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路司法机关移交地方 数千“职工”变身公务员(2)

 秋天的海 2012-07-04

移交后的喜忧

就各地的情况来看,整个移交过程平稳且顺利。据了解,各地铁路法院均成立了移交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相关工作,并将人员档案、经费、物资和装备登记造册,保证各类报表数据准确无差错,确保移交工作顺利进行。

刘秦瑜称,西安铁路局两院移交地方近半年以来,所受理的案件性质暂时没有发生变化,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但7月才是新的开始,而且职工将第一次面对其最关心的待遇问题。

对于铁路司法部门的职工来说,最忧虑的就是薪酬的降低。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根据职位的不同,职工工资在移交后有较大降幅,减少三成到五成不等。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地方的铁路两院。据媒体报道,太原铁路局一名副科级铁路法官原本月收入为6000元,而同级别的地方法院法官月工资还不到3000元。从7月起,这些铁路法官的工资将执行地方标准。

薪酬之外,人事问题上的不明晰更让职工喜忧参半。为完成各项移交工作,各级铁路法院、检察院在改制完成前有3年的过渡期。2009年,中央编办下发通知,提出铁路公检法干部要从企业职工转变为公务员,铁路两院的人事被冻结,以便利今后的转制。人事冻结已近3年来,各单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新人不进,老人不退,能人“不升”。

武汉铁路局一工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随着移交工作的完成,铁路两院人员的身份由企业人员变成国家公务员,对于这一点,年老和年轻员工似乎态度不同。

老年员工虽对铁路文化有所眷念,但更喜于退休后能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在他们看来,虽然眼前工资减少,但福利标准将向公务员看齐,这对即将离退休的老员工来说益处颇多。

年轻员工则不然,除了收入减少,他们更担忧的是业务领域的变化和办案压力的增加。如何在一系列未知的挑战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他们最为忧心的问题之一。

刘秦瑜称,虽然目前工作未发生任何变化,但未来办案领域和对职工的要求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从办案业务领域来看,铁路法院的民事案件主要是铁路运输合同纠纷、工程合同纠纷、铁路系统内部经济纠纷。这些案件都跟铁路有关,内容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但改制后,涉案领域发生变化,对已经习惯审理单一案件的铁路法官来说将是一个挑战。

从办案数量看,原先的铁路法官、检察官未来的压力将难免增加。以西安为例,刘秦瑜介绍说,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实际办案人员100余人,每年承接的案子约300件。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每人每年的办案量则在两三百件。

移交只是变化之始

刘秦瑜表示,铁路两院目前只是“挪了窝”,是否会发生质的改变,7月便可窥其端倪。

随着移交的全部结束,一线员工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昆明铁路局上述基层法官昨日在电话中称,移交让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感觉自己成了真正的法官,“过去,我们总是得不到外界的尊重,连我们自己都认为自己是穿着制服的铁路员工。如今铁路司法交接完成,我们从企业职工变为公务员,判案也可以挺直腰板了。”

他说,从7月起,他领的薪水来自国家,而非企业,一切也许将从此发生改变。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研究员陈元龙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铁路两院顺利移交地方,这一步意义重大。移交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和人事的源头,对司法公正有重大意义。

但他同时表示,移交的完成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改革的开端,“要改变管理机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走向正规。”

在陈元龙看来,不仅人员、编制、经费保障需要明晰,更重要的是要完善移交后的顶层设计,“例如不少铁路两院划归地方后,都需要解决原先业务和人财物跨区域的局面,怎么设计好机构设置才是保证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