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沂水县志下

 永生道人 2012-06-27
 

道光沂水县志下

【清】张  燮修纂

 

     沂水县志卷之三
食贷
蠲赐(1)
     尧水汤旱(2),盛世所不能无。惟父母斯民者(3),平居(4)有以裕其乐利之原(5),一旦天灾流行,复因事补救,则虽有饥馑(6),民无菜色(7)。我朝休养生息(8)已二百年,含齿戴发之伦(9),饮和食德(10)。一经水旱偏灾,复不惜帑金(11)蠲赈兼济,或计口以授粟(12),或赐钱以鸠居(13),而且普免积欠,动辄千余万计。至每逢大庆典,推恩逮下(14),赐及黎老(15),一切宽大之典实旷古所未有。恭纪蠲赐。[前半《郡志》文]

[注释]
(1)封建社会,免除上欠曰蠲,给予下属曰赐。蠲音捐。
(2)尧,传说中父系氏族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号陶唐氏,史称唐尧,据史载其统治时有九年水患。汤,又称武汤、成汤。商朝的建立者,据史称其统治时,有七年旱灾。
(3)封建社会,百姓称州县官为“父母官”。语意为在此地做百姓父母官的知县。
(4)平居,平日,常时。
(5)语意为使百姓享受快乐、好处的源泉富足。
(6)饥馑即饥荒。
(7)菜色指荒年人民吃菜度日所表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
(8)休养生息指长期战争以后恢复和发展经济。
(9)含齿戴发之伦指人类。
(10)饮和食德意为生活在和平与皇帝恩泽之中。
(11)国库之钱为帑金。帑音堂,亦音奴。
(12)计口授粟意为按人口发粮救济。
(13)赐钱以鸩居,意为发钱为之修理房屋。鸠居,居室简陋的谦辞。
(14)句意为将皇帝恩典推及到百姓。
(15)黎老为百姓中的老年人。
(16)旷古为空前的意思。
    
     顺治六年,奉上谕:赈济沂水等处贫民,钱粮蠲免。
     八年,奉上谕:通行赈济,以仓谷赈贫民,以学租赈贫士。
     十年,奉旨,蠲免沂水等处钱粮。
     十一年,奉旨,蠲免六、七两年民欠。
     十三年,奉旨,蠲免八、九两年民欠。
     康熙三年,奉旨,顺治十五年以前民欠俱免。
     四年,奉旨,顺治十六、十七、十八等年各项民欠俱免。又赈沂水等处,本年钱粮蠲免。
     十年,奉旨,康熙四、五等年民欠俱免。又蠲免沂水县本年税银六千余两。
     十八年,奉旨,赈沂水、莒州饥民。
     三十七年,奉旨,保举贤良司官二员,往山东沂州、沂水等处,会同该抚一面赈济,一面奏闻。
     四十三年,奉旨,赈沂州、沂水等处饥民,其新旧钱粮俱免。
     五十二年,奉诏,以五十年丁册为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
     五十五年,奉旨,赈沂水等处饥民。又给修理倒塌房屋银两,并贷谷石。
     雍正元年,奉诏,除七十以上老民,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徭;八十以上老民每人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老民倍之。七十以上老妇每口布一匹、米五斗;八十以上老妇每口绢一匹、米一石;九十以上老妇倍之。
     二年,命,老农一人给冠带荣身。
     四年,奉诏,丁银摊入地银征收。
     九年,奉旨,赈沂水等处饥民。又给修理倒塌房屋银两。又两次留漕赈粜,钱粮豁免分数。
     乾隆元年,奉旨,豁免带征雍正元年、八年、十年未完钱粮。赐八十以上者八品顶带荣身,放给同前。
     十三年,奉旨,钱粮通行蠲免。又量免耗羡银两。又赈济各属饥民及老弱残废人口。又借给麦本、籽种、口粮。
     十六年,圣驾南巡,恩免经过地方兰、郯、费、沂、蒙民借旧欠仓谷,各属钱粮照被灾分数蠲免,发粟赈饥。又各加赈一月,倒塌房屋各给修理银两。凡贫民有牛无力喂养者,每牛一头给银九钱。其南巡经由御路两旁地钱粮蠲免十分之三。
     三十五年,奉旨,分作三年普免天下钱粮,东省轮至三十七年蠲免正项。
     四十二年,奉旨,分作三年普免天下钱粮,东省轮该四十四年蠲免,至四十三年,因二麦被旱,即改于四十三年蠲免。所有完过之数,作为四十四年分数。
     五十五年,奉旨,将四十九、五十、五十一等年旧欠钱粮全行蠲免。又奉旨,东省正项钱粮轮至五十七年蠲免。
     五十九年,奉旨,将五十六、七、八等年旧欠钱粮豁免。
     嘉庆元年,奉旨,分作三年普免天下钱粮,沂属轮该二年蠲免。
     二十四年,奉旨,将二十三年以前旧欠钱粮全行蠲免。[自十年起至二十二年止,共计十三年]
     道光三年,奉旨,自嘉庆二十三年起至道光二年止,旧欠钱粮停缓二年再征。

 

     沂水县志卷之三
食货
恤政(1)
     至治之世不乏穷民,额设孤贫(2)岂能遍给?我朝雍正十二年,添设普济堂,拨给官田以膳养之。又设立育婴堂以养遗弃孩提,有愿捐义田者听其自便,官为之经画,而监司考其虚实,计亦周矣。若夫明初建漏泽园以瘗(3)无主尸骸,未尝定为功令(4)。成化间,山东大参(5)邢公讳表,始令各州、县设立漏泽园。顾或立或否,犹未划一。而奉行无异亦自雍正间始。此三者良法、善政,必笔之于书,而后可以世守无替,故据所知者志之。[《郡志》文]

[注释]
(1)恤政即抚恤的政策。
(2)官府设有抚恤孤贫的数额,为额设孤贫。
(3)掩埋尸体为瘗。瘗音义。
(4)功令即法令。
(5)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地方政府的长官。大参为巡抚之尊称。
    
     养济院,今在城内察院宅处。房屋二十二间,基地一亩六分,收孤贫二十名口,每年支银七十二两。普济堂,今在城东关街南首道西。房屋二十五间,基地一亩九分,捐置赵家林南地十四亩、朱家林地八十三亩二厘、小河庄(街)八十四亩二分、柿子官庄地四百十三亩、毛家窑地六十亩、于家林泉庄地七十亩、南(前)马荒庄地四十八亩四分六厘、铜井庄地六十亩、西旺沟庄地三十九亩三分。
    
     沂水县志卷之三
食货
盐法
     熬波积素(1),信非沂事。而民有食盐,重乎官所以别乎私也。闾阎生齿(2)日繁,额盐之销滞与畅则有时而殊。况沂邑邻产盐之区,私枭(3)出没易滋事端。是在有司饬役(4)整顿、严缉私贩,庶民间无虞澹食,而国课得以上供,志盐法。

[注释]
(1)熬波积素即用海水熬盐。
(2)闾阎生齿即平民人口。
(3)私枭指旧时私贩食盐的人。
(4)有司饬役为官员饬令属下。
     沂邑自康熙五十八年至雍正二年,岁额黑扒票三千二百七十七张。雍正七年,增黑扒票七百二十三张,共票四千张。至乾隆十四年,定以二千张运官台场盐,以二千张运涛洛(雒)场盐。每票一张,银二钱一分六厘六毫七丝,额票四千张,每年共纳课银八百六十六两六钱八分。
    
     沂水县志卷之三
食货
物产
     沂去海远,无鱼盐蜃蛤之饶;拥土薄,无金锡竹箭之美。所有者只谷属数种,余则蔬、果、花、木及药材等物耳。名目所漏者固不免。而闾阎恃以营生,西南惟菸,西北惟山榆,西山一带药材居多,其为利当民食之三,纤悉均关生计,是不可不志。
     谷属:
     麦[大小二种,秋种夏收。有种于春月者,俗名转湾麦,实同而颖异,种浮而收歉,此过时失候者,不得已而补艺之。又有荞麦,夏种秋收,即《诗》所谓“视尔如荍”也]、稻、粟[有黄白二种,或青茎,或紫茎,各随所宜]、黍[似粟而粒稍大,当暑而熟,故名。有赤、白、黑三种,又有薏黍,即薏苡也]、稷[陆清献公曰:“稷即粟也,俗谓之小米。今土人以饭黍为稷,非。”《任邱志》曰:“俗名谷,为五谷之长而以配社,故曰社稷。”]、秫恕⑤模鄱顾酌荨⒅ㄖィ┞椤⒎_子。
     蔬属:
     芹、菘、芥、韭、苋、菠薐、苦菜、蔓菁、莴苣、茼蒿、芫荽、菌■、豆荚、瓜、瓠、茄、萝卜、山药、地瓜[即蕷薯]、葱、蒜、秦椒、小茴。
     果属:
     桃、李、杏、栗、柿、枣、梨、核桃、银杏、苹果、榛、羊枣、石榴、文官果、葡萄、樱、来禽、棠棣[即郁李]、山查(楂)。
     花属:
     牡丹、芍药、长春、刺梅、丁香、海棠、菊、紫荆、蔷薇、玉簪、凤仙、木槿、蜀葵、萱、迎春、鸡冠、葵、珍珠、紫薇。
     木属:
     松、柏、梧桐、青桐、楸、椿、樗、槐、榆、柳、桑、杨[青、白二种]、槲柞[青、红、白三种]、梓、楷、柽、柘、檿、河楸。
     药属:
     防风、桔梗、柴胡、黄精、天门冬、苍术、连翘、黄芩、杏仁、小茴、紫苏、南星、半夏、地黄、前胡、苦参、山楂、瓜蒌、白附子、匾蓄、薄公英、车前子、天花粉、远志、白蔹、白薇、丹参、玉竹、荆芥、地丁、石韦、枣仁、藜芦、桃仁、紫草、草乌、牵牛、葶苈子、五加皮、威灵仙、地骨皮、益母草、■莶草、何首乌、刘寄奴、旱莲草、芫花、葛根、蒺藜、郁李仁、马兜铃、旋覆花、兔丝子、金银花、全蝎。
     鳞属:
     鲤、鲫、鲂、鳝、鳢、鳟、鲇、鳜、鲢。
     禽属:
     鹊、乌鸦、雀、鸡、鹅、鸭、鹑、啄木、鹭、鸽、鸠、仓庚、巧妇、山鸡、雉、布谷、燕、雁。
     兽属:
     牛、驴、猪、羊、犬、猫、狐、狼、兔、獾、猬、狸、耗子。
     贷用属:
     槲茧紬、绢、绵、■、蓝、丝、麻、绵布、菸、山榆。
    
沂水县志卷之四
礼制
学校[学宫、学额、学田、书籍、祭器、碑碣、附学、基考]
     立国君民,教学为先(1)。自唐虞敬敷(2),振德垂训(3),教胄命官(4),迄于三代(5),教职益详(6),学法益备(7)。自天子至庶人,由国学及乡学,凡所以修身明伦者(8),典至重也。汉崇尚儒学,至明帝亲释菜(9),立更老(10)、博士弟子员(11),桥门观听(12)至亿万计,盖学校之兴于是为盛。汉以后,历代莫不有学。而以州县之学作孔子庙,始自唐贞观四年,罢太公庙,独祀孔子。仍即庙旁起学舍,始自明洪武二十年。
     国朝崇祀先师,自太学(13)以及州、县置学,崇尚悉如前制。
     临雍钜典(14),史册屡见,恢儒右文(15),甄陶涵育(16),有加无已。今皇上嗣位,亲临国学,恩加圣裔(17),并令广额(18)。凡列胶庠之士(19),蹈德咏仁(20),鼓舞欢欣,邹、鲁间尤蒸蒸然蔚起(21)。沂近圣贤之居,隆棫朴之化(22),当此纂修志乘,谨按沂水学宫(23)暨学额、学田、书籍、祭器、碑碣及学宫移建之颠末,悉为详列。至一切诸典礼,天下遵行无异者,则有。
     大清《会典》及东省《通志》等书俱在,故不备载。

[注释]
(1)教学为先意为兴学施教及受教育作为首要之务。
(2)唐虞指尧、舜。句意为古代尧舜重视广布教化。
(3)振德垂训意为倡导道德并制定道德规范。
(4)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子孙为“胄”。语意为对帝王或贵族的子孙设专官进行教育。
(5)三代指夏、商、周。
(6)教职益详,言掌教官之职责更为详明。
(7)教法益备,言教育法规更为详备。
(8)修身明伦,即品行之修养(厉行)与伦理之学习(明理)。
(9)汉代初入学者以芹、藻、菜等礼品敬先师(孔子),谓之释菜礼。
(10)更老即三老,更老皆为品德高尚之长者。汉代在乡县设更老,为掌教化之人。
(11)汉武帝设博士官,置子弟五十人授业,总称博士子弟。
(12)汉代,天子设辟雍(学校),四周曲之以水有桥栏通,谓之桥门。此句引用汉明帝亲临辟雍讲学故事。
(13)太学即国学(辟雍)。
(14)临雍钜典,意为天子亲临太学主持重大仪式。
(15)恢儒右文,意为弘扬儒家学说,崇尚文化人士。
(16)甄陶涵育,意为对人才进行选拔教育培养。
(17)圣裔即圣人之后代子孙。裔音邑。
(18)广额,即增加国学子弟名额。
(19)句意为所有列名学宫读书之人。
(20)蹈德咏仁,意为身处皇帝德泽,诵扬仁政。
(21)蒸蒸然蔚起,即蓬勃兴起。
(22)隆棫朴之化,意为有深原之教化基础。棫音域。
(23)学宫乃府县学舍之雅称。
    
