白天小便不畅,夜间小便自遗,全是肺气失于宣化,湿热童结不行,三焦水道不利所致。其肾盂积水也说明了水湿蓄积不行。初诊用风药胜湿,活血化瘀通络,并琬利三焦之品,因缺少宣肺之品,故疗效并不甚理想。二诊以后,从宣肺入手,仍用风药胜湿与疏利三焦水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遗尿3(尿失禁)
张某,女,45岁,1989年12月11日初诊。患小便失禁已8年左右,时轻时重,到处求医,服中西药不计其数,痛苦难忍。经友介绍求诊于赵老,症见,体质瘦弱。心烦急躁,头晕目眩,夜寐梦多,腰痛乏力,阵阵汗出,小便失禁,大便正常,舌红瘦且干,两脉弦细滑数。
辨证:肝经郁热,肾阴不足。
立法:清泻肝经郁热,滋补下元不足,以疏调肝肾。
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柴胡6克,川楝子6克,木瓜10克,升麻6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阿腔珠10克,生牡蛎30克。
二诊
12月18日,服上药7剂小便失禁有减,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好转。热郁渐清,改用填补方法。
处方: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柴胡6克,沙参10克,熟地10克,玉竹10克,补骨脂10克,独活6克,桑寄生10克,珍珠母20克。
三诊:12月25日。
服上方7剂,小便失禁大减,腰痛见轻,头晕未作。仍以前法进退。
处方: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熟地10克,补骨脂10克,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川断10克,白芍10克,珍珠母20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0克。
四诊:1990年元月3日
服上方7剂,小便失禁未作,余症均除,精神较佳,面带喜色,再以上方加升麻10克,海螵蛸10克。服药10剂,以巩固疗效。三个月后随访。病愈未再反复,体质转健,饮食倍增,体重增加5公斤。
[按]:小便失禁是指在神志完全清醒状态下,膀胱不能维持其控制排尿的功能,造成尿液不自主的流出的病症。在临床上以老年人,妇女以及大病之后为多见。一般认为小便失禁多属肾气虚衰,气化无权,膀胱失约而致小便自行排出。此患者素体阴虚,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膀胱失约而为小便失禁。乙癸同源,肾阴不足,水不涵术,久病不愈,阴损及阳,下元亏虚,固摄无权,则小便自遗。加之病已延久,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肝火偏盛,表现出肾虚肝旺之征。因此赵师在治疗上先以清肝热,后议补下元,取效甚佳。使患病8年之苦,仅服30剂药而愈,经随访未复发

尿血1(膀胱癌)
秦某,男,60岁,于1989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自8月初外出旅游,中途出现发热,并伴有尿频,尿痛,尿赤,以“泌尿系感染”治疗10余天,尿频,尿痛症减轻,仍血尿时作,低热不退,又改换抗生素、中药等治疗月余疗效不明显,尿化验检查:尿蛋白++,红血球大量,潜血++,后经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膀胱癌,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本人与家属决定先请赵老医治,刻诊见:身热恶寒,头目不清,急躁,眠不实,胸脘不舒,小便短赤,舌黄苔厚腻,有瘀斑,脉濡滑且数。证属暑湿郁热蕴郁于内,拟先用宣郁化湿方法。药用,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杏仁10克(后下),枇杷叶10克,荆芥炭10克,茅芦根10克,柴胡6克,炒山栀6克,菖蒲6克,郁金6克,香附10
克,焦麦芽10克。服药10剂,身热恶寒消失,余症减轻,尿蛋白(一),红细胞5~10个/高倍视野,尿潜血+,舌红苔厚,脉滑数,湿郁渐化,气机渐疏,郁热未解,用凉血化瘀清热方法。
药用:荆芥炭10克,柴胡6克,黄芩6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炒山栀6克,丹参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大黄1克,茅芦根各10克,服药20余剂,血尿未作,尿检(一)。膀胱镜检查;膀胱粘膜白斑,未见其他异常。舌红苔白且千,脉弦滑,接之略数,血分郁热,改用清热凉血、甘寒育阴方法。方药:柴胡6克,黄芩6克,川樟子6克,赤芍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炒槐花1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半枝莲10克。以此方加减服药2月余,又去复查,原病灶区白斑均消失,未见其他异常。仍以前法进退,饮食当慎,防其复发。药用:凤尾草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每周2~3剂,续续服用。
[按]:此病案系膀胱癌,是经权威西医医院做膀胱镜检查,并取活组织切片病理实验而确诊,而未作手术及化疗治疗,单纯用中药治愈的。患者平素嗜酒吸烟,外出旅游正值暑期,湿气盛,气温高,易贪凉,以致暑湿温热之邪相合而受之,与翥体湿热之邪相为交织互结,病势缠绵,表里同病。赵师在治疗上,先以宜郁化湿,后用凉血清热,再以甘寒育阴,分层次,有步骤进行治疗,但无论在哪一阶段都没有抛开疏调气机之法。因此赵师常说;“治病之要,贵在疏调。”此患者与医生积极配合再未近烟酒,每日早晚锻炼,服药未断,现已6年,身体颇健,未见复发。

尿血2(狼疮性肾是)
毕某,女,1 2岁,吉林省人,病历号--001 764,于1990年7月5日初诊。患者自1989年11月因感冒发热之后10余天,出现双眼睑浮肿、血尿,查尿蛋白I}}1.尿中红血球满视野,当地县医院以“肾病综合征”收住入院,用激素治疗20余H无效,转院于北京某医院肾内科。查得狼疮细胞,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用大剂量激素配合化疗(环磷酰胺每日0.15mg)治疗8个月仍无效,并出现高血脂,肝肾功能损害,特求赵老医治。刻诊时,全身浮肿,而色觥白,咽痛,恶心呕吐,失眠梦多,血尿不止,舌红苔白厚腻,脉滑细数。化验检查:尿蛋白1}I};尿红血球30~50个/高倍视野,尿潜血+++,血胆固醇993~7526mg/dl.血尿素氨30mg/dl.血肌肝3,5mg/dl.血清GP,51iu/l.B超:肝脏肿大,双肾弥漫性病变。证属热郁营血、气机不畅。治拟清热凉血,活血通络方法。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苏叶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黄1.5克。服药7剂,呕吐未作,浮肿见轻,血尿止,仍睡眠较差,尿化验:蛋白十+,潜血++,仍以前方加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服药20余剂,浮肿消失,尿化验转阴,仍用凉血化瘀方法。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生地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焦三仙各10
克,大黄1.5克。又服药30剂,无不适感,尿检(一),血生化检驻:血清谷——丙转氨酶24iu/l.尿素氮6 6mg/dl.肌酐O,7mg/dl.两对半(一),血胆固醇205mg/dl。DNA及抗DNA抗体均阴性,激素已停,痊愈出院返回。
[按]:系统性红斑狼疮而致肾损害,是一比较难治的疾病,中西医对此病均感较棘手,此患者出现高度浮肿、严重血尿。用激素冲击疗法和化疗等治疗8个月余无效,并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脂增高等并发症,无奈转诊赵老。赵师用凉血清热,活血通络之法治疗,服药1周,尿蛋白开始下降,服药4
周,血尿止,浮肿消失,尿蛋白转阴,又服药3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化验检查恢复正常指标内。本患者原治疗方法是采用绝对卧床休息、高蛋白、高营养。接受赵老治疗方案后,采用限制蛋白进入量,清淡饮食,走路锻炼等,配合治疗3个月,痊愈出院。半年后来京复查,未复发。一年后又来复查,化验指标全部正常。

