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不是虫,是太兴奋大洋新闻 时间: 2012-07-03 来源: 羊城地铁报 “咯吱,咯吱”,孩子睡觉时磨牙,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很困惑,“该打虫了”,家里的老人常常这样说。然而磨牙其实与肚子里的蛔虫关系不大。 磨牙常见儿童萌牙期 磨牙常见于儿童和成人在睡眠时不自觉的上下牙咬合行为。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东院主任林雪峰教授称,常见的磨牙情况有以下几种:睡眠时患者做磨牙或紧咬 牙动作称为夜磨牙;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称为咬紧型磨牙;处于换牙期的七八岁儿童在新牙萌出后,由于咬合关系不稳定 也常会磨牙。 林雪峰称,儿童磨牙的原因与老人常说的肚子“有虫”并无关联,“以前,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儿童感染寄生虫(特别是蛔虫)的比例很高,或许,这就是磨牙和蛔虫感染联系起来的重要原因吧。”儿童萌牙期磨牙现象一般在“磨合”完成后会不治自愈。 “干磨牙”易致敏 睡眠磨牙在小儿及青春期的青少年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逐渐完善,其发作率会逐年下降,长大后自愈。当然,也有些人儿时磨牙没有得到纠 正,可能一辈子都有磨牙的习惯。而且,由于夜间磨牙时口中没有食物,唾液的分泌量也相应减少,牙齿得不到润滑,这样就形成了像推空磨一样的“干磨牙”,会 造成牙齿本身的磨损,比如窝沟变浅、牙本质暴露,导致牙齿敏感,影响咀嚼食物的功能。 引发磨牙的原因不是非常确切,目前认为与精神性、情绪性、牙源性、系统性、职业性、自发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应避免睡前太兴奋 消除紧张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睡前不做剧烈运动,特别是儿童睡前不要过度兴奋,可以有效减少磨牙。 此外,还需纠正牙颌系统的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咬铅笔等。林雪峰称,到医院请医生佩戴咬合板,是防治磨牙危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此外,改变睡觉的姿势, 松弛下颌肌肉,对缓解磨牙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来说,仰卧位下颌关节是放松的,而侧卧位和俯卧位睡眠姿势使下颌关节位置改变,肌张力增加。 (记者 谢菁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