学宫
     县学旧在县治东,元泰定时,沂水知县杨[缺名]重修,末年兵毁。明洪武十六年,徙于城东东皋山之麓。其制:中大成殿、东西两庑。前戟门东名宦祠、西乡贤祠、外泮池。又前櫺星门,外省牲所,门前牌坊二。庙后明伦堂,东西存诚、择善二斋,堂后敬一亭。又东启圣祠,后教谕宅,其二训导宅。万历时,知县王凤竹、教谕傅履重等前后相继重修,明末又颓废。
     国朝顺治十五年,教谕周之翰重修。康熙七年地震,大成殿、櫺星门、明伦堂塌坏,训导陈经纶修补。[顺治十八年裁教谕,至康熙十八年始复设]二十一年,知县缪燧,雍正十三年,知县沈尔棠,前后重修。嘉庆二十三年,知县[蔡熹、侯燮堂]重修。道光五年,[教谕张为藩,训导孔传游]详署县韩亚熊补修崇圣祠[雍正元年,统祀先师五代,更启圣祠名为崇圣祠]、明伦堂。
学额
     廪生二十名。
     增生十九名。[旧例二十名]
     文童入学十二名。
     武童入学十二名。
学田
     旧《邑志》载:“明知县魏可简,自出俸资,置学田七十九亩。继任知县李大经,续置学田六十二亩七分。天启初年,署教谕、举人吕相尧,定学田九十五亩四分四厘。”《郡志》载:“沂水学田,南庄东六十亩六分七厘,贺家庄四十亩,岭东坡四十亩。”今现在学田,东学田地一百一十亩五分,西学田地一百亩七分。[报院学租银四两五分]
祭器
     旧志载:“磁笾、豆、香炉、烛台四百三十件;锡炉三个,瓶一对,烛台三对,知县张峣置。又,铜笾三十个,铜爵六十个,知县宋炣置。又,木烛台十二对,香炉二十三个,知县李大经置。以后只存木笾八十个,木香案一座,铜爵三十二个。”今现存祭器:铜爵一百一十只,木豆四十五件,瓦鉶一件。又,乐器编钟十六件,编磬十六件,搏拊鼓二件。
书籍
     旧志载:“《五经大全》,《通鉴》,《性理》,《仪礼》,《礼书》,《真西山读书记》,《大通鉴》,《仪礼注疏》,《宋、元、明鉴》,《四书大全》,《小学集注》。”
     《郡志》载:“上谕二部,又,二部,《广训》一部,御纂《周易》、《书经》、《诗经》、《春秋》各一部,《性理》一部,《钦定文章》一部,《明史》一部,《训饬士子文》。”今现存《吕留良讲义》三部[每部八本],《明史》一部,《学政全书》一部,《钦定文章》一部,上谕二部,御纂《周易折中》二部,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部,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部,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二部,御纂《性理精义》二部。
碑碣
     元泰定二年
     重修庙学记  知县杨[缺名]修,莒州儒学正时惟敏书篆,益都路儒学正嵇宗岱记。[在大成门西东向]
     大德十一年
     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诏。[在“四赞碑”西北,南向]
     明万历七年
     重修儒学记  知县王凤竹修,教谕[吴臣、王助]、训导[贾栖凤、刘思皋、季守经]协修,莒州何思谨撰文,诸城知县李观光篆额,临朐知县荆州士书丹。[在孔子赞碑前西向]
     万历二十一年
     重修儒学记  知县魏可简修,教谕傅履重、训导刘衍协修,进士、户部贵州清吏司主事、温陵傅履礼撰文,贡生、邑人张东鲁篆。[在四赞碑南,东向]
     万历二十五年
     重修学宫记  县丞侯庶修,教谕丁天相、训导[邓镇、萧士毅]协修,进士、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前河南监察御史、邑人杨东野撰文,郑州举人周官篆额,邑人张东鲁书丹。[在万历七年碑南,西向]
     万历三十二年
     重修学宫记  县丞胡来朝修,训导[王腾蛟、吕应周]协修,进士、詹事府右谕德、前国子监司业、即墨周如砥撰文,署沂水县教谕王政举篆额,贡生、邑人张时俊书丹。[在万历二十一年碑南,东向]
     国朝
     顺治九年
     世祖章皇帝钦颁卧碑[在明伦堂后墙西偏]。
     康熙十一年
     学宫扶柏记  知县黄胪登修,教谕陈经伦、县丞蔡朝栋、典史刘生鲲协修,原任河南封邱县知县、邑人张炅撰文,邑增生刘昕书丹。
     康熙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钦颁圣谕十六条[在明伦堂后墙东偏]。
     康熙二十一年
     重修学宫记  知县缪燧修,教谕于继善、训导朱象协修。[在万历二十五年碑南,西向]
     康熙二十三年
     修学宫记  知县王祚昌修,教谕于继善,训导迟桓玺协修。[在康熙二十一年碑南,西向]
     康熙二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丹徒张玉书书丹。[在丹墀下东南角,南向]
     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御制训饬士子文[在四赞碑南,南向]。
     雍正六年
     世祖宪皇帝圣谕碑  知县[姓名缺]典立,教谕朱世官篆额,垛庄驿驿丞钮廷采书丹。[在孔子赞碑南,南向]
     雍正十三年
     重修学宫记  知县沈尔棠修,教谕刘俨然、训导刘重章协修。[在东庑北首,西向]
     乾隆二十年
     高宗纯皇帝御制御书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  知县骆大俊立。[在嘉庆二十三年碑南,南向]
     嘉庆六年
     学宫百柏碑记  知县王元恭撰文,教谕时式敷、训导孙大文,董事邑人、进士、原任贵州普安县知县刘鼎臣同立。[在大成门南,西向]
     嘉庆二十三年
     重修学宫记  沂州府知府、前内阁中书侍读、军机处行走陆渠撰文,平陵李沣书丹,知县[蔡熹、侯燮堂]、教谕张为藩、训导王同立。[在康熙二十三年碑南,西向]
     道光五年
     补修崇圣祠明伦堂记  署县韩亚熊修,教谕张为藩、训导孔传游协修。[在明伦堂前东南,西向]
附学基考                    [训导]孔传游
     学基东至崇圣祠,西至宰牲所,北至文山,南至通衢。其发脉自东皋之巅,蜿蜒起伏,盘结于此者天也。筑土作文山,镇元武之背(1),建塔作文峰,峙苍龙(2)之角,梓潼(3)拱照,魁笔指点(4),以助形胜者人也。明伦堂左有存诚斋,右有择善斋,后有尊经阁、敬一亭,亭内有御制敬一箴、程子四箴、范氏心箴,则元、明之制,昔有而今无者也。其可见者,残碑数段,文理不完,大石数块,纵横卧地而已。上下数百年间,不免沧桑(5)之感。[尊经阁,元延祐二年建。敬一亭,明嘉靖五年建。文山、文峰俱前明邑人杨东野造。二斋亦明制]

[注释]
(1)元武即玄武,古传为龟蛇合体,北方之神,亦名镇武。
(2)苍龙即青龙,东方之神,亦名太岁。
(3)梓潼为县名,在四川绵阳市东北部,境内有梓潼河,该河绕梓潼县而流,此乃借喻沂水。
(4)魁星为北斗之第一名,科举时代以魁星踢斗,执笔指点为文运之兆。此指城东岭之魁星楼。
(5)沧桑即沧海桑田,意为沧海变桑田,喻时代变迁。

又                                 孔传游
     《通志》云:“沂水儒学在东门外东皋山之麓,旧在县治东,元天历间建,明洪武十六年知县陈廷远徙建今所。”沂邑旧志同。万历七年《重修碑记》亦云。惟以城内学为元天历间建则非。元大德十一年已有加封碑,泰定二年已有重修碑矣。按各州县立学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始,自是之后千余年间,创设州县外儒学,但有重修、有徙建而无创建,其理甚明。又按城内旧学处无遗迹,而今学内有元碑三,盖学徙而碑亦随之云。
    
     沂水县志卷之四
礼制
学校[社学、书院、义学、附试场]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令诸路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义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其师儒或名山长,或名学录,或名掌教,并由行省及各路宣慰司使等札子付之。明太祖洪武八年,诏立社学,以教民间子弟;十六年,诏民间所立社学,有司不得干预。英宗正统元年,令各处提学官及司、府、州、县官严提社学,不许废弛。[《郡志》文]
     旧社学在县治东北邻,有王公凤竹祠。
     闵子书院  即闵子祠,在县西北八十里,世传先贤闵子骞避季氏处,因祀之。明正德八年,知县汪渊改创书院。嘉靖十二年,知县李汝楫因祠旁有子路读书台,并祀之为二贤祠。隆庆三年绅士捐修。
     国朝康熙六年,训导陈经纶督率林前林后四社,重修瓦房三间,草房十四间,基地四亩五分。乾隆三年,绅士又捐修,知县沈应震逐浮图,毁滛祠,修建学舍,延师诵读,嗣后随时修葺。嘉庆十三、十九等年,俱有奉文咨查先贤祠申报无误之案。
     嘉庆二十年知县侯燮堂《重修碑记》:“书院为乐育人才之地,先贤乃彰显胜壤之灵,后之有志者,必不肯听其废于荆棘中也。沂水县西北八十里,有闵公山,古石环谷,青松被崖,于诸山独见苍翠,相传闵子避召即其地。中有招提曰‘闵公院’。父老云:‘自梁迄唐,由来有自,逮周世宗时废之。’然仅得传闻,尚未可据。至明正德九年,知县汪渊修复遗址,于是始表之曰‘闵子书院’,而尚不闻以仲并称者。厥后,嘉靖十二年,汝南李汝楫知沂水,不忘仰止,发思古之幽情,摅怀旧之蓄念,陟冈度原,寻所谓子路依栖岩者。得峭壁数仞,下有古洞,深广如屋,履之登登有声。旁获碑,题宋元丰年号,虽剥蚀残缺,而嗜古之心胜,不厌以摩挲读之,所记闵公山,大约与父老所传可相考证。其岩之南,又有夫子曝书台,皆传经五代时别业基址。由是表其事,以闵子、子路并纪其中,遂有闵仲书院之称,至于今不改。呜呼!汪、李二公亦贤矣哉。世之人,徒慕集古之名,窃擅金石之录,寻崖访穴,得一断碑残碣,则勒其款识,宝其珠玑,不过示博雅之清芬,炫鸿文之典故,于世道人心无所裨益。以视汪、李之奉先贤以继往,立书院以开来,其贤为何如哉。然闵仲之在圣门也,犹日星之附天,川渎之丽地,无之而不见,即无之而不尊,而谓闵仲居于是而始祀之,是犹尊日星、川渎,第因其所次所出,而曰日星、川渎之专在于是也,不綦谬欤?要之,有开必先则地灵,有基勿壤则才聚。岁丁丑,余来官东莞,明年春即修葺夫子庙堂,并荒芜不治及明伦堂之倾圯者,皆引为已罪,越数月而功竣。落成之日,邑诸生王永成亦以闵仲书院重修闻也。予意,是举也兴土木,疲人力,费资巨万,事须岁月,作始易而成终难,有万倍于予之修饬至圣庙堂者矣。乃永成身肩其任,历十余年经营图维,而后先贤之庙貌焕然一新。传有之曰:“漱芳流则思源,过宗庙则思敬。”使邑北之人,沐遗泽,追典型,相与翱翔乎仁义之圃,游泳乎礼乐之场,以副我国家作人之化,是永成之举与予有同心,亦与汪、李二公有同心也,故喜而为记。”
     明嘉靖三年,知县穆相示:“闵公院、夫子曝书台、季路依栖岩,圣贤之真迹在焉。沂水之山不长草木者多,此独松柏万株,完若图画,天为圣贤而生者也,夫岂偶然之故哉。小民不知,相率而剪伐之,是逆天之道矣,逆天者必灾其身以及其子孙,悲夫!为此,予故明天之道以告看山之僧及吾民之相邻者,一体爱惜云尔。敢有犯者,刑罚何足道也乎。谆谆告示。”
     嘉靖十二年,知县李汝楫兴修详文。抚、学两院批并祭文,“青州府莒州沂水县,为修旷典以垂久远事,准该县知县李汝楫开。嘉靖十一年六月初六日奉本府帖文”“蒙钦差提督学政山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陆案验,嘉靖十一年五月初九日辰时抄。蒙钦差巡抚山东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案验,前事除遵奉外,内开:一各所属公署,山川、亭檄、寺观、碑刻,凡有关系山东地方名贤古迹等项,俱要汇写成集,依限解报。”及查本县沂源乡西北九十余里,寿圣寺有闵子骞书院,先年沉湮。至正德九年,知县汪渊,为修复先贤遗迹,事内称:“本地有闵子遗迹,其山遂名闵公山,乃先贤讲学之地,诚不易得,思更易其寺,以复先贤书院之旧。”申呈钦差巡抚山东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赵批:“表先贤讲学之地,歆后学仰止之心,此急务也,不妨僧寺,尤近人情。春秋祭品依拟,均徭内编佥买办,举引申缴。”至今一十九年,春秋祭祀不废。自嘉靖九年,卑职六月到任,县务纷沓,仅往一祭,至今未及细查。及奉明文,本县官民犹踵旧说,遂无异议。近本年八月十五日,卑职亲诣书院举祭。查得本地西北二里许,有子路依栖岩,壁立数仞,洞口深广,渠如夏屋。下有断碑,宋元丰八年建立,其文尚存,内云:“琅邪(琊)郡邑曰‘沂水’,有山号曰‘闵公’,中有招提,亦谓之‘闵公院’,自朱梁乾化、后唐天成间始建置,逮周世宗以无名废。然其林峦胜概,完若图画,南有夫子曝书台,季路依栖岩,兹皆古碑相传。厥基,则五代青帅韩王建立之别业也。”卑职目此,遂慨当时立庙之初恐未深考。盖凡系先贤遗迹,俱当修复表彰,今独祀闵公而乃遗子路,甚为不通。况子路之在圣门,侃侃气象,夫子有赖,所谓恶言不入于耳,而正大光明之学尤足表万世,至今犹有生气。昔尝隐栖于此,人罕见闻,若不表而同祀,无以示后,且子路之心不白,而闵子同列之情不安。合无将子路塑象并祀,庶人情获安,后学知仰,宜改匾为“二贤祠”。其春秋祭品,量加编入均徭。今值纂修志书事,且开具缘由,以便采入,合关本县,烦为转达施行,等因准此,拟合就行。为此,即将本官关来前项缘由,理合具申伏乞照详明示,永久遵守施行,须至申者。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施批:“该县岩洞既有子路藏修故迹,碑刻尚存,合与闵子一同表章,使二贤生也同门,没也同祀,典礼甚宜,仍伐石勒文以垂永久,并入志书。具由申缴钦差提督学校山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副使陆批:“据申闵子、子路并祀一祠,情理俱称,依拟行。”仰知县自撰记文刻石,具申缴并祭文一通附左:“维某年某月某甲子朔越某日,知县某人等,谨以粢盛、庶羞、牲帛,醴斋致祭於费公闵损、卫公仲由之灵曰:‘於戏!二公宜当同列,亲炙圣门,孝义居德行之科,信果即升堂之妙。公之贤也,夫人之所知也。然而荒台云树忆潜心古道之基,岩穴烟霞想栖迟乐道之旧。公之迹也,夫孰得而知耶!是皆先贤出处之所在,后学瞻仰之所存,故于上丁之余特示尊崇之意,尚饷。’”
     沂水书院[明副使杨光溥读书处,有素封亭。一名东皋书院。碑记久就湮没,经费所资无可考。按《青志》:“沂水书院,明副使杨光溥读书处,万历二十年,知县魏可简创置学田七十九亩。”今田地所在,实无可考]
     沂蓝书院[西北乡白马社,织女洞南,迎仙观东偏。嘉庆二、三年间,呈请前任府洪、前任府张俱准,分庙产之半作义学膏火]
     本城南关铺义学
     北乡山棠社义学
     南乡柳泉庄义学
     西乡龙家圈庄义学
     西乡青阳社义学
     试场[县试场向在县署内,各文童自备桌凳。近年以来,应试文童多至七、八百人,自携桌凳不胜烦苦。道光七年纂修县志,六柜助捐经费,以其余置备试桌四百张[每桌坐二人],杌八百张,俱编字号,收贮公所。俟考试前一日发出备用,试毕即点收存贮,永不准借用,致有损失情弊]

     沂水县志卷之四
礼制
秩祀(1)
     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其祀典曰:“社稷(2)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3)之人所以为民质(4)也,天之三辰民所瞻仰也,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名山川泽所以生财用也,非是族(5)也不在祀典。然则祠庙坛壝(6)载在正典,有司以岁时谨祀事,有非敢视为具文者(7)。谨按旧志祀典及功令(8),新增胪列于左。学宫诸祀则已载学校,至闵仲祠则牲醴蠲洁(9),又官与都人士(10)所宜不时致祭者,由秩祀而类推焉,宜也。[前半《郡志》文]

[注释]
(1)载在祀典之祭,官家按时祭祀为秩祀。
(2)土谷之神为社稷,后演为国家之代称。
(3)前之贤智者为前哲,具有美德为令德。
(4)民质意为民众之精华。
(5)族即类。
(6)土筑高台曰坛,坛四周围以矮墙曰壝。坛壝为祭祀天地之场所。
(7)意为无敢轻视此事者。
(8)功令为上颁之规章法令。
(9)牲醴蠲洁,意为祭祀之酒馔十分整洁。
(10)官与都人士,意为官员与有德望之人。
    
     社稷坛[社主土,勾龙氏配。稷主谷,后稷氏配]
     风雨雷云山川坛
     先农坛
     城隍庙
     厉坛
     雩祭
     关帝庙
     文昌祠[嘉庆六年,奉文仿照关帝庙典礼致祭]
     龙王祠
     火神庙
     八蜡庙[嘉庆九年,奉文设金姑娘娘庙致祭,沂无专祠,牌位设于八蜡庙内]
     刘猛将军庙
     马神庙
     城门■祭(1)[按《郡志》云,龙神今不通祀,城门之祭,其式仪亦会典不载,但秩祀攸关不可废也]
     附新建风神庙[秩祀风雨雷云山川坛,有基地,无庙宇,不便民祈祷,故建此庙]

[注释]
(1)■祭,古时对坛城、城门之祭祀。■音宗。
    
沂水县志卷之五
兵防
分汛  教场  军器  墩台  驿递  铺舍
     日闲舆卫(1),大易所载(2),《周礼·夏官》(3)六十属寓兵用兵之道(4),司马与司徒相表里(5)。后世虽异古制,因地设兵,其事则一。故有守土之责者必详营汛(6),所以卫民也。沂水向属登州营、兖州营,继属青州营,乾隆五十五年改属沂州营。黄志(7)未详营汛,只载演武场。今详载于左,首列分防,次即教场,健锐火器营制所重,故军器次之,诘奸防警,斥堠(8)必严,故墩台次之。详驿递所以速文报,编铺舍所以均劳逸。总之,皆武备之所必志。

[注释]
(1)曰闲舆卫意为经常检查巡逻。
(2)大易所载即《易经》上有记载。
(3)《周礼》为周代官制之书,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夏官职掌军事。
(4)平时整饬军备为寓兵,战时计划作战为用兵。
(5)司马即夏官,掌军事;司徒即地官,掌礼教。语意为军事政治互相为用。
(6)法制,千总、把总所属缘营分防之地曰营汛。
(7)黄志,即康熙十一年《沂水县志》,因主编为知县黄胪登,故简称黄志。
(8)斥堠即斥候,为军队之侦探敌情者。
    