尿血3(IgA肾病)
张某,男,30岁,于1993年2月4日初诊。患者自1988年患急性肾炎,经住院治疗2个月痊愈出院。出院后两周发现尿赤、腰痛,又去医院检查:尿蛋白+++,尿潜血+++,尿红血球10~15/高倍视野,住院治疗1月余,效果不明显,经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系膜增殖型)。以后尿常规化验时好时坏,有时出现肉眼血尿,曾多次住院治疗,均未彻底治愈。由一朋友介绍求赵老医治。刻诊时症见心烦梦雾,腰痛,尿赤,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尿检验:尿蛋白++,尿潜血++,尿红细胞5~7/高倍视野。证属肝经郁热,深入血分,络脉瘀阻。治拟清泻肝经郁热,凉血通络止血。药用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炒槐花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大黄1克。服药7剂,睡眠转安,尿赤见轻,尿蛋白士,尿潜血+,尿红细胞消失。又服前方7剂,尿蛋白转阴,唯腰痛。尿潜血士,改为活血通络,凉血育阴方法,药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小蓟10克,藕节10克,茅芦根各20克,大黄1克。服药20剂,腰痛消失,尿化验未觅异常,无其他不适。又观察治疗3个月,未再反复,而告获愈。
[按];血尿是以小便中混有血液为其临床特征。在《内经》中又称为搜血、溺血。但辨证治疗时必须与血淋相鉴别,其主要是区别疼痛的有无,如小便出血时滴沥涩痛或疼痛难忍,为血淋,多属膀胱湿热;如小便出血时多无疼痛症状为溺血(或尿血),多属血分郁热。此病案症见心烦梦多,尿赤,舌红,脉弦滑且数等,全是肝胆郁热深入血分之象。因此取柴胡、黄芩、川楝子等清泻肝胆郁热;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凉血活血清热滂根、小蓟凉血止血;荆芥炭,防风既能疏调气机,又能止血;大黄凉血活血,推陈致新。初诊服七剂,症状即显著见轻,又服7剂,尿蛋白转阴,唯见腰痛,尿潜血(士),改用凉血育阴方法,仅服药20剂,诸症皆去,化验检查亦未见异常。又以此方加减服药3个月以巩固疗效,并未再反复。病程达5年的IgA肾病,共治疗4个月而全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积极配合赵老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配合走路锻炼,限蛋白饮食等,疗效比较满意。

水肿1(肾病综合征)
王某某,女,68岁
初诊
患者病水肿已3年余,时轻时重,经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服中西药无效,近2月来水肿加剧,下肢尤甚,几乎难以行走,由其女搀扶前来就诊。患者面目一身悉肿,按之盲而不起,下肢肿甚,面色眺白虚浮,眼睑难以开启,两眼如线状。肚腹肿胀如鼓,自觉胀满小便不利,大便艰涩难下。诊其两脉沉迟涩滞,如病蚕食叶状,关尺脉虚微若无,舌胖质嫩色淡,舌苔白腻滑润有液。一身关节沉重,动则作痛。检视其前所用方,不外五皮、五苓、肾气丸之类,然均无效验。综合脉、舌、色、证分析,其病本属中阳不足,真元大伤,寒湿阻络,失于温化,经脉闭阻,三焦不畅,其病已延久,阳擞阴盛,非大剂温通不足以解其寒凝。必俟寒解阳回,络脉疏通,方克有济。姑拟四遵加味温阳以散寒凝。
淡附片30克(先煎),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肉桂6克,炒川椒6克,细辛6克,茯苓10克,三剂
二诊
4日后患者自已步行前来就诊,既不需人搀扶,也不需扶手杖。观其肿势已消之大半。患者自述服前方一剂后,至午夜腹痛作泄,下如稀水,连续三次,其势如注,总量约5000毫升。因其泻势甚猛,家人甚为担忧,意欲前来急诊,后因见其泻后自觉舒适,且精神尚佳,遂较放心观察。泄后安然入睡。次日服第二剂药后又泄3次,约3500毫升。第三剂服后又泄水二次,约2000毫升。三日之内,水肿日见消退,精神日增,饮食知味。已能自主活动。遂来复诊。
再诊其脉已由沉迟涩滞变为沉缓濡滑,按之已觉力增,舌白水滑之象已减。说明三进大剂温热,阳气已得振奋,驱逐阴寒水湿之邪由大便泄出,此为三焦畅通之象溢火之源以消阴翳,仍以前法继进,温阳益气,崇土制水之法。
淡附片30克,淡吴萸10克,淡干姜10克,川桂枝10克,炒川椒目6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五剂
三诊
药后水肿全消,面色渐转红润,精神日增,饮食睡眠均佳,二便如常,行动自如,能协助家人干些轻活,脉象沉软濡滑,舌白苔润。寒湿虽去,恐其复来,为拟丸药处方,常服以资巩固。
黄芪60克,党参60克,附片60克,干姜20克,吴萸10克,肉桂1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熟地60克,川芎30克,白术30克,陈皮2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鹿角霜20克,鸡内金30克。
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午,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下,如遇感冒发烧可暂停。
上药服完后,身体日渐强健,水肿未再反复。
[按]:此为阴水肿,缘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闭阻络脉,气血不得流通,三焦不得通畅,水湿无由泄越,溢于肌肤而为水肿。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概指此言。其证肤肿按之没指,富而不起,肌肤四肢沉重发凉,时时畏寒,口淡不渴,舌胖质嫩,苔白水滑,脉象沉微,接之无力。治疗此证当以温阳为先,使阳气振奋,则寒湿自去。观本案服温热回阳剂后,由大便泄水如注,其理即如《伤寒论》所云“由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其方用姨附片,淡干姜,淡吴萸,三者合用,名三淡汤,最善温阳散寒,是师门口授心传之经验方,为治疗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之阴寒证之要方。再合辛甘大热之肉桂温阳化气,走窜行水之椒目,温经散寒之细辛,健脾利水之茯苓,故能振奋脾肾之阳气,而泄寒湿之壅盛。此证以温阳为急,故不可加入阴柔之药,若援引张介宾阴中求阳之例,加入熟地等补肾滋腻之药则误矣。故初诊,二诊皆不用之。水肿消退之后,以丸药善后调理则可用之。此间道理,细细揣摩,自可明之。

水肿2(肾病综合征)
房某,女,2 5周岁,于1989年10月30日初诊。患儿自1989年4月因感冒后全身浮肿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尿蛋白忤H,并伴有大量管型,以肾病综合征收住入院治疗。用激素治疗后,浮肿见轻,尿蛋白仍持续在+~++,现症面色龇白,全身轻度浮肿,尿量较步,智力较差,激素已由每日30毫克减至每日7,5毫克,尿蛋白H,指纹色紫,舌红苔厚腻,脉滑数。证属湿热蕴郁于内,治拟清热化湿方法。药用荆芥2克,白芷2克,苏叶3克,丹参5克,生地榆5克,茅芦根各6克。服药7剂后,浮肿消失,尿蛋白(一),夜啼不安,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湿郁渐化,热郁未清,仍以前法,佐以凉血化瘀,递减激素。药用荆芥2克,防风2克,生地榆6克,丹参6克,赤芍6克,茜草6克,茅芦根各6克,焦三仙各6克。服药7剂,尿蛋白(一),饮食二便正常。又接此方服药20余剂后,化验检查未见异常而停服激素。调整方药:荆芥3克,生地榆6克,焦麦芽6克,水红花子6克,改隔日一剂,连服4周。
[按]:肾病综合征是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以及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症为其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的范畴。临床治疗多以利水I行水、甚至逐水等方法,治疗方剂如五苓散,五皮饮“及疏凿饮子等。而赵师从几十年临床观察和实践中,认为肾炎、慢性肾病的水肿,并非利水一途,因为利水的疗效不尽人意,往往是越利尿,水肿越甚,尿蛋白反复不降。其病的实质是湿热郁滞,邪气不去,正气难复,而用清化湿热的方法,往往收到经比较满意的疗效。治水肿不用利水剂,而收消肿之效,所谓不治之治是也,

