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雍学术渊源略论?下

 永生道人 2012-07-09
 
邵雍学术渊源略论 下
(2011-08-22 08:01:05)
标签:

转载

分类: 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原文地址:邵雍学术渊源略论 作者:七夜

三、先贤遗学渊源

邵雍好读书,而且阅读广泛,其学颇有得于先贤遗学。邵伯温称:“康节先公于书无所不读,独以六经为本,盖得圣人之深意。”[58]张崏也说:“其于书无所不读,诸子百家之学,皆究其本原,而释、老技术之说,一无所惑。”[59]邵雍曾评品过不少与其学术相关的古书,称:“《素问》、《密语》之类,于术之理可谓至也。《素问》、《阴符》,七国时书也。”[60]可见,邵雍对《素问》、《密语》之类的医书和《阴符经》等道家著作做过一定的研究。张行成说:“《素问注》、《天元玉策》、《截法》、《玄珠密语》皆王砯所作。五运六气,八司九室,律吕用十六,运气起甲子己卯,其数与先天合。”[61]这显然是说邵雍的先天学借鉴了《素问》等医书。五代彭晓《红铅火龙诀》利用时、日、月、年的相似性,从而以小代大,以1时当360年,以1日当4320年,以此作为炼丹可得寿限无量的正气年寿之数,可以长生不老的理据[62]。邵雍的元会运世之学,以一岁当一元,以一月当一会,以一日当一运,以一辰当一世,其手法正与彭晓道教炼丹理论相同。可见,邵雍确实又借鉴了道家、道教的某些理论。

在先贤遗学中,对邵雍影响最大的是《太玄》学。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邵雍对《太玄》有过深入研究,并著有《太玄准易图》、《正玄》两部书。

邵雍《太玄准易图》已佚,有序文留存至今。朱彝尊说:“是序载元吴草庐《支言》,然晁以道《嵩山集》即载之,当属康节之作。”[63]今晁说之《嵩山文集》卷10所载题为《康节先生太玄准易图序》,而王应麟、魏了翁均著引为邵雍之作[64][65]。吴澄《支言》收录该文,实为其孙吴当编选时“过于求备,片言只字,无不收拾,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于稍滥”[66]的表现之一。

邵雍在《太玄准易图序》文中分析了《太玄》准《易》而作的情况。他认为《易》主天,本太极而作,《玄》主地,本元气而作。从卦首生成、节度气候等方面看,《易》、《玄》均是相应的。邵雍还以历法之意,阐述《易》、《玄》“体用虽殊,其归一而已矣”。晁说之《易玄星纪谱后序》指出:“康节先生《玄图》,布星辰,辨气候,分昼夜,而《易》、《玄》相参于中,为极悉矣。”[67]张行成亦称:“康节《准易图》,则依旧图而作者,以日行星度为本。”[68]晁氏《易玄星纪谱》以司马光《太玄历》、邵雍《太玄准易图》合而谱之,而《嵩山文集》卷10载有司马光《太玄历》。因此,就《易玄星纪谱》与《太玄历》二书,观其差异,可以考究邵雍《太玄准易图》的大体内容。魏了翁感慨道:“谓《玄》于《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69]

邵雍《正玄》一书不见于目录诸书的著录,但《山堂考索》、《永乐大典》、《图书编》俱有线索可寻。前二书所载相同,其中有云:“孰知陆绩之后而有我朝邵先生之《正玄》乎?夫所谓正者,则正救之谓也。以扬子云之《太玄》而邵先生正之,固非短于雄而诩己之长也,实欲以正《太玄》之所未正者也。愚尝三复《正玄》而知邵先生有功于《太玄》也深矣。且方、州、部、家名曰四重,《玄》何义也?《正玄》则以方、州、部、家而为爻之形象,而以上下命名,真足以正《太玄》之四重,亦犹《易》卦之有上下爻也。由初至上分为九赞,《玄》何拘也?《正玄》则自一至五,而以五行次之,真足以正《太玄》之九赞,亦犹《洪范》之序五行也。《玄》有十二卷,《正玄》则以九天分为九卷。《玄》有八十一首,《正玄》则以九首各为九卷。《玄》九首仅以配土,《正玄》则以水、火、木、金、土随次序而品第之,至于象工、象兀、象示、象正、象器、象亦、象坐、象光、象幽之类,无非正救《太玄》而为子云钻皮出羽也。不然,蓍何以用三十三?首何以依八十一乎?信乎先生之有功于《太玄》也深矣哉!”[70][71]章潢则说:“近世邵尧夫作《正元》,改四重为上下,减九赞为五赞,而蓍之三十三,首之八十一不易焉。”[72]可以看出,邵雍精通《太玄》,同时将之改作为《正玄》一书,其间的差异,尤可玩味。

