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施南府志4
【清】罗德昆
【今】田
《施南府志》卷之十八
知施南府事王协梦监修
武备
历代控制蛮疆纪略
《宋史·仁宗本纪》:天圣四年八月己丑,诏施州峒,酋首三年一至京师。
嘉泰五年十一月,施州溪峒蛮来贡。
《宋史·蛮夷列传》:夔路转运使丁谓[1]言:“溪蛮入粟实缘边寨栅,顿息施、万诸州馈饷之弊。臣观自昔和戎安边,未有境外转给我戍兵者。”先是,蛮人数扰,上召问巡检使侯延赏,延赏曰:“蛮无他求,所欲盐尔。”上曰:“此常人所欲,何不与之?”乃诏谕丁谓。谓即传告陬落,群蛮感悦,因相与盟约:“不为寇钞,负约者众杀之。”且曰:“天子济我以盐,我愿输与兵食。”自是,边谷有三年之积。
六年四月,丁谓等言:“高州义军务头角田承进等擒生蛮六百六十余人,夺所略汉口四百余人。”初,益州兵乱,议者恐其缘江下峡,乃集施、黔、高、溪蛮豪子弟捍御,群蛮因熟汉路,寇略而归。谓等至,即召与盟,令还汉口。既而有生蛮违约,谓遣承进率众及发州兵擒获之,焚其室庐,皆震慑伏罪。谓乃置尖木寨(于)施州,以控扼之,自是寇钞始息,边溪峒田民得耕种。
七月,施州叛蛮谭仲通等三十余人来归。
[1] 丁谓(966——1037)北宋大臣。字谓之,苏州长洲(今吴县)人。淳化进士。历任转运使、工部员外郎、权三司使、参加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是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元老,显赫一时。曾不动刀枪,安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叛乱,并根据西南地区产粟米,缺食盐的情况,从内陆调入食盐换取当地粟米的充军粮,使官民两利。还建议按当年全国户籍和粮赋数为准,固定粮赋的数额,获朝廷采纳。丁谓机敏有智谋,狡黠过人,善于揣摩人意,通晓诗、画、棋、音律,其文章出众,与孙何并称“孙丁“,为王禹偁所推重。真宗时,与参知政事王钦若迎帝意,大搞封禅,排挤寇准,使其罢相。仁宗即位独揽朝政,先后被贬崖州、雷州、道州。
《宋史·列传》: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领峡路转运使,曾会分川峡为四路,改夔州路。初,王均叛,朝廷调施、黔、高、溪州蛮子弟捍贼,既而反为寇。谓至,召其种酋开谕之,且言有诏誓【赦】不杀。酋感泣,愿世奉贡。乃作誓刻石柱,立境上。蛮地饶粟而常乏盐,谓听以粟易盐,蛮人大悦。先时,屯兵施州而馈以夔、万州粟。至是,民无转饷之劳,施之诸寨,积聚皆可给。特遣刑部员外郎,赐白金三百两。[1]
《宋史·蛮夷列传》:大中祥符五年,诏施州、溪州蛮年朔户犒朔望犒以酒肴。闰十月,五溪蛮向贵升及磨嵯、洛浦蛮来贡。[2]
天圣四年,诏安、远、天赐、保顺、南、顺等州蛮贡京师,道里辽远
而离寒暑之患,其听以贡物留施州,所赐就给。愿入贡者十人,听一二人至阙下,首领听三年一至。
旧《卫志》:王立,天圣初为夔路转运使,施州徼外蛮利得赐物,每岁来贡,所过烦扰,为公私患。立奏令,以贡物输施州遣还溪峒。又城施州,通云安军,以运盐。上嘉之。
[1] 其后还有一段可与前文参见:时溪蛮别种有入寇者,谓遣高、溪酋帅其徒讨击,出兵援之,擒生蛮六百六十,得所掠汉口四百余人。复上言:黔南蛮族多善马,请致馆,犒给缗帛,岁收市之。其后徙置夔州城砦,皆谓所经画也。
[2] 原文前面还有一句:其年,夔蛮千五百人乞朝贡,上虑其劳费,不许。
《宋史·蛮夷列传》:施州蛮者,夔州徼外熟夷,南接牂牁,又与富、顺、高、溪四州蛮相错,盖唐彭水蛮也。咸平中,施蛮尝入寇,诏以盐与之,且许其以粟转易,蛮大悦,自是不为边患。后因饥,又以金银估【倍】实直质于官易粟,官不能禁。熙宁六年,诏施州蛮以金银质米者,估实直;如七年不赎,则变易之。著为令。熊本经制淯井事,蛮酋田现等内附,夔路转运判官董钺、副使孙珪、知施州寇平,皆以招纳功被赏。施、黔比近蛮,子弟精悍,用木弩药箭,战斗趫捷,朝廷尝团结为忠义胜军。其后,泸州、淯井、石泉蛮,皆获其用。
按,《宋史·蛮夷列传》:荆湖南北路徼外有南北江蛮,北江有上中下三溪州,又有龙赐、天赐、忠顺、保静、感化、永顺州六,懿、安、远、新、给、富、来、宁、南、顺、高州十一。南江蛮自辰州达于长沙、邵阳,各有溪峒曰:叙、峡、中胜、元;曰:富、鹤、保顺、天赐、古等处。后章惇平诸蛮,改为沅州、施州蛮,与富、顺、高、溪四州蛮相错,则天子北江其距南江、沅江几二千里,乃考施旧《志》,竟以叙、奖、锦等州为施州地,失之远矣!
