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国史画帖之《大和樱》 (3)

 七紫 2012-07-07
船上山义兵の举旗
话说后醍醐真是个称职的搞政治的,他在笠置山被抓住并流放到隐岐岛后,就在岛上不断活动,或游幸各处寺庙神社,联络寺社势力;或召见附近豪强,寻觅范蠡式人物;或恩威并用,拉拢看守士兵;或与护良亲王保持秘密联系,窥测政局的变化。到1333 年正月,传来的消息使后醍醐躁动不安:楠木正成在摄津四天王寺击败幕府军,赤松则村在播磨国起义反幕,各地豪杰群起响应。“范蠡,全是朕之范蠡也!(那时候很时髦的偶像)”后醍醐高兴得连连击掌,扼腕赞叹。 

  岛上的幕府守兵见四处都在造反,幕府已是风雨飘摇,士气低落。加之后醍醐的多方策反收到效果,那些看守的兵将们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得送个顺水人情。后醍醐见时机已到,就在1333年闰2月24日在伯耆国豪强名和长年的帮助下,乘船逃出隐岐岛。渡海登陆船上山,住进临时行宫,并传旨募兵,再次举起推翻镰仓幕府的大旗。 
义光夺旗
现在要讲的是名叫“村上义光”的一个猛将。村上四郎义光,出生于信浓,是陆奥守源賴清的后人。《太平記》里面记述了他的一件忠君事迹。 

  “元弘之乱”中,义光父子和赤松则祐、平贺三郎等人护送护良亲王(1308~1335,后醍醐帝的第三皇子,是后醍醐帝倒幕计划中的重要人物,得到楠木正成、赤松圆心等反幕府势力的呼应,最终形成全国性的倒幕浪潮并推翻幕府)逃往十津川,在路上遇到当地豪强芋濑庄司,庄司是镰仓幕府一派,带着家兵拦路检查。亲王面对这个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就让随从去跟庄司说能否投靠他。庄司的回答是否定的,他正沿路搜索叛乱余党,抓住一个就是一份献上镰仓幕府的功劳。所以接纳乱党是不可能的,而放你们通过检查哨也不行。庄司也提出他的条件,就是让亲王留下一两个近臣让他交差,或者亲王留下自己的锦旗也行,以后幕府追究起来也好有个交代。亲王听到这两个条件,不知如何抉择。赤松则祐就建议说:“在这种危急关头,正是我们这些臣子尽忠的时候,就让我留下来赴死吧!”另一个随从平贺三郎劝阻说:“亲王身边的人,都是大王的股肱,一个也不能少。咱们把锦旗交给他比较好。“亲王想了想批准了。庄司拿到锦旗这个最重要的信物,也就遵守诺言放亲王一行通过岗哨。 

  村上义光走在队伍的最后,看到庄司那帮人拿着自己这边的锦旗要离开,就冲上前去踹开士兵把锦旗抢了回来。庄司看到这一幕也愣了,傻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办,想打又顾忌义光的勇猛,最后只能无奈地放弃。护良亲王看到锦旗夺了回来,非常高兴,感叹道:我有这三个人,得到天下看来也不是不可能啊。” 
一封没有寄到的信
后醍醐天皇中兴后,护良亲王居功至伟,而且他更把矛头指向政治上的敌人——足利治部大辅高氏。但是这个举动并没有得到后醍醐帝的支持,因为后醍醐帝有他自己的考虑,可能也是顾忌护良的功勋太高的缘故。 

  元弘三年(1333)后醍醐帝宣旨任命护良亲王为征夷大将军。护良也知道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就进京参谒了。然而护良的大将军位置坐得很短,在元弘三年九月间就被解任。关于这件事的原因史家认为一是护良颇有些居功自傲,让后醍醐帝不爽;二是护良的继母即后醍醐帝的宠妃阿野廉子希望自己亲生的皇子能够继承帝位,就在后醍醐帝与护良亲王之间开展挑拨离间活动,这就使护良同时与后醍醐帝和足利高氏两边都产生矛盾,可以称为四面楚歌了,这也导致了护良亲王最后的失败。 

  《太平记》记载,足利高氏利用了阿野廉子和护良亲王的矛盾,通过阿野廉子向后醍醐帝展示了护良暗中发往各国的召兵令旨(原意是为了讨伐高氏),并进谗言:“兵部卿亲王(护良)为夺取帝位,征召各国之兵,证据确凿。”后醍醐帝震怒,即以在清凉殿举行和歌管弦的游宴为名,召护良亲王参见。护良不知是计,以为有机密相商,仅带了十余个随从秘密入宫,结果在清凉殿铃之间被奉诏等候多时的结城亲光、名和长年所拘捕,随即被羁押在马场殿一间土牢里。 

