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朝阳自述成功之道

 大漠胡杨968 2012-06-28

张朝阳自述成功之道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

    成功的原因?开玩笑,是因为掌握了心理学。也许因为我是学物理的,所以对任何事情想得都比较多,想来想去,最后都想到是人本身的问题,把握住人的主线后,我做的事就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大流。比如我回国,如果从表面上来讲,在当时是个非常疯狂的举动,不像现在,谁都想回来做一番事业。当时美国互联网都还没发展出个样子,还是被别人指责成根本要失败的。

    1995、1996年时,在美国的华人还都在互相比较,谁读了MBA,谁在华尔街做分析员,一年10万美元的年薪,谁在美国能够生存下来。我的想法是从人本身来想,从我自己的感觉来想,捕捉内心的感觉,迎接内心的挑战。我曾是西安中学的高材生,作为天之骄子到了清华大学,好像这辈子要不拿诺贝尔奖,要不竞选总统。可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你有一腔的热血要做大事情又怎样,那个社会不把你当回事,你是从中国来的,甚至和别人聊天开玩笑还得问:这是什么意思来的?在那个社会,你会觉得怀才不遇,一天到晚觉得过得非常窝囊。

    我意识到我完了,我这辈子在美国是完蛋了,在美国我只能过个世外桃园的生活,说得不好听的话,是在美国寄生。当时我离开的中国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连高速公路都没有,当你开着美国车,在美国的公路上行驶时,你怎么能不崇拜美国,而对中国失望,但你是中国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能在这个社会上有信心地活着?这是很大的挑战,你必须在内心解决了这个问题,迎接内心的挑战。只有克服自己的自卑,走出这个心理误区,与美国人打交道、作很多决定的时候才不会有错。

    心里误区在哪?比如,很多人会认为回国即使干得再成功,但国家是落后的。而我现在是在美国的公司工作,哪怕不是一个很有名的公司,只作技术,公司上层根本不把我当回事,也许说炒就把我炒了。但这些都无所谓,只是因为我是在一家美国的公司而显得洋气、骄傲。很多在美国的中国人就是这样想的,那么他是不会回来的。有这样想法的原因是因为他有一种美国崇拜的误区,如果内心不克服这种误区,在作决定时,就一定会失误。

    在美国我过得不快乐,内心很难受。在别人的国家生活有一种很不踏实的感觉,没有当家作主人的感觉。如果你对自己的感觉不重视,而只是在乎别人怎么说,那么你会留下来。但这样做是对自己不够尊重,对自己不认真。这样做,你可能赚了很多钱,买了房子,买了车,结婚了,生孩子了,小孩子长大了念了哈佛了,但到头来,你会问你自己,我得到了什么? 如果在美国的每一个华人真正地问问自己,过得痛快不痛快。

    可能他说痛快,那他可能处在一个麻木的状态,因为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当他回忆十几年前,在中国时,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就会不可避免地意识到巨大的反差,那么他会轻易地作出决定:必须回国!我觉得当时不回国的人是很疯狂的,但我被他们认为我是很疯狂的。如果我在美国呆着,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一个著名的品牌,搜狐的品牌在中国人头脑里的占有率比Yahoo!在中美国人心目中的占有率要高。这件事在美国是不可能产生的,也许我的第二代、第三代会有这样的机会。

    而我回到北京以后,和政府的官员打交道,接受电视台、报刊记者的采访,在一个星期之内,我能见到好几个记者,接受电视台的采访,见到政府的官员。相当于我在美国见到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日报的记者,接受了NBC的采访,跟美国的议员吃了顿饭。如果要在美国实现这些,我可能要在美国呆二十年,都实现不了,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关心的都是美国人关心的话题,他怎么会采访你呀?一个议员整天要拉选民、拉选票,你又没有钱,没有地位,你说的什么话,选民又不会听,他干嘛与你一起吃饭呀? 两种不同的结论就是因为心理误区有没有克服,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国家的人还大有人在。