水肿3(肾病综合征)
张某,男,22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1988年秋季参加军训后出现浮肿,经多次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持续帅。住某医院治疗,先用激素冲击疗法,未见效果,反见严重的激素副作用症状。后加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也无效。患者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深知肾病综合征大量尿蛋白流失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深知丢蛋白补蛋白是肾病综合征的调养法宝。因此,他们为其于精心安排了高蛋白饮食谱,每天的饮食鱼、虾、肉、蛋、奶不断,平均每2~3天就要进食一只鸡,以补充营养,并强制其卧床休息,不得下床活动。他们为儿子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一切,经此治疗一年有余,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尿蛋白定性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20多克,同时,其浮肿加剧,面色惨白,体力衰弱,几至不能下床行走。百般无奈之中,于1989年春请赵师会诊。视其舌红苔腻垢厚,切其脉濡滑数,接之有力,证属湿热蕴郁,热入血分,络脉瘀阻,困其食补太过,致使三焦不畅,气血壅滞。其诸般虚弱之症,非真虚也,乃“大实若赢”之象也,治当凉血化瘀、清化澎热、疏调三焦方法。遂令其停止进食一切蛋白食物,每天的主食也减量至3两。并要求患者进行户外活动,每天散步1至2
小时,逐渐增加到3至4小时,当患者和父母明确表示能够做到时,赵师始为疏方如下: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大黄,水煎服,每日一剂。两周后,尿蛋白开始下降,浮肿也开始渐渐消退。继之依上方随症加减治疗三个月,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其尿蛋白完全转阴,浮肿全消,体力也大大增加,继续巩固治疗半年,停药观察。至今未复发。
[按]:这个病例清楚地说明了补蛋白和禁蛋白对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流失的不同影响。起初,患者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但并未能纠正其低蛋白血症,相反确加剧了尿蛋白的流失;后来,由于采用了低蛋白饮食配合中药综合治疗,其尿蛋白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从而说明了忌食高蛋白食物对于治疗慢性肾病消除尿蛋白是多么重要。

水肿4(慢性肾功能不全,双肾萎缩)
褚某,男,35岁,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科研人员。1982年患急性肾炎,未得根治,尿蛋白经常为++~+++,因其未至影响工作,故未重视治疗。1992年初发现血肌酐为3.1mg/dl.血尿素氮为24.7mg/d|,超出正常值不少,又作B超检查,结果显示双肾弥慢性病变,双肾萎缩,右肾缩小更甚,其左肾为9,24,13.7cm,右肾为7.73.8~4.1cm,遂确诊为慢性肾炎,继发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于1992年4月前来就诊。当时,尿蛋白为++,证见腰痛、乏力、恶心、纳呆、下肢浮肿。脉象濡滑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且腻根厚,练合脉、舌、色、证,辨为热入血分,络脉淤阻,湿郁不化冼用瘪血化瘀,疏风化湿方法。药用荆芥、防风、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焦三仙、水红花子、茅芦根,水煎服,每日一剂。并嘱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进行走路锻炼,每甘不少于三小时。
二诊患者服上方一周后,湿郁已开,呕恶已除,精神转佳。但尿蛋白未减,余症仍在。遂于上方减去白芷、独活、苏叶、半夏、陈皮,加入小蓟、大腹皮、槟榔等。再服二周,自觉诸症皆减,身感有力,尿蛋白已降为,尿素氮降至正常范围,为14mg/dl.血叽酐降至2,3mg/dl.患者喜出望外,信心倍增,后依法坚持治疗一年余,尿蛋白维持在士~一之间,尿素氮和血肌酐也都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最令人惊奇的是复查B超发现,患者的双肾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其左肾为9 24.9~3.7cm,右肾8.25.33.7cm。主检大夫对照前后两次B超结果,感到迷惑不解。因为本来已经萎缩了的肾脏竟又增大了,真令人不可思议。
[按]:本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不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氧质血症期,按照现代医学的认识,其肾脏的病变将趋向于进行性恶化,并且是不可逆的。然而,经过赵师的精心治疗,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血肌酐和尿素氮降到了正常范围,而且原已萎缩了的肾脏也有所增大。说明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其肾脏病变并非都是不可逆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确实是治疗慢性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水肿5(急性肾小球肾炎)
张某,男,5岁,于1990年1月31日初诊。患儿自1个月前因发热、浮肿去某儿童医院就诊,经化验检查尿蛋白抖,血白细胞13000/l.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1月余,仍发热不退,尿蛋白不降,浮肿不消,遂请赵老会诊。但见发热不扬,咳嗽有痰,时有恶心呕吐,面目、眼睑及全身浮肿较甚,舌红起刺,苔黄根腻,脉滑数,化验检查:尿蛋白+++,血白细胞16000/mm3,体温38.5℃。证属热郁湿阻、肺气不宣,治拟芳香宣化,和胃止呕。药用苏叶3克,杏仁6克,佩兰6克,半夏6克,荆芥3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6克,水红花子6克。服5剂。热退,恶心呕吐未作,浮肿见消,仍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白,尿蛋白+。用宣肺止咳,兼以清化方法,药用荆芥3克,防风3克,杏仁6克,前胡3克,浙贝母6克,茅芦根各10克,生地榆6克,茜草6克,瓜萎10克,焦三仙各6克,水红花子6克。又服药5剂,体温正常,咳嗽痰止,浮肿消失,食欲渐增,二便正常,精神转佳,舌红苔白,脉滑数,尿蛋白(一)。再以清热凉血化瘀治其本,药用荆芥3克,防风3克,生地榆6克,丹参6克,茜草6克,茅芦根各10克,焦麦芽10克。以此方服药5周,无其他不适,改每周7剂为每周服药3剂,又服5周未反复,而获痊愈。
[按]: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泳肿病是体内水液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水液潴留,引起周身浮肿的病证。水肿的辨证,广义的可分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阳水属实属表,包括风邪外袭,水锰浸渍,湿热蕴结,治疗多以祛邪为主;阴水属里属虐,包括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治疗多以扶正为主。本病案乃湿热内蕴,风邪外袭,肺气失宣,三焦不畅,故见发热不扬,咳嗽有痰,水肿较甚;三焦气化不利,中阳被水湿所困,可见恶心呕吐等,其主要矛盾是湿与热互结。对于湿热证的治疗,赵老认为,湿热证首当治湿,治湿必先化气,化气必当宣肺。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宣则一身气机通达,营卫调和,气化得行,湿乃自去,湿去热不独存。湿热去诸症自除。因此先以宣肺气化湿浊为法,取苏叶、杏仁、芦根宣展肺气,止咳化痰;苏叶、佩兰芳香化湿;半夏健脾和胃止呕,化湿去痰止咳;荆芥祛风胜湿,宣通气机;茅根利湿清热;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导滞。服药5剂,热退肿消,湿去余热未清。又以前法加生地榆、茜草、瓜蒌等凉血清热之品;再服5剂,诸症皆除,而获痊愈。

