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目连”新识

 hlwhao 2012-06-29

“花目连”新识

  对于目连戏,我写过“认识”、“再认识”两篇小文;对“花目连”我也写了篇“初  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发现,我觉得《目连传》内涵太丰富,不是管窥蠡测所  能理解的,我只能认识、认识、再认识。

  “花目连”(或“目连外传”)一般是指七大本中所没有的剧目,又和《目连传》同时  演出,或者和《目连传》有些瓜葛,既知道和《目连传》有渊源,而七本中未收入,只  好称之为“花目连”,即穿插在《目连传》中演出的戏。我写《花目连剧目初探》时,  只找寻其在郑本中有蛛丝马迹的地方,未能做更进一步的考证。其根源在于仍视郑本为  圭臬,跳不出他的《劝善记》的圈子,仍然潜有源于郑本的思想。其实,有些称为“花  目连”的剧目,恰恰是《目连传》中的一部份。

  凡知道《目连传》的人,没有不知“女吊”的。杀叉和女吊,是《目连传》有别于其  它大本戏的独特情节和表演。郑本既无女吊,也不杀叉。杀叉是高难度功技,叉手要苦  练几年才敢上台。辰河戏老艺人陈盛昌告诉我,他练过三年,天天在山上朝砍了树剩下  的树桩练,白天练得有准头了,晚上在树桩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再练,务求精确无误。  《陶庵梦忆》所载大量功技表演,虽无杀叉,性质相同,可见《目连传》是重功技的。  “女吊”在戴云女士所选择的湘剧《大目犍连》中,“耿氏上吊”就在第二本内。可见  “耿氏上吊”不是“花目连”而属《目连传》,另一出《鬼打贼》则是另一种形式的“  女吊”,江西本上吊的妇女是被普化尊者赶走吊死鬼而获救,丈夫也知道自己错了,夫  妻共同感谢神灵。湘剧却让一个贼碰上了,他和吊颈鬼胡搅蛮缠了半夜,终于使上吊的  妇女得救。这说明:《鬼打贼》也是《目连传》中的戏,不是“花目连”。

  在20世纪50年代的艺人,都很少知道《王婆骂鸡》属于《目连传》,只知它属于旦行  中湘剧特有小行“大脚婆旦”的代表剧目“三骂”(《骂鸡》、《骂灶》、《骂菜》)之  一,不少旦角以此剧成名。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另一种手抄残本《湘戏目莲记》中  ,不但有《骂鸡》,后面还有一出《巡风鬼》,在郑本“三殿寻母”刘氏唱完“三大苦  ”之后,重头戏是阎王审理骂鸡案,最后是王婆还阳,奚氏变蛆。实际上是这三出戏连  演,中间插了一段刘氏唱的“三大苦”。

  《蜜蜂头》故事,郑本“五殿寻母”中有交代,乾隆本《劝善金科》已收入,而辰河  戏则更完整,也无法把它从《目连传》中剔除出去。

  《火烧葫芦口》(《匡国卿尽忠》),郑本中有个被谗臣陷害的忠臣光国卿,也提到“  丑虏”犯边,目连岳父曹献忠押粮到军前。江西本则是“丑奴兴兵”,由曹献忠领兵破  贼,他儿子阵亡。湘剧周华福老先生的《目连传》牌名,则是“金毛生反”,而辰河戏  的丑奴成了女人,是金毛之妻,为报夫仇兴兵。湘剧“洪钓作乱”也有“火烧葫芦洞口  ”。也许,这也是《目连传》中的戏,至于是郑之珍“括”简了,还是民间演繁了,我  倾向于前者。

  《赵甲打爹》、《萧氏骂婆》无疑也属《目连传》,江西七本中即有“打爹”。“雷  打十恶”,必须让观众看到十个恶人的具体行为,像郑本那样交代一笔是不够形象的。  我倒怀疑郑之珍为了100出和“三宵毕”,括去了在文人眼中过于俚俗的东西。

  还有两种待考,一是《庞员外埋金》,这出完整的元杂剧怎么会保存在辰河戏的“目  连戏”之中,而《侯七杀母》怎么又扯上况钟了,有待进一步查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