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2上海卷地理(六))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 ①海鲜 A. 【答案】:D 【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地域文化整体性联系的地理背景。安徽地处内陆,没有海鲜,①项错;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因此③、④选项对;该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耕地稀少,粮食、牛羊喂养较少,当地居民以打猎、种茶、植竹等为生,因此②项错误。 2. A. C. 【答案】:B 【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农耕地域文化的地域联系特征。妈祖,是海水和平女神、护航海神,因此盛行妈祖文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A项错;评剧是山东传统地方戏曲,秦腔为陕西地方戏曲,因此C项错;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特别多,因此D错;安徽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又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因此农业以种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因此B项正确。 (2012上海卷地理(十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3.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12分) 【解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厄尔尼诺现象过程、地理整体性原理。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响应减弱,太平洋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上升流减弱或停止,另一方面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水温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附:评分标准
【答案】A 【解析】整体性即联系性,无论从宏观人文环境要素,到自然环境要素,自然四大圈层、各自然要素之间、甚至某要素单元微观子要素之间,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根据气温与降水柱状图判断为地中海气候:雨热反季、最低月温度在0°以上的亚热带气候、冬雨型等。纽约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北京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曼谷为热带季风气候,只有罗马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选A. 考点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地域分异 【答案】B 【解析】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之间)之间,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0°~60°之间,据图可知,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6. 【答案】A 【解析】北纬30°~60°的纬度范围气候以温和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土地面积较广阔。 (2012四川卷文综1~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2题。
【答案】A 【解析】此组题用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选A 8. 【答案】B 【解析】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的好所以选B。;(山顶题目条件说海拔3099,属山地针叶林带,而桃树是阔叶林,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C不对;D所指在“丝竹之乡”,所以不对)。 (2012安徽卷文综26~27)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题。 9. 【答案】A 【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四地中,①地在距地6米内,水平减风速的面积(水平距离)最大。选A. 10. 【答案】B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华北平原整体性下植被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宜选B。
【答案】C 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12. 【答案】A 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2012北京卷文综4~5)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13.图中所示山地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思路点拨】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14.该山地位于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思路点拨】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2012山东卷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2题。
【答案】B 【解析】1.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地处草原带,所有R所在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16.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答案】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主要在于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2012上海卷地理(十九)46、47、48)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答案】.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稳定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18. 【答案】.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形成的因素。注意:从两地全球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甲乙虽然成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甲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沿海,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着北移。这时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使得甲地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19. 【答案】.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地方性地域性分异现象的原因。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东南信风迎风坡影响,降水丰富,因此虽距离赤道较远,但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形同。这是自然地域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现象。 20.(2012广东卷文综40.)40.(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一(4)题。 【答案】(1)全年温和多雨 (2)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陆) (3)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位于河谷,多河没滩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处于山脉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养分积累;地处中纬高山气候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利于形成冰冻;地处高山河谷地区,葡萄病虫害较少. (4)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限制载畜量,种植人口草场;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草场退化,恢复植被等。 【解析】 (1)维多利亚所在纬度50°左右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位于大陆内陆地区,山脉阻挡削弱了西风带来的水汽,降水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商榷】冰酒是利用气温在零下8℃以下,在葡萄树上自然冰冻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要求所在区域在春、夏、秋三季气温要足够温暖来满足冰葡萄的生长需求,而在圣诞节前后的气温要足够寒冷,受气候影响,大多数产区往往要隔3到4年才能收获一次冰葡萄,也就是说并不是每年都有冰酒出产。由此看出,葡萄产地最好有一场急速降温冰冻葡萄,才能较好满足冰酒的要求,而加拿大欧肯那根河谷又是南北走向的,受地形影响,秋冬季很容易受寒潮影响,形成速冻葡萄。而参考答案中没有地形或寒潮,不知这样想行不行。两个角度可参看:其一,冬季易受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的影响;其二谷地地形有利于冷空气集聚导致逆温。不知道为什么答案都没有。不过想来也不奇怪,2011年意大利那不勒斯那道工业区位题,最后的评分标准里面,就是深水良港给2分,海运便利而廉价再给2分,其它的产业基础好,临近欧洲巨大消费市场等角度再怎么写也是2分。没办法,综合题怎么改,完全取决于组长和几位专家,谁让人家是专家呢! (4)此问题可参看书本案例、结合材料提示信息综合回答。 【考点定位】考查气候、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域条件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
|
来自: 华夏蛐蛐 >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