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管理的“六阶段”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7-06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quith)被媒体誉为全美国“最好的老师”,他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上市以来,反响异常热烈。阅读学习雷夫老师,在教育系统蔚然成风。我读此书之后,首先推荐它为校委成员共读书籍,开展校委共读活动。我还打算将它推荐给全校教师。

当我第二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我决定应该写下点什么。我作为一位老师,作为一位家长,这本书很值得学习借鉴。但是作为一位教育管理者,它又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书中第二章阐述了“六阶段”理论,据雷夫说,这出自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六阶段”,他把“六阶段”导入任教的班级。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六个阶段的思维。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学生从一踏进校门开始,首先都是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因为他们经常听到老师说:“不乖就有你们好看”、还有“你再捣乱,我就把你拖出教室”等等。孩子因为受到“威胁”而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这个阶段处于惩罚、处罚的教育,但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无效的。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经历的第一阶段后,开始因为“不惹麻烦”以外的原因做出决定了,但又会进入“第二阶段思维”的错误。我们从惩罚教育中走出来,进入赏识教育。表扬、鼓励甚至给予物质的奖赏,教师手里都有奖章、有红花,甚至有糖果,从每一堂课到期中、期末,都要评比各类先进,给予奖励。雷夫称之为“贿赂行为”。教师用语言、物质去贿赂学生,以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决定:认真学习。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学生能不受威胁、不为奖赏把事情做好,这已经很不容易,是很大的进步了。他之所以讨好、取悦家长或者老师,至少说明老师有魅力或受欢迎。但这做到这一点还明显不够,因为一个人难道都为了别人而活吗?有些人为了取悦父母,按大人的意愿选择大学和主修专业,甚至找工作。长大后倍感沮丧、厌恶工作。这都是这一阶段思维带来的问题。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如果学生表现突出是因为他要“遵守规则”,那他已经踏上了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因为他知道规则,并且愿意身体力行,这是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于是我们的工作就是制定规则,甚至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这都是为了他们能更好的遵守规则。然后,这还不够。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甚至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这个阶段的思维是很难达到,也不容培养的。有了“我能体贴别人”的思维后,人的所谓“素质”将大大提高,因为他不会再随地吐痰、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凡是都会为别人着想,举止文明礼貌。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也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无法教的,因为“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从书籍和电影中找到达到第六阶段思维的人,并通过感受、分析这些人的行为准则,来逐步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

 

学校管理,首要的是对于人的管理,包括学生和教师。我想用这“六阶段”的思维分析教师,试图找到更好的教师管理方式。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对于教师,也会听到有人用“刁师”之类的词形容极个别老师。就像“差生”一样,教师队伍中也会有一些不遵守规章制度、师德师风不高、不认真教学、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差师”,校长为了严肃纪律、树立威信也总是以叫到办公室当面批评教育、扣除奖金等手段“威胁”之,以便他们表现更好。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教师认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原因是“不惹麻烦”,虽然是可以遏制一些“不良”行为,但效果甚微。学校教育管理中,作为校长,应该处事公正、言出必行,在教师中树立威信,让教师对你的信任取代“恐惧”,为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的校园氛围。不做“第一阶段思维”的事,因为“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他们的一生将毫无作为”。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制度,把物质、金钱奖励给工作量大、工作绩效好的老师,称之为“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希望教师能“想要奖赏”而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积极努力工作。当然,如果能用“贿赂行为”促进教师积极工作,那比起第一阶段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了。但是教师可能已经超越了这个思维阶段。用雷夫的话: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有 “我在为校长工作”的想法的教师估计都还处于这个阶段的思维。不过能为了“取悦某人”而努力工作,不管他们要取悦的人是谁,都已经很不错了。但同样,这样的教师对于工作只有倍感压力,因为不是热爱工作的本身。这虽然较前两个阶段有很大的超越,但明显不够。雷夫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教师一般都已经达到这个阶段。现在的学校也都通过教代会等形式落实校务公开,实施民主管理,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规则的制定。因为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的遵守规则。“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五:我能体贴别人。这是不容易达到的思维境界,因为教师要体贴的人是学生、家长、同事、领导还有家人。对于能“体贴别人”的教师,根本不需要再用规则来约束,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了。但是,雷夫还是觉得可以做得更好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教师要达到这个境界,也是他们自己习得的。他们在工作、学习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但有了自己的目标,更有了自己为目标而奋斗的一系列规则,而且努力去执行。这时,教育管理者已经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了,学校也肯定已经是最理想的学校了。

用“六阶段”思维分析教师管理问题,我们要先理清:一是分析的是教师认真工作、积极工作的原因。二是一所学校中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同时处于某一阶段,而是同时存在有不同思维方式的教师。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做的是针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比如,对于个别懒散的“差师”,应该对鼓励、表扬并给予奖励,可以开展师徒结对,为他们找到榜样。对于大部分已经“遵守规则”的人,要引导他们为了学生、为了教育,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专业水平。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教育理想,确立专业成长目标,给予展示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自我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