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雨城市不涝之谜 揭秘古代城市排水系统

 百合 2012-07-23

 

  图为日前在新浪微博上流传的一张图片,系北京暴雨后的故宫午门。我们可以看到地上全无积水,故宫依旧呈现祥和宁静的状态。我们不禁想到,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排水系统真的做的比现在好,还是因为我们如今的过分追求高科技,追求外表的光鲜亮丽而忘了最本真的东西?在北京暴雨的冲刷后,我们有必要对现今的城市排水系统做一个追本溯源的思考,以人的良心抚平城市的疮疤。

  古代的排水系统:与自然相谐

  中国古代的排水系统,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自给自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广大农村的排水设施发展相当缓慢,一般农家仅将粪便排入厕所坑内,依靠周期性排空作为农作物的良好肥料;而淘米洗菜、盥漱洗濯等日常生活污水,水量一般很小,通常直接倾倒地面,极少在家庭或建筑内设置污水管道系统。只有在都城或民居聚集的商邑设有比较完备的排水设施,将污水和雨水排入沟渠,导入自然水体。此外,沟渠还有防洪排涝的作用,沟渠材料包括砖石砌块和陶土管道。(李树平,刘遂庆.浅谈中国城市排水工程的发展.上海给水排水, 2003, (4): 14-17。 )所以,我国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发展较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