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奥秘、起源和演变

 超时之人 2012-07-23

汉字的奥秘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万里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我们的汉字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奥秘,让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如此勉励他的女儿呢?

一、造字方法不相同

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主要的造字方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1.象形

我们的祖先最初采用象形(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创造了象形字。

如“燕”, (甲); (篆)。从古文字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小燕子向上飞行时的形象。就楷书“燕”字的字形来看,“廿”像小燕子的头部,“ ”和“匕”像是小燕子的两只翅膀,“口”像是小燕子的身体,“灬”则是小燕子尾巴的变形。

 

 

 

 

 
 

再如“鼠”字,底部的“ ”,前两个竖提都有两点,后一个斜钩没有两点,为什么呢?鼠, (甲)、 (金)、 (篆)。看过“鼠”的古文字我们就会明白:“鼠”字上部的“臼”,像老鼠张大嘴时露出牙齿的样子;下部的“ ”,前两个竖提是老鼠竖起来的两只脚,两点是爪子,后一个斜钩是老鼠的身子和尾巴,当然不可能有两点。

日、月、牛、马等汉字都是用象形这种方法创造的,象形字接近画图,非常像实物的样子,是构成汉字的基础。但是,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无法象形,所以只靠象形这种方法造的字并不多。

2.指事

有些抽象概念难以描绘出来,我们的祖先开始用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方法创造出了指事字。

如“刃( )”字,是在“刀( )”上加上“丶”创造出来的。“丶”是指事符号,它的作用是指出“刀刃”在“刀”上所处的位置。其它的指事字还有上、下、本、末、亦、天等等。

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可以表示某些抽象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用象征性的符号表示词义是相当困难的。从古至今,指事字极少,就说明了造指事字不容易这一事实。

3.会意

用象形、指事的方法造出的象形字、指事字非常有限,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采用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方法创造出了会意字。

如“即”, (甲); (金); (篆)。古文字中左边的“皀”, (甲); (金); (篆),好像是一个高脚盘中盛满了好吃的东西,还冒着香气。右边是一个跪坐着、面向食物的人。“即”就像一个人准备吃食物的样子,本义是“就食”。后来有了“走近、靠近、马上、立刻”等意思。总之,“即”所表示的意思大都还没有开始进行。

 
 

  

 

 

 

再如“既”, (甲), (金), (篆)。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头向背后扭转,不再看摆在面前的食物。表示已经吃饱了,准备离开,所以它的本义为“吃完饭”。后来又表示“完、尽、结束、已经”等意思。总之,“既”所表示的意思大都是已经发生过、进行完的事情。

即(jí)字的右半部分(卩)是两画,读第二声;既(jì)字右半部分(旡)是四画,读第四声。这纯粹是一种巧合,但却不失为一种识记这两个字读音的诀窍。

用会意的方法造出的会意字,如牧、看、休、掰、寇、冠等等,一经分析,就可以明白汉字的意思。我们学习时经常会产生“一语道破,终生不忘”的效果。

4.形声

后来,我们的祖先又采用了形声(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方法创造出了形声字。

“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这是形声字的一般规律,如“请晴情清睛”这一组字,它们的读音大都与基本字“青”字有关,字义大都与它们各自的形旁“讠日忄氵目”有关。再如“粉芬忿吩盼纷汾份”、“菜踩睬彩”等组形声字,也可以发现同样的现象。

“形声”造字法产生后,突破了以往造字方法的局限性,造出了大量的形声字。目前,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需要强调的是,汉字经过长期演变,有很多形声字中的基本字已经不能准确地表达读音了,我们识字时不能犯“秀才识字读半边”的错误。

二、古今形体有变化

我们的汉字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从产生到现在,形体发生过很大的变化。汉字主要出现过的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2.金文

金文是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主要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3.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全国的标准字体。主要特点: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了。

 
 

 

 

 

 

4.隶书

隶书是由小篆减省而成的一种应急字体,开始于秦朝,因多为囚徒、奴隶所用,所以叫做“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磔zhé:汉字的笔画,即捺),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