水肿6(糖尿病性肾炎,慢性肾功衰竭)
粱某某,女,62岁
初诊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0余年,每日用胰岛素针剂,血糖得以控制。一年前发现尿中蛋白阳性,持续不降。诊断为糖尿病继发肾炎。半年前查出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近1个月来逐渐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乏力殊甚,皮肤搔痒,恶心欲吐,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症。近查肌酐为5mg/dl,尿素氮54mg/dl.二氧化碳结合力38.脉象濡软,按之有力,舌胖苔白而腻,面色苍白浮肿,下肢水肿,按之官而不起小便短少色白,大便不畅,夜寐梦多,心炳急躁。此中阳不足,又兼血分郁热,益气行水,凉血化瘀,两兼顾之。
生黄芪30克,荆芥6克,苏叶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r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克,大腹皮15克,槟榔10克,大黄2克,七付
二诊
药后小便增多,大便畅行,面肿已消,下肢肿消大半,呕恶减轻,搔痒尚存。脉仍濡软沉滑,舌白苔腻,继用前法进退。
黄芪30克,荆芥6克,苏叶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冬瓜皮10克,大腹皮10克,大黄2克,七付
三诊
下肢浮肿全消,皮肤搔痒大减,微觉呕恶,脘腹稍胀,脉象濡滑,舌白苔润,再以疏调三焦方法。
黄芪30克,荆芥6克,苏叶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青陈皮各10克,木香6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四诊
胀消纳增,夜寐梦多,脉象濡滑,按之弦数,舌白苔腻,时觉心烦,肝经郁热未清,再以前法,参以清肝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炒枳壳6克,竹叶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五诊
药后眠安梦减,大便日二三行,小便如常。唯觉疲乏,余症全安。近查肌酐为3,2mg/dl.尿素氮28mg/dl.尿蛋白土。脉象濡软,舌白苔润,继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续服三个月,并以控制饮食,每日运动为配合,肌酐、尿素氨恢复正常水平,尿蛋白保持在士~+之间。
[按]:糖尿病继发肾炎肾衰,治疗较为困难。因为糖尿病屑气虚者多,肾炎肾衰则为郁热。补气则增热,清热恐伤气,故为两难。本案即是其例,其水肿的发生,既有气虚不适的一面,又有湿热蕴郁的一面。赵师在治疗中采服两顾之法,一方面重用黄芪补气,另一方面群集疏风化湿、凉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品,使补气不碍邪,祛邪不伤正澈投之即收消肿之效。其后数诊,在***不变的前提下,随症治之,如搔痒加地肤子、白鲜皮、草河车;腹胀满加青陈皮、木香,焦三仙;夜寐梦多加柴胡、黄芩、川楝子、竹叶茹等,药随症变,症随药消。既以不变应万变——其基本治法始终如一;又有应变之变——有是症则用是药。体现了在把握病机的前提下的辨证论治精神。这就是赵师独到经验的精华。

关格1(尿毒症)
孙某,男,47岁,1989年5月31日初诊。自1988年10月发现尿少、尿浊,下肢浮肿,未引起重视。于1989年1月7目突然晕倒昏迷,医院以一氧化碳中毒抢救10余天无效,后查尿素氨250mg/dl.血色素4g/dl,确诊为尿毒症,改血液透析疗法,每周2次至今。现求赵老诊治。刻诊时,患者面色褐浊,体质较差,口中秽浊较重,时恶心呕吐,皮肤作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周身乏力,腰酸嗜睡,下肢麻木,行走不利,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有力,查尿素氮110rag/dl.肌酐4mg/dl.尿蛋白(+),血压140/90mmHg,证属湿热积滞互阻,湿阻气分,热郁血分,络脉瘀阻。治以清化湿热,消食导滞,活血化瘀,佐以通络方法。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白芷6克,紫草10克,地丁草10克,自鲜皮10克,大黄2克。服药10剂,症状见轻,皮肤痒止,以上方去白鲜皮、地丁草、紫草,加半夏10克,竹茹6克,灶心土30克,又服药10余剂,腰酸嗜睡好转,恶心呕吐未作,饮食二便正常,唯下肢麻木,舌红苔白,脉滑数,查尿素氮14.4mg/dl.肌酐1.1rng/dl.尿蛋白+,改透析每周一次,用清化湿热、益气活血通络方法。方用荆芥炭10克,防风6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赤芍10克,黄芪3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大黄2克。服药20余剂,无其他不适,停透析。停透1个月后,查尿素氮11.7mg/dl肌酐1.2mg/d1.血色素11.0g/dl.尿蛋白(一),病情稳定。停透析半年后,复查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未见复发,尿毒症痊愈,唯留下透析后下肢麻木行动不利后遗症。
[按]:此患者为尿毒症晚期,中毒症状较重,且已经血透,经赵老治疗后,不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而且停止血透后化验指标全部正常,而获痊愈。充分证明尿毒证并非不可逆转,肾功能衰竭患者完全有可能恢复部分肾功能。但透析后的骨质疏松症而引起的下肢麻木等后遗症,则是今后待解决的新课题。

关格2(尿毒症
李某,男,64岁,退休工人,1988年12月28日初诊。患者于两个月前发现纳差,乏力,心慌,恶心呕吐时作,检查尿蛋白(+-),某医院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收入住院。入院后查尿素氮n2mg/dl.肌酐10mg/dl.血色素6 5g/dl.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继发性贫血。经输液及中医结合药物治疗一月余,疗效不明显,并渐增皮肤搔痒,小便减少,浮肿,大便不畅,症状日益加重,检查尿素氮124mg/dl,肌酐17,4mg/dl.血色素6,2g/dl.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因而无法行血液透析疗法,西医束手无策,嘱其回家准备后事。其家属在绝望之际,试求中医一治,邀请赵老会诊。
会诊时患者面色皓白,周身浮肿较甚,呕吐频怍,气喘吁吁,手足发冷,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濡软且滑,沉取三五不调,按之有力。询问之,尽食膏梁厚味。全是湿热积滞互阻,三焦不畅之象,先M芳香化浊,疏调气机、清热凉血方法,并嘱其清淡饮食。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黄连2克,苏叶10克(后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于10克,草河车10克,灶心土60克,大黄3克。服药5剂,呕吐减轻,又进5剂,病情大转,恶心呕吐、皮肤作痒皆止,浮肿见轻,略有食欲,精神转佳。
1989年元月9目又请会诊,舌红苔白且干,脉滑数,沉取不稳,虽有转机,仍中阳不足,病势较重,用清化湿热,凉血化瘀,佐雌甘寒益气养阴之品。处方: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大黄5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沙参10克,西洋参3克(单煎另眼),麦冬10克。服药10剂,复查尿素氮54,4mg/dl.肌酐6 5mg/dl.出院来门诊治疗。
3月8日因感冒咳嗽发热,而出现胸水,肺水肿,喘促不能平卧,脉滑数,舌白苔喊,先用宣肃化痰方法,方药:苏叶子各10克,前胡6克,浙贝母10克,麻黄2克+荆芥穗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大黄2克。服药7剂,感冒愈,喘平咳嗽止。
4月3日查尿素氮46,3mg/dl.肌酐5mg/dl.血色素9,6g,下肢浮肿见轻,饮食二便正常,仍以前方加减。处方:苏叶子各10克,浙贝母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大黄5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以此方为主加减服药1月余,病情稳定,查尿素氮34 5mg/dl.肌酐4,6mg/dl.血色素9,5g/dl。家人很高兴,于5月初由其女婿陪同乘飞机去广州等地旅游2周,安全顺利反京,并未反复。
[按];此患者系尿毒症晚期,浮肿、尿少、肤痒、呕吐频作,并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不能透析,西医畏之。经赵老治疗后,患者积极配合,以清淡饮食,绝对禁蛋白,下地活动,仅服5剂,病状大减,又进5剂,病情大转。中途因感冒出现肺水肿、胸水,又仅服药7制很快平息。前后共治疗半年,已能外出旅游。尿素氮由124mg1.d1.降至34 5mg/dl.肌酐由1 7,4mg/dl降至4,6mg朋1.,血色素由6 2mg/dl.上升为9,6g/dl,疗效满意。充分证明,中医能够治疗尿毒症,而并非透析一途。其治疗方法,先以菏香化浊,清热凉血。湿浊已去,再以凉血清热,括血化瘀,佐以甘寒益气养阴而取效甚佳。

