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为“大国风范”提供思想资源

 松边醉客 2012-07-20

▲刘笑敢代表作之一《老子古今》 (资料图片)

▲刘笑敢代表作之一《老子古今》 (资料图片)

?刘笑敢昨日为深圳听众讲解老子思想。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 摄

刘笑敢昨日为深圳听众讲解老子思想。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 摄

“我认为,老子思想为我们培养大国风范提供了一种思想文化资源,一种精神资源。”昨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老子研究专家刘笑敢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讲《老子与大国风范》时如是说。

深圳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讲座聚集了几百位深圳读者,其中有不少是读过《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庄子哲学及其演变》等刘笑敢代表作的“粉丝”。刘笑敢在讲座中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子思想:柔濡谦下之心境、不尚武力之原则、包容天下之胸襟。在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之后,刘笑敢耐心解答了多位读者的提问。

“小国寡民”不代表

老子主要思想

讲座一开始,刘笑敢就说,此次是他第一次讲《老子与大国风范》这个题目。“我长期研究老子,发现有很多人对老子的理解是片面的。老子有很多的东西被我们忽略、忘却、误解了,我们看不到老子精神的伟大之处。如果我们重视老子,就会帮助我们理解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一种精神资源。”

刘笑敢认为,讲到“大国风范”,“大国”是指在国土、国力上的客观状态,“风范”二字是一种精神、情怀,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心态的外在表现,而且具有赞扬的意思。相比之下,“强国”表现出来的可能是霸气,是强权、霸权。“‘大国风范’不是一个国家自称有大国风范,或者要实现大国风范,而是别人看你有,你才有;别人不承认你有,你自己说没有用。”刘笑敢说,“大国风范”是一种气度、襟怀,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意味着正面的价值。

“我讲老子和‘大国风范’好像很奇怪,因为很多朋友读过老子,就会想到老子讲的‘小国寡民’。‘小国寡民’就是小的封建领地,老百姓安居乐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刘笑敢认为,这里提到的“小国”跟今天的国家概念完全不同,老子时代讲的国是邦国、诸侯国,而今天的国家是指主权国家。况且,“小国寡民”并不能代表老子的主要思想,老子讲“大国”讲了很多次,讲“天下”讲了很多内容,关心的更不只是一个诸侯国,而是“天下”。比如,老子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等等。

老子留下三个思想资源

刘笑敢认为,老子的思想可以为中国或者整个华人地区培养“大国风范”提供文化思想、资源,“不是唯一的资源,佛教、儒家其他的主义也是资源,老子是其中的资源之一。”

在刘笑敢看来,老子思想中为“大国风范”提供的思想文化土壤,可以分为三方面:首先,“柔濡谦下之心境”,表现在“为下,为雌”;第二,“不尚武力之原则”,表现在“不以兵强”,“战胜以丧礼处之”;最后,“包容天下之胸襟”,表现在“辅万物,包容不善,报怨以德”。

“其中,柔濡谦下之心境,这是比较柔和、谦卑,甘于处于下风,不追求天下强的心境。不尚武力之原则,老子不喜欢武力,反对战争,不是要取消一切战争,敌人打过来要坚守,要打胜仗,但是打胜仗之后不要开庆功会,还是要以丧礼处之。包容天下之胸襟,助万物、包容不善,报怨以德,这都是老子的原话。”刘笑敢说,老子的时代有很多诸侯国,虽然当时没有今天的国家疆界、领土概念,但老子一讲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几百个诸侯国。可见,老子有包容天下的胸襟和心境,这也是“大国风范”所需要的精神境界。

于丹不能那样讲老子

刘笑敢在讲座中还提到,严肃的“学术翻译”不会比“朴素翻译”更流行。他在图书馆看到很多老子、庄子的读本,都非常通俗。“就像于丹讲庄子、老子,本来不应该这样讲,但是于丹的讲座普及中国文化,引起人们对庄子、论语的热爱。过去在传统文化中,吃完饭没有电灯,在大树底下听老奶奶讲故事,这就是文化传承了。我觉得于丹至少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你把那个当成学术研究当然就不对了。”

在回答读者提问时,刘笑敢也提到,一些根本性的道理是没有办法简单地用通俗的语言讲得很清楚,“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反复地思考,反复地描述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