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病须养阴调胃气

 昵称6678449 2012-07-14

老年病须养阴调胃气

——读朱丹溪《养老论》心得

    □ 董纪强  河南中医学院  刘 娜  湖南中医药大学

  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养阴派代表朱丹溪在其所著的《格致余论》中对老年病的病因、防治等做了详尽的记载。提出了“阴常不足”、“胃气”对老年病的重要性,总结了老年病的防治原则,并提出了具体方法,要求补胃补血、慎用燥剂、谨节饮食等。其中的《养老论》,篇幅短小,说理透彻,对后世研究老年病有颇多的启发。

  老年病病因

  朱氏对老年病的病因,认为不外乎阴虚论及胃气论。“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已有热证。”从而会出现“头昏目眵,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健忘眩晕,肠燥面垢……”等虚热症状,标志着机体衰老的开始。并提出了这主要由于“人身之阴难成易亏,六七十后,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几欲飞越”而致。这一论点与其临床重视养阴,认为人的机体“阳有余阴不足”十分吻合。人生无处不赖阴液以润泽,而现今临床“阴虚”确实是老年人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朱氏同时认为在阴虚为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脾胃亏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提出:“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则易饥而思食,脾弱难化则食已而再饱,阴虚难降则气郁而成痰,至于视听言动,皆成废懒。百不如意,怒火易炽。”笔者认为这仍是朱氏“阴常不足”的理念,阴虚而阳亢。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了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而已。这一点与有些医家对老年病的论治强调肾有着明显区别,对临床论治老年病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老年病调补

  朱氏对老年病的调补也颇为独到,主要是补胃、补血,仍不离脾胃与阴液两方面。其在《养老论》中载其老母亲大便燥结的调补病例,用的就是补胃补血之剂。朱氏言“时进参、术等补胃补血之药,随天令加减,遂得大腑不燥,面色莹洁,虽觉瘦弱,终是无病,老境得安,职此之由也。”由此可见胃气及阴津的调补对老年病的疗效是十分肯定的。而且朱氏认为对于胃气的调补,应该十分注意日常饮食,提倡多素少厚味之品。其在《茹淡论》中谈到“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安于冲和之味者,新之收,火之降也。”是药终有偏性,而食疗对机体的益处就显而易见了,其方便易行是老年人调护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老年病治疗

  朱氏反对应用《局方》乌附丹剂治疗老年疾病,其言“今子皆以为热,乌附丹剂将不可施之老人耶。”不仅“乌附丹剂不可妄用,至于好酒腻肉,湿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忌。”而且防风、半夏、苍术、香附,只要是燥剂,都不可多用,且“日常饮食,尤当谨节”,因为燥伤阴津,而老年人本身阴津就易亏易损,燥剂应用只会加重阴津的耗伤,对老年病的治疗是不宜的,这对今天临床中治疗老年病应注意固护阴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朱氏认为对于老年病,“补肾不如补脾,脾得温则易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这一点朱氏是吸取了东垣之成就,注重胃气的调护以助后天之本,从而以资人体诸气发挥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促使机体功能恢复。这比补肾显得技高一筹,对老年病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朱氏一生,博取众家之长,对杂病的研究十分精湛。对于老年病的病因、防治有独到之处。其提出的以养阴、调胃气的原则防治老年病,对今天的临床治疗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