分汛
     沂州营沂水汛:乾隆五十五年,由青州改拨沂州营。
     千总一员[驻防沂水县城,马兵八名,箭守兵二十五名,鸟枪守兵三十二名,字识一名]
     教场[在北关外,基地二十五亩]
     军器[白花铁盔甲八顶副,青丝铁盔甲二十五顶副,铁棉盔甲三十二顶副,鸟枪三十二杆,腰刀六十五口,火药二百一十六斤,铅丸六十四斤十二两七钱]
     官铺三处[沭水官铺一处,计地二亩余;马站官铺一处,计地三亩余;河阳官铺一处,计地二亩余]
     经制外委一员[驻防垛庄驿,马、守兵共四十五名]
     军器[青花铁盔甲一顶副,白花铁盔甲二十顶副,青丝铁盔甲十四顶副,铁棉盔甲十一顶副,腰刀四十五口,鸟枪十一杆,大纛旗一面杆,什长旗五面杆,红旗一面杆,火药二百七斤十四两四钱,铅丸二千三百七十六枚]
墩台四座半[六座]
     按《郡志·墩台》:双堠墩,埠口墩,泉桥墩,丁旺庄墩,柳三桥墩,界牌墩[接蒙阴三家店墩]。
     《郡志·铺舍》:总铺[在南门外],[由此而东十里]晏家铺[又东,属莒州界]。[由总铺而南十里]岜山铺,[二十里]王庄铺,[三十里]李百户,[四十里]小河铺,[五十里]苏村,[六十里]朱郭,[七十里]榆林,[七十五里]苗家曲,[八十里]东流,[一百里]河阳,[一百十里]房前,[一百二十五里]葛沟。以上南路接兰山界。[由总铺而北七里]七里铺,[二十里]韩家曲,[三十里]青山,[四十里]柳子沟,[五十里]高桥,[六十里]沭水,[七十里]朱江,[八十里]神林,[九十里]王庄,[百里]石喇铺,[又五里]穆陵关。以上北路接临朐界。[由总铺而西十里]葛子铺,[二十里]王山铺,[三十里]窦家铺,[四十里]崔家峪,[五十里]磨石岭,[六十里]夏位,[七十里]朱位铺。以上西路接蒙阴界。
     《郡志·沂水驿[次冲]》:里马七匹,马夫四名半,白夫五名半。[二十三年,裁马四匹,马夫二名]
     《郡志·垛庄驿》:东北至县一百四十里,南至兰山徐公店七十里,走递马六十匹,马夫三十名,递送公文马夫二名,抄牌二名,药材兽医一名。[二十三年,裁马十四匹,夫五名]按沂水原额,马二十匹,驴六头,青夫二十名,白夫二十五名。顺治十二年,裁减议留马八匹,青夫八名,白夫十六名,马夫六名,牌子一名,止存银六百五十四两零。康熙六年,抽调冠县裁减马一匹,马夫半名,白夫五名,青夫一名,止存银五百四十一两零。自康熙十二年,沂州知州邵士详准垛庄设驿,而途长马困之苦始少苏。
    
     沂水县志卷之五
职官
文职
     设官分职以为民极(1),封建郡县胥是法(2)也。沂之官,秦汉以前遐远无稽(3)。自魏、晋迄宋、元,为相、为督、为太守、为县令、主簿,时则千数百年之久,官不过三十人有奇。明设知县佐以丞倅,而前后分隶数郡,统纪靡常(4),有或年代籍贯多不可得而举者。
     我朝官方澄叙(5),莅于沂者(6),爵秩(7)、姓氏、籍贯历历可数。至裁、设、移、驻则因地势、酌时宜。同寅协恭之谊(8)检是编而可肃然兴焉(9)。

[注释]
(1)以为民极意为百姓之长。
(2)胥是法也即皆本此法则。
(3)遐远无稽意为年代久远,无从查考。
(4)统纪靡常即无系统完整之记载。
(5)官方即官制。句意为对官职之叙用有清晰条例。
(6)意为在沂水作官者。
(7)爵秩即官衔与级别。
(8)同寅即同任此官职者。意为任是官者对历届同寅敬重之意。
(9)肃然而兴意为严肃而振作。
三国魏
     尹  礼[东莞相]
     胡  质[东莞太守,楚国寿春人]
     曹  嘉[楚王彪世子,东莞太守]
     刘  修[东莞太守。《青州志》云:“以安城王为青州刺史,属之宋。”]
     张  缉[明帝时东莞太守,冯翊高陵人]

     檀凭之[东莞太守,委心刘裕,战死]
     竺  珍[东莞太守]
     侯史旄[东莞太守]
     侯施门[东莞太守,《通志》作“侯施”]
     高  衡[东莞太守]
南北朝

     肖惠征[东莞太守]
     王  蕤[东莞太守]
     张  永[东莞督]
     颜师伯[武帝时督东安、东莞。采《青志》]
     陈伯绍[泰始时东莞太守]
     李灵谦[东莞、东安二郡守,《通志》作东灵谦]
     阮长之[东莞太守,陈留尉氏人。采《青志》]

     徐文伯[正始初,东莞太守,丹阳人]
     陶季直[东莞太守,丹阳秣陵人]
     邓  晰[永明时,东莞、琅邪(琊)二郡太守]
     萧遥欣[东莞太守]

     李庆绪[天监中,东莞太守]
北魏
     刘思逸[东莞太守]
     崔子华[东莞太守。《青志》作崔子聿]
     宋  鸾[东莞太守,西河介休人]
     崔  寅[东莞太守。《通志》作崔聿]
     陆概之[东莞太守。采《青志》]
     张  谠[镇团城,详后宦迹]

     戚  伦[沂水主簿]
     韩  道[沂水主簿]

     聂朝散[沂水知县,益津人]

     苑  华[沂水知县]
     孔克绍[沂水主簿]
     明初设知县一员,县丞一员,主簿一员[天启年间裁],典史一员,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崇祯年间裁一员]。
知县
     陈廷远
     田子荆[太和人,以上二员洪武年间任]
     叶元凯[丽水举人,正统年间任]
     王  能[景泰年间任]
     陈  孜[邳州监生]    陈  鼎[永清人]
     崔  廷[通州举人。以上三员天顺年间任]
     袁  载[慈溪进士]
     戴  初[建平进士]
     张  玉[直隶举人]
     凌  相[淮阴进士]
     田  芝[保定人。以上五员宏治年间任]
     苗  云[汤阴举人]    阎  杰[内乡举人]
     汪  渊[上饶进士]    王  儒[蠡县人,监生]
     鲁  铎[徽宁人,进士]
     李时用[卫辉人。以上六员正德年间任]
     穆  相[三原人,进士]    唐  勋[淮阳人]
     李汝楫[汝阳人]     陈大纪[浮山人,监生]
     夏  邦[湖广举人]   欧阳思贤[苏州举人]
     张  钿[渑池举人]   赵应元[汜水举人]
     任中立[大同举人]   沈  链[嘉定举人]
     李光祖[孟县举人]   申  得[南乐人,监生]
     唐  辂[山阳举人]   滕养正[清河监生]
     孙光祖[获鹿人,选贡]    张  训[大名岁贡]
     王胄儒[获嘉举人。以上十七员嘉庆年间任]
     刘  槚[归善举人]   张可仕[宿松举人]
     李腾蛟[赞皇岁贡。以上三员隆庆年间任]
     张可时             王凤竹[唐山进士]
     吴邦太[顺义举人]   宫  宝[清苑举人]
     宋  珂[长垣举人]   李守贞[定州进士]
     刘登朝[解梁人]
     魏可简[昌黎人。旧入嘉靖年间,查万历二十一年,知县魏可简重修学宫,现有碑记,时协修教谕为傅履重,傅有《万历庚寅年水利论略》,俱凿凿可据。《邑志》作嘉靖,未深考,《郡志》亦因之。兹改入万历,以正前志之误]
     张  峣[洛阳举人]   李大经
     蔡成已[通州人]     李尚宾[任邱人]
     刘  蔚[进士]       马之图[商城进士]
     陈维鼎[进贤进士]   任光统[芮城进士]
     王见龙[光州进士。以上十七员万历年间任]
     陈廷谟[成安进士。旧志宦迹注赞皇人]
     苏浡然[永年恩贡]
     王之佐[元氏举人。以上三员天启年间任]
     蒋希舜[定州举人]   王秉忠[襄陵举人]
     宋学程[华州举人]   张问行[青源进士]
     阎  禧[滑县进士]
     卢  标[偏头关举人]
     晋承露[洪同恩贡。以上七员崇祯年间任。各官到任年分旧志不载,故未详]
县丞
     胡  海[正统年间任]  娄  铸[景太年间任]
     谢  宾[天顺年间任]  路 
     同  寅    康  成[以上三员宏(弘)治年间任]
     徐  方    徐  铉[东光人。以上二员正德年间任]
     金  舄    李  盘[项城人]
     魏廷秀    王应乾[以上四员嘉靖年间任]
     杨仲春[隆庆年间任]  朱大华
     曾曰唯[永宁人]      赵志公
     王秉直[三河人]      张自铭[抚州人]
     赵维新[邢台人]      李  萼[信阳人]
     魏养性              周养秀[米脂人]
     侯  庶[清风人]      王秉哲[晋州人]
     胡来朝[天津人]      周迁邠[上蔡人]
     张懋直   王廷甲[徽州人。以上十五员万历年间任]
     陈鸣琰              赵来廷[永年人]
     张  玉[景州人]      胡化淳[天津人]
     甘自洁[浮梁人]      斐 
     李知春[香河人]
     徐日炅[真定人。以上八员,年代未详]
主簿
     杜  晦[交趾监生,正统年间任]
     胡  敬[景泰年间任]   尹  瑁[天顺年间任]
     邱世瞻               张文禄
     王  杰               吴 
     姚  连    周  珙[以上六员宏弘治年间任]
     李惟寅    张  经[偏关人。以上二员正德年间任]
     白  简    王  麟[苏州人]
     刘  鸾[富平人]      徐  举[曲成人]
     朱  葵[以上五员,嘉靖年间任]
     焦  芬[隆庆年间任]   孟  仕[渭南人]
     杨廷秀               吴  槚[保定人]
     谢君赐               刘  琚[深州人]
     栗可学               曹以孝
     黄永锡[宁陵人]      崔三畏[祁州人]
     祁天佑[应城人]      雷子隆[南昌人]
     魏邦魁[江南江宁人]   王  节[威县人]
     张开先[鹿泉人。以上十四员万历年间任]
     王世崇   王文然[钱塘人。以上二员天启年间任]
典史
     王  亶[景泰年间任]   梁  材[天顺年间任]
     谷  举               杨 
     常  制[以上三员,弘治年间任]
     李  珂[迁安人,正德年间任]
     何万銮               屠  珉[平湖人]
     徐  贤[高阳人]      张 
     孙元桢   程  槐[吴桥人。以上六员,嘉靖年间任]
     李  纯               赵景贵[饶阳人]
     万一诚[泾县人]      朱 
     王  均[汝阳人]      李彦龙[东阳人]
     孙用章[侯官人]      黎 
     胡大汉    沈万选[长洲人。以上十员,万历年间任]
     项振声               林有镗[鄞县人]
     徐士荣               范 
     龚惟忠[以上五员,天启年间任]
     李桢       徐邦贵[以上二员,崇祯年间任]
儒学[旧志不分教谕、训导,概称“儒学”,今无可考]
     王  景[扬州人,永乐年间任教谕]
     林  璟[侯官人,宣德年间任教谕]
     刘  达[教谕]          包伯伟[训导]
     夏  枻[教谕,钱塘举人]
     陈  鼎[鄢陵人,教谕]
     李  恺[恒水人,训导。以上五员,景泰年间任]
     张嘉吉[吉水人,教谕]  张  乃[东明人]
     赵  崇                吕 
     王  鼐                周 
     宁辐忠[以上七员,成化年间任]
     廲大经                武 
     白  玉[以上三员,宏(弘)治年间任]
     刁  毅[东鹿人,教谕]  田  芝[青苑人]
     王辅臣[陈留人]       梁 
     吕  经[训导。以上五员正德年间任]
     殷绍宗[安阳人,教谕]  赵  崇[连江人]
     申  恭[安阳人,训导]  周  元[政和人]
     宁福忱[景州人]       魏  钦[仪真人]
     杲文魁[教谕]          张朝钥[训导]
     武九思                 吴三省[南乐人,教谕]
     王  烱[临邑人]         王家相[蠡县人,训导]
     邱  崧[陕州人。以上十三员,嘉靖年间任]
     杜  阶[临淮人,隆庆年间任]
     吴  臣[武定州人,教谕]  王  助[黄县人]
     丁  撰                  张  洙[平度人]
     傅履重[南安人]         丁天相[大兴人]
     周  官[郑州人]         王梦旭[胶州人]
     王政举[平度人]         詹子忠[福建人]
     刘思皋[邱县人,训导]    李守经[蓬莱人]
     贾栖凤[三河人]         王加乐[泰安人]
     张问行[历城人]         高可及[辽东人]
     刘  衍                  邓  镇[高密人]
     萧士毅[滦州人]         王腾蛟[济南人]
     吕应周[泰安人]         周孔叙[金州人,教谕]
     张自蕴[即墨举人]       王正邦[海丰人,训导]
     张维翰[辛县人]          宋三贵
     赵远虑[以上二十七员,万历年间任]
     梁  佐                  米世发[陕西举人,教谕]
     吕相尧[滨州举人]        屠振铎[黄岗举人]
     张汉阳[观城举人]         刘熙载[濮州人]
     王绍休[潍县人,训导]     崔凝欧[胶州人]
     白  鹤[灵邱人]  李可珍[以上十员,天启年间任]
     赵明德[海丰人]          林文照[南海人]
     周人焕[济宁人]          王省曾
     沈嗣茂                   段可教
     朱启蒙                   刘育梧
     张尔修                   张尔涟[霑化人]
     江见珠[即墨人。以上十一员,崇祯年间任]
     国朝设知县一员,县丞一员[乾隆三十一年,移驻东里店],典史一员,巡检一员[康熙十二年,设垛庄驿,丞一员。乾隆十四年裁,改设巡检一员],教谕一员[顺治十八年裁,康熙十八年复设],训导一员。
知县
     吴如松[河间岁贡]       张慎行[南宫进士]
     徐腾蛟[辽东人]        齐大化[辽东人]
     王志佐[辽东人]
     张允中[武强拔贡。以上六员,顺治年间任]
     杜霁远[广平府永平进士] 李缙陛[河南荣泽举人]
     陈美典[江南山阳进士]   黄梁室[山西襄垣进士]
     闵  言[湖广石首教谕]   黄胪登[龙溪举人]
     杨士■[北通州进士,康熙十四年任]
     冯贲征[河间进士]
     缪  燧[江南江阴贡生,十七年任]
     王祚昌[贵州镇远贡生,二十一年任]
     苏翔凤[浙江进士,二十八年任]
     支隆求[浙江嘉兴举人,二十八年任]
     沈  凤[广东西宁举人,三十年任]
     张对扬[河南开封举人,三十六年任]
     王昌祉[云南举人]
     朱尔怡[卢龙举人,四十一年任]
     杨召春[大兴监生,四十一年任]
     孙  临[大兴岁贡]
     冯  瑄[江南金坛举人,五十八年任。以上十九员,康熙年间任]
     何  渊[陕西灵台举人,雍正元年任]
     蔡柱梁[广东南海举人,雍正二年任]
     吕  琯[顺天人]   黄中[浙江钱塘岁贡]
     缪民典[江苏江阴副贡,五年任]
     罗廷仪[浙江山阴进士,七年任]
     李  黄[河南安阳监生,八年任]
     张  蔚[直隶昌黎举人,九年任]
     白世德[山西阳曲人,十年任]
     沈尔棠[浙江山阴进士,十一年任。以上十员,雍正年间任]
     沈应震[河南故城拔贡,乾隆二年任]
     牛  琳[天津庶吉士,七年任]
     王  浡[蒲城举人,十一年任]
     杨超恒[江南淮宁进士,十四年任]
     沈廷枚[陕西宁夏拔贡,十八年任]
     蒋  纶[全州举人,二十一年任]
     大  章[汉军举人,二十四年任]
     陈汝聪[四川进士,二十五年任]
     王  醇[山西曲沃捐贡,二十八年任]
     骆大俊[江苏宣城进士,三十一年任]
     陆允鈵[甘肃灵夏举人,三十八年任]
     褚廷琛[苏州副榜]
     张  晋[镶白旗举人,四十八年任]
     士  魁[镶红旗笔贴式,五十二年任]
     陈廷杰[镶红旗包衣举人,五十三年任]
     杨以沄[江西新城人,四库馆誊录,五十七年任]
     王元恭[江西会昌拔贡,六十年任。以上十七员,乾隆年间任]
     俞士元[浙江山阴人,方略馆议叙,嘉庆二年任]
     刘锡麟[顺天通州监生,六年任]
     陈锡龄[广东揭阳举人,十二年任]
     周  隽[江苏元和举人,十四年任]
     汪星桥[江西浮梁举人,十九年任]
     蔡  熹[顺天大兴人,祖籍江苏,二十年任]
     侯燮堂[河南杞县监生,二十二年任]
     李光祺[顺天宛平副榜,由教习用,二十三年任]
     胡世琦[安徽泾县翰林,改用,二十五年任]
     彭三寿[江西瑞昌进士,二十五年任。以上十员,嘉庆年间任]
     张元鼎[甘肃镇源进士,道光元年任]
     韩亚熊[陕西澄城进士,四年任]
     张  燮[江苏丹徒举人,五年任,现任]
县丞
     薛名儒             王国谕[江南翕县人]
     张星燧[河南洛阳人]
     蒋  岱[江南溧阳人。以上顺治年间任]
     胡  璘[大兴人]     李宪卿[福建上杭选贡]
     蔡朝栋[辽东人]     李  琛[顺天高阳人]
     张玉露[宛平人]     陈果新[宛平人]
     潘世勋[汉军]      刘朝珍[北直人]
     史祔曾[湖广江夏人。以上康熙年间任]
     冯(缺名)[京山监生]
     孔兴朝[大兴人。以上雍正年间任]
     刘长善[华州人]     徐尚孝[江西高安人,拔贡]
     汪  鋆[江苏监生]   王之炌[太仓州监生]
     李奉翰[汉军监生]   金廷佐[江苏江都监生]
     徐  湘[浙江兰溪人] 许大才[福建南靖举人]
     荣  兆[河南固始举人]  郑源荣
     曹淦阶[浙江秀水监生]  高其睿[河南商城人]
     沈  瑊[浙江归安监生]
     刘  均[顺天宛平人。以上乾隆年间任]
     钮祖德[江苏元和监生]  平  达[浙江山阴附监]
     刘丹诏[直隶天津监生]  金之玉[直隶监生]
     吕文德[直隶沧州监生。以上嘉庆年间任]
     韩  澜[江苏元和县人,现任]
典史
     杨懋文[直隶三河人]    王用光
     夏体仁[陕西盩厔人]
     刘士鲲[北直静海人。以上顺治年间任]
     李  铎                应士毅[浙江人]
     徐观垣[金华人]        余人彪[卢龙人]
     龚振武[北直人]
     刘起孝[江西南昌人。以上康熙年间任]
     周广圻                鲁用礼[绍兴人]
     章近贤[浙江人。以上雍正年间任]
     曹上林[嘉兴人,宛平籍]  刘文登[浙江山阴人]
     张  纯[陕西富平监生]   于超凡[浙江山阴人]
     周文谟[顺天大兴人]     董日讲[河南洛阳人]
     毕钟秀[四川梁山人]
     蔡廷柱[山西阳曲人。以上乾隆年间任]
     虞佐尧[大兴人]         尚长庆[大兴人]
     沈  俊[顺天人]         孙勉传[浙江归安人]
     王家振[顺天人。以上嘉庆年间任]
     俞必俊[湖南湘潭人,道光三年任]
     魏昆岗[大兴监生,祖籍福建,现任]
巡检[乾隆十四年,裁垛庄驿丞,改设巡检。以前未见《府志》,亦无卷可考]
     郦山有[顺天宛平人]     汪  墀[宛平人]
     汤凤仪[宛平人,乾隆四十六年任。嘉庆七年坐补,至二十年止。两任共三十一年。以上乾隆、嘉庆年间任]
     祁  镐[直隶清苑人,嘉庆六年任]
     沈  绪[宛平人]  丁  恕[宛平人。以上嘉庆年间任]
     杜  恺[宛平人,道光二年任]
     王丙哲[江苏金山监生,现任]
       教谕
     陈  烶[灵山卫人] 周而震[掖县举人]
     马冲汉[邹平人]   孟  暹[阳谷例贡]
     于继善[东阿例贡] 张天倬[武城拔贡]
     张文嵋[胶州举人] 王梦说[滕县例贡]
     李观临[堂邑拔贡] 朱世官[德平举人]
     刘俨然[邱县拔贡] 李  恪[章邱举人]
     孟传锐[邹县恩贡] 林毓筠[栖霞拔贡]
     庄  正[蓬莱拔贡] 双  图[滋阳拔贡]
     刘  寅[寿张拔贡] 孔毓灏[曲阜恩贡]
     陈中和[濮州举人] 张为藩[齐东拔贡,现任]
       训导
     张吾毅[莱芜人]   周之翰[安东卫岁贡]
     邵廷玫[鱼台人]   陈经纶[蓬莱人]
     陈其鲁[堂邑人]   朱  襄[潍县岁贡]
     李根深[嘉祥岁贡] 迟桓玺[莱阳岁贡]
     郝  瑞[高密岁贡] 张德润[范县岁贡]
     周孔述[福山岁贡] 盛金声[莘县岁贡]
     侯执桓[夏津岁贡] 刘重章[文登岁贡]
     范  谨[昌邑岁贡] 张文蕴[新泰岁贡]
     王  圻[聊城岁贡] 戚  炎[惠民岁贡]
     牟承志[福山举人] 李永培[单县岁贡]
     李  昺[文登岁贡] 陈折柱[恩县岁贡]
     王  簠[高密举人] 杨  ■[平原岁贡]
     丁  勍[沾化岁贡] 孙大文[邹平岁贡]
     李特抡[海丰举人] 李  柱[信阳举人]
     王  ■[海阳岁贡] 孔传游[肥城岁贡,现任]
    