  护良在牢中回想起元弘年间为倒幕东躲西藏、风餐露宿的苦楚,而回京後顾不上享乐一日即蒙谗而受刑戮之难,不禁日夜悲泣,然而他还对后醍醐帝存有一丝希望,就写下书信一封表白自己的心迹,暗暗交给一个谈得来的看守,让他转交后醍醐帝。 可惜这个看守很有鸭梨,顾虑护良与多方有矛盾,害怕怨恨集于己身,最终未将其上奏,因此后醍醐帝最终也没能看到护良的诉状。护良近侧的心腹很快都被清洗,自此护良的性命完全捏在足利氏手里了。 
稻村崎新田义贞徒涉
后醍醐天皇的倒幕运动得到各地武士的响应。楠木正成的倒幕派将领在金刚山一带的游击战争牵制了几万幕府军,使各地武士都看到了政府的无能。于是,关东武士新田义贞振臂一呼,几万武士一举攻破了幕府所在地的镰仓,造成北条必将灭亡的大形式。在义贞的事迹中,最有名的就是“稻村崎新田义贞徒涉”的一段故事: 

  话说新田义贞在稻村崎被潮水所阻,只要时刻一到,潮水就会退去,露出砂滩,大军可徒步而过。但是时不我待,义贞便向潮水祈愿道:“义贞告上内海外海之龙神八部,明鉴臣之忠义,退潮水于万里之外,为我三军开道!”言罢,将自己心爱的的宝刀“金作の太刀”投入潮中。刀落于海,只见潮水迅即退走,砂滩显露,三军顿时士气大振。 
美梦成真
后醍醐天皇在见到楠木正成之前曾经作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在紫宸殿面南的御座上向两边恭敬的群臣发号施令,背后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大树向南的部分枝叶长得最好,树荫笼罩了整个大殿。接着又有两个童子跪拜,然后向南方而行。后醍醐在见到楠木正成后认为这个梦正是应在了他的身上,于是对他倍加器重。 

  元弘三年(1333年)五月二十二日,六条、赤松、足利等将领联名奏请后醍醐天皇御驾回归京都主持政务。二十三日,后醍醐率领公卿浩浩荡荡向京都挺进。六月二日,在摄津地区活动的楠木正成带着胜利的喜悦,率领部下武士在路上迎接天皇。后醍醐将正成召到身边,感慨万分地说:“今日之成功,全是赖你忠诚能战的荫庇呀!”然后命他和他的部队在凤辇之前,为队伍开道。 
樱井驿の诀别
后醍醐的小朝廷重新建立后不久,足利尊氏在清洗了政敌之后,就露出了真实的嘴脸。在藤原氏的上杉宪倡议下,尊氏自封征夷大将军,网罗党羽,掀起反旗,开始公然和朝廷作对。 

  尊氏造反的消息传到京都,后醍醐大怒,即向全国下达了“尊氏追讨诏”。由于新田义贞、楠木正成等猛将的奋战和京都保卫战,一开始的战局是对后醍醐一方有利的,足利尊氏一度被赶到了备后。 

  然而,由于在中国地方,播磨重镇白旗城卡在中国通往九州的要冲上,而尊氏在撤退的时候特意留下名将赤松则村及500兵士在该城进行防守,并成功挡住了义贞六万大军的攻击(真是神奇)。在长达三个月的攻击中,义贞用尽各种办法,却始终未能攻下此城。他只好留下部分部队围城,自己和弟弟义助攻略其它城池。义贞在白旗城困战三个月,使尊氏赢得了宝贵的休养时间。 

  延元元年(1336年)四月三日,得到大幅度补充后,足利尊氏率领着五十万(更加神奇)九州四国的大军,兵分两路(尊氏兵船七千艘走海路,直义大兵二十万走陆路),浩浩荡荡地踏上了东征之路。 

  五月十日,正在攻打备中福山城的新田义贞部将大井田氏经,遭到直义军突如其来的攻击,全军覆没。正在围困备前三石城的肋屋义助也遭到直义军的袭击,撤围而去。当义贞得知消息时,在他“大中黑”家徽的冕旗两翼,已经布满了画着“二引两”足利家徽的旗帜。 

