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是情。。文/摄 趙汗青

 固镇邢斌 2012-07-23

郑板桥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就其书法而言,他不能和王羲之比,就其画而言,他也不能和石涛比。但启功先生说过:现代人的眼里,有不知道王羲之、石涛的,却没有人不知道郑板桥的。是什么原因促使郑板桥有那么大的名声呢扬州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学者张郁明认为,是郑板桥的诗歌及诗歌中焕发出的人格魅力,铸就了郑板桥书画的灵魂及郑板桥的人物形象。

郑板桥(1699-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从小受到比较好的文化熏陶,但是至他父亲这一代,家境败落,从小过着贫苦的生活。他3岁丧母,赖勤劳善良、刚毅朴质的乳母抚养长大。乳母的气质、性格对郑板桥的成长及性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郑板桥出仕比较晚,44岁才中了进士,至50岁才补上一个县官,在山东共做了12年的七品县令。为官期间,他本想一显平生之学,为国为民大干一番事业,但是他不善逢迎,又累顶上司,结果在61岁时被罢官。罢官后他又回到扬州以卖书卖画为生计,并成为扬州八怪中最为出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亦可谓入圣不成反成怪,实非郑板桥平生所愿。究其一生,他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一个书画家。他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信中所说: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愚兄少而无业,长而无成,志而穷窘,不得已亦借笔墨为糊口觅食之资,其实可羞可贱。由此可见,郑板桥自己并不看重自己的书画,更看重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其中以《潍县署画竹诗》最为著名。其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是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