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如何煎中药?

 逸心茶舍 2012-07-07

现代人如何煎中药?

现代人如何煎中药? 
水源的选择: 
煎药用什么水好呢?古人对煎药用水的论述不少,甚至什么药要用什么水煎。但这既不可能,也不切合实际。个人认为凡是人们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药,重要的一点是,水必须没有咸苦味,不含杂质,洁净澄清。 
煎一贴(或称一剂、一副)节究竟要加多少水呢?据上海市药材公司规定的煎药加水量:调理、滋补药,头汁700~900毫升,二汁400~450毫升表药,头汁400~600毫升,二汁280~300毫升;一般药,头汁500~700毫升,二汁300~350毫升。加水后把浮在水上的药用筷子搅动几下,过0.5-1小时后,药物吸水膨胀,如果水已被药吸尽,可再加些水,以水高出药面一横指为宜,对草药用量多的药,要多加水,如药物仍浮在水面,可用手掌揿药,水量以浸没手掌为度。用上述水量煎药,药的有效成分就容易煎出。 
火源的选择: 
煎药时怎样用火呢?个人认为,凡燃烧废气污染不大的火都可用来煎药,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好火候,用火过急(旺火),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药液浪费,而且容易水涸、底焦。故应先用急火烧至沸,然后改用慢火(小火)缓缓煎煮,如果汤液仍溢出,应换掉一只较大的锅。煎药时必须加盖,如不加盖,有时药汁会液涨不起来,出现上面的药胀燥,下面的药枯焦的现象。煎药时,煎药的人不可离开,并随时用筷子压药或把药上下翻动几次,以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的决心,掌握汤液多少的程度:如煎药时间未到,发现水少时,可加水续煎,以防煎焦。 
煎药时间: 
煎中药有句术语,叫做“煎药要煎透”。这儿的“透”,是恰如其分的意思。但一贴药究竟要煎多少时间才能煎透呢?这要根据每贴药的性能而定,。 
例如:   调理、滋补药,即补养身体的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甲壳类,如党参、黄芪、白术、地黄、金樱子、女贞子、龟板、鳖甲、鹿角、牡蛎等厚重之品。其特征是坚硬厚实,滋腻性强,药物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煎药的目的就是要煎取之些有效成分,故要久煎,否则就达不到这个。煎药的时间为:头汁煮沸后半小时至三刻钟,二汁煮沸后半小时左右,以消灭白芯为度。(煎药时,取出药片掰开看一看,如没有白芯,证明药已煎透;反之,尚未煎透)。浙江农村对滋补药利用煨火的火缸来煎取。既把药和水放在药罐内后,将药罐放在火缸中。罐的四周围以稻糠、草团(用稻草或杂草打成长20厘米、宽8厘米的草团),然后窝上刚烧好的草木灰,其上覆盖冷灰,揿压严实,煨一夜,罐内的药汗滚而不溢,出的药汁质量甚佳。 
一般情况下,通常头煎需要30分钟,二煎需要20-25分钟。解表清热类两次分别各减10分钟;滋补类则头煎需40-60分钟。二煎30-40分钟。特殊情况下,请遵医嘱。 
取汁方法:. 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锅盖留一条缝)。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 5~10分钟。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为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可以煎三煎,代茶。 
煎中药的目的是取汁,俗称滗药,可用小于煎药锅的盖子压药渣,或者将药渣倒在洁净纱布袋内绞之,因这部分的药汁最浓,药分最好。如不设法取出,实在可惜。 
汤剂的服法: 
服法因人、因病而异,很难一概而论,大体如下一些方法。 
(一)     服药的时间和用量:病在上焦,宜饭后约半小时分几口缓缓服,可使药性留连于上。病在下焦,宜饭前约半小时一次服完,使药力迅速下达。病在中焦,宜饭后或饭前二小时服。年轻力壮或病势轻者,因胃气强,药汁宜多(头、二煎各服汁150~200毫升);老幼体衰或病久症重者,因正气弱,药汁宜少(头二汁各取100~150毫升)。 
(二)     药液冷、温服法:除个别催吐药需冷服外,一般以温服为宜。待药煎好后,过滤、静置澄清,趁温热时服。下面沉淀、混浊的杂质,不可服。

