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数学角度论证八卦由来的科学性(郭彧)

 yuanyi 2012-06-29

一般来说,若想论证某一知识是否具有科学性,都必须运用数学工具。本文则尝试从数学角度对八卦的由来进行初步的科学论证。

我们说八卦具有时空属性,就必须把它放到时空里面进行验证。随着时间的流失,空间也在变换。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空间图:


 

把几何上的八个象限同中国古代方明立方体结合起来,则有如下关系:

          +X——天玄

          -X——地黄

          +Y——东方

          -Y——西方

          +Z——南方

          -Z——北方

乾——天玄(初爻),东方(中爻),南方(上爻),象限为:+X +Y +Z

兑——天玄(初爻),南方(中爻),西方(上爻),象限为:+X +Z-Y

震——天玄(初爻),西方(中爻),北方(上爻),象限为:+X-Y-Z

离——天玄(初爻),北方(中爻),东方(上爻),象限为:+X-Z+Y

坤——地黄(初爻),西方(中爻),北方(上爻),象限为:-X-Y-Z

艮——地黄(初爻),北方(中爻),东方(上爻),象限为:-X-Z +Y

巽——地黄(初爻),东方(中爻),南方(上爻),象限为:-X+Y+Z

坎——地黄(初爻),南方(中爻),西方(上爻),象限为:-X +Z-Y

 

从阳光照耀角度来说,方明正立方体有三个阳面和三个阴面;从数学象限角度来说,八个象限正好容纳八卦之象,其卦爻的阳阴属性正与象限的正负属性相吻合。

《周易·系辞》说“八卦以象告”,可见当初翻译数学的人用“象限”一词,是多么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周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为什么古人能有如此的说法?我们从上图看到:乾与坤相对,艮与兑相对,震与巽相对,坎与离相对,正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难道这是偶然的巧合吗?

如果不能说出于偶然的巧合,那就是说,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客观根据的。显然,其根据就在于“方明”。所以《周易·系辞》方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通神明之德,就是通方明神器之德。古圣人仰观俯察天地四方之“六合”,就作出了八卦。《周易》里之所以不说圣人“画卦”,其理由也正在于此。

                                      写于2008年4月1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