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超短裙锦鸡姑娘
 发贴者:破虏
云上太阳——丹寨超短裙锦鸡姑娘
在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后,我们来到了丹寨县的卡拉村。一下车,我们就看见年轻的苗族少女和小伙子身着盛装,端着美酒,吹着芦笙,唱着优美的飞歌用当地最高的礼节欢迎远方的客人。喝美酒,讨花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盛情迎宾礼后,大家开始期待看到锦鸡舞。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流理性平台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村寨名称:鸟笼编制艺术之乡——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公里,面积约1... 民族构成:苗族(99.9%)

村情简介:
卡拉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公里,面积约1.23平方公里,辖上、下2个自然寨,设3个村民小组,135户586人,苗族人口占99.9%,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洋芋等农作物。人居环境好,房屋多为一楼一底木板瓦顶结构,楼上都建“美人靠”栏杆,房屋疏密有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情:这座古老的村子,距离丹寨县城3公里。卡拉在苗语里代表着“美好、向往”的意思。正值雨季,卡拉村美丽洁静,村寨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近处紧挨着芦笙场的水塘边,3个村童手提竹杆在小石桥上玩耍,桥下一个挽着唐朝仕女般头髻的妇女正在低头洗衣,身旁的鸭子在水中悠然自得……
卡拉,系苗语音译,民国曾经译用过“改乃寨”、“橄榄寨”等名,意为“比较懒惰的的地方”。卡拉村以传统编制鸟笼为支柱产业,生产鸟笼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多年。工艺精湛,精致美观,赢得了中外用户的赞赏和青睐,扬名海内外,被称为“鸟笼艺术之乡”。全村大部分村民经济来源以加工鸟笼为主,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鸟笼主要以楠竹、金竹、雷竹等为原材料,坚固耐用而且不变形。制作精巧,集编制、雕刻、蜡染、刺绣、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不仅畅销省内外,还远销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以及欧美等地。村内景色迷人,古木参天,村中央有一口水井,流出的泉水冬暖夏凉,沁人心脾。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活动主要有耍龙、跳芦笙、斗牛、赛马、斗鸟等。

基础设施:
如今的卡拉村实现了路、水、电、程控电话、闭路电视、互联网等“六通工程”,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目标。进村公路和步道都全部实现水泥硬化;村内建有3个垃圾收集站,16个垃圾箱,各家各户均已改厕;实施了水井改造和综合排污治理工程;建有村卫生室、公厕、芦笙堂、篮球场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培育了多户有接待能力的“农家乐”饭店,组建了一支业余文艺表演队。多次接待省州贵宾和省外游客,是黔东南州重点的民族旅游村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