(三)     调理滋补药的服法:宜空腹温服,白天两次,最好夜间服一次(如夜间服药,可煎药三汁),使药力能够持续。 
(四)     泻利药的服法:泻药主要是通大便和小便,宜空腹温服,使药力能够迅速专攻于下,如饱腹服,则药液与食物混杂,影响疗效。 
饭前服药:滋补药 健胃药 

饭后服的药:助消化药、对胃有刺激的药 

睡前服的药:安神药 缓泻药 
(五)     解表药的服法:治风寒感冒的解表药要热服,服后再喝热粥一小碗,以助药力。盖被静卧,令遍体暖和得汗,则汗挟风寒而外解,起事半功倍之效。 
(六)     催吐药服法:病在胃脘,或食物药物中毒,医生常用吐法治疗,以迅速祛除有形之物,不使邪实久留,以免传生其他疾病。催吐药宜冷服,一次服完。病情重而急者,服药后可用手指或筷子压舌要,能很快引起呕吐,吐不畅者,继续探舌,这时可能哎声频频而吐仍不畅,再继续探吐,直至顺利地吐出为止。 
(七)     安神药和治遗尿药的服法:均宜在临睡前服。 
(八)     小儿服药法:小儿脾胃薄弱,难承大量汤液,尤其幼儿。汤药要煎和浓而少,用消毒棉花蘸饱药汁,挤滴药主口中。
(九)     重病人服药法:服汤药有个习惯,就是每日服一剂,一剂煎头二两汁。如果是重症危急病人,其实不必拘泥于此,也可一天服两剂(分四次服)。 
(十)     服药后发生的呕吐解除法:有时服药后会呕吐(不是吐法治疗),可能是药汁过冷或混浊不清,也可能是胃气不和而引起,这时应停止服药,宜服生姜汁一小匙,以祛除胃中寒邪,使胃气安和不逆。服药时,药汁要冷热适中,先服一口,停一会,如无不适,继续一口一口地服,就不至于呕吐了。 
懂得了汤药的煎法和服法之后,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服药不必尽剂:古人对服药有“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之说。即对症服药。药到病除后,还没有服完的药不必再服了。如患外感后,常用辛温之药予以发散解表,服药后汗出表解,人体的营卫气血得以调和,治疗的目的已达,再继续服此药,则矫枉过正,热必有损脏腑正气而可能发生其他疾病;体质素弱的人,可能还有“大汗亡阳”之虞!又如服泻利药,大小便通利后,就应停服,不然,津液亏耗,元气大伤,后果不堪设想。不少中医在处方中用通利润肠药大黄、火麻仁,注明“另包”两字,就是告诉病人,大便通后,该药不要再与汤药一起煎了,意即在此。 
(二)     服补药时须注意:在服调理滋补药时,如情况正常(食欲兴驻没有减退反而增加,无寒热、咳嗽、浮肿、疮疡等实证),可继续服用,直到药剂服完为止;如出现上述实证,那就必须先予治疗,后再进补,不然就有“闭门留寇”之弊。又如服药时,如果食欲不好,这是因为补剂中多滋腻温燥厚味品的原故,脾胃承受有限,难以承受(俗称“被不进”)。须暂时停服补剂。 
(三)     服药与忌口:服药期间,应注意某些食物对某些药物性能相抵消而影响疗效,这叫做服药忌口,古书对此论述很多,如鳖甲忌苋菜、地黄忌萝卜、黄连忌猪肉、麦冬忌鲫鱼、仙茅忌牛奶、首乌忌葱蒜、柿霜忌蟹、茯苓忌醋等等,说明服药忌口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也是服药必须懂得的常识。 
由于病情不同,治法互异,药物和食物的关系较复杂。总的来说,在服药期间。总的来说,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生冷油腻肥厚之品,这些食物不易消化,有碍药力运行,且肥腻之食,粘聚肠胃。容易郁结生热,这对旨在解表发汗、清热凉血、解毒水肿、止咳化痰、行气消食之剂,影响尤大。在服安神、清咽、明目、降压、平肝、利湿、止血、润肺芭时,应忌食酒、姜、葱、蒜、可可、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之品。服祛风湿、止寒痛、温以、补阳、涩精止泻药时,忌食冰砖、雪糕、生梨、柿子、螃蟹、竹笋等寒性食物。服人参时忌茶叶、萝卜,已是人们所熟知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