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买卖婚姻的表现

 忘忧草草图书馆 2012-07-23


“财婚” 贪财利贿,利用收取大量钱财来作为男女婚嫁的条件,称为“财
婚”。唐代财婚的原因有三:一为了借婚姻显示自己的门第高贵或阔绰,一
般富贵之家或稍有地位之家都这样做,这就使一次嫁娶的费用定得很高。敦
煌唐代写本《孝子传》记载当时娶一个寡妇定亲礼竟为“璧两双,杂彩千匹”
和“奴婢百人”。另一件敦煌文书记录当时的“婚事程式”,则列举随同送
婚书一起送到女家的彩礼有:五色彩、束帛、钱串、猪羊、须面、野味、果
子、酥油盐、酱醋、椒姜、葱蒜等十多样,并指定绫罗要成箱,被褥等成柜。
二是由于唐朝时候原有魏晋时的门阀旧第已经沦替,而又自矜其门,又为新
贵们慕名所趋,因而常常出现“女家门望高,而议姻之家非耦,令其纳财以
陪门望”的情况。前面说的唐太宗、中宗等数次禁止的“卖婚”陋习,就是
指此。第三种则是把嫁女儿作为赔钱货,以嫁女取得一笔钱财,为儿子娶妻
作费用。元稹的《代九九诗》说明了这一事实:“阿母怜金重,亲兄要马骑,
把将娇小女,嫁与冶游儿”。为了老兄买一匹马风光风光,竟把妹妹当作摇
钱树嫁给无赖子以取一笔聘财,这说明当时妇女的地位亦够悲惨的了。
财婚的情况,愈到中唐晚唐以后,随着高门旧族的衰弱,愈为严重。所
谓“五代之际,干戈纷纷,高门旧族,无复孑遗,门第婚姻,已非所尚,惟
嫁娶论财,则变本加厉”,只有夸耀钱财,成为唯一的择取对象的标准。社
会婚姻,真正成为“财婚”了。
晚唐五代之际,甚至皇帝家为了获得藩镇的大量财礼,竟不得不命儿子
与藩镇联婚。《新五代史》记载后晋时出帝石重贵为了得到“所积矩万”的
藩镇赵在礼的重金,把赵的女儿娶为儿媳,“在礼献绢三千匹,前后所献不
可胜数”。所以后来赵在礼说:“吾此一婚,其费千万”。①处于五代后期的
赵匡胤和弟弟赵匡义娶妻,也是由友好张永德出缗钱金帛数千才能成全婚事
的。财婚陋俗,自然也影响到民间,当时敦煌曲子唱道:“幽闺内阁深藏举,
竞觅荣华选婚主”。
以财礼作为基础的婚姻,产生了往后许多家庭的不和与矛盾。敦煌曲子
《齖??书》记载了当时夫妻的拌嘴语:“当初缘甚不嫌,便即下财下礼”?
有的是媒人撒了谎,事实上并没有原订财礼,引起婚后的夫妻吵架:“娘子
空来我空手,奈何为媒人所秤量。娘娘既言百匹锦,娘娘呼我作马上郎。彼
此赤身相奉侍,门当户对恰相当”。这都是财婚造成的不幸后果。
财婚的更大不幸后果是致使许多有才有貌只因家境贫寒或门第不高的女
子,长期嫁不出去,在家做老闺女。前面曾提到白居易诗所述的贫家女“寂
寞二十余”尚守闺待字,嫁不出去的情况。唐朝张碧的《贫女诗》也生动地
描绘了贫家女子因缺乏嫁赀而嫁不出去的苦恼心情。诗云:“岂是昧容华,
岂不知机织。自是生寒门,良媒不相识。”不是由于长得不美,也不是由于
不懂得勤俭家务,只是因为出身寒门,因此没有媒人登门。孙光宪《北梦琐
言》记述的一则女鬼的故事更令人感慨:一位女子,既美貌又有才,仅仅因
贫穷就无人聘她,以至魂灵出窍,与文士刘道济结为伉俪。可见财婚耽误了
多少贫穷人家的女子,这实在是封建婚姻的一大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