(二)邵雍精通《太玄》,后人则多以为邵雍学术源于《太玄》。

二程已将邵雍之学与《太玄》相比附,以为“尧夫之学大抵似扬雄,然亦不尽如之”[73]。热衷邵学的朱熹也说:“康节之学似扬子云。”[74]虽然他们并未明言邵学有《太玄》学渊源,但言外多少有这层意思。另外一些学者则将这种关系明确地表述出来。张行成说:“先儒谓康节之数即《太元》数也。”[75]林希逸明确说:“康节用其数”,并说“《太玄》有古意”[76]。韩淲《涧泉日记》也说:“《太玄》,温公得其数,康节得其学,又推之世变,而数则密矣。”[77]方回得鲍云龙指点,以为:“京房卦气,扬子因之为《太玄》;扬子《太玄》,邵子因之为《经世》。《经世》精于《太玄》,《太玄》精于卦气,执事之言是矣。”[78]鲍云龙以为“其于扬子之书,有以发邵子之独智而充广之矣”,邵雍于《太玄》“默会处尤多,未易枚举。是《经世》之作,于《太玄》不无所助也,而谓其学尽出于《玄》则不可”[79]。鲍宁更指出邵雍与司马光在《太玄》学上的默契,认为邵雍《皇极经世书》“岂无自而作,盖亦祖于《玄》耳”[80]。当然,鲍氏仍将《太玄》与《皇极经世书》相区别,以为邵雍非扬雄所能及。此说正是对邵雍学术自得为多的肯定。清王植比较《太玄》与《皇极经世书》,以为“康节深服《太玄》,以为见天地之心,盖其学所启发得力处也”[81]。不过,王植也认为《太玄》“与邵书迥乎如苍、素之不相侔矣”[82]。李光地以为邵雍得于《太玄》为多,“邵《易》似从《太元》悟出,故甚重其书”,“先天生卦造图法全用《元》,却是出蓝之青”[83]

(三)邵雍之学与《太玄》有渊源关系,在多个方面均有所表现。

1.邵雍按二进制数序安排《周易》64卦次序与《太玄》以三进制数序安排81首,原理是相通的。

2.邵雍“天根月窟”之说,与扬雄《太玄·玄图》“终哉《减》、《沈》、《成》,天根还向,成气收精”,《长杨赋》“西厌月,东震日域”紧密相关。

3.扬雄《太玄·玄图》以81首分作“九行”而“罗重”之,排列组合成九九见方的方图,与邵雍八八见方的方图正相契合。邵雍《正玄》“以九首各为九卷”,盖有此意。

4.《太玄》依准《太初历》而作,有元、统、会、章之分;邵雍则仿岁、月、日、辰,成元、会、运、世。从取名上来看,二者已有相近之处。从内涵上讲,扬雄以一元三统、一统三会、一会二十七章,一章十九岁,所以一元共四千六百十七岁;邵雍则以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岁,所以一元共十二万九千六百岁。邵雍称赞“子云既知历法,又知历理”,不是空穴来风。黄宗炎则以为邵雍元会运世源于扬雄方州部家之说:“其所称元会运世,实效扬雄之方州部家也。扬以地言,邵以时言也。其所称元数一,会数十二,运数三百六十,世数四千三百二十,亦准《太玄》之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也。”[84]

5.扬雄《太玄》重三分,司马光拟《太玄》作《潜虚》而重五分,邵雍则以二分,或以四分。南宋蔡沈继邵雍之法作《洪范皇极内篇》,探讨《洪范》九畴,以九分法建构其体系。可以看出,邵雍之学确实与《太玄》有渊源关系。

四、交游渊源

邵雍学术与其交友、游历也有密切关系。邵雍本有意于游历四方,曾说:“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85]欧阳棐则称:“君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先成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蔽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不可,而必折衷于圣人。”[86]可以看出,邵雍之所以立志游历四方,还在于他以圣人之道为旨归,交友天下,转益多师,以除却学者之患,从而学有所成。张崏称:“先生既受其(李之才)学,则又游于河汾之曲,以至淮海之滨,涉于济汶,达于梁宋,苟有达者,必访以道,无常师焉”,而“四方之学者与士大夫之过洛者,莫不慕其风而造其庐”[87]。由此而言,邵雍是在师从李之才之后才游历四方的,他并不以李之才之学为满足,更显示出其学问还有交游方面的渊源。

从《皇极经世》、《击壤集》来看,邵雍纵论古今历史、天下形势,形成著名的“皇帝王霸”之学。显然,这与邵雍游历各地,了解各地的地理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邵雍的学术还在交游中得到体现乃至发展,尤其是《击壤集》中多为唱和之作,更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其学术与其交游的密切关系。在交游中,与邵雍有密切学术讨论者以张载、二程、司马光、吕公著为主。尤其是张载、二程、司马光除了在政治观念上均倾于保守外,他们不仅有突出的易学成就,而且与邵雍在性理学上也多有契合之处。邵雍曾以富弼、吕公著、司马光、程颢为“四贤”,以为“四贤洛阳之望,是以在人之上;有宋熙宁之间,大为一时之壮”[88]。邵雍的交游使其学术的性命义理学成份愈加浓厚,并得到了当时学界、政界名流的普遍认可。邵雍之所以位列“北宋五子”之中,成为对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之一,与他的学术交游唱和显然是分不开的。

综合考察邵雍的学术渊源,我们可明确地感受到,邵雍既有自然而然地接受来自家学方面的崇儒重道、深于文字声音之学,以及师学方面的易学、《春秋》学及性命义理等学的影响,同时也有他“坚苦刻厉”,主动求学,“于书无所不读”,在精研《太玄》等先贤遗学中深有所得,以及立志游历四方,在与张载、二程、司马光等政界、学界名流交游中转益多师,成就学问的内涵。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不但不能全面把握邵雍学术的渊源,也不利于正确地理解邵雍学术以自得为主,以及他为理学所作出的重要的奠基与拓展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