关格3(尿毒症)
周某,男,75岁,退休工人,于1989年6月28日初诊。患慢性肾炎已23年,二年前圜全身浮肿、气喘、憋气等,某医院以尿毒症、心包积液入院抢救一次。1989年2月又因感冒复发急诊入院抢救,现已好转,出院求赵老医治。刻诊时,全身浮肿,咳嗽有痰,头晕乏力,皮肤作痒,大便干结,面色苍白,舌红苔白厚腻,口中秽浊,脉弦滑且数,查血肌酐8mg/dl.尿素氪87mg/dl.尿蛋白(+++),血压170/l00mmHg,血色素8g/dl。证属湿阻气分,热郁血分,湿热积滞互阻,三焦不畅,关格已成。治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方法。处方: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白鲜皮10克,地丁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6克。嘱其清淡饮食,配合走路锻炼。服药7剂,症状减轻,尿蛋白(+,),又以上方加减服药20余利,查尿素氮57mg/dl.肌酐3.4mg/dl.尿蛋白(+),浮肿消失,肤痒已止,咳嗽已愈。再以前方为基础加减服药近半年,于1989年12月4目查尿素氮24 5mg/dl.肌酐2 5mg/dl.血色素11g/dl.血压130/90mmHg,尿蛋白(+),舌红苔腻,脉濡软且数,饮食二便正常,无其他不适。仍以前方,改每周三剂。每日瘦肉2两,牛奶1磅(或鸡蛋1个),每月来门诊取药一次,又半年后,满面红润,精神较佳,从未感冒,病情稳定。
[按]:患者有23年慢性肾炎史,发展为尿毒症已2年,曾两次医院抢救。转诊赵老治疗后,服中药月余,化验指明显下降,症状消失+不足半年,化验检查均近正常值,朱再反复,几年来尿素氮维持在25mg/dl左右,肌酐维持在2 Smg/dl左右。一直接坚持以服药为辅,以饮食调养为主,配合走路锻炼,病情非常稳定。

关格4(尿毒症)
董某,男,47岁,于1993年3月15日初诊。患者慢性肾炎已9年,自1990年开始肾功能不全,于1991年12月8日开始血液透析,每周三次至今。专程自老家来京求赵老医治。
现浮肿、腰痛、尿少、心烦、恶心、呕吐时作,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且数,尿素氮(透前)55mg/dl.肌酐(透前)5,5mg/dl.尿蛋白(-+),血色素5g/dl.血压180/l20mmHg。证属湿热蕴郁,深入血分,络脉瘀阻。治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方法。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丹参6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半夏10克,黄连2克,灶心土30克,大黄3克。服药4周,肿势减轻,呕吐未作,精神较佳,二便正常,查尿素氮364mg/dl.肌酐3,5mg/dl.血色素6 5g/dl.尿蛋白(),仍用前法,再以上方去半夏、黄连、灶心土,改透析每周2次。又服药4周,病情稳定,查尿素氮27,1mg/d[,肌酐3,69mg/dl.尿蛋白(十),血色素8 2g/dl.继服前方,改透析每周1次。于1993年9月12日,服中药治疗已近半年,查尿素氮16mg/dl.肌酐1.6mg/dl.血色素9 8g/dl.透析已近2年,开始停止透析。在停透1月时,因感冒而发生喘促不能平卧,全身浮肿,先治其标邪,改用宣肺利湿平喘方法。方用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葶苈子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大愎皮10克,槟榔10克,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服药7剂,肿消喘平,查尿素氮19.3mg/dl.肌酐2,1mg/dl.血色素10g/dl.尿蛋白(+-),大便略干,舌红苔白,脉濡细,以上方加黄芪60克,大黄4克,又服2周。至n月28目停透已2月余,病情稳定,未复发,查尿素氮18mg/dl.肌酐2mg/dl,血色素9,6g/dl。尿蛋白(+-),B超双肾大小形态结构正常,无其他不适,尿毒症恢复期,用凉血化瘀、益气养阴方,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丹参6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凤尾草10克,鬼箭羽10克,黄芪80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大黄6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服药7剂,感觉很好,又以此方带药30剂,回老家休养,其后每月来京复查带药一次,一直未复发。
[按]:此患者肾病已9年,发现慢性肾衰已近3年,并血液透析1年余。经赵老治疗后,随症状改善而减透析,由每周3次递减为每周2次、1次,最后停止透析。停透析1月后,因感冒而反复1次,但很快平息。化验指征均降至正常范围,又以凉血化瘀、益气养阴为法以巩固疗效。

关格5(尿毒症)
李某,女,34岁,于1989年10月29日初诊。
患慢性肾炎(间质性)已10年,近半年来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小便增多,后赴县医院医治,诊断为尿毒症,肾性尿崩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明显,专程从外地来京求赵老医治。诊时见:面色暗滞,口干且渴,时恶心呕吐,腰酸乏力且痛川、便频数而量较多,大便干结、舌黄苔白且干,脉濡滑且数;化验尿素氮106mg/dl.肌酐10mg/dl,血糖空腹250mg/dl.尿蛋白(+++),尿糖(++++),血压180/l10mmHg。证属湿热蕴郁,蓄久化热,深入血分,气阴受损。治应先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方法,饮食当慎,防其恶化。
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半夏10克,白芷6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2克。服药10剂,症状见轻,又服10剂,化验检查尿素氨51mg/dl.肌酐5,1mg/dl.尿蛋白(+++),尿糖(++++),恶心呕吐未作,腰痛乏力消失,仍心烦梦多,头晕目眩,血压偏高,舌红苔黄且干,脉弦精且数,再以原方加赭石10克,竹茹10克。
服上方20余剂,查尿素氮38.2mg/dl.肌酐3 6mg/dl.血糖(空腹)180mg/dl.尿蛋白(+),尿糖(+++),口干且渴,尿量仍多,脉舌如前,改用益气养阴、凉血化瘀方法。
处方:黄芪30克,沙参10克,五味子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半夏10克,大黄2克。服药30剂,原有症状基本消失,饮食二便正常,精神较佳,面色红润,每日早晨1磅牛奶,清淡饮食,仍每日坚持慢步行走2小时,并已半日工作。查尿素氮30mg/dl.肌酐3,7mg/dl.尿蛋白(+-),尿糖(+-),血糖100mg/dl.血色素10g/dl.仍用前法,改上方黄芪为50克,加补骨脂10克,继续服。于1990年5月30日,又来京复诊,查尿素氮31 2mg/dl.肌酐3,7mg/dl.尿蛋白(一),尿糖(一)。血糖80g/dl.血色素9,5mg/dl.血压120/80mmHg。又观察治疗半年余,病情稳定,恢复全日工作,无其他不适感。以后定期来京复查取药。
[按]:此患者尿毒症较重,又合并有糖尿病,二者在治疗上互相矛盾,颇难下手,尿毒症当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为主;而糖尿病则应以益气养阴,扶正补虚为主。赵老根据患者的脉、舌、色、症能及化验指标,综合分析认为;邪气实为主要矛盾,因此先以清化湿热、凉血化瘀去除邪气汴}病情稳定后,又以益气养阴、凉血化瘀、分途调理为***,相互兼顾,取效甚佳,使尿毒症、糖尿病这两个顽症均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关格6(尿毒症)
包某,男,38岁,内蒙古某林场工人。1992年11月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1993年初来京医治,在某大医院作血液透析。1993年4月就诊于赵师。当时患者每周血透三次,已连续时行了三个多月。透前血肌酐为6 7mg/dl.尿毒氮54mg/dl.证见面色苍黄晦浊,神疲乏力,恶心欲吐,皮肤搔痒,下肢浮肿小便短步,大便干结,血色素为5克,舌质暗淡,舌苔垢厚且腻,脉象弦滑数,按之有力。合而观之,其证属邪蕴成毒,深入血分,络脉淤阻,三焦不畅,将成关格。用凉血化瘀,清泄邪毒方法。拟方如下:荆芥炭、防风、佩兰、藿香、生地愉、炒槐花、丹参、茜草、白鲜皮、地肤子、草河车、大腹皮、槟榔、灶心土、大黄,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次少量,多次分服,以防其吐,并反复叮咛,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每天坚持走路锻炼2至3小时,上方服后,呕恶即止小便渐增,浮肿见消,大便通畅,患者自觉精神好转,气力有增。复查血肌酐和尿素氮也有所下降。此后治疗,均以凉血化瘀、琉风化湿、疏调三焦为基本***,而随症灵活加减。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治疗两周之后开始延长透析间隔时间,由开始治疗时的每周三次逐渐递减为每周两次、每周一次,直到1993年9月停止透析,完全用中药治疗。1993年12月复诊,停止透析已67天,面色较润,精神爽适,知饥欲食,二便如常,自觉气力增加,每天散步3至4小时,不觉疲劳。近日化验血肌酐为2.3mg%,尿素氮27mg%,血色素10.3g%。说明停透后病情基本稳定,未出现反复。患者要求携方返里。根据其病情现状分析,认为回去之后,只要能够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进行综全调理,是可以逐渐好转的,于是为患者拟定下方:荆芥炭、防风、白芷、独活、生地榆、炒槐花、丹参、茜草、焦三仙、红花子、大腹皮、槟榔、大黄,水煎服,每日一剂。并再次谆谆叮嘱,务必谨慎饮食,坚持运动锻炼,不可松懈。患者遵嘱,遂携上方回家治疗。1994年3月,该患者介绍其同乡前来就诊,告之包某回去后身体较前强壮,已能干些轻活,仍在依法治疗云。
[按]:本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且已进行血液透析三个多月。按一般规律推论,是不可能停止透析的。只能长期依赖透析,等待机会换肾而已。赵师以凉血化瘀、清泄邪毒为法进行治疗,并严格控制其饮食,有效地降低了血肌酐和尿素氮。又根据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适时地逐渐拉长透析的间隔时间。这期间,随着患者坚持治疗和适度的运动锻炼,其肾功能也渐渐得到部分恢复,终于达到了完全停止透析的目的。
从这个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师对慢性肾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中医药辨证论治、患者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就是赵师治疗慢性肾病成功的秘诀。