    跨越自卑

    和媒体朋友聊的时候,因为我有在中国、美国的经历,对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理解有很多文化、经济上的心得体会,我有这样的 .经历,有很多观察,看到一些东西,我愿意讲出来,所以我聊的不只是互联网,有时会更有兴趣聊人本身的问题,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会有好处。我们每个人成长都有过挫折和自卑,但我要说的是整个民族潜意识里的自卑感,是我们地球上的华人人人都面临的问题,会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自卑都是进步的一个最大障碍,我不断地想这个问题,并把它克服掉,使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变得特别轻松,能够与西方人不卑不亢的打交道。

    我在回国以前,已经成功地克服了自卑,回到国内后,观察了很多从大到小的现象,大到国家与西方的对话,很多谈判,小到每个人。比如在没有出国的人群里面,有没有自卑存在;比如我的一个华人企业家朋友的亲身经历,当他与一个美国手下一起与中国人谈判时,他说话,中国的谈判对手不太听,而美国手下说话却被很认真地记下来。

    我们往往表现得对西方的批评过于敏感;我们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在国际上获得某项荣誉时过度的兴奋;我们对自己国人的不尊重、不重视,对西方人反而那么尊重;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品质,反而西方人觉得中国的文化非常好;包括中国人可以说“不”,本身就是自卑感的表现…… 当我们走向富裕,当中国民族复兴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让自己的心理提前进入贵族心态,与美国人平等的心态,树立起中国人的自信心,否则会影响到从政府行为到每个公司、每个人的行为。

    中国人不仅有聪明的大脑,而且有优秀的文化品质,我回国以后,简直为中国人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感动,中国人可以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可以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中国的父母对孩子仁至义尽的态度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所以中国的孩子对社会、对人都非常地奉献,把自己放在最后;因为父母都是这样做的;中国人在一起做事情,是很容易融合的,西方人做事经常发生冲碰,而且冲碰得非常历害,所以必须靠法律来规定。

    我们这么保贵的品质,我们却没有意识,老是指责自己。如果我们非常自信,你会认为美国人怎么如此糟糕。如果我们克服民族的弱点,我们的自我牺牲精神会让社会快速地发展,通过几代的建设,把中国建设得特别发达时,我们会耻笑西方人的冲碰和不合作的精神。互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彻底市场化的经济,给中国其它产业的市场化带来了很多的借鉴意义,给创造性、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空前的机会,让其它的行业如汽车业、房地产业等都可以学习这种创造精神。互联网的使用,使网民能够接触信息、使用信息,让人们都可以获取信息,知道更多事情,见多不怪,这是一个启盟的过程。在新的世纪,这种启盟很重要。

    理解WTO

    中国加入WTO对互联网业、对整个经济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我现在也还想不到什么负面影响,简直太好了。造成中国比美国落后的原因不在于技术的积累不够、资金的积累不够,而是中国的市场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WTO强迫我们走向市场,解决了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致命的环节,把这个环节解决了,中国经济一下子就起飞了。

    WTO从宏观上讲,最大的益处是强迫我们按国际惯例来进行市场化的运作,80年代,里根把自由经济的概念在全球传播开来,所有接受自由经济的国家都发展得比较好。经济的竞争力来自于人,不来自于多少积累,尤其是对现代经济上来讲,把人的能动性解放出来至关重要。研究人们消费行为、公司管理等,这些都要靠人,这些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财富。

    在全球经济重新洗牌、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我们中华民族足够聪明,用足够开放的心态去吸收好的制度,我们国家绝对可以产生出很强的竞争力,绝对能迎接挑战,绝对能够在中国本土打赢。我老说一个例子,温洲的鞋不怕重复建设,一个街都是造鞋的,比来比去,比出最优秀的造鞋工厂,行销全球,这是竞争出来的。如果要保护,根本产生不了品牌。

    变革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人失业,这些失业的人,又很快地在新的行业中找到工作。失业恰恰反映了整个市场新经济秩序的重新建立,员工被解雇、下岗,说明他所从事的企业的经济产出已经不适合市场的需要了。对每个人来说,可能引起的心理恐慌比较大,唯一的应战的措施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获得新的技能,在新兴的行业里去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工作机会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最喜欢做的事