《宋史·食货志》:宁宗开禧元年,夔州路转运判官范孙言:“本路施、黔等州荒远,绵亘山谷,地广人稀,其占田多者,须人耕垦。富豪之家,诱客户举室迁去,乞将皇祐官庄客户之法较正: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弃,毋就租以充客户;凡贷钱,只凭文约交还,毋抑勒以为地(客);凡客户身故、其妻改嫁者,听其自便,女听其自嫁。应【庶】使深山穷谷之民,得安生理。”刑部以皇祐逃遗旧法轻重适中,所以经处【久】,淳熙比附略人之法大矣,今后凡理诉官庄客户,并用皇祐旧法。从之。
《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二年,咎顺言:“施州诸蛮等有向化之心,乞降诏使之自新,并许世绍封爵。”从之。
十六年春正月,诏谕又巴、散毛等四峒番蛮酋长,使降。十七年七月,赐诏收散毛等峒官吏衣缎。十九年九月,亦奚不薛之北,蛮洞向世雄兄弟及散毛诸洞叛,命四川行省就遣亦奚不薛军前往招抚之,使与其主偕来。
《元史·阿里海牙传》:至元十有二年四月,传檄郢、归、峡、常德、澧、随、辰、沅、靖、复、均、房、施、荆门及诸峒,无不降者。尽奏官其所降官,以兵守峽,籍其戶口田赋来上。帝喜,大宴三日。[1]
《明史·土司列传》:宣德九年,木册长官田谷佐奏:“高罗安抚常倚势凌轹,侵夺其土地人民,已蒙朝廷分理,然彼宿怨未平,恐复加害。乞径隶施州卫。”从之。
正统三年,命散毛宣抚覃友琼之子瑄试职。初,友谅以罪械赴京,中路逃匿,后为官军所获,毙狱。至是,本司以其子为蛮民信服,乞袭职。帝以友谅罪重宜革,第以蛮故,诎法信恩,命瑄试职,以图后效。
景泰三年,礼部奏:“散毛宣抚司副使黄缙瑄谋杀亲兄,律应斩。其妻谭氏遣子忠等贡马赎罪,然缙瑄罪重,法不可宥。宜给钞以酬马值。”从之。
天顺五年,礼部奏:“施州木册长官司土舍谭文寿凶暴,并造诽谤不法之言,罪当刑。令【今】其母向氏进马以赎,恐不可从。”帝命给钞百锭以慰其母,其子仍禁锢之。
宏【弘】治二年,木册长官田贤及容美致仕田保富各进马,为土人谭敬保等赎罪。刑部言:“蛮民纳马赎罪,轻者可原,重者难宥,宜下按臣察核。”
九年,金峒安抚覃彦龙奏:“境内产杉木,尝鬻金三千贮库。彦龙年老,子惟一人,恐身后土人争夺,乞解部。”工部议非贡典,却之。
正德四年,散毛宣抚[2]入贡,后期部议半赏,从之。
[1] 《元史》在此段后面还有几句:(帝)语近臣曰:“伯顏兵东,阿里海牙以孤軍戍鄂,朕甚忧之。今荆南定,吾东兵可无后患矣。”乃亲作手詔褒之,命右丞廉希憲守江陵,促阿里海牙急还鄂,且以沿江诸城新附者委之。
[2]原文后面还有“ 并五峰、石宝、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
嘉靖七年,[1]龙潭安抚司每朝贡率领千人,所过扰害,凤阳巡抚唐龙以闻礼部,按旧制:进贡不过百人,赴京不过二十人,命所司申饬。
忠孝安抚司把事田方者数十人称入贡,伪造关文,骚扰驿传,应天巡抚以闻兵部议:土司违例入贡,且所过横索,恐有他虞,宜严禁谕。
十六年,腊壁峒等长官司入贡,礼部验印文诈伪,诏革其赏,并下按臣勘问。
三十三年,龙潭安抚黄俊素贪暴,据支罗洞寨,以睚眦杀人,系狱。会白草番反,俊子中请立功为父贳罪,已又自求为副指挥,贿当事者许之。俊出益骄,乃与中及群盗李仲实等,恣行于四川之云阳、奉节间,副使熊逵等计擒俊与仲实。俊死于狱,中自缚出降,执余党谭景雷等自赎。帝命追戮俊,枭示,仲实等论斩,中谪戍,而赏有功者。
