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要用养人的方式来养人,用养鸟的方式来养鸟

 传统文化网站 2012-07-20

【原文】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

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鳅鲦,委蛇而处,则安平陆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以车马,乐鴳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译文】有一位叫孙休的人,跟随着来到扁庆子的门上夸耀地说:“我孙休住在乡间没见有人说我没有修养,面临危难时没见有人说我不勇敢。然而我种田碰不到好年景,侍奉君主碰不到好世道,为乡里人所抛弃,为州县官吏所放逐,我孙休何罪于老天?怎么遇到这样命运呀?”

扁子说:“先生难道没有听说真诚的人的所行吗?忘掉了他的肝胆,忘掉了他的耳目,迷惘无知徘徊游移于世俗生活之外,逍遥自在于无为之中,这就叫作为于万物而不自恃其功,助万物之长而又不施主宰。如今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象你这样的人能得以保全身躯,身体器官完备,没有中途毁损成为聋子瞎子和瘸腿而与众人并列一起已属侥幸,又哪有闲工夫来报怨老天啊!先生你走吧!”

孙休离去,扁子进来。坐了一会儿,仰天叹息。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叹息呀?”

扁子说:“刚才孙休来,我告诉他关于真诚的人的规律,我担心他受到震惊因而至于更加迷惑。”

弟子说:“不会这样。如果孙先生所说是对的,先生所说是错的,那么错的本不能使对的迷惑;如果孙先生所说是错的,先生所说是对的,那么他来时本来就是迷惑的,又何能归罪于先生呢!”

扁子说:“不是这样。从前有只鸟停在鲁国都城郊外,鲁君很喜爱它,设置太牢那样的宴席来招待它,奏九韶之乐来使它高兴。鸟就开始忧愁而头晕目眩,不敢吃喝。这就叫以自己养生的方法来养鸟。至于用养鸟的方式来养鸟,应当让它栖息在深林中,浮游在江湖之上,让它吃泥鳅之类,蜿蜒曲折而处,安居于平坦陆地就是了。现今这位孙休,是位空洞不实而孤陋寡闻之人,我告诉给他真诚的人的规律,就好象用马车去装载鼷鼠,用钟鼓去娱乐小鸟一样,他又怎么能不受惊吓呢!”

【说明】孙休这样的人就是自我意识超强的人,现代这种人也很多,他们处处争强好胜,处处争名夺利,妄图改变、控制大自然。而扁子所说的至人即真诚的人现代却很少见了,因为这种人外表看起来好象很愚笨一样,所以让人很难发现。对待孙休那样的人,给他讲至人的道理,他肯定会迷惑,因为他无法想象“无为”,无法想象放弃自我意识,告诉给他真诚的人的规律,就好象用马车去装载鼷鼠,用钟鼓去娱乐小鸟一样,他又怎么能不受惊吓呢!

本篇《达生》,庄子着重探讨的是通达生命,如果能够通达生命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做到养生,能够养生才能拥有快乐。那么,生命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人的一生究竟是为什么?庄子没有直接讨论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是在第十一节中借东野稷的故事警诫我们,人们不通达生命的来龙去脉,也不通达养生的方式方法,遇到工作紧迫,或为着增加利益,就不断拚命工作,向身体索取更多的潜能,还不等工作有所成就,还不等钱到手,就衰败了,就倒下了。生命,不是用来工作的,而是用来享受幸福快乐的,之所以要工作要找钱,目的只是为了在这个社会能有一个较好生活质量的生活方式,方能享受生命的乐趣。如果为了事业、为了名誉地位财富而耗尽生命,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按庄子的理解,生命就应该是逍遥自在、清静无为的,物是由无形之道创生出来,又复归于虚静无为之道体。得此万物生化之理而又能穷尽之人,世俗之物哪能限定他呀!他将处在无过无不及的恰到好处的限度,而又冥合于循环无穷之大道纲纪,逍遥于万物之终始。专一持守其自性,存养其精神,使规律与天道相合,以与创生万物之自然相通。如果能作到这样,他持守自然之道就完备无缺,其精神没有空隙,外物又从何处入侵心灵呢!因此,达生、养生,须用心专一,排除干扰,才能有所成就。一个人若是没有意义地活着,岂不是等同于用来祭祀的猪一样了?那只将要祭祀的猪,生前不是也过得很豪华吗?这说明养生应养气凝神,做到忘名忘利,忘人忘我,“大智若愚”、“呆若木鸡”,使自性与物性合一,顺物性而动,以天合天,则无所不成。所以,人的生命、人的命运,都要顺从自然趋势,要顺势而动,才能有所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