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舛误的中国文化与哲学取向给中国带来的巨大麻烦

 一寸大海 2012-07-08

  一,中国哲学的倾向:
   1)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和形而上学? ----------作为内在的人文主义的中国哲学.    
   人文主义,以近于人本主义,在西方大部分人文主义是外在的而中国的确是内在的.
    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都一路强调人的理性的,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而这种理性的探索是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分离,有注重的是知识和改造自然,侧重的是认识宇宙真理.所以有着一贯的二元论之分,如心灵与肉体,人与上帝,主题与客体,先验与经验.
   如柏拉图的理念型,康德的物自体或自在之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叔本华的意志和表象..
   是一种纯思辩的探求本原的学科,既形而上学.
   那么在中文的传统中既中国的文化哲学传统中对应着什么呢?
   西方来自于在亚里士多德曾有一本同名著作<<形而上学>>,<<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译于此,这里的道便有本原的意思,颇似老子的道!~
   西方这样的发展思路到后来便形成了科学.
中国呢?
   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中提到孔子时说,”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
   他还说,孔子的东西只是一些道德规范,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文明的上古材料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东西.是在人类的原始形成期为追求社会秩序,和谐而产生的产物.
   道德,是为了秩序.
   而中国的哲学的本身特点是什么呢?
   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被认定是内在于人的存在,而人被认定为内在于自然的存在.
   不光儒家,任何一个大的中国哲学传统中都认为将人与自然,视作一和谐的统一是最高的,其原因之一大概是人自己就是灵于肉的统合.儒家圣人,道家真人,都是宇宙的潜能实现在人身上的化身,并实现在在自然中,成为完人.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是天道,天命,以阴阳的运动来实现在现实世界的事物上
   有德的人可以实现天道,有德的人能参透天机(参天尽性),天人合德从而尽物性,尽己性,尽人性,以开物成务.这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终极的 追求知识的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所追求,人与自然和终极的本体间没有分歧-----决定了中国没有形而上学.
    但这样,就不会导致主客分离,心灵与肉体分离,不会导致二元论,中国所以没有超越经验的观念,--------------------不足以发展逻辑学.
    这样发展下去,使中西方不同,再实用主义上最大的差别是,
  不光是中国没有哲学,如果说中国没有哲学,没有形而上学,那么至少还有思想.
   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曾说,思想和哲学没有高低之分,他还曾把哲学说成是思的学问.说自己是一个思想家多过哲学家.
中国的历史上不会出现科学,没有科学.(西方意义上的)而没有科学,这不就导致了中国的近代史是要被人家写的?各位同意么?
  我门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用的所有科学,都是西方的产物.一个现代儒学大师,粱漱溟在比较中西方文化和哲学时曾经这样说:”中国不是在比西洋发展的慢,发展的晚,而是导向不同,”即使西方不侵略中国,中国仍自己闭关发展,”即使再发展三百年,一千年也不会有科学出现,”即西方式的文明出现.
决定点,文化导向.
    2).(具体理性主义的)即侧重道德伦理实践的中国哲学---伦理道德的理性
  文化导向:求善与求真-------中国哲学的理性是朝向道德政治目的的具体理性,
    西方的理性更重抽象理性,
    在西方的传统中,理性的真理不同于事实或现象世界的真理,既不同于现象的经验主义的真理,理性的真理才是终极的真正的世界本质的真理,所以理性的真理应该是先验的,
   在西方哲学中假设理性在人中是先天的,所以通过反省,人是能了解理性的,因为那是本来存在于人之中的. ,
    注重人的演绎和推理能力,如逻辑学,几何学.(中国古代没有,或是出现很早却没有发展得系统化,过于早熟)
   这些理性的真理能为知识建立普遍的原则,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就是要寻找科学的根基,即人类能认识什么,寻找普遍的必然性的东西.
   这也是西方的科学发展的原因,重理性的抽象性.,即西方人的理性是知识的理性,科学的理性.

    但是在中国,理性更富于具体性. 中国人的理性是一种形而下的实践.,是道德的理性
   这样的具体理性的意义,是朝向道德和政治目的的.
   在中国,哲学不被当作演绎的抽象的理性,而是一种影响和指导人的道德的累积.中国的理为的是建构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注重社会的生活.
以人为本,生活为本,听起来更象是现代的存在主义的味道.但是,他们是不同的.
   张东荪说”中国人求学的动机是求善,而不是求真!!”

    中国的哲学或者是文化,特别是孔子的东西,强调以德治国..发展下去就是求善,而不是西方的求真!~既求客观世界的知识.
    中国人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人说中国文化的底蕴便没有侵略的味道,多少是有根据的,中国诗人,画家的山水画,诗词中所体现的意境多少可以看出他们的追求,自然主义的味道.心灵的和谐,求善!~
    中国人求的是修养. 