     沂水县志卷之五
职官
戎秩(1)
     国朝沂水营千总(2)[以前无可考]
     吴文思      冷文玉
     仵  彬      陈国禄[行伍,山东人]
     邢允吉[武举,长清县人]  孙  震[行伍,历城县人]
     王义如[行伍,平原县人]  赵  坤[行伍,峄县人]
     杜濬平[武举,滋阳县人,现任]
       垛庄经制外委(3)
     任发春[行伍,文登县人]  李文思[新泰县人]
     李逢泰[滋阳县人]        孔毓凯[曲阜县人]
     杨印平[滋阳县人]        王廷干[兰山县人]
     钟  瑗[滋阳县人]        崔逢祥[安东卫人,现任]
    
     [注释]
     (1)戎秩为军队官阶。
     (2)千总为清代军队中官名。
     (3)经制外委为清代的额外低级武官,职位与千总、把总略同,但待遇较低。
     沂水县志卷之五
职官
宦迹(1)[按宦迹,《郡志》与旧《邑志》详略不同,今从其详者录之,非别有增饰]
     树咏甘棠(2),碑称坠泪(3),古人之遗爱不待言矣。即政绩未必尽龚、黄(4),讴思不必皆郭、鲁(5),而有仁声异政,虽去犹令不忘者,足登循吏之传,必为之记载,不没其善。在本官守土治民,无负国恩,固不敢望去后之名也。然称职之中有可风之实,来莅斯邑者慕前休勉作好官(6),去任各方者思旧迹期为名宦,正职司与绅士所咸愿跂而及者也(7)。故志职官,即继以宦迹。

[注释]
(1)为官之政绩为宦迹。
(2)甘棠即棠梨。周召伯布文王之仁政,舍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赋甘棠诗以怀念之。
(3)诸葛亮为统一中原,六出岐山,病死五丈原,后人感其鞠躬尽瘁,于归途中立碑以纪念之,过者皆坠泪。亦有另说。
(4)龚、黄指汉之循吏(贤官)龚遂与黄覇。
(5)讴思为歌咏怀念之情。郭、鲁指东汉时深得民心之官吏郭伋与鲁恭。讴音欧。
(6)意为以前任德政自勉而作好官。
(7)意为此乃现任官吏与绅士等皆期望涉及者。
    
     三国魏
刘修
     字季绪,表之子也。挚虞《文章》志曰:“修著《诗颂》六篇。”仕至东安太守。
胡质
     字文德,寿春人。少与蒋济、朱续俱知名。为东莞太守,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太和二年,从建威将军贾逵征吴,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郡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首伏。后迁荆州刺史。质子威仕晋,为青州刺史,武帝尝问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曰:“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其见重异代如此。[见《魏志》本传]
张缉
     字敬仲,冯翊高陵人也。少以治能名。明帝谓:“缉之才多所堪任。”呼相者视之不过二千石。帝曰:“何才如是而位止二千石乎?”稍迁东莞太守,领兵数千人。为国家陈吴蜀形势,料诸葛恪得胜,且必以震主见诛,已而果然。司马师曰:“敬仲之智胜恪也。”嘉平中,女为皇后,征拜光禄大夫,与李丰等谋诛司马师,见杀。[见《魏志·本传》及《魏略》]
    
曹嘉
     魏楚王彪之子也。能诗,与征虏将军、监青徐军事石崇往来倡和。吏部郎李重启云:“东莞太守曹嘉才干学义不及志翕,而良素修洁,性业逾之。又历二郡,臣以为优先代之后,可以嘉为员外散骑侍郎。”[见王隐《晋书》]
     南北朝
    
阮长之
     陈留尉氏人,东莞太守。莅官有风裁,不避豪强,声称大著,后人思之。[采《青志》,下一人同]
    
陶季直
     秣陵人。嗜学淡荣利,征召不起,时人号曰“聘君”。后为上蔡令,以病免。再迁东莞太守,在郡清和,迁镇西咨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已。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北魏
张谠
     字处言,清河东武城人。先仕南朝,为东徐州刺史。后归北,仍旧任,与高闾对镇团城。谠性开通,笃于抚恤,青、齐之士,虽疏族末姻咸相敬视。后赐爵平陆侯加平远将军。
    
戚纶
     楚邱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沂水主簿。按版籍得逋户甚众,县以富饶。真宗时,擢知青州,以惠政闻。
韩道
     仁宗时,为沂水主簿。时京东多盗,临沂尉适缺,命道兼之,道广设方略,收捕殆尽。
    
聂朝散
     明昌七年,知沂水县。莅政平恕,而发奸摘伏,人不能欺。每逢旱涝祈祷必应,屡致丰年之庆。
    
苑华
     成宗时为沂水尹,以课农兴学为务,去后民为立碑。
孔克绍
     沂水主簿,存心爱民,尤注意于学校。
    
知县
田子荆
     太和人,洪武间知沂水,廉平耿介,为政有条。
叶元凯
     丽水人,正统间知沂水县,有惠政,民立祠祀之。
陈孜
     邳州监生,天顺间知沂水县,刚直疾恶,扶善抑强,用石甃城,至今赖之。
陈鼎
     永清监生,重修政事堂。天顺间知沂水县,性敦厚,治民有方。
崔建
     通州举人,自临淄训导升知县事,勤政爱民,均赋役,听讼明决,民多歌谣,后以忧去。
戴初
     建安进士,宏(弘)治间知沂水县,存心平恕,莅事严明。
张玉
     顺天举人,宏(弘)治间知沂水县,有惠政,不期年而大治。
凌相
     维阳进士,知沂水县,持事清介,处事刚方。
鲁铎
     抚宁进士,任大理评事,因直谏左迁知县。正德间知沂水县,学术正大,器识宏远,治行为东省第一。
汪渊
     上饶进士,正德间知沂水县事,时兵火甫息,民流域荒,亲教耕织,身为劝借,修城池,新学宫。擢监察御史。有碑记。
穆相
     三原进士,嘉靖间知沂水县,狷介有为,三年而邑治,尤孜孜劝学,后擢为监察御史。
李汝楫
     嘉靖间知沂水县,素性刚介,抚字有方。
欧阳思贤
     嘉靖间知沂水县,勤于政治,废坠修举。
沈炼
     抚州举人,知县事,作新政治,修举废坠,民怀其惠,擢太守。
魏可简
     昌黎进士,嘉靖间[实系万历,前志作嘉靖,误]知沂水事,端肃宽静,以古道自持,不事蜂击粉藻,惟便民为经久计,平刑缓赋,衙宇澄然。所招抚流亡归业李积庆等八百七十八户,开荒田三百七十八顷,筑城垣,修邑志。礼士下贤,动依规范。丰神庄重,望而知其为端人。升户部主事,累官光禄寺少卿。
李守贞
     定州进士,器宇春温,操持玉洁,历政未期而循誉兴,民心相与终始。后擢刑部主事。
刘登朝
     浦州举人,刚毅决断,不持两可。
刘檟
     归善举人,隆庆间任。加意保厘,不忍催科,当路斥去,士民为流涕。
王见龙
     光州进士,性体敦厚,与民相安。
陈廷谟
     直隶赞皇进士,爽快明决,实心爱民。擢监察御史。有《九日登东皋》诗,立石在东皋。
苏浡然
     北直贡生,万历间知县事。存心平恕,刚柔并济,民胥怀之。
王凤竹
     唐山进士,万历初知沂水县。廉介有为,去三大滑,万户称快。又去冗赋,节冗费,多凿凿大政。沂水赋数十年不完,公调停清理,不严而科最。擢刑科给事中。百姓感之,为立碑建祠。
马之图
     河南商城进士,万历间知沂水县。为政勤敏,抑强扶弱。
任光统
     山西芮城进士,万历间知沂水县。赈饥有方,人沾实惠。
蒋希舜
     崇祯间知沂水县。片言折狱,民不敢欺。
阎禧
     崇祯间知沂水县。秉心慈祥,爱民如子,时多寇患,悉力守城,民赖以安。
县丞
杨仲春
     宣府岁贡,隆庆三年任县丞。谦和慈爱,一毫不染。历四年,升灵台知县。
丁秉直
     三和人,万历八年任县丞,赤心爱民,纯一无伪。以忧去,民怀之。
孟仕
     渭南人,吏员,万历间任县丞。存心刚正,处事明豁,一廉彻骨,当路异之。
王秉哲
     北直监生,万历间任县丞。处事平恕,有廉明之誉。
王廷甲
     南直监生,万历间任县丞。平易近民,卒于官。
胡海
     正统间任县丞,刚果有为。
主簿
杜晦
     正统四年任县主簿,平恕爱民。
刘琚
     深州人,万历十四年任主簿。心术正大,气节刚方,人以廉吏称之,不敢干以私。
教职
王景
     扬州举人,永乐间来掌教事。性质刚毅,教法严明。其堂殿斋庑皆其规画。
林璟
     福建侯官举人,宣德间来任教事。性质雅正,教人有方。
陈鼎
     河南鄢陵举人,景泰间任。练达老成,明于教体。
张嘉吉
     江西吉水人,成化年间任教谕。学问优长,深得教体。
夏枻
     浙江钱塘人,由举人来任教事,宦迹未详。
王乃直
     直隶东明举人,署教事。学行兼全,丁父母忧,皆庐于墓侧,朝廷旌表。升国子监学正。
刁毅
     直隶东鹿举人,正德二年,自高唐历任本县教谕。谙通五经,教持四维。以疾终。
田芝
     清苑人,兰之兄也,举人。署教事,教法详明。
王辅臣
     陈留举人,正德九年任教事。存心公正,施教严明,期年之间以忧去
王烱
     临邑人,嘉靖四十年任教谕。性质刚毅,终日正衣冠坐堂上,未尝少怠,士习丕变。以忧去。
杜楷
     临淮人,隆庆元年任训导。德器深厚,学问优长,捐俸周贫生,士人思之。
贾栖凤
     三河人,万历十二年训导。器识宏大,学术优长,诲人皆刚方大节。五年升任,士子为之流涕。
傅履重
     万历十八年任县教谕。志行清洁,学术优长,振起颓风,不受馈遗。四年擢去,诸生皆流涕。
詹子仲
     福建举人,万历年间任训导。行事端方,孜孜以教人为务。后升广东知县。
米世发
     陕西举人,万历间任教事。气宇温和,教法详明。升山西知县。
吕相尧
     北直举人,天启间任教事。学问正大,循循善诱,升南京国子监博士。
屠振铎
     湖广举人,任教事。老诚谙练,深得教士之方。
沈嗣茂
     云南举人,崇祯间任教事。资性和雅,教人不肃而成。升兵部司务。
     国朝
知县
吴如松
     顺治间知沂水。鼎革之初安,集百姓,民皆安堵。
张慎行
     顺治三年知沂水。时土寇充斥,抚御有功。
张允中
     顺治十六年知沂水,轨度严整,刚毅不阿。
缪燧
     康熙十七年知沂水。时值饥荒,赈济有法,散牛耘,集流亡,枷赌博,戢营弁。去官后,民建祠祀之。
杜霁远
     康熙间知沂水。处事明决,尤喜课士,有棫朴作人之化。
王祚昌
     康熙二十一年令沂水。政惟由旧,少所变更。
冯瑄
     康熙间令沂水。屏苛察,缓催科。岁饥,民多逋欠,不忍追呼,民感其德。
典史
杨懋文
     顺治四年任沂水典史。寇起,招抚被害,民为立祠。
教职
陈其鲁
     康熙间任沂水教谕。廉隅自持,一变士习。
    