 
  
 

 

 

 

 

5.楷书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楷”是可作模范榜样的意思。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三、蕴含知识很丰富

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蕴藏着丰厚的知识和无穷的奥秘。

1.“男”、“妇”字记载着古代男女不同的分工

男, (甲); (金); (篆); (隶)。“男”由“田”和“力”两部分组成。上部的“田”,表示的是耕种的田地;下部的“力”是古代的一种农具,因为使用这种农具耕地要化费很大的力气,所以就用这种农具的样子来表示力气的“力”。在田地里种庄稼,是重体力活,是成年男子的任务,所以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就用“田”和“力”合在一起表示“男”的意思。

 
 

    

 

 

 

妇, (甲); (金); (篆); (楷书)。“妇(婦)”由“女”和“帚”组成。“帚”指的是打扫卫生的笤帚、扫帚等工具。古代的女子一般呆在家里,多数情况下是干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活,所以,我们的祖先就用女子拿着扫帚扫地的形象表示妇女的“妇”字。

男的主要在田间从事需要化费大力气的体力劳动,如耕地、种庄稼等;女的则主要在家里干一些打扫卫生之类的家务活。我国古代男女分工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来历。

2.“取”字蕴含着古代统计战功的妙法

古时候,我国部族之间、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获胜一方的首领要对士兵论功行赏。如何确定士兵在战场上杀死敌人的数量呢?让士兵自己报告,行吗?不行,因为无法证明士兵说的是真是假呀!让士兵把敌人的尸体拖回来,行吗?也不行,如果就杀死一个还好办,要是杀死十个、八个的,怎么能拖得动呢?

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还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敌人尸体上的左耳朵割下来,交给首领进行统计,交一只耳朵就证明杀死了一个敌人!

 

 

“取”字就记录了这一种统计战功的妙法。取, (甲); (金); (篆); (隶)。“取”字最初是由一只手拿着一只耳朵的样子构成的,表示割取耳朵的意思。后来,“取”字又有了“捕获、索取、收受、采用”等意思。

3.“册”字形象展示出古代“书”的样子

在纸还没有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器皿、木片、竹片等物体上面刻字记事的。用来写字的竹片叫做“竹简”,它是怎样做成的呢?首先,把竹子剖成同样长短、宽窄、厚薄的细长条;然后,削去竹条外面的薄皮,并在竹条上相同的位置削两三个小缺口;最后,把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放在火上进行烘烤,蒸发掉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竹简就造成了。

竹简质地坚硬,价格便宜,人们多把它作为书写的材料。竹简做好以后,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上面写字了,或者是用刀在上面刻,或者是用毛笔在上面写。一般情况下,一条竹简只能从上到下写一列字,写一篇文章要用很多条竹简。文章写完以后,通过“简”上的小缺口,按顺序用绳子或牛皮条把它们串编在一起,这就成了“册”,也就是我们祖先的“书”。

我们看来看一下“册”的古文字: (甲); (金); (篆); (隶)。不正像是用绳子串编起来的竹简的样子吗?

 

 

 

 

 

 

 

我们的祖先在竹简上写字的时候,当然也会出错。那时候还没有橡皮,怎么修改“册”上的错别字呢?先用刀把竹简上的错字刮掉或者削去,然后重写呀!你看,“删(shān )”字不是已经告诉我们了吗?“册”后面加一把“刀”,记录的就是这种修改方法,“删”字最初表示的就是删除、去掉的意思。

……

造字方法不相同,古今形体有变化,蕴含知识很丰富。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她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每个汉字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有许多故事已经不被人们所知了,如果您感兴趣,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汉字的奥秘吧!

