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博物馆 古滇文明

 书楼寻踪馆 2012-07-14

 


 


云南博物馆 古滇文明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不论我走到何处,我都会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去年去柬埔寨在云南过境,曾到云博一个展厅尚未看完却不想遇见停电,被清场赶出。今年去元阳回来在昆明停留,终于有时间将云博的收藏物品细细地观赏了一遍。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昆明市五一路118号,创建于1951年8月,陈列面积达2400平方米,现属免费观赏,只是它不像陕博首博等那样实行“免费不免门券”的办法进馆参观,让我多少有些失望(我收藏门券)。进去后才知这是为何,诺大一座博物馆,就我与老公俩人在内参观,这也使我很是纳闷,云南人怎么了?

  云博的重大考古发掘:从20世纪50年代始,云南省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试掘、调查多达数百次,其中影响较大的几次重大考古发掘为:1955年——1960年先后4次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这一墓地已成为滇池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被世界考古学界称为“石寨山文化”(亦称“滇文化”)。该墓地共发掘了50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器物4件,尤其是在6号墓内发现了金质的“滇王之印”,从而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对“滇”的记载。

  1972年发掘的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是石寨山文化的又一重要地点。该墓地共发掘了27座古墓,出土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各类文物1300多件,进一步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批青铜纺织工具,有卷经杆、刷形器、梭口刀、弓形器、纺轮、针线盒、筒、锥、针、绕线板等,是研究云南纺织史的重要资料。

   1975年——1976年,在楚雄万家坝发掘了79座古墓,时代为春秋——西汉。出土文物1245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土了5面春秋时期的铜鼓,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鼓。1977年至1982年连续7次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在7米多高的巨大封土堆上,层层叠压着东周——明代的古墓葬。其中,东周至两汉的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文物200多件,较重要的有铜鼓、铜釜、扣饰、矛、戈、剑及陶鼎等。南诏——明的墓葬均为火葬墓,随葬品不多,但其火葬罐形式却复杂多样,为云南火葬墓的分期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八塔台古墓葬区沿续近两千年,经历若干朝代,这一奇特现象,在中国考古史上是不多见的。

云博的重要典藏:作为民族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与多民族省份是相一致的。50余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逾19万件之多,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约1千余件。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鎏金骑士贮贝器、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大理三塔出土的大理国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呈贡王家营沐氏墓地出土的明代嵌宝石金发冠、北宋郭熙溪山行旅图轴、元代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等文物,堪称国宝级文物。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物精品。

云博的重大考古发掘与云博的重要典藏两段文字介绍来自于网上

云南省博物馆的展品我所喜欢有三个大类,一是古滇文明,二是佛光普照的国度,三是金玉满堂。

今天我现贴:古滇文明部分

云南的滇池地区曾的一个被称为“滇”的古老国家。与中原地区交流不多,它在史书中有过简短记载(战国初期到东汉),随即又突然消失,留下了下一个千古之迷。

20世纪五十年代,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两地陆续发掘出了很多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铁器等文物。这些文物种类繁多,样式精美,具有十分独特的地域风格,开始时人们都无法判断这批墓葬群的归属,后来直到1956年,考古人员在一座豪华的大墓中发现了《史记》中记载的“滇王之印”,再根据史书记载的资料,才知道这批物品归属于古滇国。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下面是“国家宝藏”专题展来渝时拍的。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滇王之印

当我们在博物馆中见到那枚并不起眼的“滇王之印”时,心中还一直存疑:就这枚印居然就是国宝呀?滇王之印是用纯金打造而成的,重仅有90克,印面为方形,上端为蛇纽,蛇首高高昂起,蛇身盘曲,栩栩如生。可即或如此,这枚算不上豪华,用量也不多的印章也不应该称作国宝。后来通过在博物馆参观,才知道其中之道理,其实这枚印章的价值映射着国家的疆土领权问题,有了这枚章,就可知滇国所管辖的地区(即云南)在汉代就纳入了中国。

根据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书中的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滇池地区就生活着一些滇人部落。战国时期,楚国为了扩大疆域,增强实力,曾派兵征讨西南地区并基本收服滇池地区,后来又与滇池地区为据点收报了其他部落成立了滇国,并有了第一代滇王。西汉元丰二年,汉武帝刘彻发兵进攻滇国,滇王归附汉朝,滇国也从此纳入汉朝的版图。西汉末年,汉族人口大量移民云南地区,滇国这一地方政权逐步被郡县取代。到东汉中叶,滇国渐渐销声匿迹,不失存在。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战争场面铜贮贝器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局部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叠鼓形狩猎纹铜贮贝器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叠鼓形狩猎纹铜贮贝器局部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杀人祭鼓铜贮由贝器

在博物馆里展示的古滇国物器中,有一种很独特的青铜器,是我们中原地区所少见的,也被称之为国之重器,那就是古滇国特有的“贮贝器”。当时在云南地区,从战国到唐宋,人们都使用贝壳作货币,称之为“贝币”(有些喜剧是不是)。贮贝器就是用来贮藏贝币的器具。贮贝器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堪称“国之重器”,可别看这在现在看来不怎么样的东西,但当时却只有王室贵族成员才能拥有,谁叫那时生产力低下呢。

按照形状的不同,贮贝器大体分为两种子选手:一种是桶状贮贝器,外形好像水桶,但上下较粗,腰部略细,底部有三足或四足。另一种是铜鼓形贮贝器,有的是用铜鼓改装而成。贮贝器的腰部或者盖子上往往铸有立体的动物作为装饰,形成极为生动而丰富的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古滇国当时的社会生活。

目前出土的滇国贮贝器大约有60多件,上面的雕塑场景十分丰富,有杀人祭祀、驯马、放牧、乐舞等等,它们为研究古滇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立牛铜葫芦笙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持伞铜男俑及伞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金钏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二人猎猪铜扣饰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鎏金献浮铜扣饰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鎏金二人盘舞铜扣饰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兽形金饰片

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古滇文明 - zy7312 - zy7312

鎏金二豹噬猪铜扣饰

 
 
 
 
揭密故宫博物院稀世珍宝  2 - 海阔山遥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