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沿石”人生

 苏迷 2012-07-16

街沿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条,是平躺于苏州人家一些老宅院前的石台阶,一般都是长方形条石,由整块毛坯石加工而成,它们有的两三米长,短的只一米多,长的可近五米。人们从街面上走进宅屋门,通常需要向上迈一两级石阶,才越过门槛进到宅院内,这种屋门前与街面相衔接的踏步石,苏州人俗称“街沿石”。

苏州宅屋前的这些沿,不管其历史长短,总给人一种天生苍旧的感觉,大概因是苏州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吧?这沿已不知是哪一位前辈置下后,安放在了屋前檐下。它们有的断裂过,有的下沉过,重新调整后,人们仍在继续使用。在沿上,有着无数前人走过足迹,和光阴流过存贮的记忆。

也许是年龄缘故,最近我老是想起曾居住的老宅门口,那一大块沿。被拆之前曾去探望过,虽然黑漆的大门,被改刷成了褐红色;斑驳的粉墙上,也不见了我和小伙伴一起,用刀片刻上的涂鸦。但是,曾被我们的小屁股坐得油光锃亮的街沿石,依旧呆呆地躺在墙门口。儿时的街沿石,曾经像是孩子的乐园,两三小孩蹲在那儿,可以白相好半天。我曾这在沿上下,用水灌过蚂蚁洞、拿草棍挑过百脚、和小伙伴下过五子棋;还曾帮父亲在沿上做过煤球、替母亲拎回过马桶……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西厢房里的小脚老太,一双三寸弓鞋晒在门口沿石上不见了踪影,老太骂了半天,“谁穿了这双鞋子,养出儿子没有屁眼!”邻居都暗好笑:“谁还穿得上这小鞋?”下大雨时,屋檐上落下的雨水,在街沿石水花四溅,乱迸乱跳,将街沿冲刷的异常光滑,甚至被冲出了好几个小潭潭。小时候邻居和我开玩笑,说老房子的沿下面,往往会埋有许多宝藏。于是,我便弯下腰,透过石板下的缝隙往里看,结果,除了看到约十几公分厚的石板侧面,就剩黑黑的泥土和探头探脑的小草。

我的眼光曾久久地停留在街沿石,发现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萦绕在我的心灵深处,那是令人无法忘怀的童年的气息,青涩的味道。曾在这里,等待母亲下班,期盼在母亲的手提包中,每天会拿出最新的《小朋友》杂志;曾在这里盼望出差的父亲回家,期待父亲的旅行包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辆小汽车或小飞机,街沿石前,有一份浓浓的亲情在传递……

迁居新家已有了些年头,然而至今总忘不了古城里的老宅,和那里独有的街沿石。虽说所牵挂的老宅是公家的,它不属于我,但我仍钟情于老宅门口、曾经相伴过的街沿石。并非因为有过幸福的童年,而是我从这里走出,踏着坚实的街沿石走向了缤纷的大千世界。我们总应回头望一下这默默无闻的街沿石。人生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当你回头时,在这苍旧坚实的街沿上,能否找到自己的脚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