隆庆元年,吏科给事朱会等言:湖广施州卫忠路安抚覃大宁一日奏五上,语多不实,请究治。都察院议,金峒安抚上舍覃璧争印相杀,及磁峒不当辖四川。俱下抚按官勘报。
四年,覃璧作乱,伤官军。抚按请治失事诸臣罪。兵部言:“本卫孤悬境外,事起仓猝,宜从宽贳,以责后功。”帝然之,命所司相机剿抚。
五年,巡抚刘悫以覃璧平,条议五事:“一,请以川东所辖巫山、建始、黔江、万县改属上荆道。一,以荆州去施州卫远,不便巡历。夷陵西有傅友德所辟取蜀故道,名百里荒者,抵卫仅五百余里。请以巴东之石砫司巡检、施州卫之州门驿、三会驿并移近地,俾闾井联络。而于百里荒及东卜垅仍创建哨堡,令千户一人,督班军百人戍守。一,施州卫延袤颇广,物产最饶,卫官朘削,致民逃夷地为乱。宜裁通判设同知,抚治民蛮,均平徭赋,勿额外横索。一,金峒世官不宜遽绝,贷覃胜罪,降安抚为峒长,听支罗所百户提调。一,施州(所辖)十四司应袭官舍,必先白道院,始许理事。其擅立名号者,请严治,并令兵巡道每岁经历施州,豫行调集各官舍奖谕,令赴学观化。”俱从之。
万历十一年,湖广抚按奏:“施州卫施南等宣抚司各官,仍听镇筸参将节制,载入敕书,以一事权。”从之。
卫《旧志》载刘悫条议请移石柱司巡检于野三关,移州门驿于河水铺,比传文尤祥。
邹均[1]《方舆纂要》:施州卫外蔽夔峡,内绕溪山,道至险阻,蛮獠错杂。自巴蜀而瞰荆楚者,恒以此为出奇之道。宋末,蒙古搭海入蜀,荆湖帅孟珙遣兵屯施州以备之。又蒙古兵渡万州湖滩,施、夔震动。盖施、夔表里大江,而清江源出彭水,中贯卫境,至夷陵宜都而合大江,其取径尤捷也。明隆庆五年,湖广抚臣言:荆州去施州,道里险阻,不便巡历,夷陵以西,有国初颍国公傅友德所辟取蜀故道,名百里荒者,抵卫仅五百余里。请移巴东之石柱巡司于野三关,施州卫之州门驿于河水铺,三会驿于古夷铺。俾闾井联落,而于百里荒及东卜陇[2],仍创建哨堡,各令千户一员,督夷陵、长宁二所,班军各百人,更番戍守,庶无险远之虑。此亦平时效筹者所当知也。
[1]邹均(生卒年不详)字寿泉。清代学者、文学家。嘉庆年间以国学应试,屡试不售。后世袭以布政经历分发湖北,权知兴国州。因治蝗有功,升山西应州。多次为民请命,奏免税赋。又权知霍州,调永宁,以劳瘁卒。毕生怀才不遇,却力学不辍。工诗、古文辞。生性坦荡,才华横溢。重气节,怀经国济世之志。诗多以岳飞、文天祥等英雄自励,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用词清新自然,意境开阔,真感真切。著有《十二树梅花书屋全集》,内有《方舆纂要》、《读史论略》、《读史乐府》、《舆国略论》、《诗钞》五种达数十万言。
[2]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与此文几乎一样,唯“东卜陇”作“东北陇”。
申潮《边方奏议》:原施州卫诸夷,皆由地名七药山、南坪出没重、夔地方,劫掠为患。故四川奏:将九永守备加赦,专镇施州,欲以杜前患也,而卒不免者,盖未得御夷之机括也。彼施、夔相去五六百里,令守备深居施州城内,而土夷远出州境,地方警报岂得邃知,及知焉能骤到而御之?彼蜀于各该地方,亦设有南坪等二十四堡,各有官军、民壮、快手守御,似矣,而亦不能御止之者,则又以不得其人与其地故也。盖异省职卑,土人所轻,本省职重,土人所畏,御彼出入,犹之悍仆在逃,必见其主而后降,他人执之,鲜有不以力相抗者矣。随查南坪堡,乃诸路之冲要,各堡之总会也。其公署墙垣,经画规制,视各堡为雄壮完固,合将荆瞿守备,移镇南坪堡,于施州卫推选指挥一员,千百户数员。