    二,中国社会百家独尊儒术形成的文化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效果,
   1)独重
   战国时,中国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直至汉武,独尊儒术,百家皆休.
   其原因,一方面,和儒家的思想重实践,重社会的政治目的和道德目的有关,
   另一方面,可能是儒家的思想便于在社会上操作,尽管理论的实质性照道家弱,
   但是道家讲求遁世,无为,和统治者的意愿,也可能和社会需要差距大了一些,使之在社会上难于操作.
   墨家的东西二者兼顾,但是取了儒家的思想,看来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更需要和谐与稳定的儒家理念.
          此外,还有法家,纵横家,兵家等思想………..]
          因为中国自秦皇开始,天下一统,再无百家争鸣之局面,
          (文字狱……………………….)
 2)效果-------中国人是以家庭为本位的,西方人盘旋于集体与个人之间
    儒家的思想注重建构伦理道德,以德治天下.中国古代的精神以从汉武开开始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来说.完满的道德是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思想是仁.
   其影响之大便及整个亚洲,甚至在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人追求理性发展了科学到一定程度,个人受到忽略,使之反省到人本主义的重要性,他们一看,哎,原来中国在几千年前就注重人本了,也有过惊佩,但毕竟中国的人本主义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不同的,
   西方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从叔本华开始,到尼采,柏格森,以至后来的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等等,都是强调个人的.,处理个人的在社会的问题的.
而中国,可以说从来就没有个人,个体的概念.
当西方的自由传来之时,那是,产业革命的时候,中国的文字系统中,竟找不到一个词能准确的翻译freedom这个词,后来用了自由这个词. 
甚至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还嫌个人自由太多,打破个人自由形成坚固团体。--   -----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
  这可见中国的国情,
但是西方人自古就是重集团的,分化到两端就是个人和整体.其二者矛盾由来已久,
   整体压迫个人到头,就会形成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如现在社会的资本主义,
自由主义的代表作,个人权利理论.可见于<<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诺齐克,和 契约理论<<正义论>>罗尔斯.
   整体主义发展到头,就是社会主义,见马克思<<资本论>>等
   在中国的古代时期,西方是古希腊时期,中国和西方差别不大,西方人的集团生活开始大概是基督教传入了罗马, 西元前三世纪,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为了统一国家而不制分裂,定基督教为国教的至高地位,而中国那时是孔子当道的时代,直至唐朝时中国才有宗教。
   而这有什么意义呢?
   集团生活的开始!~ 那么西方那时的集团的统治的形式的实体是什么?
   模型和到处都是的;教会。
   教会组织生产生活,直到文艺复兴,西方人有了一千多年的团体组织,矛盾处理,生活经验
   如果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来讲,仅从文化上来说,西方具备了一千多年的集团组织经验,有深厚内涵,可以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我们则不然,我们没有经验.
   所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封建土壤.
   中国是以家为本位进行生产的
   为什么说中国以家为本位呢?
   中国有古语, 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
   1)当时的社会的社会背景,以家为生产单位,商店是家,外面卖东西,里面为家,农业以家为基本单位,切生产工具决定了家的单位生产模式生产方法随着生产工具而定,社会组织随着生产方法而定,道德随着社会组织而定。
,
   2_)上层建筑鼓励,原因,儒家思想的支撑,
从来中国社会组织,轻个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后国家。以家族本位为中国社会特色之一。《中国法制史》
   中国社会讲五伦,哪五伦?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而五伦都可以在家的模式中找到, 拟父为君,拟朋友于兄弟。所以说家是基础.
   处理好家的和谐与幸福,再积家而成国.
   这一切,靠的是仁,靠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中心思想是:孝为先!~
   如果一个人不孝,要被社会唾弃的,被组织抛弃的,被生活遗弃的.
   那时的中国是以礼制国,以德制国,所以说融道德于社会人伦之中,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以道德统括文化,在全部文化中,道德气氛特重.
   政治的根本法则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基础是“天理天则“,既中国意义上的本体论,天道,天命.
   中国实为一文化体而非国家,------罗素在民国时期到上海时。
中国实为一大的文化社会。因为中国的哲学追求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与自然平衡.
   以家为本位的传统和以西方的以集团为本位的传统是根本不同的.
   中国的古代社会非西方意义上模型的国家。这样的道德秩序存在了数千年,其结果在当代的影响是什么呢?
   或者说,这一模式在中国的文化上,在中国的民族特性上是优是坏呢?
    我们来看看日本,作一下对照.
    为什么看日本呢?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也是尊尚儒家的,但是他们的儒家和中国的具体在社会上的操作上是不同的.
    众所周知,小日本在战后发展很快,其原因在外界看来有一个怪圈,就是他们出乎寻常的团体凝聚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共同的方向力.
    有人打比方,在水中游泳的鱼群,千百条往同一方向,当有人往水里石头时,搅乱了原来的队形,可是当骚动过后,他们又不约而同的朝另一方向共同游去.
这恰似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为什么呢?不要惊讶---------------日本人也是以团体为本位,既群体为本位的.
    为什么同是信奉儒家思想的两国差距甚大呢?
   中国以家庭为本位,大概是以孝道至上的原则和社会伦理道德理念所至,而日本,则是以忠为先!~
    对天皇效忠,他们也讲孝,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常取忠,而舍家而全国.”浪人的故事”
    但是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听说过舍孝而全忠,这是不容的.岳飞虽忠,仍是在母命下,刺字以孝为动因的.
    中日的社会构造不同,生活环境有异,文化取向有所差异。

