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特性是膨疹(wheal),外觀很像蚊蟲叮咬,會紅紅腫腫的一顆,甚至一大塊其癢無比的疹子(少數患者只有紅卻不會浮腫,甚或不癢),而且只要抓過的地方就會浮出一道道的浮腫,疹子往往一天內就會消退,但常反覆發生,因為它具有此種來去如風,完全不留痕跡的特性,故被稱為「風疹塊」。 蕁麻疹的皮膚腫塊,指壓變白,表示其基本病理變化乃是因皮膚表淺部的血管擴張與水腫所形成,是因為皮膚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與擴張所造成的結果。 如果這現象發生於較深層真皮與皮下組織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Angioedema),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血管神經性水腫則是與一般蕁麻疹具有相同或非常相似的病理學變化的皮膚病變,但因其病變所侵犯的部位較深,位於深層真皮與皮下組織,此部位的肥胖細胞數目與感覺神經末梢的分布較少故其臨床表現為較少有癢感,為皮膚表層正常的皮下腫脹。 ◆以臨床病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 急性蕁麻疹:病程小於30天,與免疫反應及異位性體有關,常由血清物資及盤尼西林誘發。 慢性蕁麻疹:病程大於30天(或每週至少發作兩次,持續超過6週),可反覆發作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與免疫反應較無關係,情緒壓力為可能是使其加重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