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阳无限好

 张进乐斋 2012-07-08

夕阳无限好

热度 5已有 103 次阅读2010-11-16 20:39 |个人分类:好文转载|

人们总是用夕阳来比喻老人,而且这种比喻又来得很突兀。                                                   

    比如,一个人只要是在岗,哪怕是六十周岁生日的前一天,人们看到他也会说:“你真有精神,老当益壮啊!”但到了第二天,六十周岁生日一过,离岗归家,人们便会说:“夕阳无限好啊,祝你晚年幸福!”请看,这“夕阳”来得何等急快!而且,是否“夕阳”,其分界线就是退休。

    退休,顾名思义,就是人届老年,要从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上退下来,闲居在家,安心休息,颐养天年。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段历程,也是人生的最后旅程。这一段旅程很特殊,不仅仅因为它是人生的最后一段,而且,同其他阶段相比,又迥然不同。

    就说闲居在家无事可做吧。儿时虽然也无事可做,但那是一种成长中、充满希望、天真烂漫的闲适,犹如一颗沐浴着雨露阳光的禾苗,一天天拔高,一天天茁壮,给人以无限的希冀与憧憬;参加工作后,每逢公休和节假日,也会无事可做。但那是劳顿后的休整,是再工作的储备。只有退休,才是永远的休息,直至生命的尽头。

    还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父亲便已退休在家了。当时,望着他那斑白的鬓发,我不仅暗想,父亲真的老了,已经退休了。韶华易逝,转瞬间我也退休了。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竟然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人生百代,生老病死,谁也无法抗拒。老了就是老了,老了就要退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愿意还是不愿意。

    退休是人生的一次转折,一次由激昂归于冷静,由热烈归于平淡,由喧嚣归于宁静的转折。这个转折,不是在从孩提到青年的春季,不是在事业鼎盛的盛夏,而是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它虽然没有春天那么温暖和煦、充满生机。没有夏天那么炙热灼人、喧嚣激昂。但它却有秋天的成熟、丰收和喜悦。正是这种成熟、丰收和喜悦,才使每一个退休的人,带着辛劳一生的硕果,凝聚着一生的智慧和经验,欣喜平和地开始了人生的最后旅程。凭着这种成熟和智慧,他可以享受秋天的肃杀,可以搏击冬天的风雪,可以笑对生活中的任何坎坷挫折,安享晚年的融融乐趣。

    既然是转折,就要有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姑且不说曾经担负过领导职务的官员,会因为退休而失去了权力、车子等许多东西,就连那些普通民众,也会因为退休而失去很多。你看,过去是心里有目标,手里有工作,辛劳奔忙,乐此不疲。现在则懒懒散散,无所事事,虽则悠闲,却很郁闷;过去在单位里和同事们闲聊,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现在只能和家人嘘寒问暖,说长道短;就连赖以糊口的工资也要比过去下降许多,生活质量自然要打了折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种变化,对于人生而言,其实是一种跌落,一种不小的跌落。仿佛一个正在山顶疾步前行的人,突然,“轰”的一声,一下子从山顶坠到谷底,落差好大,跌得好重。这种跌落,起点因人而异,终点却完全相同。不论是谁,不管你在此之前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你都会和其他人一样,在一瞬间,大家一起跌到同一个终点,谁也不比别人特殊,谁也不高于别人。然而跌落的起点却各不相同。愈是事业有成,愈是待遇优厚,起点便愈高,落差便愈大,跌的便愈重。这种跌落,会给人在心理上造成失落,在生理上造成不适应。因此,对此有所准备,便可以尽快适应,从山顶跌落下来以后,踉跄几下,便可以挺直腰身,健步向前,身后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而对此丝毫没有准备,则会被摔得一蹶不振,萎靡而终。

    准备当然要先平衡心理上的失落。退休以后,没有工作可做,会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其实,你对社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没做完的工作,自然会有更年轻的人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至于职务、待遇,那只是人生历程的一个过程,只要你在位时已经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就不要再留恋不舍了。再至于那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你又何必耿耿于怀呢?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两眼全然不看外面的世界,头脑全然不思考客观的必然,这实在不能算做一个聪明人。这样的想法,也实在不能算做一个符合自然法则的明智想法。自寻烦恼,何必呢!

    生理上的不适应,倒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退下来以后,没有工作可做了,生活节奏变化了,生活习惯改变了,如不尽快调整和适应。那就会郁闷、生病,这确实是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如何适应,无非是自己找事做,建立起正常的生活节律。运动、娱乐、学习、会友,做家务,带孩子,可做的事情多得很,关键是调整好心态。老有所为,不要光想着等原单位来返聘你,来咨询你,你自己找一件适合你的事情做,不论是什么事,不都是老有所为么?那些在跑步、打球、唱歌、跳舞、写字、作画,甚而至于买菜、做饭、带孩子、照顾老人的,不都是老有所为么?看到他们的高兴劲,就连年轻人也会羡慕甚至嫉妒的。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而没有一个老有所乐的心情,就一定不会老有所为。

    宽松平和的心态,丰裕的物质生活,健康的文体活动,高雅的琴棋书画。这些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无疑都是很重要的。许多老年人都希望能够如此。但是,老年人的生活,绝不能仅此而已。老年人一定要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精神追求,文化追求。为此,老年人仍应多读书、多学习。或许有人会说,人已年老,几近耄耋,看书学习还有何用?其实,知识的积累,学习的乐趣,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同样需要读书,需要学习。毋庸置疑,老年人确实再也没用应用知识于社会的实践舞台,但老年人仍然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陶冶。而且,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深邃的思想。他对书籍的理解,对知识的融汇,对哲理的感悟,是青年人所不及的。老年人多读书,不仅有利于保持头脑灵活,也有益于生活的充实。精神生活应当是人生永远不懈地追求。舒适的物质生活和永远的精神追求,这才是老年人生活的全部。

    秋天是老年人的季节,黄昏是老年人的时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体味不出其中的充实和美丽的。

    还是那句老话,“夕阳无限好”。祝愿老年朋友们生活得更美丽、更精彩、更烂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