其瞿唐二卫所指挥千百户,拨分一半,俱赴南坪驻扎,以听守备行事,施州卫乃仍分拨卫军管领守堡,其奉节、云、万、忠、酆等州县,各将原守各堡民快数百名,委官管押,即于彼处戮力防守,悉听守备官,常行操备,如此则诸夷惮重职之尊严,畏官军之众盛,自将消其劫掠之奸,而不敢任情出没矣。其守堡军粮,施州卫就近堡坪上三屯,并马桥坝、牟站二屯输纳,施州仓屯粮照数扣贮支给,免其六七日远运上仓。瞿唐卫忠州所,听彼处自处,各州县民快工食,则循用各堡旧规,守备官往镇南坪之日,其廪给服役,俱出各州县,应办于地方无事之时,仍往来历巡所属施州等卫,则出自各该所。夫守备之设,本所以卫地方也。若置之于紧关之地,则可以为干城保障之寄,否则,势相辽隔,而缓不及事,亦为徙设无补也,何用哉?
《施南府志》卷之十八终
《施南府志》卷之十九
知施南府事王协梦监修
官师志
职官表
施在前代,为州为郡,废置不常,官制亦屡变不能悉详也。胜国土流间治,中叶以后官始可纪焉。我朝声教四讫,诸土司革心向化,于是改土归流,置守令,立学官,增营弁,制驭之宜,迈越前古。爰胪其名籍,以备掌故。前代职官之可考者,亦随时代先后,列表于前,总题曰:职官。其治绩可纪者,别为小传,附名宦后。述《职官志》。(土司指挥附)。
文职官表
时代 |
兼辖 |
刺史 |
令佐 |
薄尉 |
隋 |
|
|
李超:清江令,详名宦志 |
|
唐 |
|
裴冕:字章甫,河东人,右仆射降施州刺史 |
张道古:施州司户参军 |
郗昂:清化尉 |
南承嗣:施州刺史,详名宦志 | ||||
房武:施州刺史,详名宦志 | ||||
李孝逸:施州刺史 | ||||
陈树龙:施州刺史 | ||||
柳然明:施州刺史 | ||||
宋 |
王立:夔路转远使,详名宦 |
黄希逊:施州指挥使,详兵事志 |
|
赵彦成:清江主薄,见艺文志 |
熊伯明:权总制施州,详名宦 |
王在:通判施州,详名宦 |
任伯雨:清江主薄,详名宦 | ||
王蘧:诏领州事, 详名宦 |
龙景照:施州刺 史 |
|
| |
丁谓:夔路转远使, 见控制 |
寇瑊:权领施 州,详名宦 | |||
史方:知夔州,详 名宦志 |
庞恭孙:通判施 州,详名宦 | |||
熊本:诏察访梓夔,详兵事志 |
张知命:字促谋,施州刺史 | |||
董铖:夔路转远使,详控制 |
程公许:通判施州,详名宦 | |||
孙珪:转远副使,详控制 |
李周:通判施州,详名宦 | |||
林栗:知夔州,详兵事志 |
谢昌元:知施州,详名宦 | |||
向士壁:知峡州,兼施渝镇抚使 |
刘仪:施州守,见通天洞石壁题名,宝佑中任 |
朱珥:推官,见石壁题名,宝佑中任 |
张昂英:薄,见石壁题名,宝佑中任 | |
范孙:夔路转远判官,详控制纪略 |
朱珥:施州通判,见石壁题名 |
孙龙:令,见石壁题名,宝佑中任 |
张震珪:尉,见石壁题名,宝佑中任 | |
张宝臣:咸淳初知施州,开拓险径,人皆便之 |
张纲:施州教授,宝佑中任 | |||
文应详:施州教授,宝佑中任 | ||||
李庭芝:建始令,详名宦 | ||||
元 |
|
邵浓:郡守,筑城见《夔州府志》 |
|
|
王守仁:知施州,有传 |
明 |
李尧德:按察佥事,详名宦 |
朱永:施州指挥,详名宦 |
谭朗然:建始令,详名宦 |
|
李才:知州 |
孙明用:州同 |
李毓秀:吏目 | ||
胡士能:知州,有传 |
王杰:州判 |
| ||
夏士麒:卫守备,详兵事志 |
(续表):
明代 |
施州卫抚夷同知 |
卫儒学教授 |
训导 |
卫经历 |
明 |
李光前:剑州人 |
何求益:金溪人,宣德间任 |
王拱辰 |
海航:浔州人 |
