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栓形成

 淄水渔夫 2012-07-09
一、常见病因

  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如合并糖尿病则更增加了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二、临床类型

  1.完全型卒中

  瘫痪完全,6小时内症状发展到高峰

  2.进展型

  瘫痪在48小时可逐渐加重

  3.缓慢进展型

  症状持续进展达2周以上

  4.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持续24小时以上,最长3周内恢复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1)年龄:中、老年多见

  (2)病史: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TIA

  (3)前驱症状:病前1-3天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脑缺血症状

  (4)起病方式:安静状态,症状1-3天内可加重

  (5)意识:多清楚,偏瘫、失语较明显

  2.局部症状:视血拴形成的部位而定,常发生于大脑中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主干闭塞:

  病灶同侧眼失明+对侧偏瘫、感觉障碍+偏+失语(主侧半球受累);同侧Homer征;同侧颈内动脉闻及血管杂音。

  (2)大脑中动脉闭塞★:

  主干闭塞:对侧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主侧半球受累);

  皮层支闭塞:对侧偏瘫(面及上肢瘫>下肢);

  深穿支闭塞:对侧三偏征(偏瘫明显,感觉障碍轻)。

  (3)大脑前动脉闭塞:

  对侧面及下肢运动、感觉障碍,排尿障碍,精神障碍

  ▲椎基底动脉系统

  (1)主干闭塞:

  脑干广泛梗死,出现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常常死亡。

  (2) 脑干综合征★:

  交叉性瘫及感觉障碍;眩晕、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小脑性共济失调;同侧Homer征

  (3)闭锁综合征:

  脑桥基底动脉闭塞,病人表现为意识清楚、四肢瘫、双侧面瘫、球麻痹,只能以眼球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诊断标准

  1.中老年病人,脑动脉硬化伴/不伴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

  2.安静状态起病,偏瘫、失语、意识多清楚

  3.脑脊液多正常,头颅CT 24-72小时后可见明显低密度灶。

  五、急性期治疗方法

  1.发病6小时内,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则进行溶栓治疗(动脉或静脉)

  2.如不符合溶栓治疗可进行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剂,钙离子通道阻止剂等  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脱水剂。同时给予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