    
沂水县志卷之六
仕进
征辟(1)进士  举人
     古者取士之制,莫详于《周礼·王制》。汉则文帝举贤良,武帝举孝廉,光武举茂材(才)四行(2),顺帝改察举之法,试经学章奏,制始一小变。魏晋区别人物,定为九等(3),其法六代相沿。隋建进士科,以诗赋取士。唐并设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岁随方物(4)入贡,高宗停秀才科,元宗时始移举贡于礼部,以侍郎主之。宋制略如唐,进士殿试分三甲(5),自兹殿试定为例。神宗时罢诗赋、明经诸科,用经义、策论,后并用经义、诗赋、策论。元、明俱以文艺取士,惟洪武六年,察举孝廉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十七年复颁行科举式,以子、午、卯、酉年乡试(6),辰、戍、丑、未年会试(7)。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三场策五道。乡试中式曰“举人”,会试中式曰“进士”。殿试分甲第(8),移吏部,分别授官。
     国朝取士,略如明制。顺治元年,恩诏直、省、府、州、县,有才学出众孝弟著闻者,听学臣荐,试用。二年,初行乡试。三年,初行会试,八年,定满洲、蒙古、汉军、汉人一体应试。九年会试分南、北、中卷。
     康熙十八年,特行恩科乡试,专考贡、监官生。[顺天专差考试,山东、山西等省就河南省试]十八年,开博学宏词科。三十九年定官卷例。四十一年,定五经取中额。
     乾隆元年,诏开博学宏词科。二十一年,会试第一场改试四书义三道、论一道;二场经义四道、五言八韵律诗一首,废诏、诰、表、判;第三场仍用策五道,乡试亦如之。五十三年,改移八韵诗于第一场;第二场去专经,改用全经,自戊申科为始,每试一经,五科之内以次试毕后,乃五经各出一题,裁去论一篇;第三场仍用策五道。五十七年壬子科,定写添注、涂改例。
     嘉庆四年,会试增额如旧制,祝各省人到之多寡,定取中名数。又诏宗室一体与乡、会试,外省驻防亦如之,自辛酉科乡试为始。
     皇上嗣位,乡、会试如前制。恩旨开科,其应行广额及各州县举孝廉方正,俱照以前。
     庆典遵行。试场揭晓后,挑取、誊录并查年老试士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钦赐,悉如前制。士子身逢盛世,霞蔚云蒸(9),而况近圣贤之地(10)如沂者欤!志选举,悉为表而著之。[前半节录《郡志》文]

[注释]
(1)从平民中选任官员为征辟。
(2)茂材(才)即秀才,因汉光武帝名秀,改秀才为茂才。汉官仪定四行(即四项标准)为:敦厚、质朴、逊让、节俭。
(3)魏晋以后有九品官人之法,即将官阶分为九等。
(4)方物,即地方之物产。
(5)科举时代,贡士经殿试后成为进士,分一甲、二甲、三甲排列名次,谓之三甲。
(6)科举时代,每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进行考试,谓之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7)明清时代,集全国举人于京城进行考试,谓之会试,中式者为进士。
(8)甲第:即第一等。一等又分为三甲,故称之。
(9)霞蔚云蒸,意为大好时光。
(10)近圣贤之地,意为地近孔孟之乡(曲阜、邹城)。

征辟[《通志》:“凡列朝博学鸿词、贤良方正、孝廉及山林隐逸等科,均入征辟。”]
东汉
     童  翊[字汉文,姑幕人,举孝廉,再举茂才]
三国魏
     国  渊[盖县人,司空椽]
     徐  奕[东莞人,谏议大夫]
季汉
     诸葛亮[琅邪(琊)阳都人,丞相]

     冯士成[知府,《青志》士作世]
     杜  泽[吏部尚书]
     张  彝[布政使]
     顾  盛[御史]
     封  爵[主事]
     唐  得[知府]
     于  从[知府]
     杨  雄[同知]
国朝
     牛学洙[道光元年,由附贡举孝廉方正]
     刘鸣谦[道光元年,由廪生举孝廉方正]
     进士[事迹无可考及列入名献者,此处注概从略。其有事迹而不归他项者,始详焉。举人以下同]
    
洪武
     刘  拯[科分未详,官御史]
     朱  瞻[十八年乙丑科,丁显榜,官参政]
     葛  瑾[官侍郎。以上二人同榜]
     夏  云[二十七年甲戌,张信榜,官御史]
天顺
     刑(邢)干[八年甲申科,彭教榜,官工部郎中]
成化
     杨光溥[俨子,五年己丑科,张昇榜,官副使]
     武  卫[十四年戊戌科,曾彦榜,由翰林迁太常寺少卿、侍讲学士]
     武  衢[二十年甲辰科,李珉榜,官御史]
嘉靖
     高大化[三十八年巳未科,丁士美榜,官知县]
隆庆
     刘振基[五年辛未科,张元榜,官知县]
万历
     杨东野[五年丁丑科,沈懋学榜,官参议]
     刘应宾[四十一年癸丑科,周延儒榜,官徽宁巡抚]
     张时俊[官河南开封府知府。以上二人同榜]
崇祯
     江孔燧[元年戊辰科,刘若宰榜,官按察使]
     高名衡[四年辛未科,陈于泰榜,官巡抚]
     国朝
顺治
     刘泽芳[三年丙戌,傅以渐榜,由翰林宏文院检讨仕至盐运司同知]
     高  熏[九年壬辰,邹忠倚榜,任湖广兴宁县知县,升郴州知州]
康熙
     刘  玮[应宾子,三年甲辰,严我思榜]
     高名图[六年丁未,缪彤榜,任山西石楼县知县]
     刘  侃[三十九年庚辰,汪绎榜,任盐运使司]
雍正
     高淑曾[五年丁未,彭启丰榜,任湖北常德府知府]
乾隆
     刘绍武[十九年甲戍,庄培因榜]
     刘鼎臣[调元,绳武子,辛丑钱棨榜,任贵州普安县知县]
嘉庆
     王在中[元年丙辰,钦赐翰林院检讨]
     高敩龄[悟菴,葵子,辛未,蒋立镛榜,任登州府学教授]
     袁  炼[冶池,玉基子,辛未,蒋立镛榜,现任国子监助教]
     刘遵和[子中,文翔子,已卯,陈沆榜,现任户部江西司兼广东司主事,军机处行走]
     举人

洪武
     朱  瞻   葛 
     夏  云  刘  拯[以上四人,俱十七年甲子科。见洪武进士]
建文
     刘  仪[官知州]  曹 
     汪  潜[官鸿胪寺鸣赞。以上三人,俱二年己卯科]
永乐
     单  彪[元年癸未科,官教谕]  王 
     李  毓   陈  亿
     [以上三人,俱九年辛卯科]
     刘  敬[十二年甲午科,官通判]
     吴  越[十五年丁酉科]
     黄  震  张  宣[以上二人俱十八年庚子科]
     李  竟[二十一年癸卯科,官训导]
宣德
     石  莹[元年丙午科]
正统
     陈  干[六年辛酉科,官训导]
     杨  俨[九年甲子科,官通判]
天顺
     邢干[三年乙卯科,见进士]
成化
     杨光溥[元年乙酉科,见进士]
     武  卫[四年戊子科,见进士]
     杨光泽[俨子,七年辛卯科。官知州]
     武  衢[十三年丁酉科,见进士]
正德
     张  镐[五年庚午科,官知县]
嘉靖
     高大化[三十一年壬子科,见进士]
隆庆
     刘振基[元年丁卯科,见进士]
万历
     杨东野[光溥曾孙,元年癸酉科,见进士]
     张东鲁[十三年乙酉科,官知县]
     杨时俊[东野子,二十五年丁酉科]
     张时俊[二十八年庚子科,见进士]
     刘应宾[见进士]
     陈  志[以上二人,俱四十年壬子科]
     江孔燧[见进士]
     郭  征[以上二人,俱四十三年乙卯科。旧志作“桢”]
     高名衡[四十六年戊午科,见进士]
天启
     刘云骏[七年丁卯科]
崇祯
     武重华[三年庚午科,官知县]
     国朝
顺治
     刘泽芳[二年乙酉,京闱。见进士]
     朱之生[五年戊子]
     高  熏[戊子,见进士]
     高名图[八年辛卯,见进士]
     刘  玮[十一年甲午,见进士]
康熙
     刘  侃[二十年辛酉,京闱。见进士]
     相  勋[二十九年庚午,京闱]
     刘方直[三十五年丙子]
     刘鲁洙[四十一年壬午]
     高  侗[四十四年乙酉,任内阁中书]
     赵维新[五十年辛卯,任教谕]
     刘鲁泗[五十三年甲午]
     高  岸[五十六年丁酉]
雍正
     高淑曾[元年癸卯,见进士]
     徐可建[癸卯]
乾隆
     刘东麟[六年辛酉]
     赵元亨[十二年丁卯]
     张澄潜[十五年庚午,任潍县教谕]
     刘绍武[庚午,见进士]
     高  晟[以南,二十九年壬午,任济南府学教授]
     高  葵[汝忠,淑曾子,三十三年戊子,任湖北汉阳县知县]
     刘鼎臣[四十五年庚子,京闱。见进士]
     张思九[四十八年癸卯]
     高绍南[五十一年丙午,现任金乡县教谕]
     高克缃[焕文,丙午,任莱阳县教谕]
     刘鼎和[梅亭,绳武子,五十四年己酉,任淄川县训导。见例贡]
     王在中[六十年乙卯,钦赐。见进士]
嘉庆
     高敩龄[三年戊午,见进士]
     刘若翥[五年庚申,直隶州州判,署江苏苏松管粮分府。见副贡]
     袁  炼[十三年戊辰,见进士]
     刘逆和[戊辰,京闱。见进士、拔贡]
     李恒儒[二十一年丙子]
     刘  灼[俊三,遵谦子,丙子]
道光
     袁振瀛[仙舟,炼子,元年辛巳]
     刘遵侨[子寄,辛巳,京闱。见拔贡。候补咸安宫教习]
    
     沂水县志卷之六
仕进(1)
贡士(2)
     每岁贡士,古制也。
     国朝贡士例有五:逢大庆典,以是年之岁贡为恩贡;每十二年选拔之贡为拔贡;岁试十次计三十年,在学斋长出贡为岁贡;乡试中副车(3)为副贡;文理优长,举优考取者为优贡。外此,或以附生(4)捐贡(5),以增生、廪生(6)捐贡,均谓之例贡,又宜分别列之。

[注释]
(1)由平民进入官宦之途为仕进。
(2)由各省选贡于朝庭之士子为贡士。
(3)考取举人副榜(即副取)者为副车。
(4)清制:初入学(太学)之生员称附生。
(5)出资捐贡生衔称者为捐贡。
(6)生员定额之外又增加之录取名额为增生。明、清时代,由官家给廪禄供养之生员为廪生。
    
