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河?读?明?史

 昵称6327493 2012-07-16

二 月 河 读 明 史

(2012-07-15 14:03:32)

   打开明史,像是看到一伙打群架的,从头打到尾。昏君烈臣、东林东厂、奸权直士、神佛道士、太监佞臣、内乱外倭、农民财主、正的邪的、曲的直的,从靖难之役打起,一直打到清兵入关,打得昏天黑地、精疲力竭,也就亡国。

   其实真正眼亮的,道是明太祖朱元璋。元明兴替,元臣危素“弃暗投明”,就是我们从《儒林外史》里读到的那位“危老先生”。此人由经筵检讨参与修宋、辽、金三史。他写“后妃传”查不到史籍。急中生智,就买了些糖块小吃,贿赂老公儿,套问宫里后妃起居轶事,几百年前的官闱秘闻,也就书之丹青了,由此升官而成翰林学士。

   这么一个“胜国遗老”,居然敢在朱元璋面前倚老卖老,张口闭口“老臣危素”如何怎样。朱元璋尽管看重他的文章,心里早烦透了他。

   有一天,皇帝御东间侧室,听见危素在帘外走动,便问:“是谁?”他说:“是老臣危素”。朱元璋说:“朕还以为是文天祥呢!脚步声这么从容,原来是你!”罚他去守余阙墓。

   少读《儒林外史》,见里头出尽文人洋相,我多少有点腹诽的意思,窃以为作者存心刻薄,后来渐渐读书有得,才晓得文人里头除了屈原、魏征、文天祥、史可法,明代里头三杨、海瑞之外,更有卢杞、李林甫、秦桧、严嵩、钱谦益、阮大铖之流,似乎比刚正义烈之士还要多些。

   到底是书误了人,还是人辜负了书?翻开古今史典文论,没有哪本书是教人为非的,却教出一大群一大群的顽钝无耻文人。可以说每一朝每一代式微陵替,都和他们居中不停地捣蛋有关,捣蛋到了极致,这一朝也就完蛋。然后再重新来一遍,循环往复,生生不已。这真是令人悲哀又无可奈何的事。

(二月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