关格7(尿毒症)
沈某,男,80岁初诊
患者长期患高血压、心脏病,已20余年,近几个月来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头晕心慌,一身乏力,遂住某医院治疗。经检查发现肌酐为6,4mg/dl.尿素氮为65mg/dl.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拟行血液透析疗法,但因其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欠佳,不宜作血透,姑且保守治疗,并请本院中医专家会诊,固当时患者身体极度衰弱,严重贫血,血色素仅为5.5克,会诊中医专家认为其属脾肾阳虚,气血大亏。遂用温补脾肾益气补血方法,药用红参、黄芪、鹿茸、枸杞、杜仲、熟地黄、巴戟天、阿胶等,服药半月,反致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口鼻出血,皮肤搔痒等,再查血色素降至4
1克,血肌酐上升至10 2rng/dl.尿素氮为10mg/dl。病情十分危急,医院连续两次发出病危通知。经人介绍,患者家属请赵师会诊。倾诊两脉弦滑而数,按之振指有力,舌红苔黄垢厚-恶心作吐,皮肤搔痒,鼻衄时作小便短步,大便干结?四日未行。
证属湿热积滞蕴积三焦,误服温补,热毒深入血分,尿毒重症,法在不治。先用通腑泄热凉血化瘀方法,冀其便通吐止为幸。
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荆芥炭10克,防风6
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赤芍10克,五付
二诊
药后大便得下,鼻衄未作,呕恶稍减,肤痒亦轻。弥仍弦滑有力,舌苔黄腻垢厚,药既见效,病有转机,勿事更张,仍以前法。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小蓟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6克,七付
三诊
大便日2~3行,小溲较前增多,恶心呕吐已止,精神转佳,体力有增,已能下床活动。嘱其每日下床散步,以不疲劳为度,饮食素食为主,不得进食动物蛋白及植物高蛋白如豆制品,并不得进食补药及补品。药用凉血化瘀方法,兼肚疏调三焦。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大黄6克,七付
四诊
一周来精力日渐增加,每日可散步1小时,并能步行出院前来门诊就医。近查血肌酐下降至8,6mg/dl.尿素氮下降为78mg/dl.血色素升至5.6mg/dl。脉仍弦滑数,舌黄苔厚,郁热日久,未可掉以轻心,仍用前法进退。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愉10
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小蓟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大黄6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肌酐降至6mg,dI,尿素氮43mg/dl.患者出院回家疗养。
[按]:本案患者高龄久病,血色素极低,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心慌头晕,倦怠乏力,一派虚象,无怪乎前医认为气血双亏,而用峻朴之剂。然而补之不效,病情陡然加重,呕恶作吐,鼻衄肤痒,二便不利,已成关格重症。是虚不受补乎?抑或补力不逮乎?二者皆非。盖此本非虚证,乃大实若赢之象。尿毒症乃血中蕴毒,不得排泄,故肌酐、尿素氮升高,其所伴贫血,乃肾性贫血,其血色素之降低与肌酐尿素氮之升高呈负相关,即肌酐、尿素氮愈高,血色素就愈低,反之肌酐、尿素氮下降,血色素就上升。可见这种贫血的原因在于血中毒素蓄积。也就是说种种虚弱的症侯皆源于体内邪毒不能排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大实若赢状,种种赢状是标象,是假象,邪实深伏才是病本。辨之之法,察舌与脉,舌苔的垢厚满布是邪气壅盛之标志,脉象弦滑有力,愈按愈盛,更是说明邪毒深伏于内,不得泄越,当此之时,再用补法,岂不是火上浇油,无异于输粮资寇。唯一的正确治法只能攻逐邪气,给邪气以出路。如本案初诊即用大黄10克以峻攻之,虽患者高龄久病,虚弱若甚,亦无所顾忌。盖邪盛之时,唯当取邪,邪不去则正不复,邪去刚正安。前贤张子和云“陈垄去而肠胃洁,痛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在本案治疗中,随着攻邪治法的应用,肌酐尿素氮稳步下降,血色素随之上升。呕恶肤痒鼻衄等热毒症候丑速消退,神疲乏力头晕心慌等虚弱症状也得以改善。患者由卧床不起到下床行走,并能坚持锻炼,终于转危为安。这都得益于正确地使用了攻邪治病的原则。这一病案所反映的治疗原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赵师认为慢性肾病,包括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尿毒症,其本质决非虚证,邪毒久留而不去,深入血分,蕴郁化热成毒,以致脉络瘀阻,是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因此治疗上大忌温补,必须以凉血化癀为主,佐以疏风胜湿,疏调三焦之法,务使内外上下一齐通调,邪气外出有路,则可收邪去正安之效。证之临床,确实如此。

