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济南茶

 百合 2012-06-30

"话说济南茶"

●悠久的茶史

济南人喝茶的历史悠久。据唐代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封演是唐代蓨(今河北省景县)人,曾官吏部郎中、御史中丞。他的《封氏闻见记》受到史家的重视,文中所说的灵岩寺就在济南,由此可见济南还是中国北方茶文化的发源地。

由于济南人爱喝茶,也促进了济南茶业的发展。特别是济南开埠之后,1912年津浦通车,交通的便利,使中国茶叶生产地——浙江、福建、安徽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运往济南,甚至连皖北六安、霍山一带的黄绿大茶,都运至济南。天津、北京的茶商亦来济南进货,因此,济南的茶庄比比皆是。

清末民初,济南最大的茶庄当数章丘旧军镇孟洛川及其族人开的“祥”字号茶庄:泉祥茶叶商店四柜;鸿祥茶庄两号;春和祥茶庄。这几个“祥”字号又在北京、天津、青岛、烟台、周村开了分号。当时济南还有植灵茶庄、广益恒茶庄、恒丰泰茶庄等中、小型茶庄二十五六家。后来还有西关茶业“五大行”之称,“五大行”为:裕成栈、敬成栈、太来栈、恒联栈、复兴栈。1926年成立茶商同业公会。济南曾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茶叶批发地。

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略济南之前,仅泉祥茶庄老号每年就库存茶叶100万斤。济南茶商每年从浙江、福建、安徽进茶300万斤以上,从六安、霍山进茶460万斤左右,全年进货已达700余万斤,年销量500万斤至600万斤。

●茉莉花茶情缘

老济南人爱喝茉莉花茶,这和济南地区人们爱种茉莉花有关。旧时济南人几乎家家在花盆里种茉莉。茉莉花盛开时洁白如雪,清香四溢。据说同治年间坐落在院东大街上的茂源茶庄,就独家买断济南各处花园所养的茉莉花,用来窨制茉莉花茶,而且在收购中压秤贬价,甚至拒收。而章丘旧军孟家的商人孟洛川在济南旧城南关有一处花园,盛产茉莉花,出于对茂源茶庄的不满,他派人将茉莉花撤回,撒在茂源茶庄门口,以示抗议,并决计开设茶庄,这才有了以后的“祥”字号茶庄。

早年间夏季的清晨,有些小贩在胸前挂个托盘专卖茉莉,他们把含苞欲放的茉莉用铁丝或细线穿起,大姑娘、小媳妇买来后可以别在大辫或小纂上,成为济南的一道风景线。各大茶庄的柜台上也摆着大盆盛开的茉莉,以此招徕顾客。小时候我常随母亲去估衣市街上的植灵茶庄买茶叶,伙计给称好茶叶之后,会随手摘下两朵香气诱人的茉莉花,一齐放入纸包包起;又会单送我两朵,插在小辫上,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茉莉花茶以其花香浓郁而受老济南人的青睐。许多老济南人信奉“清晨一壶茶,饿死卖药家”的老话。我的父亲严薇青教授可谓地道的“老济南”,一生喜爱喝茶,对茉莉花茶更是情有独钟。家中常有朋友送的西湖龙井、福建乌龙、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他只是品尝一杯,便留着招待客人,有时甚至连盛茶的铁筒盖都不打开,就转送外人;平日只爱沏茉莉花茶,茶汁浓酽醇清,饮后口齿生津,余味馥郁无穷。1997年,86岁高龄的父亲病危,自知不久将告别人世,多次吩咐我泡上茉莉花茶:“让我喝上一壶好茶再走!”说得让我一次次心痛!虽然时光已流逝11年,写到此处我还是泪流满面,每次给父亲扫墓,总是祭上茉莉花茶一杯,已成为这十多年的习惯。

●茶馆·茶趣·茶文化

济南的平民百姓爱在家里喝茶,讲究点的人还常去茶馆品茶,就连去饭店吃饭,上菜之前先上茶,也成为一道必须的行规。而文人墨客更是嗜茶如命,吟诗、作画、下棋、聚会,无一离茶不可,从而也形成了济南独特的茶趣、茶文化。

清代文学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就写过济南趵突泉和黑虎泉的茶馆,并对趵突泉畔的茶馆有过描述:“这趵突泉池中流水,汩汩有声。池子正中间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这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池子北面是吕祖殿,殿前搭着凉棚,摆设着四五张桌子、十几条板凳卖茶……”

刘鹗在这里指的显然是卖大碗茶的普通茶馆。由此往东,还有一座望鹤亭,即现在的蓬莱茶社,就是旧时文人吟诗、对弈、赏景的地方。清代文人王钟霖曾与文友在此品茶、下棋,并赋诗《望鹤亭》一首:

高轩临水不常开,

偶酌清泉涤茗杯。

一局棋完闲问鹤,

过桥可见几仙来?

像这样的茶馆,在济南的泉畔比比皆是。其中最使老济南人难以忘怀的,是以前大明湖南岸的“曲水亭”,这也是历代文人品茶下棋的地方。它虽然叫“亭”,却是修在水畔的三间茅屋。此处风景优美,由于珍珠泉、王府池子流出来的泉水流经房前,河内荇菜顺水摇曳,四季常青。每当夏季,柳枝披拂,曲水缓流,荷花盛开,香气煦面,令人心旷神怡。

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曾为它撰写了一副楹联:

三椽茅屋,两道小桥;

几株垂杨,一湾流水。

听父亲讲,民国时期郑板桥的这副对联还悬挂在曲水亭里的木柱上,不过此时曲水亭已由茅屋改为花格透窗的木制敞厅茶舍,可供人品茗息足,不少围棋高手在此对弈,还成立了赫赫有名的“济南围棋社”。亭前贴着一副语言通俗、饶有情趣的楹联:

忙里偷闲,下盘棋去;

闹中取静,泡碗茶来。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像曲水亭这样的茶舍已不复存在,然而文人墨客为此所做的诗词歌赋,却作为一种“茶”文化,永远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济南人喝茶的历史悠久。济南的平民百姓爱在家里喝茶,讲究点的人还常去茶馆品茶,就连去饭店吃饭,上菜之前先上茶,也成为一道必须的行规。而文人墨客更是嗜茶如命,吟诗、作画、下棋、聚会,皆离茶不可,从而也形成了济南独特的茶趣、茶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