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痛 分类治之

 鲲哥书馆 2012-07-18

中医在论述牙痛的诊治方面有独到的一面,对西医难以在临床和x线片上发现病灶的牙痛,中医善于综合考虑病人全身状况,辩证论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讨论:中医学把人体做为一个完整统一体,并认为人体通过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通关节皮毛、五官九窍。齿痛与少阴、阳明两经关系最切。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又赖髓以滋养,髓亦为肾之所生,故齿属少阴肾经。上齿为胃络所经,下齿为大肠所贯,上、下齿龈皆属阳明经,齿痛乃阳明经有风冷湿为本热之邪,乘虚而人,聚而为液为涎,与齿间之气血相搏击而痛也。若热涎壅盛,则肿而痛也。热不盛则赤龈微肿,而根浮也。有赤间出血者,由阳明之支有风热之邪人齿龈,搏于血,故血出也。徐用诚先生云:齿恶寒热等症,本手足阳明经;其动摇者,本足少阴肾经;龈肿痛出血,皆湿热胃火。牙痛病因:

一、风寒牙痛:人头面为诸阳之会,故感寒发生牙痛多与阳明络虚有关,其痛得热则痛减,并有恶寒,微发热,鼻塞流涕等症可辨。治当温经散寒,宜九羌活汤去生地加荜拔。若齿冷如风吹而连头顶者,此风寒侵入太阳经,并露阳虚之象,当发散剂中佐以助阳之品,如羌活附子汤之类。此类牙痛皆可用荜拔,细辛,良姜,蜂房等水煎含漱。

二、风热牙痛:火热上攻发生齿痛,“病在牙床肌肉间,或为肿痛,或为糜烂,或为臭秽脱落,或牙缝出血不止,皆病在经络”。凡风热外感,少阳郁火均生此症。
1 外感风热:牙龈赤肿作痛,以冷水含漱,其痛即可稍缓,并有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舌苔黄,心烦口渴,牙缝出血,尿赤便秘等症。治当散风清热,如薄荷连翘方等。
2 少阳郁火:齿痛牵连腮颊或耳下肿痛,延及牙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目赤,耳鸣,口苦,脉弦等数症。治宜泄肝清热,如四逆散加胆草,山栀,丹皮,连翘,浙贝,夏枯草等。

三、胃火牙痛:《景岳全书齿牙》说:“此之为病,必为美酒、厚味高梁甘腻过多,以致湿热蓄于肠胃,而上壅于经,乃有此证”。牙龈齿肿热痛,或牙缝中有赤肉弩出,或出血不止,或溃烂臭腐,小便短赤,脘闷不嗜食等症。治当泄热和胃,宜用凉膈散或玉女煎加减或清胃汤。

四、虚火牙痛:以肾阴亏耗,虚火上炎,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多见腰痛眩晕,尺脉微弱;治以补肾为主,宜六味地黄丸加骨碎补、枸杞、菟丝子、肉苁蓉、牡蛎等。阳虚兼足冷阳缩等症者加桂枝、附子;阴虚烦热咽干等症加知母、黄柏。

换工作后,精力已经不放在工作上。因此把兴趣放到了易学和中医之上,对于经络治病也感兴趣了,周六明显感觉牙疼,右下边牙肉浮肿而且疼,下意识的泡了一杯菊花茶效果有一点,但突然想起经络串走不同的地方,上牙、下牙、左牙、右牙疼必定起因不同,可否查明经络再打相应的经络而治呢?

故上网一查,原来真的有分别!以下内容引自“沐医泽园”。

牙痛的中医辨证治疗方
 根据“一物一太极,一物一五行”原理:上为阳下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肝火旺于春,心火旺于夏、肺火旺于秋、肾火旺于冬、脾火旺于长夏(四季皆有)具体分布:(根据通俗形态)

上门牙痛(心火);下门牙痛(肾火);左上牙痛(胆火);左下牙痛(肝火);右上牙痛(大肠火);右下牙痛(肺火);上两边尽头牙痛(胃火);下两边尽头牙痛(脾火);(脾胃属土旺于四季,故上下左右皆有)。

三、具体方药

基本方:防风18克 丹皮20克 生地20克 当归18克 升麻15克 青皮12克  细辛6克

加用法:心火加:寸冬15克,黄连12克;肾火加:知母15克,黄柏15克;胆火加:羌活15克,龙胆草15克;肝火加:柴胡15克,栀子15克;大肠火加:枳壳15克,大黄12克;肺火加:桔梗15克,黄芩18克;胃火加:白芷15克,川芎18克;脾火加:白芍18克,白术18克;

每日一剂。水煎3次,每煎得药液300ML,饭后服。忌:酸冷辛辣燥热食物。注意:高血压者先治高血压症,再论牙痛。

本人病症治疗:我自己的情况是右下齿肉浮肿,痛。如果按照上面的情况就是肺火重了。猜测可能是这段时间,吃荔枝多,又吃了不少饼干,因为我天天早晨总淡盐水喝,天天泡菊花喝,然后还打了薏米、茨实、绿豆浆喝,觉得效果不是太明显,后来又打了黄豆和薏米浆喝,以其清热去湿,右下齿疼和右边喉咙有点疼的病态均不太明显减轻。后来想起雪梨不正是清肺火的吗?于是特意早些下班去买了五个大雪梨,当晚吃一个,第二天早上起床觉得症状有所减轻,于是早餐后又吃一个大梨才出门上班,结果大喜,至第三天,基本已经消肿并不再疼了,哈哈!!!原来,雪梨清肺火的效果,真的非常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