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先把这个压在你的心上、身上了,然后回过头来,又让你看到那些就像水中月雾中花,用这些吸引你,让你看起来很过瘾,使你看起来没完没了,跟着它哭,跟着它笑。你心里又随时提醒自己,这不过是暂时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留不下。这是很惊人的小说写作法:先把结局告诉你,先给你撤了劲儿,给你撤了火,再告诉你“我小火给你再炖一炖”……这一锅粥怎么往下煲,最后这个火要撤掉,冰凉死寂,一无所有。这里,我们说的“永远的遗憾”就又上了一层台阶:不仅不为世用是一种遗憾,盛极而衰、兴久必亡是一种遗憾,人生本身就具有某种悲剧性。生的开始也就是死的开始,生的过程也就是死的过程,宝玉的享福、尊荣、情爱的过程也就是大荒化、无稽化、静默化、石头化的过程。一句话,色的过程就是空的过程,有的结果是虚无化过程。当然,由此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体会,生命是多么宝贵,人生是多么值得珍重!无论如何,当你把一个赫赫扬扬的贾府与荒山巨石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是欷歔不已,泪流满面—闹了一个够,剩几块大石头罢了。
他对于石头的故事又有一个奇怪的处理。曹雪芹好像不满足于光说一个石头的故事—这石头故事就够吸引人的了,又是石头又是玉,又是衔玉而生—他不,曹雪芹不满足于石头的传奇,仅仅石头与玉的象征还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情感与想象,他还要加一段:这石头还曾经在赤霞宫里当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产生了感情—看见绛珠仙草在路边没人管,挺可怜的,就每天舀水浇灌它。
这个人的想象真是好。他想象这是天宫的事情,实际都是人间的经验。如果天上有绛珠仙草,何曾需要你去打水?你水是从哪儿来?天上还有河呗,《天河配》里不是还有河吗?神瑛侍者从那儿打水浇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又化成石头,变来变去的—它从石头变成玉,从玉变成了神瑛侍者,从神瑛侍者变成了玉,含在贾宝玉的嘴里,又变成贾宝玉生出来。而这个绛珠仙草就说:我还没有还他灌溉之恩……
他给我浇灌了那么多水,维持了我的生命……中国人是最讲感恩图报的。所以神瑛侍者下凡尘,绛珠仙草也要到人间去。它炼来炼去,炼成了一个女体。它没有炼成男人,在曹雪芹那个时代炼成男人好像比炼成女人在成就上更高一点。当然,贾宝玉不这么看,他认为女人比男人高得多。绛珠仙草下到红尘,变成林妹妹,跟贾宝玉见了面,然后要用眼泪来还神瑛侍者在前世给它浇的那些水。
这个故事太厉害了,用眼泪还水啊!韩信饿了好几天,遇到洗衣服的老太太。老太太一看这个大个子面有菜色,把本来给自个儿带的饭给了他。吃完了,韩信说“涓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给了我三滴水,将来我给你修一个自来水厂。就是这个意思。涌泉,像喷泉一样,水咕嘟咕嘟就往外喷,几百年几千年,这个水都归你。林黛玉这是报灌溉之恩,以眼泪相报。她是怎么琢磨的?这是爱情最动人的地方,也是爱情最可悲的地方。爱情伴随着那么多的眼泪。完全没有眼泪的爱情,是真的爱情吗?完全没有眼泪,俩人气都不生,都哭不出来,这也不算爱情。所以,他又把这个故事带进去了。所以《红楼梦》不是那种一般的写实小说,更不是那种一般所谓自然主义的写法—反正有什么事儿我就写什么事儿,记流水账一样—也不是这种小说。它有一种非常悲天悯人的、对人生的想法。
第一,有轮回。从石头到人,从人又到石头,从石头到一个大富之家,然后这大富之家没落了,它又变成了荒凉的石头。这是一个轮回,这是一个悲哀。其次还有一个悲哀动人、刻骨铭心的故事:要把眼泪回报给曾经给它浇过水的人,演绎悲哀的爱情。一直到后四十回,不管是不是高鹗的续作,写林黛玉之死用的章回题目叫“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仍然那么有感情。就这个章回标题,让人看了都落泪。
所以这个故事非常动人,一上来交代了石头、玉、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作者跳出来又给加了几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二十个字把《红楼梦》的内容,把作者的写作心态,把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表现了出来,简直是太精彩了!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它是荒唐言?这里既有现实的东西,又有想象的东西。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到底在什么地方,你哪儿知道?你说得出来吗?你说不出来。36500块石头都派上了用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角色,偏偏剩下这一块石头给忘了,落到一边了,你说得出这是怎么回事吗?你也说不出来。还有,他没有按正规的读书科举做官这个路子走,他走的是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一个荒唐的路子,所以“满纸荒唐言”。
荒唐,本来让你觉得有点可笑、有点捣乱的意思,它底下一句一下子把这个荒唐言就给收拾了,给升华了,给悲情化了,甚至是严肃化了—“一把辛酸泪”。你不要以为都是荒唐言,这个荒唐言里头有辛酸泪,叫做“有斑斑血泪”,令人热泪盈眶。人生为什么会这样辛酸?读者为什么会共鸣于作者的辛酸?为什么堂堂一部大作《红楼梦》会让你辛酸不已?哪个答得上来?
“都云作者痴”,“痴”是什么意思?痴不仅仅是傻,而且是作者进入了一种精神生活的巅峰状态,可不就痴了。他除了这段回忆、这段公案,什么都忘了。这是作者“痴”,痴就是痴心,就是投入,就是一心,就是激情,就是巅峰!
“谁解其中味”—那么多红学家,那么多关于《红楼梦》的电影电视作品,直到今天,我们还愿意与大家共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