    
洪武
     成  玮[按察司知事]
     刘  宠[通判]
     庄  敬[知县,旧志讹作“抆”]
     宋  翚[署丞]
     李  沈[知县]
     陈  瑀[主事]
     高名士[廪准贡]
永乐
     王  哲[知县]      武慎[经历]
     杜  润[户部照磨]  顾照[知县]
     张  英[知县]      庄  端[布政司理问]
     赵  敏[卫经历]    高 
     孟  庆[知县]      张  绍[知县]
宣德
     刘  质[知县]      黄  桢[府照磨]
     马  骏[县丞]      于  雄[县丞]
正统
     杨  铎[县丞]      游  楗[县丞,《青志》作健]
     陈  永[县丞]     韩  弼[府知事]
     赵  术[序班]      苗 
     王  喻[知县《青志》作“瑜”]
     徐  昂[主簿]     耿 
     张  伟[县丞]     秦  宏[卫经历]
天顺
     武  佐[卫经历]    刘  哻[知县]
     武宗义[训导]      刘  泽[卫经历]
     武邦治[教谕]
成化
     王  宏[县丞]      王  弦[训导]
     徐  贤            孙 
     李  宗[教谕,《青志》作“棠”]  梅  松[县丞]
     赵  旸[训导]     苗用成
     黄  瀛[县丞]      武  衡[恩贡,承事郎散官]
     武 徽[廪贡,承事郎散官]
     武选[荫生,官大理寺寺副]
     杨光渊[主簿]      彭  芸[主簿]
     张  铎[卫经历,《青志》作“绎”]
     刘  昆[直隶选安县知县]
宏(弘)治
     刘 
正德
     赵  经[教授]      石  达[知县]
     杨一元[教授]      相  振[主簿]
嘉靖
     同  正[县丞。旧志作“周正”,《府志》作“同正”,《青志》作“周正”]
     李昂然[卫经历]    杨一贞[训导]
     刘  度            卢 
     张国器[府经历]    黄  甲[州同知]
     尹  鑨[詹事府主簿,《青志》作尹鋐]
     韩  济[教谕]      武德彰[训导]
     孟东川            李  玫[主簿]
     杨一夔            刘  唐[西安府知事]
     耿  栋[鸿胪寺序班]  李三戒
     郭  唐[主簿]      苗  经[知县]
     彭凤翚[主簿]      刘  翱[教授]
     高大同[当涂县主簿,升河南布政司检校]
     杨绍芳[通判]     石 
     杨承芳[县丞]      王  璋[训导]
     苗应祥[教谕]      耿纪武[陕西延安府同知]
     张■桂[江南句容县主簿]
     张■林[恩贡]      张振英[岁贡,授陕西同州同知]
     张振儒[廪贡]
隆庆
     尹东郊[训导]         陈时鸣[县丞]
     顾时臣[教授]         刘守仁[训导]
     高  炜[道州通判,唐王府审理]
     高  炫[祥符县主簿,沈王府工正。二人大同子]
万历
     刘伯祯[《府志》作桢]  邓 
     耿继善[莱芜教谕]      张希珠[训导]
     李尚仁[主簿]          王  道[教谕]
     成  性[知县]          徐有望[主簿]
     张蕴中[拔贡,山西翼城县县丞]
     张  乾[冠县教谕,赠工部清吏司员外]
     尹  浩[河南陕州州判]
     王所任[选拔河南新蔡县知县]
     陈时务[教授]          彭继德[训导]
     彭常吉[山西岢岚州州判]
     苗  顺[教授]
     耿  焕[县丞,升南京卫经历]  刘  澄[县丞]
     郭思孝[教授]   杨时育[恩选贡]
     李蹊春    刘  励[邱县教谕赠太常寺卿]
     杨时秀[掖县训导]
     朱朝栋[教谕]   张时英[怀庆府通判]
     李克登[训导]   李如梅[长沙经历]
     高  燝[贡生改武,任凤阳府都司]
     刘弼明[例贡,光禄司(司)署丞]  杨时髦[训导]
     郭  干[恩选州同知]        高  燿[例贡]
     高  瑾[例贡]              高名士[廪准贡]
     高  炜[例贡,通州州判]
天启
     刘守才[恩选,县丞]     陈孟郊
     徐洪图          刘思元[教授]
     王体敬[教授]
崇祯
     赵国士[教授]    杨  斐[训导]
     张际明[恩选,任同知]  杨其才[教谕]
     张时叙[淄川教谕]      杨起震
     江  涛          袁鹤年
     刘翰明[拔贡,大名府知府]  赵瑞麟
     张翊明[光禄寺署丞]   张瑞明[兵马司指挥]
     张守佐[锦衣卫经历]   刘可敩[上林苑监左监丞]
     刘  ■[鸿胪寺序班]   江孔焻[廪准贡]
     张应明
     国朝
顺治
     阎懋伦[栖霞县训导]
     刘令闻[大兴籍拔贡,任江苏长洲县知县]
     朱  玑[鳌山卫教授]   类人龙[邹平县训导]
     刘应震[海丰县训导]   钟士彦
     耿  杰[恩贡,通判,改授贵州卫经历]
     刘  玮[初考知县,见进士]
     张星朗[江西新喻县县丞]
     蒋秀实[岁贡]   王洪运
     贺于王[甲午恩贡,考授县丞。见考职]
     郭兆环         杨  泌[岁贡]
     李允中         张  炅[戊子恩贡,封邱县知县]
     张承明[恩贡]  刘斯湘[例贡,州同知。见考职]
     刘  珙[海澄县知县,升安吉州知州]
康熙
     刘  侃[壬子恩选,见进士]
     相  勋[丙寅,见举人]
     李大受[己酉拔贡,由教授任山西襄垣县知县]
     孙  桢      黄世禄
     杨  开      马云龙
     李于朝      刘肇基
     杨春秀      何常师[岁贡,任邱县教谕]
     郭兆行      贾 
     张用中[庚午]   张 
     杨行章[岁贡]   相巩祚
     武迈宗         方硕彦
     刘维翰         刘广润[岁贡]
     李  宸         陈自新
     高殿枢         张之鹤[辛卯贡贡]
     张  咏[甲午岁贡,淄川县教谕]
     张  谭[丁酉拔贡]   聂里听
     刘  抡[岁贡,平原县训导]
     张文祥[《府志》作翔,范县训导]
     高殿楹[茌平县训导]
     宋振世[岁贡,福山县训导]   刘  掞[癸巳,恩贡]
     刘  琈[宁阳县教谕,候选行人司司副]
     刘  琚[鸿胪寺序班]         刘  樾[清平教谕]
     刘鲁楷[教习,考满授知县,捐升府同知]
     刘谦吉[县丞]
雍正
     赵元亨[癸卯,见举人]   刘绍武[拔贡,见进士]
     刘晋吉[癸卯,恩贡]     刘  任[定陶县训导]
     王用章[巨野县训导]      贺 
     徐  深[岁贡]        曹振声[甲寅,岁贡]
     黄汝止[海丰县教谕,捐升兵马司指挥。见事例]
     刘  逊[樾孙,优贡,保举授直隶定兴县知县,升通州知州]
     田文焕[丙午副贡]   马凤仪[岁贡]
     高  ■             刘芳取[岁贡]
     高  位[见事例]
     黄  蓂[以上四人,科目无考]
恩  贡[旧志各贡班及年代多有未详。今自乾隆以下分类编年]
乾隆
     戴天柱[丙辰]   赵元飏[庚午,乐陵县训导]
     杨中兴[壬申]   武志仁[辛卯]
     刘承光[乙巳。见封典]
     刘若蘧[庚戌,以岁贡作恩贡,任广东连州州判。见封典]
嘉庆
     杨大观[己未]   隋东成[己巳]
     刘风远[庚午]   高方美[己卯,候选教谕]
     杨奋翼[庚辰]
道光
     郑瑞年[辛巳]
拔贡
乾隆
     刘大纯[乙酉]高克缃[丁酉。见举人]
     刘彦中[承光子,己酉,任即墨训导]
嘉庆
     刘遵和[辛酉。见进士]
     刘承谦[鼎和子,辛酉,候选教谕]
     刘遵侨[癸酉。见举人]
道光
     高应垣[乙酉]
副贡
嘉庆
     刘若翥[戊午。见举人]   郑振绪[辛酉,钦赐]
岁贡
乾隆
     刘怀素[戊午,胶州训导]
     张有翼[辛酉,利津县训导]
     高  颖[壬戍,淄川县训导]   黄  芳[甲子]
     黄  茂[丙寅]   高淑端[戊辰]
     尹之轼[辛未]   黄  ■[癸酉]
     徐  璞[甲戌]   赵  接[丙子]
     尹永年[戊寅]   李  ■[庚辰]
     李树基[壬午]   刘绳武[癸未]
     胡  仁[甲申]   袁  湄[丙戌]
     刘学端[戊子,任昌邑县训导]
     刘  增[庚寅]   王明新[癸巳]
     刘芳广[甲午,由拔贡改]
     高  汴[丙申]   朱际昌[戊戌]
     高  节[壬寅]   祝  亮[甲辰]
     杨毓秀[丙午]   萧玉光[戊申]
     刘观光[庚戌]   高廷梁[壬子]
     刘  坊[癸丑]   田业修[甲寅]
嘉庆
     黄六吉[丙辰,临淄县训导]  赵树屏[丙辰]
     高  芹[戊午]   王炳文[庚申]
     聂秀歧[辛酉]   王  柱[甲子]
     江  灏[丙寅]   黄鼎钟[戊辰]
     高程南[庚午]   张  璿[壬申]
     田起凤[甲戌]   李  格[丙子]
     赵  果[丙子]
     高翥南[丁丑,署历城县训导]  刘  崶[戊寅]
道光
     陈  悫[庚辰]   刘英选[壬午]
     李淑聘[甲申]   杨端纲[乙酉]
     刘安东[戊子预考]
例贡
     刘广浥[廪,候选教谕]
     刘蜚声       高  莘[增]
     刘  玠        刘  格[附]
     刘广涵        刘鼎和[增,见举人]
     刘随吉[廪,候选训导]
     贺士僎[附]   于明法[廪]
     申存智[监]   于锡洲[附]
     李子元[附]   刘守谦[廪,见事例]
     袁  勋[廪,见事例]  袁  烱[附]
     刘遵谦[附,见事例]
     刘清泰[附]   刘遵夔[廪,见事例]
     程道原[附]   于锡浦[廪]
     牛学洙[附。见征辟]  刘遵侃[廪,见事例]
     张德厚[监]         尹  倜[廪,见事例]
     牛学颍[廪,见事例]
    
     沂水县志卷之六
仕进
考职(1)
     乡、会试中式   优、拔贡朝考,各就铨用(2),固然已。其或北闱(3)乡试挑取誊录(4),会试榜后考试教习,则生员与贡监共(5),贡士与举人共(6)者也。而又有考职一途,俾贡监得与于登进之阶,是皆以试文录用者,故志各贡后更继以考职。
[注释]
(1)明清两代,非经乡、会试而考录之官吏谓之考职。
(2)铨用即量才选用。
(3)明清科举,将京畿顺天(大抵为今之河北省)专设乡试考场,谓之北闱。
(4)誊录即录事、缮写员。
(5)生员为秀才,其优秀者举以入仕为贡生,入国子监(国家之高等学府)学习者为监生。语意为上述士人同俱有录用机会。
(6)在京会试中式而未经殿试者为贡士,乡试中式者为举人。语意为贡士、举人皆有参与考试录用之机会。
    
     贺于王[甲午,恩贡考授县丞]
     刘斯湘[考授州同知]
     牛  塘[字采玉,经邦子,考授州判]
     黄  芑[考授州同知]
     高憻龄[考授盐场大使,署福建建宁场盐场大使]
    
     沂水县志卷之六
仕进
武科
     武科之试,自金世宗承安四年始。明洪武甲子,定科举乡、会试,头场马箭,二场步箭,三场试策。其年分(份)与文场同,而乡、会试俱在十月。会试不中者,仍应乡试。三次中乡试者,俟开科之年,同新科中式之武举一体应试。我朝康熙十年,准直省考试武童,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八名,府学二十名(1)于岁考年提学官校阅,试以策论,取为武生,岁考一、二等即送乡试。四十八年,令绿旗兵丁愿乡试者由本营印官咨送。五十三年,又令文生愿入武场,武生愿入文场者,听,不中不许再举。会试亦如之。中者殿试甲第赐同文例,不中亦免乡试。至考法监于明制,而头二场外再试技勇:弓八力、十力、十二力三等听开;刀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等听用;石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三等听掇。三项能一二者为合式,否则不准入场。三场初试《武经》(2)、七书(3)论二篇,后止试孙吴司马法论一篇,加书论一篇、策一篇。乾隆二十五年定制:技勇好者别为双单,列于东号,合式者列于西号,三场试武经论一篇,策一问。而书论删焉,已简而要矣。嘉庆十二年,裁试策宿场(4)旧制,只默写武经,十八年暂停舞刀。
     皇上嗣位,文经武纬。(5)乡会试遴才(6),马步箭外,符弓力、石力,复舞刀旧制。
     功令煌煌(7),有志仕进者,固宜群思报效焉[前录旧志文]。

[注释]
(1)旧制,入官学学习者为童生,一般八岁入小学,十二岁入中学,十五岁入大学,并非今之大中小学。
(2)《武经》为集兵家言之出。
(3)《七书》,为《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七家兵书。
(4)考生在考场留宿完成考试科目者,谓之宿场。
(5)句意为在文治武功两方面组织周详,法令完备。
(6)遴才即选拔人才。
(7)功令煌煌即法令彰昭。
    
武进士
     刘步庭[乾隆癸丑进士,由蓝翎侍卫任湖南河溪营都司]
武举
     徐文美[顺治乙酉]   张时熙[顺治丁酉]
     刘芳韶[乾隆乙酉,任卫千总]
     刘芳龙[乾隆乙亥,高密千总]
     刘步庭[乾隆壬子。见进士]
     刘步云[乾隆甲寅]   刘步瀛[乾隆乙卯]
    
沂水县志卷之七
仕进
武弁(1)
     武之由科举进者,已入科名内矣。然而将门之子,韬略素娴(2);行伍之人,兵戈积久(3)。彼其奋起戎行(4),手定太平,或功绵带砺(5),或威镇强梁。治世思文,定乱思武,没其功烈则英雄气短,非所以示鼓舞也,用志武弁[《郡志》文]。

[注释]
(1)武弁即武官(低级的)。弁音便。
(2)韬略为用兵之谋略。语意为平素即熟习用兵谋略。韬音涛。
(3)兵戈为武器,语意为长期熟习战斗武器。
(4)奋起戎行意为积极投身军伍,平定天下。
(5)功绵带砺,意为屡建战功。
    

     孙  显[以军功授莒州军判,晋同知,又授莒州防御使,并权山东、淮南都元帅,迁安远大将军。秦家庄人,冢墓在焉。秦家庄今名泉庄]
     陈  清[以武功授都尉。西北乡石漏庄人,有冢墓]

     耿继业[把总,阵亡。西北乡张耿庄人]
国朝
     曹  冈[考授外委,任垛庄外委千总。原籍浙江嘉兴县。父上林,由桐城驿巡检调沂水县典史,旧志称其“廉明仁恕”。乾隆十三年卒于官,遂家于沂水]
     曹廷璋[冈子,考授外委,历署垛庄外委千总]
     仵仁洁[由山东抚标千总任四川重庆镇游击。原籍蓬莱人。父永曜,乾隆十二年,任垛庄外委千总,因病告休,遂家于沂水卢阳社]
    
     沂水县志卷之七
仕进
事例
     自古取士之制,以科第、征辟(1)进者,世皆目为清流(2),其余或鄙之不复道(3),信如是也。黄霸之入赀(4),何以为循吏(5)?况钟之三考(6),何以称名臣?故资格之说可论庸人(7),不可论奇士。有明景泰间,疆圉(8)多故,令天下生员输粟上马、入监(9),其后并许民间俊秀援例纳级(10)。我朝或亦因事开捐,其本无大志,捐微名以应门户者,彼原不敢望汗青(11)之传。间或能自树立,致身通显,其有功劳足纪者,登之纪载,亦鼓励之一端也。至于齿德、耆英(12),赐爵有差,自古有之。乃若杂职一途,或吏员、或省祭(13),始而服役效劳已老盘根之用(14),终而展采错事(15),足征利器之才。王者立贤无方(16),虽史臣记载亦有然者。故除科第正途仕进已附本名外,复另志事例[《郡志》文]。

[注释]
(1)由科举进而为官者为科第,由平民经选拔而为官者为征辟。
(2)清流为名士。句意为社会上均认为此乃经正道而进入仕途之名士、学者。
(3)鄙之而不复道,意为蔑视之不屑谈论。
(4)黄霸乃西汉夏阳人。武帝时纳钱得官,后官至丞相,政绩显著,后世称治民吏以霸为首。
(5)循吏即好官。
(6)况钟明靖安人,三试未中,后为吏,永乐中荐,授予吏部郎中,出知苏州,政绩卓著。正统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人乞留。
(7)才能颇一般者为庸人。
(8)疆圉,国之边界。圉音域。
(9)任武职为上马,任文职为入监。
(10)援例纳级即引用捐资为官之成例,可捐资得到功名,如秀才、举人等。
(11)语意为原来即不敢有名列史册之望。
(12)年高有德之人为耆英。
(13)官衙侍役、陵墓祭扫者为省祭。
(14)已老盘根之用意为己久经锻炼有处理复杂问题之能力。
(15)展采错事,意为令其处理问题,施展才能。
(16)立贤无方,意为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事例

     耿  相[万历间乾州吏目]
     武  才[万历间任湖南沅陵县驿丞]
     耿  栋[鸿胪寺序班]
     耿继贤[仓大使]
     耿冲霄[署永宁县知县]
国朝
康熙
     江永求[州同知]
     牛经邦[松子,任宛平县石港口巡检]
     牛  瑍[州同知]
     黄  荷[汝止子,以同知署四川保宁府通判]
     刘广济[州同知]
     刘  焕[州同知]   刘  檍[县丞]
     高  位[州同知]
     高思聪[江南桐城县县丞]
乾隆
     周万钟[州同知]   夏  纪[县丞]
     唐玉名[州同知]   刘宏谟[州同知]
     刘随吉[候选训导,见例贡]
     刘宸英[通判]     刘锦生[州同知]
     李  慎[山西甘桃驿驿丞,历任灵石县典史,署平定州州判]
     刘■英[直隶州州判]
     刘启元[四氏学校教授]
     刘  ■[任怀宁县知县]
     黄  燮[任广东顺德县县丞。见封典]
     高  ■[州同知]   高  筵[州同知]
     牛  铸[瑭孙,字陶菴,任安徽青阳县典史,署芜湖关税课大使]
     刘鼎燮[绍武子,光禄寺署正]
嘉庆
     刘治廷[州同知]   刘咸正[候选州吏目]
     刘  诩[州同知]   刘守谦[候选教谕。见例贡]
     黄景良[布政司理问]   袁  勋[候选训导]
     牛学敏[铸子,字勉斋,候选州吏目]
     黄疏钟[州同知]
     刘遵谦[候选部寺司务。见例贡]
     牛化淳[县主簿]
     牛金城[署福建永春州吏目]
     仵  瑛[布政司经历]
     仵  璋[按察司照磨]
     高凤龄[州吏目]
     刘遵夔[署堂邑训导]
     赵允楷[任江苏震泽县巡检]
     刘遵侃[任历城县训导]
     刘辅廷[金丝堂启事]
     刘栋廷[诗礼堂启事]
     张  琦[候选,未入流]
道光
     刘致恭[州同知]   刘  玮[候选部寺司务]
     伊  倜[候选训导。见例贡]
     牛学颖[候选训导。见例贡]
     [附]
     刘康年[监生,捐守御所千总]
     伊  仿[监生,捐守御所千总]
     杜清远[武生,捐千总]
     沂水县志卷之七
仕进
封典(1)
     子孙蒙荫(2),志切显扬(3),堂陛褒荣(4),恩兼奖劝。故古人有捧檄而喜者,喜亲之在也;有当祭而悲者,悲亲之没也。封赠一条,尤为士人所深庆,而躬逄异数(5),报称之思(6)于是油然而生也。旧志于康熙十一年前,明代封典既弗之考。
     国朝封典又未及备,《郡志》补前邑志所未有。兹又于乾隆二十五年后,凡褒封如例者续志之,俾仕宦子孙咸知感荷龙章(7),勉期骏烈(8)焉。

[注释]
(1)封典为朝廷封赠先世之荣典。清制,受皇恩予封者,本人为授,祖、父母、妻等则别为生者为封,死者为赠。
(2)蒙荫意为承受先人福泽。
(3)志切显扬,意为决心显世扬名。
(4)堂陛褒荣即官府嘉奖。
(5)躬逄异数意为身受不寻常之礼遇。
(6)报答恩德无少欠缺为报称。称读趁。
(7)皇帝封赠之圣旨为龙章。
(8)勉期骏烈,意为期望加倍努力,成为英豪。