陶銮:曲江举人 |
陈敕:福建人,宣德进士 |
王鉴:云南人 |
程鹏:绵竹人 | |
蔡壁:钱塘进士 |
张勋:昆山人,正统间任 |
欧阳达:庐陵人 |
张铉:福建人 | |
秦宠:合肥举人 |
高维勉:长乐人,天顺间任 |
彭镛:金堂人,景泰间任 |
李平:大理人 | |
赫汝松:绥德进士 |
高绍保 |
王聪:南昌人,天顺间任 |
赖愈:余干人 | |
杨云才:桂林举人 |
蒋德:丰城人,天顺间任 |
高拱宸:仁寿人 |
成士玉:垫江人 | |
伍士望:南昌进士 |
欧阳希稷 |
任懋荣:巴陵人 |
胥高华:眉州人 | |
高则益:南昌进士 |
王逮:华容人,嘉靖间任 |
高拱:四川人 |
黄溥:有传 | |
许言诗:太康举人 |
汪盘:浙江人,嘉靖间任 |
徐用中:溪人[1] |
史肇聪 | |
徐万仞:漳浦进士 |
王汝器:定安人,嘉庆间任 |
韦邦聘:四川人 |
刘尚义:四川人 | |
陶允明:会稽举人 |
汪泽:浙江人,嘉靖年任 |
屠山:谷城人 |
林源:福建人 | |
徐亮彩:江西举人 |
徐端 |
任守翰:贵州人 |
汪泽:歙县人,有传 |
唐懋德:云南举人 |
张铣:吉安人,隆庆间任 |
张承谢 |
吕旦:上虞人 |
王应泰:马平举人 |
谢廷翰:晋江人,隆庆间任 |
唐朝卿:临桂人 |
张日新:福建人 |
石可久:延州举人 |
钟万化:桃源人 |
马大有:道州人 |
胡仲贤 |
高士达:巴县举人 |
王盈化:慈利人 |
朱伯传:犍为人 |
|
童守愚:贵溪举人 |
王继相:慈利人 |
汤应宿:云阳人 |
|
程道新:歙县官生 |
张肫:简州人 |
张问达:隆昌人 |
|
奚远绶:鹤庆举人 |
蔡缙:延平人 |
张德教:平凉人 |
|
黄宗明:南城举人 |
张儒:承天人 |
雷大有:新淦人 |
胡朝 |
郭希孟:保安恩贡 |
耿同曙:伊阳人 |
李早:通山人 |
邓世宁:徽州人 |
熊泾:云南选贡, |
陈赞:普定人 |
陈其善:永明人 |
邓谏:庐陵人 |
赵国桢:赤水举人 |
杨正达:武陵人 |
徐有孚:武陵人 |
叶齐:慈溪人 |
刘邦澜:丰城举人 |
赵卿:浪穹人 |
蒋一桂:云南人 |
李逢春:侯官人 |
宋洪泰:莆田举人 |
刘报国:龙里人 |
王家霖:谷城人 |
胡汉瀛:丰都人 |
李光春:湄潭举人 |
庞一德:南海人,有传 |
柯宏材:安庄人 |
张贯 |
苏鸣瑜:以上三人见《荆州志》 |
石中壁:汧阳人 |
朱荩臣:溆浦人,崇祯间任 |
熊启鸿:仪徵人 |
郭犹兴:河南选贡 |
宋儒林:蒲圻人 |
|
陈秉忠:金坛人 |
章尔佩:云南举人 |
胡天定:巴陵人 |
王天明:贵州人 | |
|
徐时选:永明人 |
赵一豸:洛阳人 | |
|
杨春闱:巴陵人 |
邓国相:四川人 | |
|
李玉浩:安仁人 |
程大经:歙县人 | |
|
向禹:归州人 |
王元:巴县人 | |
|
杨筠:沪溪人 |
廖民寰:莆田人 | |
|
陈宗舜:巴陵人 |
王卫:贵州人 | |
|
崔应诏:原武人 |
陆元儒:归安人 | |
|
张助明:归安人 |
蒋子藩:鄞县人 | |
|
顾天峻:贵阳人 | ||
|
陈大猷:绥宁人 | ||
|
黄钟音:潜江人 | ||
|
张明德:沅陵人 | ||
|
胡循训:永州人 | ||
|
蒋信正 | ||
|
龙思淳:长沙人 |
国朝
忠孝安抚司田京,前明长官司田永丰子,康熙八年袭,累授总兵。十九年告休,子昌祚、昌祚子璋递袭。至雍正十二年归诚,十三年改为恩施县,璋隶汉阳,世袭千总,璋故,长子世位袭,璋次子世海袭擢荆州水师营守备。