腰痛1(慢性肾小球肾炎)
邢某某,女,38岁
初诊
腰痛半年有余,经某医院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持续不降,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西医建议激素治疗,患者惧而未服。后就诊于某中医,令服六味地黄丸3个月。尿蛋白增加为(++),腰痛加剧。诊脉濡滑且数,舌红苔白而润,一身疲乏,夜寐梦多,腰痛不能自支。湿邪阻滞,热郁于内。先用清化湿热方法,兼以和络。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腰痛轻减,精神好转,气力有增。尿常规化验:蛋白+,白细胞1~2。舌红苔白,脉象满数,仍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三诊
腰痛续减,精力日增,每日步行2~3小时,不觉疲劳。饮食增加,是为佳象,然则仍需慎食为要,不可恣意进食。继用前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四诊
近困饮食不慎,食牛肉一块,致病情加重,腰痛复作|夜寐不安,躁常规蛋白抖,颗粒管型0~2。脉象滑数,舌红苔白根
厚。再以疏调三焦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独活1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1克,七付
五诊
药后大便畅行,舌苔渐化,脉象濡软,腰痛渐减,夜寐得安,尿常规化验蛋白+,颗粒管型消失。病有向愈之望,然饮食寒暖,诸宜小心。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大黄1克,七付
上方续服两周后,尿蛋白转阴。腰痛消失。后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半年,尿蛋白保持阴性,腰痛未作,精力日增,未再反复。
[按]:腰为肾之府。腰痛为慢性肾病的常见症状。过去常常把长期慢性腰痛或腰酸看作是肾虚的特征,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如六味丸,八味丸之类。这是一种医学认识上的误区。慢性肾病的腰痛决不是肾虚,而是湿郁热阻滞经络,致络脉不通所致。若用补法,必致加重。本例前医就把肾炎当肾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三个月致病情加重。赵师根据其脉象濡滑而数,舌红苔白而润,夜寐梦多等征象,辨其为湿阻热鄯,用疏风化湿,凉血化瘀通络之方,服之七付,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其后的治疗过程中始终以此法加减,终于获得痊愈。可见,慢性肾炎并非肾虚,慢性腰痛也并非全属肾虚。古人虽有肾主虚之说,并引申为肾无泻法,但其说不过是从肾主生殖发育这一角度去认识的。古人认为,肾藏真阴真阳,为人身先天之本,发育之根,从这个角度认识肾的功能,说肾无实证,只能补不能泻,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把这一理论套用到治疗一切肾病。尤其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属于泌尿系统的疾病,其与生殖生长发育等毫无关系。其发病往往与反复感染有关,按照中医的病因与发病的观点,其属于外邪内侵,久留而不去,深入血分,形成血分伏邪,即邪气郁久化热,灼伤络脉,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血热妄行之症,或为湿热阻滞经络,作肾虚补之则犯了实实之戒澈凡治肾病者不可不知此慢性肾病非虚之论也。
腰痛2(慢性肾小球肾炎)
赵某某,男,47岁
初诊
腰痛时作时止,已有数月,未曾在意。近日单位体检,查出尿蛋白阳性。后复查多次均为+++,经某医院肾穿,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强的松治疗,未服。自觉腰痛加剧,并伴明显疲乏无力。患者形体魁伟,较胖,体重90公斤,舌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有力。唇紫且干,大便干结,小溲黄赤。湿热积滞蕴郁胃肠,三焦传导不畅,先用清化湿热,疏利三焦方法,严格忌食高蛋白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其增重郁热。
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荆芥6克,苏叶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后下),七付
二诊
药后大便较畅,舌苔渐化,夜寐较安,仍觉腰痛,尿常规蛋白减为+,脉仍弦滑,热郁未清,仍用清化方法,饮食寒暖,诸宜小心,坚持走步锻炼,不可松懈。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三诊
腰痛渐减,精神体力均有所好转,治疗以来坚持素食,并行锻炼之法,体重已减轻3公斤,心中不免忐忑。消去多余脂肪而体力有增,此正求之不得,何忧之有,心、肺、肝、肾皆将得益于此。素食与运动锻炼,为治疗本病不可或缺之手段,益将并行,不可稍怠。仍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大黄3克,七付
四诊
昨日尿常规检验结果,尿蛋白转为阴性。尿沉渣镜检未见异常。腰痛明显减轻,体力续有增强,每日步行2~3小时不觉劳累。诊脉弦滑,舌红苔白根厚。郁热目久,仍未尽消,继用清化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
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3克,七付
五诊
腰痛全止,惟活动太过则有酸意。二便如常,食眠均佳。体重下降甚速,已减至84公斤。尿常规检查阴性。脉象弦滑不数,舌红苔白。湿热积滞渐化。仍宜清化余邪。忌口与锻炼仍不可缺也。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3克,七付
后依上方加减治疗半年余,尿蛋白始终保持阴性。患者体重下降至70公斤,较治疗前减轻20公斤。外形看上去较为瘦削,但精神体力都非常好。停药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也逐渐回升,肾炎蛋白尿未见复发。
[按]:本案着重说明了控制饮食对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重要作用。慢性肾炎的主要病理指标之一是蛋白尿。大量蛋白从尿中流失是治疗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大量蛋白流失不仅给患者带来恐慌,而且会造成血浆蛋白降低并由此而诱发水肿。目前,无论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对于蛋白尿都没有特效的解决办法。虽然如此,现代医学对于尿蛋白的辅助治疗措施却十分明确,即鼓励患者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以弥补蛋白的流失。这就是所谓。丢蛋白,补蛋白”的饮食原则。
多少年来,从医护人员到患者无不遵从这一原则行事。然而临床事实说明,这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的方法,不但不能弥补蛋白的流失,相反还会加重蛋白的流失。赵师从临床中发现这一问题,并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取得了成功。赵师在60年代初就在临床中发现大量进食蛋白会加重蛋白尿,而低蛋白饮食则有益于控制蛋白尿。从那时起开始临床研究低蛋白饮食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新方法。经过近10年的经验积累,到70年代初就已经形成了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完整方案,这就是以中药凉血化瘀为主,辅以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的方法。其中控制饮食的主要方法就是忌食高蛋白食物。包括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后来又将这一方法概括为慢性肾病当忌食蛋白论。忌食蛋白有助于减轻蛋白尿,有助于肾脏的修复,其机理如下:当慢性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的蛋白大量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而形成蛋白尿,当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时,血浆中游离蛋白质增加,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蛋白剧增,这无疑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加重了肾小球的损害,阻碍了肾小球的自我修复。相反,减少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可有效的减少游离蛋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绝对数量,从而大大减轻了肾脏的负担,为肾小球的修复创造了条件,为中药治疗争取到了时机。这就好比一张鱼网破损之后,网中之鱼会从鱼网的破损处漏掉,要想使网不漏鱼,最好的办法是先补网,把漏洞堵住,才能有效地防止漏鱼。如果不去补网而是采取往网中加鱼的办法,那么无论加多少鱼也仍然会漏掉的。补蛋白就好比是添鱼,禁蛋白就是为了先补网,孰是孰非,不是显而易见的吗?本案的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患者能够严格的遵守医嘱,恪守禁食高蛋白的规定,配合正确的中药治疗,很快就控制了尿蛋白的流失。虽然治疗期问,体重下降了20多公斤,但得到的是慢性肾炎的彻底根治。
该例患者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通情达理,虽然在治疗期间一度对体重的不断下降产生过忧虑,但经过晓之以理,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治疗方案并坚持到底,终获根治。若信心不足,或忍受不了口味之馋,忌口不严,或中途改弦更张,都不免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忌食蛋白是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的法宝之一,故申言之,以备同道指正。