    原因, 宗教的的原因
    日本形成忠为先的大概是日本的传统观念中,迷信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各氏族祖神以天照大神为为神祖的国家神话观,
    还有说是地缘关系的.
    总之, 在日本,忠字被推到了一切伦理道德的金字塔尖.
    证明;二战时,天皇一道禁令,全放下投降.为了天皇可以以竹子作战.
(在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后,一个美国人类学家被政府聘请研究日本,写成<<菊与刀>>,中述日本的刀的一面.表现对统治者的忠诚,侍!~)

    家庭本位与群体本位的实践差异.

     中国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的家庭或家族,孝道至上的伦理价值取向,
    孔子说,”仁者,亲亲为大”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
而孝是建立血亲基础上的家庭伦理的核心.中国人伦理社会中的忠,被认为要依靠孝来实现, <<孝经>>中所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悖德也,”
    这就是当时的信条.
   所以产生了狭隘的家族主义观念.
    儒家精神的终极目标是把此种理念建设的和谐,安乐家庭扩展到社会.以求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同世界!~---------理想主义.---------乌托邦---不合实际
    但是, 这种中国古代的伦理观念具有把血亲,非血亲,家庭与社会严格区别的倾向,所以以此伦理很难建立起人人亲切,的关系,此乃中国社会内部的文化趋向所至人们不能良好的合作,或者说是不会.
   “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是自己为波纹的中心,以血缘关系的远近而组成的外推式波纹网络.”-----------
   是亲人则喜笑颜开的办事,或者形而上的说,沾亲带故的越亲越往开一面,而生人则打官腔,这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和原因内涵的.
人情大于法制,现代社会法制方法皮软和效果差, 如秋转夏,天随暖,地仍凉,长久历史原因的.,
    中国古代的儒家的理想是将家庭关系发展到及至,以伦理组织社会。
    中国的伦理治天下,以孝治天下,以求天下太平,自然的,保守的,不争的安分的。
    中国人对家庭有义务感,古代中国社会的家庭地位升降刺激,同奋斗。
但是,这种家庭本位也刺激了人们的奋斗.再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关系和社会环境,一个家族的地位有升降,是常有之事,所以一个家族的每一个人都有对家的义务,一损惧损,一荣具荣,产生了巨大的家族血亲为基础的凝聚力,往往在家庭危机之时,对一个人的刺激越大,特别是家庭的责任落在一个人的身上时,更能刺激其奋斗,中国历史上这样的背景下,伟大人物成功不少.
    所以说,中国人更看重的是责任,义务,而西方是权利.中国人对待自己的权利是 被动式的,权利待他人所给,不自己主动要,而自身却尽自身之义务。

    所以,中国人是以德,以人情味生活的.天下为公!~

    小日本的群体观念,宁舍家而全君.
说到底是以利益为纽带的,起根基是施恩报恩,在幕府统治时期,出现武士,不对天皇的宗教最大者效忠,不对大将军这样的政务最大者效忠,而只对庄园主效忠,日本武士的侍!~
    这一点,体现在现代就是企业集团的内部的对企业尽忠,以利益结成的的集团为一个团体.
    明治维新后,这样的现象体现更清楚.
   总之任何民族最本质的东西常常具有恒久性和持续性,不会因时代不同和社会形态变迁而消失。
    这些东西也将在日后的时代中体现着
结论:中国以德治国,人民也享受在德中,秩序安然但是成也德治,败也德治,成也孔孟,败也孔孟.
   三,对中国文化,哲学复兴的一点设想
   后现代主义,全球化再所难免!~中国加入WTO,IT产业发展.现代科学经济需要不可能再闭关自己和自己生活了,
所以,如何处理文化断层,如何复兴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
这个时代,是讲实力的时代,美国的威胁,文化的侵略.~如果德的内力也算在内力之中,恐怕中国不止现在的地位.但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并不是空穴来风.
   1 )哲学复兴,
   要重新阐释中国哲学,古为今用,中国哲学东西还是很多的
   1,现象学还原,现象学是屏除主观的一门意识的哲学,排除主观的见解,还原真正的第一时间理性认识的面貌.----------排除主观,换其原貌--------------胡塞尔的
    2结构主义-------结构分析,---列维,斯特劳斯
    与逻辑原子主义对立,因整体有整体性质
   3 对本体诠释学,现象学意义上的.
   2)文化复兴
    开放自己,争取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利用一切能用的东西,人类的资源,成果.人性中形而上的部分是相通的.
一定要驱除专制!~~~从秦皇开始就有思想禁锢,思想完全是官方垄断的
   儒家的思想统治,并没有在市场上竞争.
    四,重点:      解构主义,德里达.
    解构中国的传统~!~

    结论:理性与德性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