东乡五路安抚司覃寿椿,递袭至雍正十三年归诚改流,其地入于恩施县境。
忠路安抚司覃承国,前明宣慰司,进孝子,康熙元年以征谭逆功袭前职,子世藩、世藩子建侯、建侯子楚梓递袭至雍正十三年归诚,改为利川县。楚梓隶汉阳,世袭千总,累擢贵州提标、参将,楚梓故,侄章绣袭;章绣故,子殿雄袭;殿雄故,弟殿勇袭。
金峒安抚司覃世英,康熙四十三年袭,子邦舜归诚,改为咸丰县。乾隆二年,邦舜隶汉阳县籍,世袭千总。邦舜故,子廷建袭,累擢山东德州参将。
龙潭安抚司田历国,康熙五年袭,至田贵龙归诚。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咸丰县。乾隆二年,贵龙隶江夏县籍,世袭千总。贵龙故,子朝举袭;朝举故,子胜祖袭;胜祖故,子万春袭。
忠建土司: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恩施县。
施南宣抚司:康熙年间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宣恩县。
按东乡、忠建、建南三司,俱因获罪改流,故无世袭。
大旺安抚司:田永封、子安国、安国子玉、玉子正元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来凤县。乾隆二年,正元隶孝感籍,世袭千总,正元故,子大德袭。
忠峒宣抚司田楚珍:顺治初,调征播州,叙功袭前职,子桂芳,桂芳子雨公,雨公侄光祖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宣恩县,乾隆二年,光祖隶江夏县籍,世袭千总。
漫水宣抚司:向国泰、子正乾、正乾子庭富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来凤县,乾隆二年庭富隶孝感县籍,世袭千总。庭富故,子恩荣袭,累擢甘肃马营部司。
西萍蛮夷长官司: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咸丰县。
东流长官司田献章、子玉壁、玉壁子兴仁、兴仁子尧封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来凤县。尧封隶孝感籍,世袭把总。尧封故,子邦荣袭。
腊壁长官司田绮:康熙元年颁给印信,琦子朝柱、朝柱子俊德、俊德子封疆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来凤县。封疆隶孝感县籍,世袭把总,升广东督标守备,封疆故,孙受乾袭。
卯洞长官司向舜: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来凤县,乾隆元年向舜籍隶孝感县。
百户土司向柱远、子金銮、金銮孙权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来凤县。乾隆二年权隶孝感县籍,世袭把总。权总,子玉玺袭;玉玺故,子振纲袭。
高罗安抚司田飞龙,顺治初袭,子国鼎,国鼎子昭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宣恩县。乾隆二年,昭隶汉阳县籍,世袭千总。昭故,子永兴袭。
散毛宣抚司覃勋麟:顺治初袭,勋麟子鸿基,鸿基子烜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来凤县。乾隆二年,覃煊隶江夏县籍,世袭千总,无嗣。
