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OPIC:《楚州秤娘橋記》

 高厚不言 2012-07-04
:《楚州秤娘橋記》

2012-06-30

前注:
孝順好。文中的楚州,就是淮安市楚州區,現在的淮安市淮安區。一般當地人把淮安市稱為大淮安,以區別於淮安區。
-----------------------------------------------------------------------------------------

秤娘橋者,楚州城中一小橋耳。壬辰端陽,予以義母陳太夫人壽,過此,而有斯記。然橋長裁數武,河道淺且廢。於是,難之者曰,一小橋焉足道哉?何以記為?

予曰,不然。秤娘橋者,一曰乘涼橋,昔人恒納涼於此,故名。漕運興,而曰秤糧橋,然其始末、先後不可知。永樂初,有徐氏兄弟奉母居於橋側。其時,兄弟分爨,而訂輪養之法。僉曰,一月而一輪,歷月裁得見母矣!何忍哉?十日而一輪,則勞母甚矣!乃定半月一輪養之。月中則移母橋上,納母簏中而較腴瘠,廣延鄉老、長者以定奉養之工,家雖貧而孝養不少懈。母壽九十而四世同登一室,裏人榮之。此秤娘橋之所來由也。

予生也晚,不學也甚,然非敢昧於大義也。謹按《史記》、《清史稿》諸書所記:韓侯昔為布衣時,母死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其旁闊可置萬家。關忠節公之殉節虎門也,預以敝衣數襲、墜齒數枚遺家人走報太夫人。是二公者,皆自一“孝”字發心,惟報親恩之志宏且大,故得以成立,終能紓國家之危難。功業或銷磨,精神卒不死!是“孝”者,士君子立德修身之始,而我國家億萬載太平不拔之基也。

嗚呼!吾淮,海內名區,東南都會。而人文之景觀、文化之遺存,皆萃於楚州一邑,若韓侯祠、胯下橋、若梁夫人祠、鎮淮樓、射陽齋、漕運衙門、關忠節祠者,是也。是曰,楚州者,淮文化之根也。秤娘橋者,楚州文化之核心也。予之表斯橋而出之,並也而為之記者,不亦宜乎?

寒僧曰橋(丌)者謹敘於鹿城世遺之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