  面对压境的庞大军势,后醍醐重新建立的延元小朝廷再次手足无措地大吃了一惊。只有楠木是沉着的。他早在尊氏西渡以后,就已经开始考虑未来的形势对比,和相应的防御对策。当后醍醐向他问计时,正成胸有成竹地奉上了写成已久的《楠木奏折》。可惜不懂军事的后醍醐受到安逸享乐思想的毒害,驳回了正成这部令后世军事史学家们赞叹不已的奏折,命令正成率领京都的近卫军去和尊氏决战。 

  正成终于明白,原来后醍醐并不是他所期待的明君。尽管已经决心去送死,但正成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那个负了他的后醍醐。怀着照顾自己孩子的心情,他将最好的将领、最精锐的部队留下保卫京都,跟随自己的只有胞弟正季和五百亲兵。在樱井驿,正成和年仅十一岁的幼子正行演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樱井诀别”。他在走向死亡之前嘱咐儿子的遗言,全部是鼓励正行长大后为国为民寻找一条出路,竟然没有一句是涉及自己和儿子的私生活。最后,正成依依不舍地目送正行骑着小马的身影消失于晨雾之中,然后同正季一起驱转马头,背向着万缕朝阳,缓缓地向阵地走去。 

 
虎父无犬子
楠木正成的儿子正行并没有辜负老爸的期望。南朝正平二年(1347年)秋,在总大将楠木正行的率领下,南朝各地的军队愈战愈勇。在畿内,楠木正行于八月攻克了纪州的隅田城,又于九月在八尾,滕井寺大破细川显氏,十一月二十六日在住吉大破山名时氏,在天王寺再破细川显氏。 

  为对付正行,北朝在十二月派高师直兄弟为大将,率大军来袭。 

  这是一次生死决战。在临出战前,楠木正行到吉野行宫拜见天皇,做最后的告别。 

  公元1348年(北朝贞和四年,南朝正平三年)决战来临。气势汹汹的高师直也是用兵的高手,由于部署得当,兵力也占优势,小楠公正行被迫在河内四条畷进行了决战。 

  这幅画描写的就是小楠公在力战三十多次,斩杀数千敌兵后,手下将士已经伤亡殆尽,“正行、正时体中数箭,兵皆重创不可用”,最后正行跟弟弟正时说:“事毕矣。莫为贼所获!”然后就和正时“交刺而毙”,牺牲时只有二23岁。约80年后,后人为他建立了石碑及2棵楠木作为供养塚,即“小楠公御墓所”。现在的石碑是明治11年(1878年)由大久保利通亲自雕刻,被列为大阪府指定文化财史迹。 
冷箭下陨落的名将之花
这里讲的是新田义贞(1301年-1338年)战死的故事。义贞是镰仓幕府末期-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正式名为源义贞,河内源氏一族,新田氏第八代当主。曾任左马助、播磨守、越后守、左卫门佐、左兵卫督、正四位下左近卫中将。明治15年(1882年)赠正一位。 

  延元三年(公元1338年)闰7月2日,新田军攻打由平泉寺僧徒固守的藤岛城。这些僧徒受到斯波高经的收买,拒不投降。此时义贞在灯明寺(现福井市灯明寺町)指挥全军,前线捷报久等不来。最后义贞等得不耐烦了,亲自带领50多名近卫武士前往藤岛城查看。 

  义贞出灯明寺不久,在灯明寺的田间小路上与斯波的部将细川出羽守和鹿草彦太郎公相所率领的一支300多人的队伍遭遇,他们是从黑丸城(福井市黑丸町)来藤岛城支援的。他们只知道遇到的是南军,没有想到眼前的敌人就是南军的主将新田义贞,便下马埋伏在小路两旁。等义贞等人一到便在暗中一齐射箭。南军猝不及防,因为义贞等人是到藤岛去视察和督战的,因此没有携带盾牌,而且一起来的都是近卫武士,不是弓箭手。 

  在突然袭击下,50多名武士一起站在义贞的前面以身挡箭,保卫主君。在义贞旁边的中野藤内左卫门尉宗昌对义贞说,“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既不必杀鸡用牛刀的意思,像细川那样的小敌根本不需要主将来决战),劝告退却。义贞回答说,丧失部下让我一个人活着不是我的本意,正要策马向敌人中间冲去,坐骑中了五箭,大吼一声载着义贞倒在田里。 

  义贞的左腿被压在马下,正要挣扎起来的时候,一支羽箭嗖的一声飞来,射中义贞的眉间。义贞觉得头一阵剧痛,自知命中要害不能再活,说了一声“今生到此休矣!”左手拿起战刀割头自杀。南朝一大支柱新田左中将义贞就这样悲惨地战死了。 

