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丞相陸秀夫墓

 寒江读舟 2012-07-24

《南澳县志》卷十四

 饶平陈光烈梅湖纂

古迹之陵墓

         (宋)丞相陸秀夫墓

丞相陸秀夫墓在青澳青徑口。明潮州知府郭子章為立碑題曰“有宋丞相君實陸公之墓。清總兵倪鴻范同知印光任重修。

《齊志》

謹案:《宋史本傳·龔開君實傳》“厓山破,丞相度不可脫,先仗劍驅妻、子入海,走帝舟,哭拜曰:‘陛下不可再辱。起抱帝以匹練束如一體,用黃金璽錘腰間,赴水死。時二月癸未申刻後也。甲申,浮水之屍十餘萬,元兵求屍,間物者甚多,未聞有得丞相屍者。是丞相已與帝葬于江魚腹中矣,安得有遺屍遠葬於澳?《周府志》謂“青徑口之墓,元總管丁聚為立石。”《阮通志》、據《黃志》“同知車份訪其碑石,已無存者,今仍之以傳疑也,則墓於明弘治間已失考矣。”

讀知府葉元玉《答通政張詡書》中:“丞相裔大策至辟望(今澄海縣治)沙岡訪其宗,問老人曰:聞陸丞相驅妻子赴海,寕復有子孫乎?老人曰:!’又詢丞相墓,亦在南澳青徑口。而澳有隆、深、雲、青四澳,青徑口究不知屬于何澳也。乃強大策再往必求所謂青徑口者,大策往而終不可得。夫大策為時高士,既謂丞相裔,安有寧復有子孫之問而闢望之裔,據老人所答,自宋迄明,子孫蕃衍,學士館址蓮花石磉尚且保存。澳於闢望,僅隔一衣帶水,竟青徑口究不知屬何澳大策往求乃由元玉之強而終不可得是大策與辟望諸陸皆未一至青徑謁墓則丞相三代葬澳己不足信如墓確在澳則大策等為其裔,置之不祭,任其荒湮及元玉強之始往,大策與諸陸不盡為丞相不肖子孫乎以次推之益不可信

郭子章陸丞相墓辨:“遺書副總兵嵩訪其神道復書謂址石僅存碑表蕪沒乃為伐石題碑命守備陳經翰書之。經翰字忠甫增城人通判堯典次子,以軍功累官狼牙總鎮。倜儻仗義,光富文學,有古儒將風。官潮時,以備倭築堤,障潦濬淤民無蕩析子章甚重之。《周府志作南海人

復辨曰考《史》,祥興二年癸未大戰,宋師亂丞相朝服抱帝赴水死未載丞相墓元至元十七年三月潮州路總管丁聚立碑於青徑口墓下記曰君實甲于文天祥榜與陳宜中議不合謫潮數載母夫人卒於潮不能歸葬聚為擇地封其墓坐西向東五峯前秀次子九郎俊雅能文公甚愛之不幸繼卒,附於太母側聚知君實顛沛流離隨龍沒波遂給官田五頃以贍遺孤亦未載丞相墓也天順五年修《明一統志》載:‘陸秀夫墓在城南八十里海中嶼上。至此始知丞相墓在潮州境。弘治十四年,漁人伐南澳墓,陸氏子孫訟之官,知府張景暘同知林廷模製丞相衣冠,遷葬于負郭山廢庵桂林官地在海陽東廂都東皋

考《陸氏家譜》:元至順三年,丞相三世孫遺言:陳宜中與丞相議不合,丞相得罪,安置潮州,乃奉曾祖母及祖母趙,三子:七郎、八郎、九郎,弟秀甫,來家於潮之辟望港口。曾祖母、九郎連喪。知潮州軍事周梅叟為營葬於南澳山,九郎附葬。景炎二年,召丞相還朝,趙氏、二子留潮。丞相攜妾倪同幼子家僮端兒、正兒赴召。厓山之變,丞相負主沉海。七日屍浮,端兒、正兒貯丞相屍,歸葬南澳山。鄉人俗名祖墳。

夫厓山之陷,丞相眷屬盡沉於海二僮豈能獨生藉曰生之,浮屍十餘萬”,如何能得如何能歸已大可疑漁人伐墓既訟之官訟息,其裔應就其地而封樹焉乃置之弗理由地方官製衣冠而遷葬若無主者然殊出恒情之外有無骸骨未見提及

丁總管碑記擇地葬太母而陸海屬之周梅叟,其說矛盾予未敢謂然而予題南澳墓直曰丞相墓何也世無不朽之骨而有不死之靈丞相靈在南海而母墓在南澳魂雖戀主身豈忘親隨潮上下,神往神來能不依依於此乎過首陽者哭夷齊至汩羅者弔三閭其亦此意也。”夫子章為修墓題碑之人而其辨若此則墓之是真是假己可概見

清知府周碩勳潮州陸丞相墓辨陸卒距正德十四五年計二百四十一二年未必存有衣冠,或係遺骸亦未可定也。”碩勳之辨其意欲實南澳之墓為真而後移葬於東皋故以相距二百餘年未必存有衣冠二語以為遷葬骸骨之證子章中明明言衣冠係景晹所製不言丞相所遺,東皋之墓實為招魂而葬耳

清一統志》:“陸秀夫墓在塩城縣西南五十。”(塩城為丞相本籍)阮通志》、《新會志》:陸秀夫墓在二城村老稱,明時其塚尚存至今人指二城為忠臣山

總之青澳之墓”、“新會二城村之墓”、“海陽東皋之墓”、“塩城西南之墓皆後人慕丞相之為人就其所生所至之地,而作寓墓以表忠貞概非埋骨之塚即子章中所隨潮上下,神往神來能不依依於此之意也弘博君子詳加考訂焉

(陈端度恭习断句,寄生斧正,老丑斧削)

祖父陈沅,字梅湖,号光烈,广东潮州府饶平县隆眼都南溪堡大巷人,清末秀才。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秘书室主任、陆军中将、大元帅府大总统府咨议官、靖国军统领部顾问、粤军司令部参议、粤军第一军及第三军司令部参议、两广盐运招收使、行粤军招抚使事、饶平、大埔、澄迈县长、广东通志馆编纂、福建中华共和政府参议、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九区统率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东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国务院简任职存记、驻暹罗中华学校监督、汕头回澜中学友联中学工读学校董事长、潮梅自治总会会长、饶平陈氏家族自治会长、粤东公路局长、广东高等法院东区分院长、分陕道尹、梧州市公局安代局长、汕头市警察局局长、火宅僧、汕头密教重兴会理事长等职。著有《广东通志?列传》《广东通志?资料》《南澳县志》《饶平县志补订》等五十六种著作,现将祖父五十多年前至九十多年前从未发表之部份诗文陆续于读者赏阅。

诗词著作部份藏于广东汕头韵古楼、隆都大巷招抚第、诸暨县枫桥镇原属下学生张宗骞少将同其内兄骆雨迨家中,能否存于世间,经灾厯劫传至几时听诸造化。(作者原意注)

陈梅湖公之孙陈端度恭摘抄整理并恭代转贴于山西太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