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越多干活效率却越低

 雉水桥客 2012-07-09
4为什么人越多干活效率却越低
  在一个山头上有座小庙,有一个小和尚住在那里。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案桌上观音菩萨的净水瓶里添水,夜里防止老鼠来偷吃东西,生活过得很自在。不久,有一个长和尚来到这里,并住了下来。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让长和尚去挑水,但是长和尚觉得自己一个人挑水有些吃亏,就要求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为了公平起见,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这样两人才觉得心理平衡。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叉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因为没人添水,花草渐渐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他们三个都看到了,但是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自然也就有水喝了。
  1个和尚挑水喝,2个和尚抬水喝,3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如果责任小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都不想出力,都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在群体中,人们普遍存在着着一种责任分散心理,即随着责任人数量的增多,责任人的责任感就会相对降低,因为他们会觉得,反TF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承担,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干得那么起劲。于是在相互推诿之下,谁都不努力,结果严重影响办事的效率。甚至因为缺乏责任感,还可能导致悲惨事情的发生。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1964年,纽约发生一起谋杀案,一位酒吧的女经理在公园附近被杀害,而当时附近的住户中有j8人看到女经理被杀的情形或听到她的呼救声,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事后,媒体纷纷谴责人们的冷漠。这种现象从心理学上讲,叫做旁观者效应,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当有其他目击者在场,人们的责任感就会削弱,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在这种心理效应的影响下,随着目击者人数的增加,人们的责任心却是递减的。这样的心理往往会使人变得懒散和麻木,甚至当看到有人遇到危险,需要帮助的时候,因为有很多旁观者在身边,而产生我不去救,让别人去救的心理,最终谁都不愿仲出援助之手,造成见死不救的集体冷漠的局面。
  住具体的工作中,如果个体产生这种心理,则会使工作的效率下降。对于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其责任感就会很强,会做出私{极的反应,因为一个人_r-活,干好干坏责任都要自己的承担,人们往往会竭尽全力;但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明显减弱,面对用难或者遇到责任往往就会退缩,而且还容易出现偷懒现象,总想着自己不出力或者少出力,而指望靠别人的努力得到好处。
  在这样的心理的影响下,人多力量大的法则会被改写,因为干活人越多,其效率却不一定越高,这就可能会出“1+1<2”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人数的多少来计算效率。两个人挖一条水沟需要两天,四个人台作却不一定能够一天完成,可能是阴天,也可能永远完小成。这也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善于组织管理,通过一些制度、法则柬加以约束,将责任落实到实处,这样就会减少群体中个体不负责任的行为,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多反而办不成事的不良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