  义贞死后,结城上野介亲晴、金持左卫门尉重兴和中野藤内等跪在义贞的遗体旁边,向天皇遥拜,各自切腹自杀。其余武士全部被射死。 
桶狭间奇袭
这个故事玩日本战国游戏的是家喻户晓了。 

  我想说的是,今川义元其实是很厉害的一代豪强。作为镰仓新罗八郎源义家一系的名门望族,人称东海道第一弓的神箭手,是一个爱好能剧和歌的文艺青年,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风雅大名。以十八岁弱冠之龄担起家族存活之重任,刚一继任就镇压了家族内斗平定了“花仓之乱”,紧接着就通过以外交为主,战争为辅的手段压制了甲斐之虎和相模雄狮并且举办了善得寺会盟取得了三国同盟,然后吞并了远江,三河两国并占据了部分尾张国土所领达百万石以上,达到了今川家的全盛期,形成当时最庞大的一股势力。 

  可惜他遇到了织田这个天魔王。 

  1560年5月,今川义元动员了二万五千人出兵上洛。派松平元康(德川家康)、朝比奈泰朝为先锋攻下丸根、鹫津。到了5月19日,今川义元在尾张田乐桶狭间小憩,受到织田信长的突袭。今川义元在突围中由于足短身长,战马受惊因而摔下马来,使织田军的服部小平太和毛利新助有机可乘。但今川义元仍重创数人,口咬敌指,最后战死。 
枪之又左犬千代
前田利家在日本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猛将。他小时候的别名叫做犬千代,织田信长称其为“犬”。因为枪法了得,人称“枪之又左”。这幅画就是他出阵大捷的英姿。 
龙虎相搏川中岛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日本居然用了两幅图的篇幅来回忆著名的川中岛合战,可见他们对这一段历史的重视。这两幅讲的都是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也就是八幡原和妻女山那一次。 

  第一幅图讲述的是武田军师山本勘助战死。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进程来到武田信繁和诸角虎定战死一节。消息传到本阵後,武田信玄悲痛不已。山本勘助明白此战是啄木鸟战法的失败导致而成,令到武田军陷入苦战。他抱著战死的觉悟,决心为此战的失败负责。鬼勘助杀入敌阵,踏上讨死的命途。 

  根据《武田三代记》记载著勘助的结局是“山本勘助晴幸入道鬼斋,今日的战术被识破,我方诸将各一迎敌而被讨死,而我们正等待西条山(妻女山)先方的归来,痛定思痛,决定策骑深入敌阵,前後左右都是敌军,勘助杀伤敌方七名骑兵,杀死敌方十三名骑兵,最终被敌军讨死。” 
龙虎相搏川中岛
而第二幅图讲述的是那个著名的一骑讨:川中岛激战之时,有一员白袍武将,突破武田军阵直取本阵中的武田信玄,连斩三刀,头两刀被信玄用军扇挡下,第三刀那名武将已斩伤信玄的肩膀,这时后方的武田军蜂拥而来,那名武将不得已而离开了武田本阵。这就是传说中谦信与信玄唯一一次的只抽。 
啺老婆会发达
这次讲的是山内一丰和马的故事。一丰在信长手下做事的时候,有一次城下来了奥州马商,他带来的马中有一匹好马,城中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匹马,连信长都知道了。我们的一丰当然也迷上了这匹马。 

  不过好货不便宜,这匹马的价格是10两金子!!一丰的俸禄才200石,根本买不起,于是很郁闷。 

  晚上一丰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一直想着马的事,干活都没精打采。他的妻子千代问清楚原因后二话没说拿出从娘家带来的10两金子(嫁妆?据说这个千代是美浓斋藤的家臣远藤盛数之女,也就是美浓国八幡藩初代远藤庆隆之妹。娘家应该是有米之人。)全部交给了一丰。 

  很快就到了战前集合的时候,骑着好马、坐在金覆轮马鞍上的一丰大出风头,连信长都亲热地和一丰交流养马的心得。这就是山内一丰发迹的开始,而其妻千代更是成了贤内助的代名词。 

  后来一丰身上还发生了“一城和一国”的故事,山内家也因此功勋被家康封到土佐。这是后话,此处不表。 
必玩的剧情
这幅图不用多介绍。织田信长在一生当中最辉煌的也是他最危机四伏的时候;在他正要准备扩展他的事业时,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那就是改写了日本历史的“本能寺之变”。天正10年6月2日(1582年6月21日),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信长。几近统一日本,结束战国乱世的织田信长殒命,壮志未酬身先死啊,叹息中…… 

