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宮穴 Láo gōng(PC8),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五裡、掌中、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滎(火)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說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太平圣惠方》)。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和指掌側總動脈。主治昏迷,暈厥,中暑,嘔吐,心痛,癲狂,癇癥,口舌生瘡,口臭,鵝掌風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3-5分鐘。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直刺0.3-0.5寸。針刺時較痛,年老體弱者及孕婦慎用。
勞宮穴 – 簡介手厥陰心包經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穴。 勞宮穴 – 定位手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的掌中紋處,握拳屈指時當中指端所指處。
《靈樞·本輸》:“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針灸甲乙經》:“在掌中央動脈中”;《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以屈無名指取之”,《針灸資生經》:“當屈中指為是,今說屈第四指非也。”《十四經發揮》:“以今觀之,莫若屈中指、無名指之間取之為妥。”現多從《針灸資生經》。 勞宮穴 – 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間,下為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及指淺、深屈肌腱,深層為拇指內收肌橫頭的起端,有骨間肌;有指掌側總動脈;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支、指掌側固有神經、尺神經的掌深支、掌淺弓及其分支。 勞宮穴 – 主治疾病:中風昏迷,中暑,心痛,癲狂,癇證,口瘡,口臭,鵝掌風。 勞宮穴 – 穴位配伍配后溪穴治三消、黃疸;配涌泉穴治五般癇。 勞宮穴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勞宮穴 – 別名五裡穴,鬼路穴,掌中穴。 勞宮穴 – 特異性滎穴,屬火。心包經滎穴。 勞宮穴 – 穴義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 勞宮穴 –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較干燥。 勞宮穴 – 運行規律吸熱脹散并上行于天部。 勞宮穴 – 功能作用散熱燥濕。 勞宮穴 –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勞宮穴 – 名解
1)勞宮。勞,勞作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沖穴傳來的高溫干燥之氣,行至本穴后,此高溫之氣傳熱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裡。五裡,指穴內氣血場的履蓋范圍如五裡之廣也,無它意。 3)鬼路。鬼,與天相對,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來自于地部。本穴物質主要為脾土中所含水濕的氣化之氣,氣血物質是來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內氣血來自掌中。理同勞宮名解。 5)心包經滎。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氣血變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天部的水濕之氣亦同時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心包經滎穴。 6)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內容。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此氣性干燥,隨中沖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屬火。 勞宮穴 – 套用
勞宮穴,最初稱“五裡”,后又名“掌中”,最后因“手任勞作,穴在掌心”而定名為勞宮穴。勞宮穴有內外之分,屬手厥陰心包經穴,為心包經之“滎穴”。配五行屬火,火為木子。所以,取勞宮穴治療可清心熱,瀉肝火。故由肝陽上亢、化生風和上撓心所造成的中風,或心神志病癥均可治療。勞宮穴治療風火牙痛療效甚捷。勞宮穴有凋血潤燥,安神和胃,通經祛濕,熄風涼血之功效。 勞宮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在手掌有兩條比較大的掌紋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線向手掌方向延伸,經由“人”字相交點的下方區域,這個重合的地方即是勞宮穴。 勞宮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癥。勞宮還具有治療手掌多汗癥的作用,汗為心之液,而在手掌心主要有兩個穴位,一個是少府穴,握拳時,小指指尖處,屬于手少陰心經,五行也屬于火,另一個就是勞宮穴,這兩個穴位分屬心經和心包經,而心包經的癥狀其實也是心經的癥狀,心臟一共有兩條經脈可能與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有關。汗液為心火動心陰,在手掌蒸騰而出,人在緊張、焦慮時,手心出汗明顯,在中醫屬于心神不安,心火妄動,因此勞宮和少府穴具有緩解出汗癥,刺激時以拇指按壓與勞宮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處,拇指用力按壓揉動,約30秒~1分鐘即可,少府穴操作方式相同。 心火妄動,心神不安,往往是陰虛火旺的表現,即腎陰不足,造成陰虛火旺,有的病人表現為陰虛內熱,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五心煩熱,心煩不安,心情難以平靜下來,手心腳心發熱感,有人有向外冒火的感覺。晚上睡覺的時候,天冷的時候也喜歡放在被子的外面。手心加腳心再加心,稱之為五心。五心煩熱的時候除勞宮和少府外還得再加上腳心的涌泉穴。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其方法是: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亦可將兩手頂于桌角上按勞宮穴,時間自由掌握,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進睡眠法:中醫認為失眠多是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致. 平均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進睡眠,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勞宮穴 – 治療
56例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齡8~73歲;伴齲齒者41例,余屬神經性疼痛。將中指及無名指屈于掌中,兩指尖間縫與掌中橫紋交點即為勞宮穴,以1寸針刺該穴,一般左側牙痛刺左勞宮穴,右側牙痛刺右勞宮穴。治療效果:得氣后約半分鐘即可止痛,立竿見影。如身邊一時無針,用指甲重掐該穴位可獲同樣效果。針刺勞宮穴簡便易行,非常適合基層醫務人員應急使用,且花錢少,效果佳,無副作用。但經觀察,一般神經性牙痛或伴有齲齒且炎癥輕微者療效鞏固,而局部炎癥明顯甚至化膿者則效果往往維持短暫,需同時服用滅滴靈、頭孢拉定等消炎抗菌藥,或加服止痛片,個別嚴重病例需請口腔科醫生治療。
勞宮穴 – 臨床套用現代常用于治療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配水溝、十宣、曲澤、委中治療中暑昏迷;配金津、玉液、內庭治療口瘡、口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