沙溪宣抚司黄天奇,康熙四年袭,天奇子楚昌、楚昌子正爵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利川县。乾隆二年,正爵隶江夏县籍,世袭千总。乾隆四十六年,正爵故,子恩荣袭,升福建延平守备。
建南长官司: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利川县。
木册长官司田经国、子生琼、生琼子济民、济民子应鼎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宣恩县,乾隆二年应鼎隶孝感县籍,世袭把总,子孙龙袭。
唐崖长官司覃宗禹,康熙四年以宣尉司改给长官司印,宗禹子铉、铉子溥泽、溥泽子梓椿、梓椿弟梓桂递袭。雍正十三年裁其地入于咸丰县。乾隆二年,梓桂隶汉阳县籍,世袭把总,梓桂无嗣,以兄子光烈袭,乾隆三十七年,光烈故,子世培袭。
谨按:土司各省均有,历代羁糜弗绝,但服属,年久奉正朔,袭冠带,给给予世袭,传子及孙,虽不得号为封建,亦窍比附庸矣!因纂施宜二府土司,改土归流以前封袭、生卒附藩封之后(《湖北通考》)。
谨按:《湖北通志》载施宜各土司在宋时纪、珍、奖等州刺史,俱非湖北地。元明以来,不及详考,惟于归流以后,各司承袭、生卒极不和衣而卧肯,盖有册档可征故也。虽改土以后籍隶江汉诸县,然其先固施人也。兹仍登诸志而宋元明以来,亦详稽各史,增删成编焉。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一终
明
朱
黄
李尧德:己末进士。土寇黄中既平,议设兵备驻扎。隆庆二年,德以车驾副郎任湖广按察使司佥事,驻扎施州卫,振武敷文,诛黄中族党,戮散毛宣抚覃棨,施南宣抚覃宁,升本省布政使司,历升陕西巡抚。(旧《卫志》)
庞一德:南海人,卫学教授,造就士类,重修《卫志》。(旧《卫志》)
谭朗然:茶陵举人,嘉靖初令建始,悉心抚字,历课农桑,称循史惡。(旧《卫志》)
以上俱崇祀名宦
国朝
徐尚谋:江南武进士。康熙四年,王观兴出山投诚,驱卫民至荆,蒙上宪释回,选徐守备,莅卫事,辟草莱,招流亡,给牛,种银若干。次年如数完官,盖亦抚字而心劳焉。(旧《旧卫》)
左其选:彝陵人,为建始令,自戊子兵燹后,绝无人烟十五年矣!其选于康熙四年至建始县,偕典史尹德,携一仆,茹蕨饮水,共民出入者三,阅月亲刈荆棘,环堵卫舍;招回流民数百人,定县治,兴学劝垦,三年致政。(旧《夔州府志》)
吴李芳:湖广人,内阁中书,改补建始令。建始土著甚稀,接年文武生仅十名,公教导三年,土著入学二十八名,自是始登贤书。升任后,士民请崇祀名宦,史晟赞其轴端曰:抚民以宽,励士以勤,刑不刻而民怀,亩不履而野宁。(旧《夔州府志》)
史
武令谟:山西太原进士,建始令,留心民瘼,培植人材。邑人秦应光孤贫,公奇其才,命与己子共读,朝夕提命,后举乡试,任河南淅川令,有循声,皆公力也。其他邑人士亦多所成就。(旧《夔州府志》)
张良佐:浙江衢州武进士,施南营守备,精骑射,工书法,礼士戢兵。丙丁虫荒,运米巴夔两路接济,民赖以生焉(旧《卫志》)
刘珙征:江西临江进士,建始令,听断勤敏,加意学校,公余招集诸生,讲谕经史,勖以实行建邑之士习,民风赖以主持。
武
田三乐:直隶深州贡生,乾隆元年,任施南知府。四年,详请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四县土【生】童,另编新字号,附恩施县一体考试,如文理可观,每于恩施正额外四县共取一、二名,暂隶恩施县儒学管辖,题准四县生童,每遇岁科试,照贵州古州增设苗额之例,酌量取进一、二名,应如所请。详《学校志》。其振兴学校,作育人材,有足多者。