  图中拿枪那个是森兰丸。 
明智秀满横渡琵琶湖
这幅画说的是日本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段逸话:明智秀满横渡琵琶湖。 

  本能寺事变后,左马之介,也就是明智秀满镇守安土城,负责近江制压,没有赶上参加山崎合战。秀满在六月十三日晚上得到了山崎的败报,于是率领一千几百人的部队退往坂本,准备笼城战。途中,受到势多(濑田)城主山冈景隆的骚扰,随后又在大津八丁札和秀吉的先锋军堀秀政部队二千余人相遇了。秀满考虑到要尽快接应光秀回到坂本,并且要尽量为笼城战保存兵力,因此不愿意展开战斗而率队退却,他本人亲自将三十骑断后。全军脱离后,他却陷入了秀政军的三面包围,而另一面,则是琵琶湖。 

  就在秀吉军认为秀满已经无路可走的时候,秀满却毅然率从骑跃入了琵琶湖中。秀满的坐骑是名马大鹿毛,于是,秀满身着云流阵羽织,在秀吉军的注视下单骑渡过了琵琶湖(从骑大约不是淹死就是被俘了),到湖西的辛崎(唐崎)上岸。然后从容的让马休息,直到追骑绕湖追来,他才打马直走,进入坂本城下町,将马拴在町中十王堂的柱子上,写下“明智左马助秀俊唯今湖を渡したる马也”的字条别在一边,然后步行进入了坂本城。 

  秀吉军本以为秀满已经溺毙,等先锋攻入坂本町,看到秀满留下的马和字条,才知道撞见了活鬼。后来,这匹马被献给了秀吉,秀吉骑着它指挥了次年的志津岳合战。 

  现在在大津当年左马之介下水的地方还有碑为记。根据一般的解释,马本身就会凫水,驮一个人的话,短距离的漂游还是可以的,而左马助对琵琶湖的水文地理比较熟悉,大概能够选择水浅的地方,让马得到休息。另外也有资料显示,下水处和上岸处之间有大片的浅滩,离湖百来米之遥的地方,马蹄大概还能够到水底。 

  我对明智秀满的印象最深的却是他把光秀收藏的文物交给堀秀政保管而不是陪葬的英明做法。
本能寺之变后,明智光秀进入京都,被天皇册封为“征夷大将军”,风头一时无两。随后光秀广发檄文,号召各地诸侯响应自己。当然这个只是一个空头文件。从西国赶回的羽柴秀吉率领大军随即发起对光秀的讨伐,发生了著名的山崎合战,明智光秀不幸战败,当逃至阪本城附近的山路时,被当地的农民杀死。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 

  当然我对这种说法是有怀疑的。明智光秀这么一个精明至极的人,会被数十个土民袭击而死?他本人就是武艺高强之辈,何况身边再怎么说也有可儿才藏、沟尾胜兵卫等武将,还有残余的士兵,这些打仗的专业人士联手还打不过几个农民?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说运气已经差到比没有运气更差了…… 
门神级别的武将
柴田胜家,“不愧是战国时的大丈夫,目光炯炯,泰然自若,鬼神退避。”日本史家这样评价他。 

  作为织田家的老资格,从信秀时代就开始侍奉织田家。在看清信行的无能之后,出于对织田家未来的考虑,胜家转而支持信行,成为信长的家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割瓶柴田”、“鬼柴田”等美名被人们传颂。
出阵前的血祭
毛利元就是战国著名的谍战高手。天文二十三年(公元1554年)春,毛利元就与陶晴贤断交,与石见的三本松城主吉见正赖同盟对付陶晴贤,用反间计使陶晴贤杀死猛将江良兴房。更在安艺的严岛筑宫之城,诱使陶晴贤来犯。同时毛利元就为了削弱另一敌人尼子晴久的实力,使反间计令尼子氏内哄。同年十一月爆发尼子晴久诛杀新宫党事件,尼子一族的尼子国久、尼子诚久父子因此被杀,使尼子氏走向衰落。 

  陶晴贤在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九月下旬率兵二万及兵船数百艘进攻严岛,并且有样学样,向元就阵营派出了细作。可惜遇上元就这样的业内人士,细作很快被揪了出来,并且在元就出阵迎战的时候当做祭品,大大提升了毛利的士气。元就夹着这股气势,亲率四千精兵冒暴风雨打败陶晴贤的水军,并上岸突袭陶晴贤。陶晴贤最终兵败自杀。这就是著名的严岛合战中的一个精彩画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