    人是缺什么想什么,跟人说话太多,清静就是我特别喜欢做的事,到一个安静的环境,拿一支笔整理自己的思绪。比较烦被打扰是最近一年的事情,在美国时,电话铃声一响,我心情就一阵激动,谁给我打电话,我特别高兴,但在过去的一年里,谁打我手机,我首先会不高兴,我都终于能有一会清静的时间了,怎么又来事了。而且又是公司其它部门都可以管的事情,我就会不高兴。

    在过去一年,处理事情头绪太多,公司里的事情很多,作为公司的发言人 .,面对外界又有很多事情要谈,造成了自己信息带宽的拥挤,而注重力有限。喜欢炒作、被采访是公司的市场战略,尽管我不喜欢被打扰,但CEO有一部分责任是面对公众,把公司的理念告诉给公众,公司需要我这样,我还是会做的,尽管我每天说话嗓子都会说哑。

    最害怕的事

    我大学时的人生目标是获诺贝尔奖,现在是要活得年轻、活得快乐,活得快乐是需要很多的财富、需要成功,但是不会以整天的担心、恐惧、变得苍老为代价。幸福总是相对的,有了多少钱,还需要更多的钱,没完没了。年轻还是苍老是对人的整体生活质量的一个决对的指标,我说的不是心理状态年轻,是生理状态的年轻。

    工作的压力在于你怎样对待它,忙是不会让人衰老的,忙可以睡好觉,可以一张一弛地工作,恐惧、担心、烦燥、生气、痛苦才会让人衰老,人减缓衰老的秘决就是有一种轻松对待人生的态度。所以如果能够高兴的活着,就能减少这种衰老的过程。人是可以活一百三十多岁的,我想活一百三十多岁。如果我发现我在一段时间特别衰老的话,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哪怕我在这段时间赚了很多的钱,变得很成功,但我付出的代价是我变得特别苍老,那我会很遗憾,我会在这样的事发生之前就调整自己。把因果关系搞对了,把人生的重要性搞对了,人生目标第一是要活得快乐、健康,第二才是赚钱、成功。我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我还是比较年轻的。最大的威胁    我在1999年一年把最大的威胁都给克服掉了,现在可以轻松一点了。

    公司建立一个团队来适应新规模的发展,国际资本的运作按步就班股东、董事会的理解、沟通不错,使公司能够沿着一致性方向前进。我们的融资一环扣一环,没有浪费一分钱,有时融资太多会对公司的股本结构过分地稀释,未来没有更多的张力释放给股票市场,公司还没有到IBM的规模时,不应该有IBM那样的股本结构,否则会影响企业创业的能力。搜狐在这方面钱花得非常省,每次融资只融适当的资金,这样也会赢得股东的信心。

    选择投资的来源要看它在商业上有没有价值的贡献,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过去是不是有过成功的经验?因为董事会对公司的方向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旦投资进来想变都没法变,就好像一个婚姻一样。因为搜狐的发展很早,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市场、形成品牌,所以对资金的耗费不那么历害,对股东的稀释非常少,公司有足够多的股份分给员工。互联网泡沫不破的原因是互联网与人工智能、高清晰度电视等的美好想象不一样,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技术。互联网不会消声匿迹,未来会有五亿人依赖互联网生活和工作,构成五亿人的消费群体,有了消费群体,就有了新的经济,介入新经济的公司肯定会搛钱。

    最敬佩的人

    根据业绩来说,Steve Case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能够经营AOL十几年走过来,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想想我们当年批评瀛海威时,还在说瀛海威走的是AOL早期的模式,硅谷的人在1997年年末时,还会说AOL要完蛋了等等,但1998、1999年一下子就不一样了。Steve Case能够坚定不移地,在那么多非议中、在预言他要失败的过程中把AOL从1983、1984年开始一直带到成为Internet领域中的龙头老大、山中之王,人有这样的信心,是很值得敬佩的。

    对待婚姻

    我的生活支离破碎,在美国呆了九年,然后回国。而且我太看重内心的感觉,太有反叛精神,对传统的很多事情不太以为然,对婚姻不会像传统那样特别尊重,但也不会特别不以为然。当然我有我的社会生活,我会希望我的生活品质有所提高,但作为企业发言人,我很少谈个人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