 

 

基本情况:

李万里,男,汉族,19683月出生,河南省原阳县人。硕士研究生,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新乡市教学标兵,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抑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即是演绎《易》的易理,也是创造汉字的原理。

1、汉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是“外圆内方”。这法于古人的“天圆地方”的理念。“○”是“[”的简化形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的周长与径相比是一个常量(π=3.14159……),“π”是物质世界“变易”中的不易,可谓万变不离其中是在线条长度固定时,可以占据的最大“宇宙空间”。可见,汉字的“外圆内方”结构是“完美”和“节省”的构造方式。

2之说

“五→二乂”字,《说文解字》说“五,五行也,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可见,“五”字乃指“天地阴阳相交,音同‘戊午’。戊,为天干第五;午,也指五月。在著名的《河图》、《洛书》中,安排在图的中间,也有“阴阳相交”之意。“天”是最大的“阳象”,“地”是最大的“阴象”,“天地造化五行”。“五行”是古人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

3、五种基本笔画

笔画指构成楷书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所有笔画归纳为五种标准的结构,即: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折(乙)。

4、汉字起源和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审(審)宀番宀釆田谓田中野兽的脚印。辨别也,象兽指爪。,悉也。

【原文】釆,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兽足谓之番,从釆、田,象其掌。审,悉也,知审谛也,从宀、从釆。悉,详尽也,从心、从釆。释,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别物也。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的进化过程。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图象向表示声音的字母方向发展,以语音作为主体。汉字由原始图象向象、数、理方向发展,用不同的图象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

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创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原文】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如:日月日勿日月日一(下边的表示,与?卦三阳爻象天、人、地相通),日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已上树梢,太明了)。

这些字还可以组成更多的字。如:明皿→湿氵显亻旦”……

造字和易理在这里完全相通,即所谓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维和阴阳互动的二分原理。

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没水喝会渴,没东西吃就会饿。→字中表示手,表示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进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数的概念。

向易符方向演变,逐渐从文字中分离,形成八卦,并在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形成《易经》(《连山》、《归藏》、《周易》)。例如:奇数(一、三、五、七、九)和偶数(二、四、六、八、十)是两组不同性质的数。若奇数属阳,偶数则属阴。在《河图》和《洛书》中以黑、白实心、空心分别表示。《易》中用阳爻、阴爻 )表示。数字一、二、三中若按《易》之思维,将视为阳爻 即为 即为?。按阳爻重叠之原理,将阴爻也重叠,即为 ?。若再将 符号组合,即产生所有的易符。

研究的加减乘除为算术。研究,并且以,这是演绎《易经》了。汉字中,字根重叠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数理在造字中的具体表现。例如:

唱→口昌→ckv(“唱”,从口、昌声)

吅犬kv,从吅、狱省声)

口喿口品木zkvzkvm品木,表示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三口,评头品足。)

xvy,从 、从页。页,首也)

十一ti(《说文解字》中,土二丨,从二,二为阴数,象地。模糊元码中按直观分为十一,与十一相同。)

【原文】二,地之数也,从偶。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土不ht(坏,一说瓦未烧,毁也。)

【原文】坏,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烧,从土、不声。

圭(gūi土土gtt(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原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土。

垚(yáo土圭ytvttt(元码字典)(垚,土高也。如:堯垚兀,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原文】垚,高也,从三土。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又如:金→鑫,木→林→森,水→淼,火→炎→焱,又→双,人→从→众,乂→爻……。通常,字根相重表示“多”,三重表示“众”。

象、数的扩展。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来扩大的,即相的事物,也相通。例如: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上述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音、形、象、数、理,本质上也是创造汉字的五种基本方法。兹举一例说明:

犭苗犭艹田字,犭、屮、田都属于象形,猫叫声“miǎo”,所以,声定为“māo”,造字时声部用字表示。艹田,音通,意为田中渺小之草。猫可能是在神农氏农业耕种时期,才被人驯养用于对付损害农作物和粮食的老鼠的。定十二生肖可能要早于这个时期,这也许是猫没被收录的原因。汉字造字时,若两个重叠表示多。“艹→屮屮”表示草多,这是汉字造字中“数”的概念。“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为“可培育的人才”,盖小孩、小苗相象,理则相通。这样,“苗”字外延就扩大了,这是,“理”的例子。从“猫”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声、形、象、数、理”五种基本造字方法,并能看到汉字演变的历史沿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