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境界

 郑书斋 2012-07-21

**************************************************** 

境界

 

          

■生存境界与精神境界,同是境界,所指却不同。生存境界是人生存活动的范围,讲的是广度;精神境界是人精神活动的空间,讲的是高度。生存境界与精神境界是有机的一体,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一条就无法行走。具体而言,生存境界是精神境界的根基,精神境界是生存境界的支撑。有了生存境界的广度,有了精神境界的高度,人的生活舞台就立起来了,人就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地舞蹈。

    ■人生的本质即坎坷,没有一个人可以顺畅地走完一生。在人生的每一个坎坷处,你能否踏实地走过去,勇气和信心是关键。在人最困难的时候,正是精神境界彰显魅力的时候,也是精神境界得以提升的时候。有些人在这种时候,败下阵来,从此停滞不前;有些人胜过了一次,胜过了两次,以为不会再有困难了,稍一松懈,就被突如其来的困境打败;只有极少数人一生警醒,胜过所有人生的坎坷,最后以微笑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

    但现实的情况是,真正立起自己人生舞台的人不多,生命更多的时候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表达着与生命活力极不相称的可怜与可悲。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生存境界的广度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拓展的。你不去拓展它,让它越来越广阔,它就只能可怜地、小小地蜷缩在一处,甚至萎缩。

    那么如何拓展呢?

    这好像是个很深奥的问题,其实不复杂,很简单,简单到只有4个字——脚踏实地。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路不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吗?广度不也是这样拓展开的吗?因此,我们的生存境界得不到拓展,找什么客观原因都与己无益。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不愿意一步一步地去走。

    一步,很小,也很大。小到只有一步,大到所有的路程都是由一步一步组成的。没有这一步,所有的就都是零。

    我们容易犯的连我们自己都经常意识不到的错误——瞧不起 “一步”、忽视“一步”。我们人生的不畅都栽在了“一步”上。有些人不迈出第一步,也就没有了后面的路;更多的人走着走着发现一步一步太慢,动用各种方式往前蹦、往前跳,结果是蹦起来了、跳起来了,落下来时发现摔跤了,还得回到蹦起来的地方,重新再来,有的摔得太狠,甚至没有了重新开始的可能。“一步”实实在在,决定着我们生存境界的范围。你不可以不走,也不可以跳出范围去走。

    人的幸福不是最终拥有一个多大的舞台。而是一天一天在有限的舞台上舞出人生的精彩。人生精彩与否的标志不是名誉、地位,正是从扎实的生存境界中孕育出的精神境界。人的精神境界是人的生存境界的支撑。“心态决定一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此没有经历过的人只把它当作一种说法,真实经历过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它的魅力。它的魅力就是——“心想事成”,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想到做到,这正是人的精神境界丰盛的标志。生存境界越广阔,精神境界越丰富;精神境界越丰盛,生存境界越享受。享受什么?享受“想到做到”的开心愉悦。开心愉悦是人的情绪反应,它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温度计”。你开心了还是不开心,你就知道你的精神境界的真实状况了,实实在在,一点虚不得。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精神境界有着各种误解和困惑。所有的误解和困惑都缘于对精神境界的根基的遗忘。生存境界是精神境界的根基。没有了生存境界这个根基,精神境界就被虚幻化了、神圣化了、独立化了。其实没有生存境界作根基的“精神境界”只能说是想象。想象与精神境界的区别是一虚一实,人的想象可以无限丰富,但精神境界是实实在在的,像空气一样实在。将想象与精神境界等同,就会直接影响人的生存。很多人都是这种误解的受害者。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期待着有一天想象中的一个可以彻底改变命运的“机遇”到来。但这种“机遇”永远不会到来。人总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在踏实的行走中生出勇气和信心。勇气和信心正是精神境界的内核。

    人生的本质即坎坷,没有一个人可以顺畅地走完一生。在人生的每一个坎坷处,你能否踏实地走过去,勇气和信心是关键。在人最困难的时候,正是精神境界彰显魅力的时候,也是精神境界得以提升的时候。有些人在这种时候,败下阵来,从此停滞不前;有些人胜过了一次,胜过了两次,以为不会再有困难了,稍一松懈,就被突如其来的困境打败;只有极少数人一生警醒,胜过所有人生的坎坷,最后以微笑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

    “虽是四面楚歌,仍要踏歌行。”这是一个朋友最珍爱的一句话。如果你试着在心里默默地读几遍,一股人生的豪迈会涌上心头。那股豪迈就是精神境界最完美的表征。在“四面楚歌”中“踏歌而行”,那副潇洒,那份洒脱,那种执著,才真正显示出一个生命成熟老练的魅力。

    噢,原来,生存境界与精神境界是那样的浑然一体,就是一个生命,一个活脱脱的生命,这个生命向着生存境界的远处无限伸展,向着精神境界的高处无限升腾,无遮无拦、自由、通畅。在一步步人生的艰辛中,品尝着生命的无比甘甜。佛家所指的境界是“

当我们把自己的良心挖掘到尽头的时侯,就是佛家精神的最高境界.
当我们把自己的智慧心挖掘到尽头的时侯,也可以达到佛家精神的最高境界.
当我们把自己的清静心挖掘到尽头的时侯,还能达到佛家精神的最高境界.
”
 
 
 
 
 
发表评论  打印此页

 

 

 

*******************************************************

 

          

 冯友兰(1895~1990)是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曾先后撰写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必读教科书。

  在《境界:冯友兰谈人生》中,冯友兰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有关人生的种种思考,包括境界、命运、信仰、人性、情爱、幸福、道德修养、处世之道等,将深奥的哲学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

  人生有意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义的”。但人生的意义常因个人的见解不同而各有差异。一件事物的意义,各人所说可以不同。其所说的不同,乃因各人对此事的了解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人生中的境界亦有不同。

  人生中的境界可分为四种。

  (一)自然境界: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才能或顺着他的习惯与社会风俗去做。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各种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类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是属于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

  (二)功利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以追求个人的利益为目的。其与自然境界不同之处是,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无目的也不明白意义,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有确定的目的且能明白它的意义。这两种境界,都是普通人所有的。

  (三)道德境界:其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所谓义与利,并非各不相关,两者表面相反,实则相需相成。两者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亦即程伊川所说:“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道德境界中的人,其所作为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到道德境界的。

  (四)天地境界: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换言之,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充塞于天地之间。唯大圣大贤乃能达到这个境界。

  (冯友兰/文,摘自《境界:冯友兰谈人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