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通今》为政第二/2.8

 文冠厚朴 2018-04-13



作者|朱东



子曰:“色[1]难。有事,弟子[2]服其劳;有酒食[3],先生[4][5]。曾[6]是以为孝乎?”

子夏请教孝道。孔子说:“(保持和悦的)容色,最难。有事情,年轻人去担当劳作;有酒食,让年长者享用。这样就能认为是孝了吗?”

[1]色:容色,即神情面色;

[2]弟子:在《论语》中有学生和年轻人两意,此处以后者为宜;

[3]食(读sì四):食物;

[4]先生:指年长者;

[5]馔(读zhuàn撰):食用;

[6]曾(读céng层):副词,竟。

此章可作为前章之解读与细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即为前章所言之“能养”;“色”即为前章所言之“敬”之具体表现。所谓相由心生,人之神情面色,是人内心情感之流露,最难掩饰虚造。心有敬意,则面有悦色,心无所敬,则虽有悦色,亦不能久长,故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法》)[1]故“色难”即对前章所言能养而不敬之状之描述。


子游、子夏皆为孔子晚期弟子,且同属“文学科”,又同为孔子身后传教儒家经典之重要人物,可见二人学问必重于文章理论,因此孔子教其正名之术,与教子路之明说“必也正名乎”(《子路第十三》)不同,而是于实践处入手,使其能破文饰而知根本,渐进于“一以贯之”之境。


译文

[1]译文:那些对父母有深爱的孝子,一定有平顺温和的态度;有平顺温和的态度,就一定会有愉悦的神色;有愉悦的神色,就一定会有和婉的容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