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驱寒 镇痛 调理脾胃穴位

 北睦 2012-07-18
驱寒 镇痛 调理脾胃穴位
2011-09-21 16:25

       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心部。一手握拳,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热,再换另一只手,交替进行。

【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两边腰眼,轻轻用力,两边各拍打100余次。

中医学认为,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手脚冰凉症状减轻。

另外,食疗对于改善阳气虚弱的状况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如常用的大枣红糖汤(大枣10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每晚煎茶喝)对改善手脚冰凉的疗效颇佳。冬季手脚冰凉,还可适当吃些羊肉、狗肉等,暖中补虚、开胃健脾、益肾养肝、御寒去湿。

 

        版本二


一、手脚冰凉   

   
【取穴】通里、太溪(心肾交通) ;通里、太溪、气冲;阳池、太溪、气冲;
            太溪,手背2、3,4、5指间穴,3穴与中诸同一平行线,对治手脚冰凉特效。
【定位】通里手少阴经之络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当神门与少海连线上,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
            『太溪』足少阴肾经的穴,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
            主治:牙痛,心痛,喘息,呕吐等病症。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直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气冲』足阳明胃经穴。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有一根跳动的动脉,即腹股沟动脉处。
            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
            操作:按摩,先按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女性手脚冰凉。
            操作:直刺0.3-0.5寸;经常按揉此穴,能够治疗“鼠标手”肩肘腕综合征。

【操作】仰掌,取穴。任取以上一组,每穴按压3分钟即可。

【功用】清热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癔病性失语,精神分裂症;   
  2、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动过缓;   
  3、呼吸系统疾病:扁桃腺炎,咳嗽,哮喘;   
  4、其它:急性舌骨肌麻痹,胃出血,子宫内膜炎。
  5、本穴出现压痛、结节等阳性反应,可作为心动过缓的定性诊断。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下行传到无名指或小指,或循心经上行至前臂、肘窝,个别可走向胸部。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


二、驱痛

【取穴】尺泽穴
【定位】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
【操作】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按压,每穴5-8分钟;
【要点】点压尺泽穴后向外侧大筋挤压,指下可摸到结节,以痛、胀、麻、酸感为准;按压时嘱患者活动患处;
【功用】立刻止痛或缓解疼痛随症加:如肩痛加足部肩高升点,腰痛加全息腰或腰腿点;
【主治病症】
  1、喉咙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2、经,表里经,相通经(膀胱),五行生克等,使用极广,不逐个罗列。只需记住肺经合穴,合主气逆,对痛症医治效能特殊。
  3、该穴的治病穴道指压法有:治疗喉咙痛、鼻塞。
【已验证治痛】
(1)大腿外侧痛;(2)坐骨神经痛;(3)腹痛;(4)肩颈背痛;(5)胆结石、肾结石痛(6)腰痛;(7)各类扭伤(增强疗效作用);


三、脾胃调理

【取穴】气冲、公孙、中脘
【定位】气冲穴位于人体的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操作】气冲穴向下推按几十次,中脘、公孙各按压3分钟
【功用】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气冲穴是冲脉气血在阳明胃经的输入之口,输入气血微弱无力。冲脉,经脉之海,有渗灌诸经的作用。
公孙穴为脾经与冲脉交汇之穴,按压或针刺可将冲脉气血引入脾经,加强脾经气血的运化才能,到达健脾的目的。
按中脘,则是增强胃的吸纳才能。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睾丸炎,疝气;    
  2、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1.0寸,局部重胀。针刺不宜过深,用于调经,理气止痛;2.向外阴斜刺1.0~2.0寸,局部酸胀并向生殖器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四、生理调理

【取穴】阴包穴;太冲、公孙、太溪、三阴交、阴陵泉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操作】屈膝正坐或卧位,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即曲泉穴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处取穴。
【功用】调补肝肾、清利湿热、调经止痛、利尿通淋。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
  2、其他疾病:腰骶痛引少腹,腰腿痛,骶髂关节炎,腰肌劳损,腹股沟淋巴结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可向周围放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五、明目与偏头痛

【取穴】耳背穴(歌曰:左右耳背,全身百病可却。)
【定位】配行间穴治目泪出;配囟会穴治中风不语;配兑端穴、承浆穴治癫痫呕沫;
              配水沟穴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穴、太溪穴、阴郄穴、风池穴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操作】麦粒灸、疾速点灸或刺血;点刺出血或直接灸,对全身百病均可收效,特以右侧耳背为必取。曾用耳背刺血治失眠,发烧,眼痛,目赤,咽喉肿痛,面部痤疮,效果十分好。
【按摩手法】
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按压这两个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的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按摩,互相补益,则效果更佳。   
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神庭穴在印堂穴上面,发际正中直上半寸左右,按揉方法与印堂穴相同。
【功用】除湿化湿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出血,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刺灸法】横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