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组织班长工作总结

 兰勇讲语文 2023-04-28 发布于重庆

1964年,纽约发生一场凶杀案,一位酒吧的女经理在公园附近被杀害,而当时附近小区中有38人看到了这场悲剧,也听到了女子的呼救声,但却没有一个人报警,更别说挺身而出了。那么,造成这一局面的是什么呢?
在本期组织班长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心理是日常工作中所必须的,没有它,就会使人变得麻木,对于自己职位上的工作不管不顾,甚至视而不见,就造成了见死不救的“集体冷漠”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人多不一定力量大的原因了——在集体协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个体的责任感得不到管理和提升,人越多反而办事效率越低。
同时,在此,我也进行自我检讨。作为组织班长的一员,我没有很好地团结其他成员,造成了如今捧着一个“金酸梅”奖下课的集体,深感惭愧。
那么,再回到刚才的事件中,造成这一惨剧发生的便是一种“责任分散”的心理,即随着人数的增多,责任人的责任感就会相对降低,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报警,别人也会报警。于是在互相推诿之下,导致了这场悲剧事件的发生。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要做好组织管理,将责任落到实处,减少群体中不负责任的个体出现,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详情见“下期工作展望”第一条)

下期工作展望
我下期准备担任监察班长一职。
具体实施工作要求见下:
1.职位少数化
在群体中,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责任分散”的心理,因为这种心理作祟,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会明显减弱,面对困难或者遇到责任就会退缩,而且还容易偷懒,总想着自己不出力或者少出力,以期通过别人的努力获得好处,这样就会造成1+12的情况出现。
那么,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要减少每个这位上的人数,尽量控制在2-3人,这样就会使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对这个职位拥有最基本的责任感。
2.“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即“权威暗示效应”,指地位高,望高的人说出的话或做出的是容易受到别人仿,暗示别人朝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这是否也意味着给予别人更多的鼓励便能激起别人积极的上进心呢?
所以,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各个班长们更多的鼓励,和期望,因为,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才能有更大的收益。
3.“其实不是你真的不行”
穷人之所以为穷人,是因为他没有成为富人的野心。所以,要对自己有最基本的自信心。那么,自卑又来自于哪儿呢?
自卑往往来自于事实与经验,然而更多的是来自于自我暗示。所以,敬告各位班长,当你们碰到困境或是烦忧时,要给予自己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暗示,不要让消极的心理占主导地位,相信自己能行,你就行。
所以,有时候,其实不是你真的不行。
兰氏点评:此总结中肯,切中要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