     杨  俨[任通判,以子光溥赠员外郎]
     武  荣[以子卫赠翰林院学士]
     耿  相[以子继武赠奉直大夫,延庆州知州]
     杨世芳[以子东野赠文林郎,江南华亭县知县。妻赠孺人。万历九年]
     杨东野[仕至陕西邠乾道。初授文林郎,江南华亭县知县。妻刘氏赠孺人。万历九年。又以子时晦任知县,加赠朝议大夫、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妻刘氏加赠恭人。天启四年]
     杨时晦[授文林郎,直隶肥乡县知县。妻封孺人。天启四年]
     张  乾[任教谕,以子时俊赠奉直大夫,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妻陈氏赠宜人。天启四年]
     张时俊[仕至知府,授奉直大夫、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妻江氏封宜人。天启四年]
     刘  励[任教谕,以子应宾初封文林郎,直隶南宫县知县,妻王氏封孺人。加封承德郎、礼部仪制司主事,王氏加封太安人。又加封奉直大夫、礼部稽勲司郎中,王氏加封太宜人。天启四年]
     刘体性[以子可敩封文林郎、上林苑左监丞,妻徐氏、侯氏俱封孺人。天启六年]
     刘应宾[仕至巡抚。初授文林郎、直隶南宫县知县,妻耿氏封孺人。又授阶承德郎,礼部仪制司主事,妻耿氏加封安人。又授阶奉政大夫,吏部稽勲司郎中,妻耿氏加封宜人。天启七年]
国朝
     刘可敩[任上林苑监监丞,以子泽芳赠文林郎、内翰林、宏文院检讨。妻姜氏赠孺人]
     刘泽芳[仕至盐运同知,敕授文林郎、内翰林、宏文院检讨。妻许氏封孺人]
     牛  松[以子经邦貤赠(5)登士郎、顺天宛平县石港口巡检,妻孙氏貤赠孺人。康熙五十二年]
     刘应宾[以孙侃赠通议大夫、资治尹、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妻耿氏赠淑人。康熙六十一年]
     刘  玠[以子侃初赠征士郎、内阁中书舍人,妻庄氏例赠孺人,继张氏赠孺人,又继邢氏例赠安人。加赠中宪大夫,福建泉州府知府,妻庄氏、张氏加赠恭人。又加赠中大夫、福建盐运使司,妻庄氏、张氏俱加赠淑人。康熙六十一年]
     刘  侃[仕至盐运司。初授征士郎、内阁中书舍人,妻张氏封孺人;又授阶中宪大夫、福建泉州府知府,妻张氏赠恭人;又授中大夫、福建盐运使司,妻张氏加赠淑人。康熙六十一年]
     刘  樾[任教谕,以孙逊貤赠文林郎、直隶新城县知县,妻李氏貤赠孺人。雍正十三年]
     刘丰吉[以子逊赠文林郎、直隶新城县知县,妻王氏封孺人]
     王成教[以子佩貤赠登仕佐郎、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红梅司巡检,妻刘氏貤赠孺人]
     高启国[以孙淑曾貤赠奉直大夫、江南六安州知州,妻李氏赠宜人]
     高  岸[候选知县,以子淑曾封奉直大夫、江南六安州知州,妻刘氏赠宜人,继张氏赠宜人。乾隆元年]
     刘  杓[以子怀愫貤赠修职佐郎、莱州府胶州训导,妻许氏貤赠孺人]
     刘鲁洙[例授文林郎,以孙鼎燮貤赠奉直大夫,妻庄氏诰赠宜人]
     刘绍武[例授文林郎,以子鼎燮,诰授奉直大夫,妻张氏诰赠宜人]
     刘绳武[例授修职郎,以子鼎臣晋封(3)文林郎,妻王氏、继室刘氏例赠孺人]
     刘士科[以孙翰明,晋赠(3)中宪大夫,妻马氏赠恭人]
     刘舜孝[以子翰明,诰封中宪大夫、直隶大明府知府,妻石氏封恭人]
     刘翰明[诰授中宪大夫;大名府知府,妻孙氏封恭人]
     刘  庆[以子令闻,敕赠文林郎、长洲县知县]
     黄  芑[以孙景良,貤赠儒林郎、布政司理问]
     黄  燮[以子景良,敕封儒林郎、布政司理问]
     高  济[以孙晟,貤赠文林郎]
     高廷谟[以子晟,晋封文林郎]
     高  扩[以子克缃,貤封(5)修职郎、莱阳县教谕]
     刘文光[以子治廷,敕封儒林郎、州同知,妻金氏敕封安人]
     刘承光[以子彦中,貤封修职郎,即墨教谕]
     袁玉基[以子链,敕封文林郎、国子监助教,妻刘氏、继室李氏封孺人]
     刘  晟[以孙步廷,貤赠昭武都尉,妻王氏貤赠恭人]
     刘芳龙[以子步廷,诰封昭武都尉,妻石氏诰封恭人]
     刘芳韶[以侄步廷,貤赠武德骑尉,妻武氏貤赠宜人]
     刘  檀[监生,以孙遵和,貤赠奉直大夫,妻宋氏貤赠宜人。嘉庆二十五年]
     刘  朴[监生,以出嗣孙遵和,貤赠奉政大夫,妻王氏、侧室王氏俱貤赠宜人。嘉庆二十五年]
     刘文翔[监生,以子遵和,晋封朝议大夫、户部主事,妻公氏封恭人。道光元年]
     刘文惠[监生,以侄遵和,貤封朝议大夫,妻秦氏赠恭人。道光元年]
     刘遵和[由户部主事加三级,授朝议大夫,妻高氏封恭人。道光二年]
     刘遵辂[以弟遵侃,貤赠修职佐郎,妻陈氏封孺人。道光二年]
     赵  仙[以子允楷江苏震泽县巡检,覃恩(4)貤封登仕郎,妻张氏貤赠孺人]
     刘  玢[监生,以孙辅廷,覃恩貤赠文林郎,妻黄氏赠孺人,继室孙氏貤赠孺人]
     刘若翥[例授(6)征仕郎,以子辅廷,覃恩封文林郎,妻张氏封孺人]
     刘若蘧[例授征仕郎,以子栋廷,覃恩恩赠文林郎,妻王氏赠孺人,栋廷生母张氏赠孺人]
     刘炳礼[监生,以子致恭,敕赠儒林郎,妻黄氏、宋氏赠安人。道光六年]
     刘致恭[敕授儒林郎、州同知,妻徐氏敕封安人。道光六年]

[注释]
封典名词解释:
(1)封赠:因官职受皇朝褒奖之号曰封;以已官追封先人曰赠。又历代赐予诰敕,生前为封,身后为赠。
(2)授受:朝廷给予官职为授,个人受任官职为受。
(3)晋授、晋封、晋赠,晋同进。清制,官员已得封典,遇覃恩二次给封者,本身为晋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等,存者为晋封,殁者为晋赠。
(4)覃恩:旧制朝庭遇有庆典,则对臣民广施恩惠,为覃恩。覃读谈。
(5)貤封、貤赠:清制,官职已应得之封诰,呈请改授其直系亲属者为貤封,改授妇人者为貤赠。
(6)例授:按官职给予本身封典为例授。官五品以上为授诰命,官六品以下为授敕命。
    
     沂水县志卷之七
     仕进
     荫典(1)
     国家待士之厚,既令荣其先人,又得优待其后人,岂必如汉令之任子(2)哉?本仕者世禄之仁(3),隐寓尚率猷训之意(4),能繇(由)是而几焉(5)。世世勋绩如古人张廷尉(6)、范尧夫(7)辈,则垂裕后昆(8),诚亦能济美(9)也。故志封典即继以荫典。

[注释]
(1)上辈本身为官宦,泽及子孙为荫典。
(2)汉制,官至二千石以上,则任子弟一人为官。
(3)意为根据为官者报国之心,其后世应受朝廷恩养之理。
(4)意为含有提倡学习效法之意。
(5)繇同由,意为能因此而有所期望。
(6)张释之,西汉文帝时为廷尉,持议平,天下无冤民。其后世子孙多为官者。
(7)范纯仁字尧夫,宋代范仲淹之子,官至中书侍郎,常戒子孙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8)垂裕后昆即造福后代。
(9)济美,言本人业绩得继承发扬。
    

     陈文贵[清子,袭百户]

     武  选[卫子,中书,历官大理寺寺副。宏(弘)治年]
     高  镠[兵部侍郎,名衡子,任江南高邮州知州。崇祯年]
     高  鉁[名衡子,荫贡生]
       国朝
     刘鲁龙[侃子,未仕。雍正年]
    
     沂水县志卷之七
人物
名献[仕绩  忠节  孝友  耆德  义士  经学  文学  隐逸]
     山川秀杰之气钟而生人,显著者功德事业卓然古今(1)。其次,砥砺名检(2),模楷人伦(3),勤学好修,著说传世。递至山林隐逸之士,超轶世俗,类有云鹤矫矫意(4)。前《邑志》、《郡志》所载具存外,此则《青州志》、《通志》有成案者亦为增补。近时诸人不过数十年,固亦寥寥(5),然据呈送姓名细加访察,果无遗议,始为采入,一概与前人编次年代分别门类,统目之曰“名献”,以彰一邑人物云。

[注释]
(1)卓然古今,意为古今人物之出类拔粹者。
(2)砥砺名检,意为以名士仪行进行磨炼。
(3)模楷人伦,意为以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榜样。
(4)语意为,一般具有超尘脱俗之清高思想。
(5)固亦寥寥,即为数虽然不多。
    
仕绩
东汉
童恢
     字汉宗,琅邪(琊)姑幕人。父仲玉,好善乐施。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贤,辟之,除不其令。耕织皆有条章,流人归化,徙居二万户。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咒曰:“王法杀人者死,汝若噬人,当垂头服罪。”一虎低首闭目,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若自知非者,遂令放释,吏人颂之。迁丹阳太守卒。弟翊,字汉文,举孝廉,除须昌长,化有异政。后举茂才,不就,卒于家。按姑幕非沂地,而旧《邑志》、《郡志》皆载,今从传疑例,余仿此。
三国
诸葛亮
     琅邪(琊)阳都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为泰山郡丞。亮早孤,随从父元往依刘表,居襄阳隆中,自比于管、乐。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之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愿见之乎?”先主随诣亮,凡三往乃见。与言天下大势,先主善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于是合吴破魏,西取益州。先主即帝位,策亮为丞相。及先主病笃,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后主嗣立,封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咸决于亮。建兴三年,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五年,上表出师,率诸军北驻汉中。自是频年北伐,六出祁山,进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懿按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徐奕
     字彦才,东莞人。仕魏,初为掾属,时关中新服未安,召奕为丞相长史,镇服西京,称其威信。后为东曹属丁仪等害之,奕终不为动。操谓奕曰:“君之忠亮,古人不过。然太严,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夫能以柔制刚者望之于君也。”操征汉中,魏讽等谋反,操叹曰:“讽敢生乱心,以吾爪牙之臣无遏奸防谋者,安得有臣如诸葛丰乎?”桓阶曰:“徐奕其人也。”操以奕为中尉令,曰:“楚有子玉,文公侧席;汲黯在朝,准南折谋。”居职数月卒。
诸葛诞
     字公休,亮弟。仕魏为荣阳令,迁吏部郎,累迁至扬州司牧。时司马氏柄魏,诞举兵讨之,不克见杀。
诸葛恪
     字元逊,瑾长子。少有才名,权深器之。弱冠拜骑都尉,侍太子讲论道艺,转左辅都尉。丹阳地势险阻,山民自铸甲兵,出为寇盗。恪屡自乞为官,出之三年,得甲士四万。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恪到官,令属吏各保疆界,明部伍从化平民,悉令屯居,出降人数万,敕所在抚慰。权嘉其功,封都乡侯,代陆逊领荆州事。权卒,受遗诏辅政,进封阳都侯,加荆、阳(扬)二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恪尝大败魏军,遂有轻敌之心,北攻中原,百姓骚动。孙竣因民之怨,与吴主亮谋,置酒请恪,伏兵杀之。
诸葛恢
     字道明,靓之子,与荀觊、蔡谟皆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试守即邱长,转临沂令,为政和平。元帝为安东将军,以恢为主簿。讨周馥有功,封博陵侯。迁记室,酬答悉当。后为会稽太守,以忧去,服阕拜中书令。明帝时,以讨王含功进封建安伯。成帝践祚,加侍中。卒谥曰:“敬”。
南北朝
孙谦[按谦实莒人,《莒志》有传,因沂乡贤祠列有神牌,姑仍旧立传]
     字长逊,东莞莒人。仕宋,历官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齐初为钱塘令,狱无系囚,迁江夏太守。梁天监中为零陵太守。征为光禄大夫,每朝见,请剧职自效,帝笑曰:“朕当使卿智,不使卿力。”居身俭素。时有彭城刘融,疾笃无所归,谦开厅事受之,融死以礼殡葬,众咸服其义。年九十二卒。
竺夔
     字季祖,东莞人。元嘉初索头来侵,夔镇东阳城,敛众同守,烧除稼禾,令无所资。移镇不其城。以功进前将军,封建陵县男,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明[《郡志》姓名下俱有沂水人三字,今一概节去,自元、明起例]
武衢
     举进士,迁监察御史,所至澄清。疏劾寿宁侯骄横,忤旨落职,归里卒。
武卫
     衢弟,由进士授翰林,累迁太常寺少卿,兼翰林学士,待讲经筵,多所献纳。谥文恪。
耿继武
     嘉靖中贡生,任栾城知县,升正定府通判,寻升延庆州知州。所至有异政。后升延安府同知,致仕。性安淡薄,囊橐萧然,当时称曰“天下清官”。
高大化
     由进士任江阴令,刚正不阿,忤权贵,归里卒。
杨东野
     由进士令华亭,以公廉行取,授河南道御史,忤权贵谪庐州府推官。迁兵部主事,力革债帅之弊,触忤堂官,外任陕西邠乾道参议,以京察归。
张时俊
     由进士仕至开封府知府,有惠政。崇祯九年入乡贤祠,十三年祀开封名宦。
刘振基
     登第后仍如寒素,令襄垣,以疾告归。民怀之为立石。
国朝
刘应宾
     字元祯,由明时进士令南宫,迁吏部文选司郎中,引疾归。本朝任通政使,巡抚徽宁,招亡纳降,发仓赈饥,革姑溪桥关税。后致仕,著《平山堂集》。
刘翰明
     崇祯拔贡,博学笃行。国朝官陕西华阴县知县,升直隶真定府同知,大明府知府。辛巳大饥,捐赀赈济,三任皆称廉能,平反冤狱以数百计。
刘侃
     国初,寓居维扬。三岁失恃,及长,亲往扶榇归里,衷感路人,事继母以孝闻。康熙辛酉,以拔贡中顺天举人。庚辰进士,授内阁中书,升刑部江西司主事。乙酉,典试山西,授礼部主客司郎中。秩满,出为泉州知府,兴学课士,修文庙,通黉沟,文风丕变。修王文忠公十朋、真文忠公德秀祠及蔡文庄公清坊,濬塘,修桥。升福建盐运使,泉州士民为建讲堂,刻像于石。理鹾政,革陋规、定盐价,商民悦服。雍正元年,以缺裁当改补。四年,赴都,便道抵里,以疾卒,年七十九。所著有《检身积德》、《临民须知》及《道德经注》。乾隆七年,太常少卿晋江陈大玠为置讲堂,祭田三十亩。
高熏
     由进士任湖广兴宁县,擢知郴州,多善政。
刘泽芳
     由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分校礼闱。名士施闰章、尹明廷辈多出其门。后复典试山西。旋出为两淮盐运司同知,吴逆吏行盐至江淮,骄横不法,泽芳予以杖,逆欲中伤之,不得其过。后值裁减,侨寓江宁。著有《竹嫩诗稿》。
张炅
     由恩贡任河南封邱令,性廉谨。见河上堡夫疾苦,力言于宪司,拟降调。旋丁艰归里,教授生徒。著述甚富,有《卧雪居士传》。
赵维新
     字右文,工诗文,乐诱后进。由举人任章邱教谕,以老致仕。
高名图
     由进士授山西石楼县令,居官多善政。以老病辞官归里,一仆一马,及半途马仆,与仆负囊徒步而归。
刘任
     以岁贡授定陶训导。有庠生张姓者,无辜被斥,力为昭雪,复衣巾。后卒于官,定陶人士合资送归。
刘若蘧
     字圣友,号玉村,岁贡,就职广东直隶连州州判。未仕时,乐善好施,多盛德事。之官,恪守礼法,承办案件,随到随审,民无冤抑。山中有炭商数十人、窑丁数千人扰害百姓,承州檄即出城履勘,风雨中劳顿百余里,山场尽行封禁,不使害民。邻县有会匪为乱,弹压兵哗,他令不能禁,谕以威德,兵众帖然。天旱缺水,土豪筑坝自利,与地邻滋讼,不受贿赂,板责其横者,撤毁私坝,豪强咋舌。连江多盗,炎天烈日中鸢飞跕跕,往来盘查不辞劳瘁,境中盗乃弭。上缉盗事宜条程,深为上宪嘉赏。江水暴涨,冲坏民田至数十顷,督修堤堰使佃复业,民競勒石志不忘。署连山县,有勘验案,两造愿奉千金求和,准其息而却其金,连民颂父母焉。州境旧有恶风,赛社之期,歌场酒席,男女杂沓,勒石严禁,风俗为之一变。积劳成疾,辞官告归,卒于里。临终,命其子,以“治家整齐严肃、居官节俭正直、兄弟彼此相敬、邻里彼此相让”四语遗嘱。翰林编修、监察御史王钟吉为之传。
     耆德、仕绩多有互见者,今于仕后见耆德则归耆德,于仕前见耆德则归仕绩,其实非截然两途也。经、学、孝、义等有互见者亦可类推。
忠节
战国
王蠋
     《史记》画人,《说苑》以为盖人。屡谏涽王,不听,退而耕于野。燕乐毅破齐,闻蠋贤,将封以万家,蠋固辞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遂缢死。齐士大夫闻之曰:“蠋,布衣也。义不北面于燕,况在位食禄者乎。”
三国
诸葛瑾
     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亮之兄,仕吴,为长史,转中司马。尝使蜀与亮公会,退无私面。及先主遣亮至吴,权谕瑾留亮,瑾曰:“弟亮已委贽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权闻言甚重之。或言瑾别遣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黄武元年,迁左将军,封宛陵侯。及权称尊号,拜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瞻
     字思远,亮子。年十七拜骑都尉,迁行都护卫将军,录尚书事。后邓艾伐蜀,遗书诱瞻,瞻怒,斩艾使,战死。
诸葛尚
     瞻子。邓艾伐蜀,瞻督诸军至涪败没。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以不早斩黄皓致此,生用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弟京,咸熙中徙河东。
诸葛靓
     诞子。诞为司马昭所杀,靓奔吴,为大司马。吴亡,武帝逼见之,靓流涕曰:“不能漆身■面复睹圣颜。”诏以为待中,固辞不拜。归里,终身未尝向朝廷而坐。