尿浊(运动性蛋白尿)
臧某某,女,25岁
初诊
近3个月来,经常发现小便混浊,排尿时并无异常感觉。经尿常规化验,蛋白++。后多次验尿,发现晨尿蛋白阴性,日间常为强阳性。经某医院检查,怀疑为运动性蛋白尿,嘱其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行之月余,愈感疲乏无力,验尿蛋白仍为+++。诊脉濡滑且数,舌红苔黄且腻,夜寐梦多。热在血分,先用清化方法。并嘱其每日运动锻炼,散步为主,不可依赖卧床。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七付
二诊
药后验尿蛋白已减为+,夜寐转安,精神体力明显好转,每日遵医嘱早晚各散步1~2小时,散步后自觉身体舒适,信心因之大增。脉象仍属弦滑,舌红苔腻,湿热蕴郁,仍用清化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三诊
昨日尿常规检验结果,蛋白+,白细胞0~2。每目早晚坚持散步2小时,自觉体力增加。脉仍弦滑,舌红苔白,继用前法进退。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克,七付
四诊
药后尿蛋白转阴。活动后也未出现阳性。脉象濡滑,舌红苔薄,仍用前法加减。饮食禁忌与运动锻炼,仍须坚持,不可半途而废。
荆芥6克,防风6克,苏叶10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大黄1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三个月,尿蛋白始终保持阴性。遂停药观察,未见复发。
[按]:本案值得探讨处是运动锻炼与治疗慢性肾病的关系。按照传统的观点,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都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体力活动,病情严重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这几乎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则,多少年来,临床医生都是这样要求患者的,至今仍然如此,从未有人对此提质疑。赵师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一味地卧床休息不但无助于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且易加剧肾病恶化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慢性肾病的病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络脉瘀阻,在现代病理学上表现为微血管的痉挛、堵塞等,中医认为此属血瘀。在长期卧床休息的状态下,气血的瘀滞会日趋严重。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临床有上些病例绝对卧床休息反而迅速恶化。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世界是恒动的,人体也是恒动的。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不仅适用于健康人的养生,也同样适用于多数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对于慢性肾病尤其适合。因此,赵师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求病人坚持以散步为主要形式的运动锻炼。通过坚持不懈的走步锻炼以促进周身气血的流通,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病灶的修复。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凡是能够坚持运动锻炼的病人都尝到了运动的甜头,感到精神振奋,体力增强,自觉症状和体征都得到改善,化验指标也髓之好转。本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患者被确定为运动性蛋白尿,这种病的特点是只要稍有活动就会出现大量的蛋白蛋,而在安静状态下却十分正常。对这种病西医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限制患者活动,令其卧床静养。然而几个月的静养并未能阻止其运动后蛋白尿的出现。赵师根据动静的辩证关系,反其道而行之,令其坚持运动,配合治疗。仅仅几个星期的功夫,运动性蛋白尿就得到了控制,使其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这个病例启示我们,适度的运动在治疗慢性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皮肤搔痒(尿毒症)
陈某某,女,49岁
初诊
自述患慢性肾小球肾炎1u余年,时轻时重,近2年发现肾功能不全,肌酐、尿素氮日渐增高。近半月来皮肤搔痒严重,夜不能寐。伴有精神不振,嗜睡,一身疲乏,双下肢无力尤甚,心烦急躁,大便于结小便短少,恶心欲吐。诊脉弦滑且数,按之有力,舌红苔黄垢厚。化验血肌酐7,4mg/dl.尿素氯82mg/dl。西医建议透析,患者晨惧,遂来就诊。证属湿热蕴郁成毒,深入血分,将成关格之证,急蚪凉血化瘀解毒之法治之。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3克,七付
二诊
药后大便通而未畅,皮肤搔痒减轻,已能入眠,仍感梦多。脉仍弦滑数,舌红苔黄根厚。继用前法进退。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茅芦根各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5克,七付
三诊
药后大便畅行,每日2~3次,腹部舒适,精神转佳,嗜唾消失,皮肤搔痒显著减轻。脉仍弦滑,舌红苔黄厚,热郁虽减未清,仍用清化方法。饮食寒暖,诸宜小心,每日散步,不可懈怠。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地肤子10克,白鲜皮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5克,七付
四诊
皮肤搔痒已愈,二便通畅,纳食有增,每日散步2~3小时而不觉疲劳,近日查血肌酐降至4 1mg/dl.尿素氮降为38mg/dl。脉仍弦滑,按之略数,舌红苔白,三焦虽畅,郁热未得全清,仍用凉血化瘀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独活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5克,七付
后以此方加减治疗半年,血肌酐降为3mg/dl.尿素氮降为29mg/dl.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已能恢复半日工作。
[按]:本案患者属于典型的家族发病,其姐妹共5人,其中一人已死于尿毒症,另一人因慢性肾衰作了肾移植,另有一小妹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追踪其父母并无肾病,但其祖父母去世较早,其死因虽未明确,但其所述症候似与肾病尿毒症有关。象这种姐妹数人同时或先后均患慢性肾病的例子在临床并不少见,还有母子同病,兄弟同病等,这一现象提示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临床上慢性肾病家族性发病较为常见的事实,赵师提出了慢性肾病可遗传的观点。根据中医理论推断热毒深伏于髓是本病得自先天的基本特点。毒发于髓而表现为血分瘀热。故治疗当咀凉血化瘀为主。大忌温补,并忌食高蛋白高热量和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由于饮食不慎而更增其热。凉血化瘀可用生地榆、炒槐花、赤芍、丹参、茜草、小蓟、紫草、地丁草、白头翁等。本例以皮肤搔痒为主要表现,是血分热毒聚于皮肤,更加地肤子、臼鲜皮、草河车清热解毒。肾衰尿毒症时,小便短少,或色白,机体代谢废物不能扶尿排出,故溢出皮肤为痒,重者有尿素结晶如白霜状。治疗必通其大便,使热毒从大便排出。本案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苔黄腻垢厚,属三焦蕴热,初诊即用大黄3克,而力有不逮,故二诊以后皆增至5克,得大便畅行,热毒得泄,而诸症向安。凡治尿毒症,必令其大便通畅滑日二三行为最佳,此为要决。

喘逆(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胸腔积液)
程某,女,53岁
初诊
慢性肾小球肾炎10余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现半年余,肌酐6.7mg/dl.尿素氮74mg/dl。血色素6.5克。经服包醛氧化淀粉,大便每日二次,诸症尚称平稳。近日困患感冒,自觉胸闷短气,渐至喘逆不能平卧。西医作肺感染用青霉素3日,未见明显好转,经光透视,发现胸腔积液中量。建议行血液透析,患者惧之。前来就诊。面色晦暗,端坐呼吸,喘逆不止,脉象弦滑数。按之振指,舌白苔腻水滑小便量少,大便不畅。此尿毒重症,水饮射肺,勉拟泻肺行水,以救其急,若不效,宜急行透析。
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葶苈子20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丹参10克,大腹皮15克,槟榔10克,炒枳壳6克,大黄3克。三付
二诊
药后大便畅行,小便增多,喘逆之势稍减,诊脉弦滑而数,舌白苔腻根厚,再以宣肃方法。
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葶苈子20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克,三付
三诊
小便明显增多,一日夜可达2500毫升,喘逆之势渐减,脉仍弦滑,舌白苔腻,再以疏调三焦方法。
苏叶梗各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桑白皮15克,枇杷叶10克,葶苈于15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四诊
喘逆已平,二便畅通,纳食亦香,脉仍弦滑有力,舌白苔腻未变,仍属尿毒重症,未可掉以轻心,饮食寒暖,诸宜小心。再以凉血化瘀,疏调三焦方法。
苏叶梗各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生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后以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辅以饮食控制,并令其逐步增加散步式运动锻炼,精神体力日见好转,肌酐下降至4mg/dl.尿素氮稳定在40mg/dl以下。
[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发胸闷憋气,喘逆不得平卧,最为危急,往往是因胸腔积液较多,压迫肺泡所致,重者可有心包积液,缺氧症状明显。其症不同于一般喘咳。治疗亦颇为棘手。赵师认为,此症乃水饮不得下输而逆射心肺,故治疗急当泻肺行水,用泻白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不用大枣,加疏利三焦之品,务令大小便通畅,使水饮有泄越之途,从二便排出体外。其葶苈子宜重用,一般15~30克,药后可见小便增多,喘逆势减,便有转机。若喘逆有增无减,速当透析,以免贻误病情。


荆芥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白芷6克, 大黄6克(随症2克,3克,5克,10克) 所有关格都用

丹参10克,关格3未用丹参,关格4的丹参为6克

炒槐花10克,关格5未用炒槐花

赤芍10克,关格4,关格6未用赤芍,

大腹皮10克,关格3,4,6,7用

槟榔10克,关格3,4,6,用


随症加减


舌红苔白厚腻,湿热积滞互阻
藿香10克(后下),佩兰10克(后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地丁草10克, 草河车10克,灶心土60克,紫草10克,半夏10克,竹茹6克,黄连2克,赭石10克

益气活血通络养阴
黄芪30克,茅芦根10克, 苏叶子各10克(后下),沙参10克,西洋参3克(单煎另眼),麦冬10克,丝瓜络10克,凤尾草10克,鬼箭羽10克,五味子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补骨脂10克,黄芩10克,小蓟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

苔黄用独活6克

感冒咳嗽发热平喘
前胡6克,浙贝母10克,麻黄2克+荆芥穗6克,葶苈子10克,冬瓜皮30克,茯苓皮30克,地骨皮1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