夔
王如珪:宛平人,贡生,任施南知府,莅政精明,吏民咸服,整饬士习谆谆,以殖学立品为训命。训导宋鳌纂辑府志,自为之序,今得籍为粉本焉。
钱士选:云南昆明进士,任施南知府,勤于政治中,劝修学宫,详请府学及宣、来、咸、利四县设学官,并入学额。倡修考棚,免生童远赴宜昌附试之苦。建塔五峰山顶,修理城池,民至今思之。
吕世庆:余姚举人,署施南知府。为政精密,严惩啯匪,黎民安堵,特设凤山书院,命府学训导兼掌其教,时自与士子考课文艺及身心性命之学。
汪献琛:钱塘贡生,任施南知府。在官三年,利兴害除,详请学政按施考试,立学宫卧碑,设文庙钟鼓,修名宦乡贤神牌。移守荆州,士民至今思之。
施光辂:浙江举人,任施南知府,听断公明,民咸畏服。
陈嘉谟:浙江钱塘进士,任施南知府,精严为政,慈祥居心。去后,士民思之。
尹英图:字北窗,云南蒙自人。乾隆丁未进士,岁壬子,选授恩施县知县,有惠政。嘉庆元年,川省教匪窜入县境,公率领绅衿义勇,于县属之荆竹园擒贼首,歼除余匪。贼又扰利川县之长堰塘,公会利川知县陈春波、奉节知县周景福,合三县义勇,及本协弁兵,剿除净尽。事闻,特旨加知府衔,嘉庆七年,授施南知府。(详《兵事志》)
杨毓江:字作舟,陕西府谷进士,由户部郎中补授施南知府,洁已爱民,创立南郡书院,振兴文教,吏畏民情,惠政不可殚书,至今犹尸祝之。道光十三年,士民请祀名宦,格于部议,不果行。
纽正纪:江南吴县人,大田千户升桑植守备,以熟悉苗情,特疏改,补恩施令。
鹿骢豫:阜阳贡生,任恩施令,革陋规,整士习,扶弱锄强,几于无讼。仕至贵州贵西道。民于官坡建祠祀之,今圮,碑犹存。
于执中:字君敬,山东昌邑人,授湖南永顺卫经历,雍正七年,永顺既改土归流,经历缺裁,制府以其才猷明敏,而又熟悉苗情,檄委协理恩施县事。乾隆元年,遂补来凤令,捐廉建本城及大旺义学二所,置田四十亩,以资膏火。
《施南府志》卷之二十三
知施南府事王协梦监修
选举
选举之法,尚矣!隋唐始设科目,而施无传人焉。传者,自宋詹邈中宏词科始,顾自宋迄今与科目者,亦复寥寥,岂土司所治学校未广,士之振兴无由耶?我朝改卫设府,府县莫不有学,其所以芹藻之风,而菁莪之选者,至深且厚矣!士生斯世,宜何如砥砺濯磨,以仰副圣天子作人之意也耶!志选举而武勋附焉。
历代选举表
宋
元祐三年:詹
谭荣昌(常平乡人,苏州知州)
谭和敬(常平乡人,襄阳主薄)
谭国计(常平乡人,仕至光禄大夫)
谭汝山(常平乡人,襄阳知县)
向中之(常平乡人,任教授)
宝佑三年:李闻(道政乡人,进士)
谭曰严(南岩乡人)
元
谭正卿(常平乡人,重庆府教授)
谭易卿(常平乡人,黔江县令)
黄
谭道卿(常平乡人,广宁县令)
谭子达(常平乡人,西充县主薄)
黄升亮(都亭乡人,建州判官)
谭国富(常平乡人,巴东县令)
明
举人
万历丙子:张问礼(施州人)
壬午:王之衡(施州人)
己酉:李一凤(施州人,徽州府同知)
崇祯庚午:童天阅(施州人)
岁贡
洪武以后:邓宗启(旧志载拔贡) 向得豪(交州府同知,祀乡贤)
申文才(严州推官)
崔
廖
黄 王扁 (彰明令)
谭
黄
曾
汤贻忠(训导)
陈
王
颜丽美
周
徐
葛
刘
陈
韩
邓
崔
高
陈
陈
申
邓
赵
陈
张
吴
周庭兰(郑州审理)
陈
李
刘
刘
崔
葛
杨希孔(苑马司县令) 吕维精
金
葛
彭魁春
张
葛
单朝仪(大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