高名衡
     崇祯辛未进士,巡按河南,即升河南巡抚。辛巳冬,闯寇八十万围汴城,攻二十日夜,贼以火炮穴城下数百洞,东城十五里砖石俱飞。名衡夜缒人城下修城,天曙修完,贼骇而去。壬午夏,闯贼复来,决黄河灌城,八日,波与楼橹平。名衡保周王北渡,寻病,以状上闻,加少司马衔,赐归。后以沂水城破,偕妻张氏同日殉节。
刘应试
     幼业儒,倜傥多智略。明季遭兵时,沂城楼橹尽废,邑令又儒者,少捍御。应试倡义勇,设守备,众倚重之。至城破被执,呼其弟与子曰:“死生命也,毋偷生以害义。”遂与弟应唯及仲子珠、季子■俱遇害,后惟玑复生。
高镠
     精悍绝伦,随父名衡任汴梁,出入行阵深得将士心。辛巳闯贼围城,坐困累月,粮力俱竭。刘泽清拥兵朱仙镇,累檄不进。抚镇议面陛请援,募士无应者,镠慨然请行。乃以五十骑衔枚夜出,贼觉追之,且战且走,抵黄河遇渔舟获济,回视,余六人耳。以父荫任江南高邮州知州,守城不屈,甘心就死。
国朝
李殿安
     沂水守兵,嘉庆元年,从征川楚教匪,在湖北枣阳县打仗阵亡。
朱文圣
     沂水守兵,嘉庆五年从征,在四川开县打仗阵亡。
王永泰
     沂水守兵,嘉庆五年从征,在四川梁山县打仗阵亡。
罗秀
     沂水守兵,嘉庆五年从征,在四川太平县打仗阵亡。[以上四人俱入郡城昭忠祠]
     孝行

郭巨
     东莞人,家贫,父早逝,事母每苦甘旨不继。有三岁子每分母食,乃与妻谋曰:“吾不能致丰美以奉母,母又分半以饲子,是贻亲以饥也。子可复得,而亲年不可复得,不如瘗此子,并力以事母。”遂掘地欲埋之,至尺余得黄金一釜,镌字十二曰: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有碑,载《兖州府志》。

冯士成
     字圣域,少孤,事母至孝,家贫不给。躬自樵采以供菽水,虽隆冬严寒,衣不蔽体,竭力致养,未尝少懈。士成自幼与杜冢宰泽同学。洪武年,与泽相继以人材荐辟。泽后历仕至吏部尚书,天子咨以沂邑贤良。泽陈其学行上之,特擢授知府,以旌其孝。
杨宽
     庠生,事继母张氏,以纯孝闻。
杨鹏
     廪生,母疾,衣不解带旬月,母亡,哀毁骨立。邑令奖之。
梁承业
     家贫,父病,思羊肉不得,割左肱以进,父食之遂愈。县申请表。
孙绪
     贡生,父先逝,母病瘫痪,昼夜躬亲汤药,甘心不仕。母卒,庐墓,卒于墓侧。
江孔燧
     字心一,事亲温清必亲,分己产与弟、侄。由进士为河南按察使,以闯贼之乱隐居不仕卒。
国朝
相勋
     由拔贡中顺天经魁,候补内阁中书。父病痈,亲吮之。后任滨州学政,父卒于家,勋年已六十二,徒跣奔丧,望闾号泣。服阕,绝意仕进,卜居永安村。著有《沂水补志》藏于家。
刘珅
     明季盗贼蜂起,珅方十岁,群寇突至,家人仓皇奔散,珅独与母偕,途中遇贼数十人,张弓露刃将杀之,珅迎谓曰:“欲虏虏我,欲杀杀我,勿惊吾母。”贼义之而去。既壮,笃于手足,其仲负官逋,鬻己产济之。仲又抅大狱,珅泣诉于官,请以身代,当事怜而释之。后其子任,以岁贡授广文,德行、文学为邑中典型,皆珅之遗教也。
吴应全
     父殁,家贫,事祖、奉母以樵采供菽水。母病,割股以进病,遂愈。县令匾其门。
贺昉
     监生。五六岁时即知承顺大义。及长,色养兼至。父病,侍奉汤药,衣不解带。父殁居丧,哀毁骨立。事孀母尤能先意承志,曲意体贴,病则卧于帏外,殁则足不入内。两亲殡葬,俱庐墓三年。乾隆六年,以躬行纯孝旌表建坊。
阎懋伦
     以明经授栖霞县训导,不能迎合,罢归。年近八旬,双亲无恙,斑衣成欢,人以比“老莱子”云。
陈文显
     少失怙,事母孝,三世同居。
张经
     家本旧族,业儒未成。父早亡,痛父愁母,庐墓、定省两无所缺。母抱病,思食鲜鲤,冒雪砸冰,得以供母。母尝省亲,道经龙骨洞,路径崎岖,躬亲修理,俾前后五六里悉成平坦。母寿登期颐,承欢孺慕,有“老莱”之风,闻者钦慕,效为孝行,即桀傲之子亦多改辙焉。
高树臻
     南乡村民,养亲顺志。父晚年好游里昙洌渴呈辈还椋厍着跛龋仕冢称缓蠊椤7缬昊廾鳎晡藜洹8搁猓肽负显幔赔粲谒馈K旖崦┠共啵虬荩资橙缜咨瓴蝗慊缇啤B笸怀銮迦汇怨┢湫瑁私砸晕⒏小H曛坡宓橙爸椋薏环怠O芈轿哦刂钕缋稀⒊莸掠耪咭怨睦炙椭椋坏靡涯讼鞣ⅲ⒁咽缬啵月褛I稀:笞洌琶岣改改共唷J率翟仄浼掖
李鸣凤
     家贫,未尝读书。父获痢疾,七阅月衣不解带。父殁,哀毁骨立。既葬,三年庐墓。嘉庆二十年,学使黄给“孝思不替”匾以旌其门。年近七旬,孺慕之诚犹时形于色。
     耆德

朱之生
     少嗜诗书,明季土寇纵横,居民奔窜,之生独伏案朗诵。顺治五年,登贤书,授江南歙县令,已而谢秩家居。一日,谒墓,闻树巅有斧斤声,谛之,乃邻人盗伐其树也。恐其人惊坠致伤,急趋避之。
刘■
     字徽玉,任鸿胪寺序班。明季,优游林下,施谷焚券,人感其德。康熙六年,从祀乡贤。
刘励
     号惺吾,好读书,校雠古今文字,尤潜心易学。授徒讲经,户外常满。性孝友,田宅悉推其美者以与伯季。以贡生授寿张训导。值岁饥,上官委分赈发仓,给米煮粥食饿者,民赖以全,升邱县教谕。子应宾作令南宫,有豪家杀人,持金至邱求脱,励严拒之。后以子贵,累封奉政大夫、吏部郎中。
国朝
刘玮
     字荆公,号龙麓。父应宾为吏部郎,有暮夜来贿者,玮竣拒不纳。崇祯十三年,山左大祲,出粟千石赈济。国初,由岁贡廷试高等,例授推官,弗就。甲午登贤书,甲辰成进士,越三年,未仕卒,著有《龙麓诗稿》。
刘玠
     应宾子。幼颖异,及壮,工诗文,以廪贡入成均。性孝友,仲兄珙早卒,抚其子女如己出,族人贫窜弃产业,出千金抚居之。以子侃贵,累赠中大夫、福建盐运司,著有家训《日省录》。
刘鲁洙
     玠子。幼读书一过成诵。康熙壬午举孝廉,后丁父忧,未及谒选。有门下人以盗粮投井构大狱,事白,杜门谢外事。性乐周急,族人及亲故待以举火者甚众,岁多施棺木、棉衣之属。识者卜其福泽,方未有艾云。子绍武,庚午顺天举人,甲戌进士。
刘弼明
     光禄寺署丞。性孝友,兼笃姻戚。置立义塾,捐租赈贫,收养遗孤,掩埋枯骨。祀乡贤。
田可滋
     增生。生平恬退自居,常戒子弟曰:“室中莫藏凶器,案上莫置淫书。”享年九十卒,遗命曰:“我死即葬,勿惑形家言,久停岁月,福田在方寸不在地下也。”人以为名言。
刘绍武
     鲁洙子,字凤纶,号恒斋,乾隆甲戌进士。自幼读书刻苦,世家子如寒儒。性尤至孝,通籍后待选,因父老不仕。与兄友爱,一日不见辄不乐。纂修《府志》,考据精核,以发微阐幽为己任,虽穷乡僻壤不能自达,恐其湮没,必极力搜罗以表彰之。乡贤祠倾欹,鸠工兴修。著有《历代统系谱》,藏于家;《沂水古迹陵墓考》,道光七年修志采录入志。雍正十三年,捐于家泉地四十亩[有契券存公],子鼎燮,乾隆五十年续捐地三十二亩二分作义地,亩数、四至载举人刘灼呈内存案。
刘鼎臣
     绳武子,字调元,号拙斋。自幼聪颖,性尤至孝,为大父钟爱,奉遗命以“读书上进,周济穷人”为志。乾隆辛丑成进士,任贵州普安县知县。县为古牂牁,夜郎地,苗民杂处,号称“难治之”。任后,兴利除害,知无不为,为无不力。邑为云、贵通衢,驿站有四黠吏,藉端多索夫役,勒诈无厌,民不胜其害,痛予决杖,弊遂绝。有巨窃,雄于财,群小倚,为逋逃薮,擒治之,一境护以安。抵任甫三月,染瘴疾告归。居家节俭,然见义必为,每有捐助事必首倡,且视人有加焉。尤笃于同气,分析时,田产至相让不已。乾隆丙午岁大祲,积粟尽行施散,死者尸相藉,觅人瘗之,不令骸骨暴露,收养乞儿饿殍女,岁成俾各领去,赖以全活者无算。有同案友凌晨到门,衣不蔽体,厚遇之,屡来待如初。每戒其子曰:“故旧不可忘,勿以贫富易心也。”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山东学政万承风为之传。
刘鼎燮
     绍武子,号理斋,候选光禄寺署正。事亲以孝闻,笃于同气,凡事必请命两昆然后行。性乐善好施,乾隆丙午岁大祲,出赀施地掩尸,计及万余人。捐财助赈,全活者无数。邻里戚党及鳏寡孤独、老幼废疾,无不周济。有蒙师杨老无所归,养生送死。春秋祭奠,墓离百余里,虽风雨必去,不令子侄代。学师某卒于官,殡殓之费无所出,以身任之,送其眷回籍。凡有义举,事无巨细。必竭诚捐助。药、食、施舍之类善行多不可枚举。监察御史、陕甘学政宋澍为之传。
刘鸣谦
     鼎臣子,字贞吉,家世科甲。事父母,抚弟妹,孝友素著。居常足不至市廛,以潜心实学为务。家本丰厚,自奉俭约,戒子弟毋染膏梁气,于施舍则一无所吝。族邻、姻戚婚嫁不能备礼,给以赀财,赖成家室者不胜计。遇寒畯自爱者,虽非本著亦多方成全。于无行恶少必正言开导,使之感而为善。修葺学宫,竭力捐资,加献木植。东皋旧有书院,欲重葺之,无从。特建塾,延师以教贫不能学者。又尝捐地瘗埋死者。存心忠厚,处世和平,远近钦服。道光元年,由邑廪生保举孝廉方正。年四十九卒,闻者挥泪。
     义士

王道盖
     东莞人,岁荒,出粟五百斛赈饥。

刘可敩
     以例贡授上林苑丞。性任侠不羁,资财巨万,士大夫居京师者多所周济。
国朝
郭鲲
     家贫如洗,负侠气,轻财乐施,赈人之急。道拾遗金一囊,及遗金者至,悉还之,并不受谢而去。
李昂
     流贼之乱,力为捍御,一乡获全。
张洪江
     分田济族党,捐金助婚嫁,岁饥,出粟给邻里,举乡饮宾。
杨世芳
     慷慨好义,表正乡俗,年八十余而终。采《通志》。
     经学

徐子盛
     姑幕人。以《春秋》教授生徒,从游者甚众。
承宫
     字少子,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永平中,征诣公车,驾临辟雍,召宫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

徐广
     字野民,东莞姑幕人。邈之弟,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仕晋,孝武除为秘书郎,撰《车服仪注》及《晋志》四十三卷,《答礼问》百余条。永初间除中散大夫。年过八十,尤岁读五经遍。元嘉二年卒。
徐邈
     字仙民,东莞姑幕人。孝武时,谢安举为中书舍人,撰《五经音训》。迁散骑常侍,处西省前后十年,多所匡益。转祠部,迁中书侍郎,仕终骁骑将军。尝注《谷梁》诸书。
南北朝
刘勰
     字彦和,东莞人。笃志好学,尝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书候约于车前,若货鬻者,约取读,大重之,谓深得文理。仕宋,官至东宫通事舍人。

杜泽
     字子润,以文学荐授沂水县儒学训导。洪武间,入朝上御文华殿,命讲《洪范》,升詹事府正詹、吏部尚书。
     文学

杨光溥
     由进士历刑部郎中,升副使。著《剪灯琐谈》、《月屋樵吟》、《梅花集》、《素封亭稿》。素封亭在东皋老子宫傍,光溥解组归隐于此,仿醉翁体自为记一篇。见《青州志》。
国朝
李大受
     字德涵,康熙乙酉拔贡。历任陵县、城武教谕,升济南府教授。大雷雨,千佛山震,一石上有二字,无镌镂痕,阖邑绅士莫识。大受到任,辨其为龙门二字,请于上宪,移置太学。后以事奏闻,擢授山西襄垣县知县。
马云龙
     康熙年间岁贡,绩学茂行,成就后辈,有功名教。士人为之立碑。
     隐逸

张维忠
     字子恕,博通经史,隐黄石山,从学者甚众。朝廷聘以币,固辞不就,使者强之,乃答以诗,终不出。学者称为“艾山先生”。明廪生牛宪撰有碑。采《青志》及碑文。

张涟
     博学淹通,尤明数学。结庐沂山教授生徒。性恬淡,不乐仕进;好学,老而不倦。以寿终。采《青志》、《通志》。
国朝
刘亿
     隽才不遇,因弃举子业。晚年退居龙山别业,萧然物外,著述甚富。按《郡志》入方外,今载入隐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