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史记》记载:辽东本中国之地

 昵称8169865 2012-06-30
汉武帝之后的历代统治者均把辽东地区视为中国的传统领土。只因五胡乱华,高句丽才趁乱兴起,窃据了辽东(含朝鲜半岛北部)。但高句丽也基本上没有独立而是俯首称臣。而自汉至唐的各王朝,只要国力允许,也绝对不允许其独立于中国之外。所以,统一了南方的隋朝,剩下的统一目标当然就是辽东了。裴矩上奏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但以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隋书·裴矩传》)
   
唐初大臣温彦博进言:“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於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旧唐书·温大雅传》)。
   
唐太宗也认为:“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然恐於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册府元龟·帝王部·亲征二》)。其言中的“旧中国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无疑反映着唐太宗视高句丽地区为中国的传统疆域,实现对高句丽的统一是完成“九瀛大定”的最后一项使命,这也是隋唐两朝不惜倾全国之力完成统一高句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点,不但中方的史料,就连朝鲜人自己写的《三国史记》都明确记载了的事实:“三月,帝(即唐太宗)至定州,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句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唯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宝藏王》)
   
所以,东征高句丽,是为了完成方隅大定、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最后一项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